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肆虐,令「疫情、新常態、黑客機遇」概念突破資安圈,各行各業漸漸覺悟,明白後疫情年代適應資安生態劇變的逼切性,又以醫療產業感受至深。 自疫情籠罩美國,紐約皇后區 Elmhurst Hospital 每日湧現數以百計病人,其中一名向《The New York Times》訴苦,以「災難」形容醫護周旋於 PPE、呼吸機、照顧病人、培訓臨危受命的新手間。而事實上,醫院 IT 部門狀況亦不遑多讓,隨著病人數目增加,遠程問診系統、收費系統、醫療器材聯網、視像會議平台等使用壓力幾何級暴增,黑客亦趁亂打劫,同期對醫療體系發動的黑客攻擊增幅達 150%,有黑客搶奪病人資料在黑市倒賣或後續進行詐騙,亦有黑客透過 Ransomware 以垂危病人為人質,要脅醫療機構就範。跟小型醫院與 NGO 醫療機構合作超過 10 年的資安與創新專家 Beau Woods 分析,前線醫護在疫情間盡忠職守,大眾視為抗疫英雄,但如果斷網,病人接受的醫療服務質素一定受到影響,甚至超出負荷。而眼下黑客正利用疫情,蜂湧攻擊醫療機構。 疫情前資安專家早已預警,胰島素注射泵或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等醫療器材長年欠更新、或使用 Window XP 等有漏洞的傳統系統,均構成極大資安風險。美國 FDA 去年發出警告,Medtronic MiniMed 胰島素注射泵有漏洞,黑客可無線更改注射劑量,構成性命威脅,廠方暫時透過軟件更新堵塞漏洞。 總括而言,醫療機構本已深受不可逆轉的病歷數據化與在線醫療器材所衍生的資安漏洞困擾,後疫情下推行遙距問診,個人電子裝置收集的個人健康資訊,未來勢必成為一大資安問題。而即使醫療機構理解資安風險,卻未必可以投放相關資源。疫情下,醫院首要增加人手、採購呼吸機、PPE、COVID-19 試劑,但同時間,醫院要暫停主要收入來源的非緊急手術與門診,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Davis 的醫生指,疫情下最艱巨的是資源分配決定。Reuters 報導紐約長老會教友決定順延所有非緊急手術,決定影響 10 間紐約區醫院。在緊絀資源下,前線比 IT 部門有資源優先權。 資安平台 SecurityScorecard 與 DarkOwl 聯合研調發現,疫情間黑客攻擊醫療機構的 Web Application、End Point 與 IP Address 分別有 16%、56% 與 117% 增幅,而圍繞 COVID-19 的攻擊極具效率。攻擊形式中,Ransomeware 大行其道,疫情期間於美國錄得 109% 增幅,亦有針對 COVID-19 疫苗策動的國家級黑客侵略。攻擊醫療機構的著名案例,要數 2019 年專門追討病患欠債的 American Medical…
Browsing: Ransomware
勒索軟件 (Ransomware) 集團恐嚇受害企業交贖金的手段,愈來愈猖狂及無賴,不但開設網站公開部分盜取的資料,最新手法更是入侵無辜人士的社交平台帳戶,再用其帳戶刊登廣告,公開受害企業的私隱外洩詳情;至於廣告費,當然是由後者埋單。 網絡安全網站 KrebsonSecurity 上星期出文,分析最近一宗社交平台帳戶被黑客集團 Ragnar Locker Team 入侵,並盜用帳戶刊登威脅廣告的事件。受害帳戶是一個名為 Hodson Event Entertainment 的 Facebook 專頁,由一位芝加哥的 DJ Chris Hodson 所持有。Ragnar…
早兩日,其中一個惡名昭彰的勒索軟件集團 Maze 在自家網站上貼出公告,表示 Maze Team Project 正式退市,打後如有任何以 Maze 品牌,或聲稱與 Maze 有合作關係的惡意攻擊,就必定屬於虛假訊息或詐騙。臨別在即,Maze 稍稍在貼文上解釋為何有 Maze Team Project 出現,合理與否?就要睇過至知。 Maze 勒索集團之所以出名,除了其勒索軟件的破壞力強及難以被破解,更因為他們是雙重勒索 (double extortion)…
