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Ransomware

    Zero Trust 零信任的安全策略,近年已廣泛被企業組織應用,但仍有不少企業並未看到該網絡安排策略的作用;Gartner 的預測就指,圍繞勒索軟件組織的法例規管將會擴大,而企業的在營運上遇到的攻擊,更可能會觸發更多在現實生活上後果。Gartner 呼籲,企業領導者應該將以下網絡安全策略,納入未來兩年的規劃中。 Gartner 高級總監分析師 Richard Addiscott 提醒,企業組織不能以舊有習慣,去試圖以過去的模式處理所有攻擊;大多數安全和風險的主管都意識到這些攻擊會引起更大危機。雖然企業無法控制危機的出現,但可以演化網絡安全上的思維、理念、計劃和架構。 1. 消費者隱私權將得到擴展 私隱相關的法規範圍繼續擴大,技術分析師預測,法例將擴大至覆蓋全球 50 億人,佔全球 GDP 的 70% 以上。並表示組織應追蹤權利請求指標,包括每個請求的成本和完成時間,以識別低效率的事項,並證明加速自動化的合理性。 2.…

    從本次網絡研討會中可以學到什麼?IT的環境威脅正在發生轉變,對任何尋求維持有效安全的人都有重大影響。在「後外洩 」時代,即大規模數據外洩已被勒索軟件、網絡釣魚和其他高級網絡威脅的威脅所掩蓋。所需的工具和策略正在演變,以保持領先於當今的高級威脅技術。 參加本次網絡研討會,逐步分析最近的幾次勒索軟件攻擊,並親自了解為什麼現時的多媒介勒索軟件攻擊和其他復雜的網絡威脅需要一個綜合、全面的戰略來保護電子郵件、防止網絡釣魚、保護網絡應用程序、執行高級訪問控制並保護數據。 Barracuda的專家將會預計在未來會出現哪些威脅趨勢和新的攻擊類型。學習可以採取的五個步驟,以改善安全態勢並減少攻擊的風險。

    勒索軟件攻擊毫無疑問是最常見的網絡攻擊之一,一般來說不法分子會將數據加密,並要求受害人如要獲得解密密鑰,必須支付贖金,他們還會竊取數據,並威脅在未收到贖款時將之公諸於世,甚至還會發動雙重勒索攻擊。任何被盜的數據都可能對勒索軟件團體有用,但根據網絡安全公司 Rapid7 的研究人員對 161 宗已披露的勒索軟件事件作分析,當中某些數據被認為比其他數據更有價值,究竟是哪些呢? 根據 Rapid7 報告,金融服務行業是最有可能暴露客戶數據的行業,82% 的事件涉及勒索軟件團體存取數據,並威脅要公開這些數據,因為不法分子深知金融機構最重視的是聲譽,竊取和發布敏感的客戶資料會嚴重破壞消費者對他們的信任。因此有些商業機構的主管可能認為支付贖金,是避免數據洩露事故進一步受損害。 在針對金融服務公司的勒索軟件攻擊中,洩露最多的檔案是員工個人身份資料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PII) 和與人力資源相關的數據,佔受害者的 59%。透過針對這些資料,攻擊者可能會破壞員工對其僱主的信任,特別是如果他們認為其個人資料最終會被網絡犯罪分子公開發布及存取,並被用於欺詐和其他網絡罪案。 另一個常發現自己成為勒索軟件團體目標的行業是醫療及製藥業。他們的內部財務和會計數據是勒索軟件攻擊中最常洩露的數據,佔 71% 事件。客戶和病人的資料也經常因勒索軟件攻擊中被洩露,研究人員估算佔 58%…

    Android 惡意軟件的功能愈來愈強大,最新一款被捕捉到的 MaliBot,不單可以盜取裝置儲存的帳戶密碼、銀行及加密貨幣錢包資料,更可以暗中控制裝置通過多重因素驗證 (MFA) 驗證程序,以及向受害者的聯絡人發送惡意訊息。 F5 Labs 網絡安全專家早前捕捉到一款新的 Android 惡意軟件 MaliBot,它被假扮成一款在 Google Play Store下載量過百萬的加密貨幣追蹤 app,專家指這款軟件主要是透過 SMS 短訊散播,只要用家點擊連結至網站,下載並成功安裝該軟件,黑客就可獲得完整的裝置控制權。專家解釋,由於安裝前必須授予該軟件多種權限,當中包括 Android 系統的輔助服務 (Accessibility…

    一份有關勒索軟件為企業帶來的真正損失調查報告顯示,80%曾邀交贖金的企業都二次中招,而且當中 68% 表示第二次勒索攻擊僅發生在交贖金後的一個月內,而且贖金亦較第一次高,證明只要未堵塞入侵漏洞,就算有錢交贖金都無法解決問題。 網絡安全機構 Cybereason 發表第二份有關勒索軟件的調查報告,題為「Ransomware: The True Cost to Business Study 2022」。調查一共訪問了全球 1,400 位網絡安全專家,數據顯示 73% 企業或機構在 2022 年內都曾遭受至少一次的勒索軟件攻擊,較去年的 55%…

