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繳税季節的來臨,公眾在準備提交稅務申報的同時,網絡犯罪分子亦可能會利用人為疏忽,通過各種網絡平台發起釣魚攻擊和詐騙活動。黑客可能透過偽造的稅務局網站和欺詐訊息,誘使用戶洩露敏感的個人或財務資料。因此,香港網絡安全事故協調中心(HKCERT)提醒公眾於繳税季節期間應小心注意網絡安全,尤其對透過釣魚網站要求提供個人數據,或要求立即採取行動的通訊應保持警惕。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經電郵或短訊發送偽造通知 在繳税季節,假冒稅務局的釣魚網站成為網絡犯罪分子的常用手段。他們可能會通過電子郵件或短訊發送偽造的通知,聲稱你的稅務資料需要更新或存在問題,並要求你立即回應。這些詐騙訊息可能會包含一個惡意連結,將你引導至一個假冒的稅務局網站,要求你輸入敏感訊息,如身份證號碼、銀行賬戶訊息等。HKCERT 提醒公眾,稅務局不會通過電子郵件或短訊要求提供此類敏感訊息。 以下是假冒稅務局網站和謊稱來自稅務局的電子郵件的例子: 釣魚網站盜取稅務局標誌、eTax名稱和網址hkataxorevenu[.]com[/]hk。(HKCERT 提供圖片) 釣魚電郵同樣盜取稅務局標誌,以及用 Hong Kong SAR 等字樣來增加緊急性。(HKCERT 提供圖片) 如何識別和防範釣魚詐騙 為了保護自己免受這類詐騙的侵害,公眾在收到任何自稱來自稅務局的電子郵件或短訊時,應仔細核實發件人的身份和訊息的真實性。切勿點擊任何可疑的連結或下載附件,尤其是來自不明來源的郵件。若對訊息的真實性有疑問,請直接聯繫稅務局或相關機構進行確認。 保護個人訊息和財務安全至關重要,以下是 HKCERT 的一些建議: 不要查閱被瀏覽器標示為可疑的網站和不應點擊任何不明來歷的連結,例如來自搜尋引擎的廣告等。檢查瀏覽器上所顯示的網址域名有否可疑,惡意的網址域名帶誤導性或與所聲稱機構名稱不符。使用瀏覽器的反釣魚功能來幫助阻止釣魚攻擊,這些功能可以分析網址並在偵測到釣魚網站時彈出警告頁面。當收到可疑的電子郵件或即時訊息時,請務必通過官方渠道核實詳細訊息。切勿在不明來源的網站或向未知發件人提供上個人資料或登入密碼。若網站並非使用…
Search Results: 網絡釣魚 (144)
近年本港持續面對層出不窮的保安事故,當中以「網絡釣魚攻擊」最受公眾關注。網絡安全解決方案供應商 Sophos 研究調查指,有黑客利用 SVG 檔案格式,繞過系統的反釣魚軟件功能,市民不得不防。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香港網絡安全事故協調中心(HKCERT)在過去一年間,發現與網絡釣魚相關的連結超過 48,000 條,整體狀況遠較去年多出 1.5 倍,而銀行、金融及電子支付行業更成為重災區。Sophos X-Ops 團隊近日發布最新研究,揭示網絡釣魚攻擊的手法正持續演變並日益猖獗。黑客開始利用可縮放向量圖像檔案(SVG 檔案),以繞過系統針對釣魚攻擊和垃圾郵件的防護和過濾系統。 攻擊高度客製化 SVG 檔案與可擴展標記語言(XML)的格式相似,而兩者均可用於繪製圖片,所以不法分子看準機會散播釣魚攻擊。Sophos X-Ops 團隊發現自去年底起,釣魚詐騙集團開始以向受害人發送附有惡意 SVG…