一場疫症,令大部分香港企業被迫急著數碼轉型,同時黑客亦覷準機會,大舉進攻港企網絡,當中不乏巨型企業中招,暴露了潛藏已久的企業網絡安全意識嚴重不足問題。PwC 網絡安全及私隱保護服務合夥人及 Dark Lab 創辦人顏國定透露,香港近期的網絡攻擊事件大幅上升約十倍。他分析情況指,港企的資安水平落後世界先進地方最少 5 年,主因沿於長久以來,香港社會針對網絡攻擊事件的透明度不足,造成企業以至大眾對網絡安全失去危機感。他認為,現時的監管機制只靠企業自願性披露,情況恐難改善。 香港網絡攻擊升十倍 勒索攻擊明顯進化 顏國定表示,在疫症爆發之前,經他團隊處理的本地網絡攻擊事故,一年平均約四十多宗。但疫症爆發至今,處理事故宗數大幅上升至幾乎一日一至兩宗,按此比例計算,升幅達十倍,而且黑客的攻擊手段亦越見高明。顏以勒索攻擊為例,以往黑客成功駭進企業系統,會短時間引爆病毒,癱瘓並鎖死企業系統,然後直接要求企業支付贖金,攻擊是一次性的。現在,黑客會先潛伏企業系統內一段時間(以香港情況,潛伏期大概一個月),期間黑客會偷偷在系統裝上電腦病毒及後門程式,並且盡量搜集企業的機密資料及客戶資料,之後等待適當時機,黑客就會「唧牙膏」式地攻擊,例如突然在社交媒體把企業的機密資料到處洩漏,並要求企業支付贖金;如果企業拒絕,黑客就會在對方疲於尋找解決方法時,再突然洩漏更多資料,甚至鎖死企業系統。這種持續性的攻擊,比起舊有模式,對企業造成更大恐慌和困擾,因為企業無法得知還有幾多機密資料和客戶私隱會被突然洩漏,相對地受害人就會更容易支付贖金。 長期認知不足 港企資安水平落後 顏國定亦指出,雖然香港企業在近期的數碼轉型風潮下,確實增加投放資源在網絡安全之上,但卻流於「買最貴的系統,但買回來後,從不善用」的層次,令到保安系統即使升級,仍未能發揮應有作用,有些大公司甚至連最基本的 MFA (多重認證)都未有實施。顏形容,港企的網絡安全水平落後世界先進國家五年,主要原因是社會對網絡安全意識長期不足,由市民大眾到公司企業,都不知道網絡攻擊的嚴重性,「連 MFA 這些低成本又有效的保安措施都嫌麻煩」。由於缺乏意識,因此由資訊安全的人材培訓,以至保安系統升級,都被長期忽視,結果現在急於數碼轉型的情況下,企業網絡保安錯漏百出,淪為黑客攻擊目標,「黑客其實都是漁翁撒網式在世界各地找獵物,所以哪裏防禦措施薄弱,哪裏就會成為黑客的天堂。」 監管靠自願披露 透明度不足恐難改善 針對社會整體對網絡安全意低下問題,顏國定認為,核心在於網絡攻擊事故的「披露(Disclosure)」不足,「香港現時的資安教育,很多時候是要求市民大眾『自己小心啲』,但人性在缺乏危機感下,必然會粗心大意。因此最有效的教育是增加危機感。」顏解釋,香港現時主要靠《個人資料(私隱)條例》要求企業自願性披露網絡攻擊事故,但由於欠缺約束力,企業為保聲譽,都會盡量低調處理,結果網絡攻擊事故鮮被曝光,社會大眾一直誤以為「風平浪靜」,自然不懂得去重視問題。他建議,政府可以借鏡先進國家,立法要求企業必須主動披露網絡攻擊事故,並為企業網絡安全措施要求,訂立清晰標準,以有效提高資訊透明度。「只有建立在有力的法律基礎上,企業才有不能迴避的責任,去披露資安問題的實際情況。當資訊的透明度有所提高,公眾認清事實,大家才會從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網絡攻擊的嚴重性。於這樣的社會氣氛下,我們才能談得上以教育提高大眾以至企業的網絡安全意識。」
DDoS攻擊(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攻擊屢見不鮮,威脅企業網絡安全,並勒索巨額贖金,根據《Nexusguard Q2 2020 Threat Report》,逐點攻擊(bit-and-piece attack)較去年同期增加570% ,攻擊者明顯改變了攻擊策略,發起大型而且更精細的攻擊,向目標網絡注入流量,以癱瘓目標,使其服務受影響甚至中止。Nexusguard 的分析師曾目睹以超過51%小於30Mbps的逐點攻擊所發動的小規模攻擊,去迫使網絡服務供應商降低整個流量網絡以降低風險。 在科技和資源的愈見發達下,為殭屍網絡增加彈性,使其更易避過檢測,輕鬆奪得目標系統的指令權和控制權。攻擊愈見精細,意味著網絡服務供應商需要在其他合法的大流量中,檢測出更小、更複雜的攻擊,難度更高。 