【隨筆賞科技】「AI員工」融入職場的可能性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已逐漸滲透我們的日常生活,而我們也正步入「智能體 AI」(Agentic AI)時代。這場新一輪的 AI 技術革新,將重新塑造企業營運的核心架構。根據谷歌雲端在其《2025 年人工智慧商業趨勢報告》中的預測,AI Agent 將成為企業運營的重要組成部分,AI 應用將從基礎的聊天機器人,進化為能夠處理複雜任務的多智能體系統,大幅提升企業內部的生產力與效率。
史丹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與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聯合研究發現,AI 輔助能使員工的效率平均提高 15%。此外,根據 Gartner 的分析,到 2028 年至少有 15% 的日常工作決策,將由 AI Agent 自主完成,而這一數字在 2024 年還是零。AI Agent 技術的發展正朝着著更靈活、功能更全面的方向邁進,從而打造出能勝任多種工作的智慧系統。
AI 智能體的核心特徵,是能模擬人類的思維與行為,猶如人類的「分身」,能精準理解指令並執行任務。「智能體工作流程」(Agentic Workflow)正是這項技術的核心,其基礎是大型語言模型(LLMs)的深入應用,使 AI 不但能理解人類語言,還能掌握上下文的細節並洞察使用者需求。
假設一家企業的設計部需向市場部提交圖片,AI 將首先詢問圖片需求的具體類型(如風景、人物、卡通或旅遊等),然後分配合適的 AI 模組完成設計工作。接着,AI 會自動檢查並優化設計結果,最後將成品遞交使用者審批並提交至市場部。這一過程並非單一 AI 模型的工作,而是多模組系統高效協作的結果。
只需適當訓練 AI 模組,它們就能成為全天候工作的「AI 員工」,特別適合處理重複性高且耗時的任務。人類員工只需用簡單語言描述需求,AI 員工便能快速完成相應工作,從而讓人類員工有更多精力聚焦在策略規劃與創新上。現實中,國際人力資源公司德科集團(Adecco)已經成功運用「AI 員工」協助招聘工作,包括匹配候選人、調整簡歷、發送面試邀請以及準備相關問題,從而釋放 HR 的時間來應對更多策略性挑戰。
更進一步,經過專業化培訓後的「AI 員工」甚至能勝任專業崗位。清華大學智慧產業研究院已着手打造「專業 AI 員工」,並進行內部測試,目前已有 42 位「AI 醫生」能在短短幾天內完成數萬名患者的診療,隨着診療案例的累積,其診斷精準度也能持續提升。
筆者團隊也正在正進行專案開發,訓練「AI 員工」成為初級機電工程師,負責監控與管理例如電壓、電流及流量等參數,以改進大廈的能源使用方案。這種應用不但提升了能源效率,也減輕工程師處理繁瑣數據的負擔,讓他們能專注於更具價值的分析與決策。
雖然 AI 的應用潛力無限,但它的本質應是協助人類,而非取代人類。在未來的職場中,AI 與人類將相輔相成,共同推動工作流程的優化與創新,進一步釋放人類的創造力,專注於更高層次的研究、開發與規劃,從而助力科技與社會的持續發展。
作者:思路富邦集團(SagaDigits)創辦人陳智銓(Arthur)
欲觀看更多 Arthur 撰寫的文章,可按此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