香港網絡安全事故協調中心(HKCERT)總結去年香港網絡安全狀況,並發布 2025 年網絡安全預測,指供應商安全性不穩及 AI 生成內容被騎劫,將成本港網絡安全主要風險;並發布物聯網數碼顯示屏保安研究報告,顯示數碼顯示屏或成攻擊目標,這種新型保安漏洞,正時刻威脅企業及個人安全,情況值得關注,各界應做足保安措施,防患於未然。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HKCERT 日前舉行「香港網絡安全展望 2025」暨「物聯網數碼顯示屏保安研究報告」傳媒簡介會,指出 2024 年共處理 12,536 宗保安事故,其中網絡釣魚佔整體個案超過一半(7,811 宗,佔 62%),對比 2023 年上升 108%,數字錄四位數增加(共增加 4,059 宗),情況為五年來最嚴重。…
網絡安全問題引來大眾關注,立法會《數據透視》指出,2023 年科技罪案按年急升 49.6% 至 34,112 宗;而初次被警方列為個別統計類別網絡釣魚,則成為企業最常遇到的網絡攻擊類型,甚至有近半數保安事故個案都是來自網絡釣魚。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過去 5 年間,香港科技罪案的增長在其中 4 年裡遠超整體罪案率增幅。2023 年科技罪案按年躍升 49.6% 至 34,112 宗,依次為「網上購物騙案」,其次是「網上投資騙案 」及「網絡釣魚騙案」,值得注意的是,網絡釣魚詐騙案在 2023 年首次被列為個別統計類別,顯示此類網絡攻擊在香港日益嚴重。…
網絡安全解決方案供應商 Check Point 旗下威脅情報部門 Check Point Research 發佈(CPR) 發佈《2023 年第四季品牌網絡釣魚報告》,重點介紹 2023 年 10 月至 12 月期間網絡犯罪分子企圖竊取用戶個人或付款資料時最常冒充的品牌。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在上一季,Microsoft 成為最常被冒充的品牌,在所有品牌網絡釣魚攻擊中佔…
網絡釣魚經常利用虛假的社交媒體資料,以及對目標人物作深入調查,從而製作出精細的攻擊活動,誘騙受害者點擊惡意連結,並將用戶名和密碼「雙手奉上」。究竟有甚麼方法可以避免墮入黑客的陷阱?正所謂知己知彼,首先我們要了解黑客背後的運作模式。 英國國家網絡安全中心(NCSC)早前發出警報指,網絡釣魚攻擊針對來自多個行業的個人和組織。網絡釣魚攻擊的最終目標,是誘使受害者點擊惡意連結,這些連結會導向看起來逼真的虛假登入頁面,受害者一旦輸入他們的登入憑據,等同向攻擊者直接提供自己帳戶的訪問權限。黑客透過利用這些帳戶,再接觸其他受害者。 許多惡意連結的頁面會設計成常用的雲端軟件和協作工具,如 OneDrive、Google Drive 和其他文件共享平台。其中一個案例是攻擊者與受害者進行 Zoom 通話,然後在通話期間於即時訊息發送了一個惡意 URL。他們甚至會在網絡釣魚過程中,創造出多個角色並操作,增加可信性。 魚叉式網絡釣魚攻擊的第一階段是做研究和準備。攻擊者透過社交媒體和網絡平台等的公開資料,盡可能了解目標人物背景,包括他們的職業和聯絡人,例如家人、朋友和同事。攻擊者通常會根據真實人物,設置虛假社交媒體和文件以令人信服,使之看起來像是與真實事件相關,實際上這些事件並不存在。 據 NCSC 指,這些活動是俄羅斯和伊朗的網絡攻擊者所為,兩地的攻擊活動雖不相關,但策略相同。無論攻擊者冒充何人,或使用甚麼誘餌,這些魚叉式網絡釣魚活動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以個人電子郵件地址為目標。這種策略能用以繞過對公司賬戶和網絡安全控制,而公司或企業電郵也成為攻擊目標。 這些網絡釣魚活動背後另一關鍵要素,是攻擊者相當有耐性,他們會花時間與目標建立關係。通常他們不會立即潛入,或直接要求目標人物點擊惡意連結或打開惡意附件,反而會與目標慢慢建立信任。