Nexusguard分析師建議,服務供應商應改用以深度學習為主的預測模型,以便在發生捐失前,快速識別惡意模式,並立即實施緩解措施。 Nexusguard 總技術主任 Juniman Kasman指出,遙距工作和學習需求增加,意味著線上服務需求較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他又指,網絡攻擊者擁有更完備的資源,以便他們可以作更持久的攻擊,因此企業必須深入研究其攻擊方式,並制定相應措施,以應對這些更複雜的威脅。 資料來源:https://bit.ly/3685ClA、https://bit.ly/2S3dIn4
Tesla 股價近期升到「坎坎聲」,仲要拆股上市,自然會吸引好多人虎視眈眈,尤其係一班黑客犯罪份子,恨不過搵到個機會敲詐 Tesla 一筆。一個俄國公民早前就被揭發,企圖買通一個 Tesla 職員,要佢幫手喺公司植入勒索病毒,應承事成之後會分返 100 萬美金作為酬勞,好彩最後呢個職員「企硬」,主動告發事件,Tesla 先至避過一劫。 根據美國司法部嘅資料,呢名俄羅斯人叫 Egor Igorevich Kriuchkov(下稱克留奇克夫)7 月嘅時候去到美國內華達州 Tesla 超級工廠嘅所在地,搵到一名喺 Tesla 做嘢嘅俄語非美國人,以事後分帳 100 萬美金作為賄款,要佢將勒索軟體放入超級工廠嘅作業系統內入面,打算咁樣去勒索…
電郵保護的把關,是企業最基本,亦是最重要的一環。然而,傳統 signature-based 電郵保護方案已經不能有效防禦網絡攻擊,尤其面對零日攻擊、無文件攻擊、BEC 攻擊等。此外,一般電郵保護方案多以海外情報為基礎,對於本地化、針對香港企業的攻擊就束手無策。香港企業急需一套使用新技術兼且本地化的電郵保護方案。 有見及此,網絡保安專家 Cyberforce 特別推出轉台優惠,幫助企業轉用新一代雲端電郵保護平台 Green Radar。Green Radar 擁有行業領先的電郵技術 grIsolation,能有效阻擋釣魚攻擊;亦設有 SOC,由專家人手監控,阻截零日攻擊、BEC 攻擊。最重要,是其本地的專家團隊能辨識針對香港企業的網絡攻擊,絕對是本地企業的最佳支援。 由即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凡從指定電郵安全方案供應商轉用 Green Radar,即可獲取現有方案成本低至五折的價錢優惠。首20名完成試用體驗的客戶,更可獲$200購物禮券。 欲購從速,勿失良機! 立即登記:https://bit.ly/31ooji1 唔想錯過熱門網絡保安消息,請即訂閱 wepro180 電子周報:https://bit.ly/2ZcCi9J
Norsk Hydro ASA,全球最大既鋁金屬生產商,市值高於 550 億美元,業務與廠房遍及全球 50 個國家,員工數目超過 35,000。2019 年 3 月 19 日奧斯陸零晨,這家挪威企業被黑客入侵,匈牙利營運中心職員察覺後,馬上按照保安程序將整個企業斷網, 但黑客係短短兩個鐘,已經「綁架」咗 Hydro 500 個 Server 加 2,700…
疫情之下,國際級 Conference 虛擬進行,第 23 屆嘅 Black Hat USA 2020 亦如期舉行。業界預計 2020 全球 Cyber Security 預算將增加 2.4% 至 1.23 千億美元,成為全球經濟重壓之下,少數逆市增長的行業,而增長重點,將圍繞以下 5…
7 月 23 日,全球衛星定位裝置生產商 Garmin 被勒索軟件襲擊,令旗下海陸空導航系統、運動手表及網站停止運作,而香港嘅手表用家就投訴,做完嘅運動記錄無法上載,連全球定位都做唔到。事後被傳媒揭露所中嘅勒索軟件係 WastedLocker,其加密檔案演算化暫時並無破解方法,不過 Garmin 就喺短短四日後重新運作。點解咁快破解到?有人懷疑係 Garmin 俾咗贖金嘞⋯⋯ 首先揭發事件嘅係 Bleeping Computer 網站,有 Garmin 員工私下將公司系統被加密嘅相傳俾佢哋,仲話黑客要求俾 1000 萬美元贖金先肯提供解鎖工具。正因為 WastedLoc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