    千祈唔好以為黑客只針對大型企業,無論是甚麼規模的企業,一樣要做好網絡安全的措施,即使是小型企業,一樣有方法避免中伏。 網絡攻擊對於小型企業來說,可能並非首要考慮的事情,網絡犯罪分子貌似多數只針對具規模、有利可圖的目標;然而事實是小型企業同樣會成為黑客和網絡犯罪分子的目標,因為小型企業同樣手握各種機密數據,例如個人資料、信用卡資料、密碼等,黑客一樣會虎視眈眈。但相對中型企業或大型企業,小型企業的資訊安全意識及保護措施相對較弱,尤其是在沒有專業網絡安全員工的情況下,致使危險度也增加。 小型企業成為供應鏈攻擊的一部分,主要是黑客能透過他們獲得大公司的存取權:從入侵可能是大型機構供應商的小型企業,攻擊者可以利用存取權滲透網絡,攻擊其商業夥伴。 小型企業遭遇無論是網絡釣魚、勒索軟件、惡意軟件,還是攻擊者擁有存取權和篡改數據權限的任何其他類型的惡意活動,其所導致的結果都可以是極具毀滅性,甚至有網絡攻擊受害者因此而永久關閉。 以下是 ZDNet 提供的自保招式,提醒小型企業如何避免墮入一些基本網絡安全陷阱。 1.不要使用弱密碼來保護線上帳戶 網絡犯罪分子並不一定具備超強技能,才能入侵企業電子郵件帳戶和其他應用程式,因為很多時他們能夠進入企業系統,純粹是因為帳戶擁有者使用弱密碼或容易猜測的密碼;同時使用雲端辦公應用程式和遙距工作模式的轉變,也為網絡犯罪分子提供了更多攻擊機會。 記住許多不同的密碼可能很困難,因此不少人在多個帳戶中使用簡單的密碼,導致帳戶和企業易受網絡攻擊,特別是如果網絡犯罪分子使用暴力攻擊以常用或簡單密碼列表作嘗試。另外,也不應該將密碼設定為易於發現的訊息,例如最喜歡的球隊或寵物名字,因為社交媒體上的資料,或成為密碼線索。 國家網絡安全中心 (NCSC) 建議使用由三個隨機單詞組成的密碼,並指這個策略能令密碼難以猜測。另外,應該使用不同的密碼來保護每個帳戶,使用密碼管理器可以幫助用戶消除記住每個密碼的煩惱。 2.不要忽略使用多因素身份驗證(MFA) 即使已採用強密碼,密碼仍有可能落入壞人手中。網絡犯罪分子可以使用網絡釣魚攻擊等方式,來竊取用戶的登入資料。多因素身份驗證會要求用戶響應警報,來確認是他們本人嘗試登入帳戶,讓入侵帳戶增添障礙:即使網絡犯罪分子擁有正確的密碼,他們也無法在沒有帳戶擁有者批准之下,使用該帳戶。如果用戶收到意外警報,提示有人正嘗試登入其帳戶,他們應向其 IT 或安全團隊報告,並立即重置密碼,避免網絡犯罪分子繼續嘗試利用被盜密碼。 儘管使用多因素身份驗證或雙因素身份驗證 (2FA),已是最常建議採用的網絡安全措施之一,但許多企業仍沒使用,令人憂心。 3.…

    個個都有電子郵箱,但係咪個個都識保護電郵系統嘅安全?電子郵件安全環境不斷變化,因此企業組織需要從關注威脅環境中最大的安全問題著手。來自 Cofense 的專家 Keith Ibarguen,在 SecurityWeek 分享保護電子郵件系統的四種基本策略。 首先,Ibarguen 就提到 Cofense 的分析,2021 年以來最為普遍的三類攻擊分別是:憑證網絡釣魚(Credential Phishing)、商務電子郵件入侵 (Business Email Compromise, BEC)及惡意軟件(Malware)。據 Cofense 網絡釣魚防禦中心的分析師指,憑證網絡釣魚約佔所有攻擊的 70%,BEC…

    黑客經常利用未修補的軟件漏洞,並經常針對錯誤的安全配置進行攻擊,美國網絡安全和基礎設施安全局 (CISA)、FBI 和國家安全局 (NSA) 以及來自加拿大、新西蘭、荷蘭和英國的網絡安全當局,早前編制了一份清單,列出了防禦者在安全控制薄弱、配置差和安全實踐差的問題,提出建議阻止黑客的初始入侵,下文將有他們的集體建議及緩解措施。 CISA 指出,網絡攻擊者經常透過失當的安全配置,例如配置錯誤或不安全、薄弱的控制,和其他差劣的網絡衛生實踐方式,藉以獲得初始訪問權限或作為其他行動策略的一部分,來破壞受害者的系統。不過在關鍵系統上啟用多因素身份驗證 (MFA)或使用 VPN,在複雜的 IT 環境中實施時,亦間有出現配置錯誤,致使黑客有機可乘。 例如,去年俄羅斯黑客將多個 MFA 解決方案共享的默認策略,與升級漏洞的 Windows 打印機特權結合,藉以禁用帳戶的 MFA 運作,然後建立與 Windows 網域控制器的遠程桌面協議…

    新龍國際有限公司(SiS International Limited)與 Elastic 簽訂合作協議,成為 Elastic 香港及澳門區合作夥伴之一。SiS 作為本地領先科技產品分銷商,致力於為地區客戶提供優質產品及專業服務, 憑多年市場經驗及品牌優勢,SiS有信心與Elastic 攜手打造新一代數據搜索、監測、網絡安全(SIEM+EDR)方案。 作為 Elastic Stack(Elasticsearch、Kibana、Beats 和 Logstash)的創造者,Elastic 構建了自我管理和 SaaS 產品,使數據可實時、大規模地用於企業搜索(網站、應用程式、工作場所內容)、可觀測性(日誌記錄、APM、指標)、安全(SIEM、端點、威脅狩獵)、業務分析等等。全球數以千計的組織,包括 Cisco、eBay、Goldman Sachs、Microsoft、紐約時報、維基百科等,都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