過程通常從一封看起來平平無奇的電郵開始,通常是經調查後發現目標很可能感興趣的內容,藉以吸引他們,然後他們之間來回發送電子郵件,有時持續很長時間,直到建立起受害者所需的信任,令他們中招。 惡意連結將偽裝成受害者感興趣的文檔或網站,如會議邀請或議程,將受害者導向至攻擊者控制的伺服器。當受害者在惡意連結中輸入用戶名和密碼時,這些資料將發送給攻擊者,他們便可利用受害者的電子郵件和其他帳戶作更多行動。據 NCSC 稱,這些行動包括從帳戶中竊取訊息和文件,以及監控受害者未來發送和接收的電子郵件和附件。 攻擊者還會利用受害者電子郵件帳戶的權限,獲取郵件列表數據和聯絡人列表,隨後用於後續活動:由其他人作進一步網絡釣魚攻擊。 NCSC 運營總監…
有研究指出,現時超過九成網絡攻擊借電子郵件策動。面對愈趨複雜的網絡釣魚攻擊,企業可自設電郵系統的規則以阻截攻擊,然而人為失誤卻難以避免。另外,採用網絡釣魚範本作訓練,亦不足以讓員工在模擬的測試中,得到洞察真實釣魚攻擊的能力。要採取有效而可靠的應對策略,可透過識別釣魚電郵的訓練,以及實時培訓,達到提高用戶在阻截網絡釣魚電郵件的意識,藉以增強端對端的保護。 電郵安全公司 Green Radar 的服務方案,提供以雲為本的電郵保障,其中 grAssessment 採用 Green Radar 自家 SOC 的大型數據合集,其收集數以百萬計來自全球和本地的威脅情報,以貼近真實場景(best real scenario)設計像真度極高的釣魚攻擊訓練,更能為企業提供本地化和定制化的訓練內容,提高員工識別能力。
Facebook 及 Instagram 的名人帳戶後方都有一個小藍剔,認證其具知名度,並擁有社會影響力的名人,藍剔帳戶是名人本尊正使用的代表,這個小小的藍剔讓人趨之若鶩。但最近有一個新的 Instagram 網絡釣魚活動,被發現試圖以提供藍剔來欺騙該平台的用戶。 這個網絡釣魚活動被發現是以魚叉式電子郵件接觸收件人,聲稱 Instagram 已審查他們的帳戶,並認為他們有資格獲得藍剔徽章,並要求這些用戶立即填寫表格,並在 48 小時內領取他們的驗證徽章。即使該釣魚活動隱約有欺詐味道,但黑客決定「相信」這些 Instagram 用戶在面臨獲的藍剔的機會,會因而粗心地墮入陷阱上當。 以 AI 驅動的電子郵件安全服務 Vade 的威脅分析師,發現了相關的攻擊活動,報告提到第一批向目標發送消息的電郵,在 7 月…
根據 Palo Alto Networks Unit 42 的一份新報告,發現威脅參與者透過合法的軟件即服務 (SaaS) 平台,如 website builder 和個人品牌空間等,創建竊取登入憑證的惡意網絡釣魚網站。研究人員發現這種濫用 SaaS 平台的行為急劇增加,其數據更顯示,從 2021 年 6 月到 2022 年…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轄下的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HKCERT)總結 2021 年香港資訊保安狀況,並發布 2022 年保安預測。HKCERT 總結 2021 年香港資訊保安狀況,指中心去年共處理 7,725 宗保安事故,當中最主要事故為網絡釣魚(3,737宗,佔48%),較 2020 年增加 7%,連續四年上升並創新高,當中逾七成事故涉及網上購物或網上銀行。而第二主要事故為殭屍網絡(3,479宗,佔45%),當中約半屬 Avalanche 殭屍網絡,事故較去年下跌 16%,主因相信是 2020 年 35 個地區聯手成功摧毀全球最大的殭屍網絡之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