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聲稱成功入侵及盜取 UnitedHealth 的勒索軟件集團 BlackCat / ALPHV,其自家網站突然被貼上一個被執法部門查封的通告。表面上,BlackCat 看似被執法部門搗破,不過,多個網絡安全專家就認為這次只是集團自導自演的退出騙局(exit scam),旨在強搶合作夥伴應得的分紅,並估計集團好有可能東山再起。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專家質疑是退出騙局 Exit scam 其實是指一種詐騙行為,經常發生於網絡犯罪平台之上,比較著名的例子有 2015 年發生的 The Evolution Marketplace 事件,當時管理人自行殺站及偷走用家價錢約 1200…
Browsing: CyberSecurity
五眼聯盟的網絡安全機構近日聯合發表針對俄羅斯間諜組織 APT29 的研究報告,報告內指出 APT29 黑客的入侵手段已有明顯改變,由過往會利用軟硬件的安全漏洞滲透內部網絡,轉移至專門攻擊目標機構的雲端服務。雖然一般企業未必會成為間諜組織的攻擊目標,但這種攻擊手法其實已漸成趨勢,管理層必須加倍防範。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APT29 過去「戰績彪炳」 被美國、英國、澳洲、加拿大、新西蘭組成的五眼聯盟盯上的俄羅斯間諜組織 APT29,又稱為 Cozy Bear、Midnight Blizzard 等,這個組織的往積相當彪炳,例如曾利用 Solarwinds 軟件的安全漏洞入侵美國多間大型企業及政府部門,又曾借助盜取的 Microsoft 365 帳戶,刺探北約國家的對外政策。另外還有上年 11…
Google 正在測試 Chrome 一項新安全功能,以防止黑客透過引誘網民或企業員工到訪惡意網站,通過瀏覽器攻擊對方內部網絡上的設備例如打印機或路由器。官方指,新功能會在網站與相關設備或服務連接前,進行快速雙重檢查,杜絕惡意連接。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從網絡安全的角度看,主要用於搜尋網絡資訊的瀏覽器是非常重要的閘道,而且由於瀏覽器默許外部網絡訪問內部網絡及 localhost,因此黑客有機會透過它來入侵內部網絡,最常見的攻擊包括誘使網民訪問隱藏惡意編碼的網站,執行 CSRF 跨網注入攻擊,改變本地網絡的路由器設置,讓黑客可隨便進入內部網絡,盜取資訊或執行惡意功能。 Google 新推出的 Private Network Access protections 功能,便是為了減少這種攻擊而設,從官方公布的資料可見,新增的功能會檢查外部驗證請求是否來自安全環境,同時通過向內部網絡的設備發送 CORS 預檢請求,檢查是否允許與公共網站進行連接。與現時的子網絡保護的分別是,新功能專門針對導向請求,當瀏覽器檢測到公共網站試圖連接內部設備,瀏覽器將首先向該設備發送預檢請求。 其運作原理如下: 1.在網民點擊連接時,有些黑客會在網站加入惡意編碼,偷偷將對方重新定向到隱藏惡意功能的網站。新功能就像一個安全檢查站,在惡意網站對設備造成傷害之前,阻止它們發起導航請求。…
以高 CP 值見稱的監控鏡頭品牌 Wyze,上月中突然發生大規模的服務中斷,官方好快作出回應話事件主要同提供網絡服務的 AWS 有關,不過在恢復服務過程中又發現其他網絡安全問題,有不少用家發現竟然可看到其他用家的鏡頭畫面!經過多日調查,Wyze 方面再次作出回應,指問題出在新採用的第三方緩存客戶資料庫無法處理龐大連線,言下之意,似乎只想表示同自己無關……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官方稱事故與 AWS 有關 Wyze 監控鏡頭集體斷網事件發生在上月中,由於偵測到系統出現異常,導致用家無法使用服務,因此 Wyze 方面在當日早上六點已在官網發出故障通知,並且在一小時內於網誌說明事故與服務供應商 AWS 有關,正與對方的技術人員一起解決問題。 雖然官方持續在網站更新回復進度,但在早上十點左右,突然宣布要暫停產品操作介面的 Event 功能,其後又表示與發現安全問題有關,但就未有再細述詳情。不過,有用家就在網上投訴,驚嚇地說竟能在…
在港紮根逾半世紀的旭日國際集團(Early Light),作為中港的實業公司,面對日趨複雜的網絡環境,選用了具獨特優勢的 Sangfor Technologies(下稱 Sangfor),以頂尖防護工具及全面情報,快而準擊退網絡威脅,同時簡化員工日常工作,加強集團內的網絡監察及保護。 營運環境分散 難全面監察網絡狀況 旭日國際集團以製造玩具為業務重心,在香港及內地均設有廠房,其他業務包括鐘錶、汽車維修、物業管理等等,擁有數萬名員工。旭日國際集團資訊科技部總監林海慶表示:「集團員工遍布不同地區工作,要更全面而有效地管理網絡安全問題,絕非易事。加上受全球 IT 人才短缺影響,如何利用科技簡而精地解決問題,成為集團 IT 部門主要考量。」 Sangfor 的安全銷售經理麥慧珊指出:「由於旭日國際集團涉及不同範疇的業務,營運環境相對複雜,儘管集團有採用新型的防火牆及終端安全防護支援,但仍不足以應付日新月異的網絡威脅。」 Sangfor 和旭日國際集團初步接洽,了解客戶的需求後,隨即建議客戶安裝 Sangfor 的 Cyber Command,可以在短時間內了解其網絡環境,找出可能存在風險的地方。 戰略性產品…
Comprehensive security 是指全面並全方位保護機構的 IT 基礎建設、數據、資產以及人員,以防止各種威脅和風險。隨著攻擊方式不斷變化,因此確保機構在電子郵件、物聯網設備、雲端網絡和終端設備上都有保護措施是非常重要。 如果有一個攻擊向量仍然存在漏洞,可能會導致重大基礎設施出現漏洞。參加研討會,一同討論為何應該採用全面的解決方案,涵蓋所有攻擊向量,以預防事故發生。 討會將討論以下內容: 為何片面或零散的解決方案容易產生安全漏洞,如何透過全面的方法和人工智能以降低風險。真實案例展示,例如 Deep Fake 攻擊。保護 IT 基礎設施的見解。預防事故發生的策略,可以節省機構的時間、金錢以及聲譽損失。
來到一年之始,每年的這個時候,大家都希望自己擁有一顆能預知未來的水晶球,預視 2024 年的局面及趨勢。2023 年,人工智能(AI)、ChatGPT 和無數先進技術吸引全世界討論,成為全球熱話。來到今年,這些創新科技不應再被視為挑戰;反之,新興技術解鎖各種各樣可能性,我們應該把握箇中機遇。 撰文:Red Hat香港、台灣及澳門區總經理文志鋒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Red Hat 委託 Economist Impact 進行的《適應型領袖剖析:駕馭新興技術》(Anatomy of adaptive leaders: Navigating emerging technologies)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儘管香港企業在採用新興技術方面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但仍有進步空間。…
早前瑞士傳媒 Aargauer Zeitung 刊登一份報道,指有 300 萬智能牙刷遭黑客入侵,向一間瑞士公司發動 DDoS 攻擊,導致該公司的網站癱瘓近四小時,並稱消息引述自網絡安全公司 Fortinet 的研究員。報道隨即被其他傳媒及網民瘋狂轉載,不過,Fortinet 稍後否認是真實事件,只是員工在接受訪問時作出的假設,難道這次全民炒車?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攻擊」事件引來多間傳媒轉載 事發在今年一月尾,瑞士傳媒 Aargauer Zeitung 在網站上刊登了一篇「牙刷攻擊」的報道,內容是引述由 Fortinet 研究員提供的 IoT…
IT 界人才短缺問題嚴重,網絡安全服務公司 Sophos 近日發布《亞太地區及日本網絡安全趨勢》調查報告,發現有高達九成網絡安全與 IT 專業人員,正面對壓力過大和工作疲憊等問題,有三成人考慮辭職或轉行,而上述問題甚至會對業務營運構成影響。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近三成受訪者指過去一年更疲憊 根據研究重點數據,受訪者幾乎對所有涉及網絡安全範疇的日常工作均感到疲憊。有 30% 的受訪者指情況於過去一年變得更加嚴重,而當中 41% 的受訪者表示疲憊感令他們難以充分投入工作之中。 研究顯示,在亞太地區和日本(APJ)的受訪者當中:.41% 表示無法充分投入工作.34% 於處理網絡安全漏洞或攻擊時感到更為焦慮.31% 於投入網絡安全工作和界定職責時,對相關工作感到懷疑、疏離及冷漠.30% 表示相關情況令他們考慮辭職或轉行 (而受訪者中有 23%…
近年社交平台假帳戶問題日趨嚴重,有 Instagram 用家更被騙徒複製帳戶的相同片,然後開設假帳戶進行詐騙,不過即使真用家向 Instagram 舉報,竟然都不受理,甚至有可能被騙徒反舉報而令帳戶被鎖。點解官方對假帳戶會無反應?外界就猜測可能同錢有關!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官方先利用 AI 系統處理投訴 如果有用 Facebook、Instagram 等社交平台而又有作出比較嚴格的私隱設定,相信每日都有可能會收到添加朋友或關注請求,只要稍為查閱對方的帳戶內容,多數會發現內容千篇一律,大多是在張貼個人日常生活照之餘,再加插一些名牌錶、袋或豪華酒店套房的相,不過,到底這個人是否實際存在或真是使用這個姓名?相信大家都心裡有數。實際上,不少騙徒都會盜用其他人在社交平台發布的相及影片,然後開設假帳戶以假身分進行詐騙,出來的感覺會較真實,不用擔心 AI 生成出有瑕疵的相片,而且只要真用家經常發表新內容,騙徒就有源源不絕的新材料,認真慳水慳力。 騙徒有時更會盜用知名用家的相片使用,似乎不太擔心會被真用家發現。有專家便指出,騙徒原來都有出力減少被真用家發現,例如當他們獲真用家授權關注,可以看到真用家發表的內容後,騙徒便會第一時間單方面封鎖真用家,令對方無法讀取到自己帳戶的內容,減少發現自己相片被盜用作詐騙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有知名 Instagram 用家又指出,即使向官方作出投訴,但亦沒有任何幫助,因為官方首先會仰賴 AI 系統處理投訴,而絕大部分情況是會駁回真實用家的舉報,即使有傳媒測試再作出上訴,背後可能再次交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