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惡意連結 (38)

    隨著繳税季節的來臨,公眾在準備提交稅務申報的同時,網絡犯罪分子亦可能會利用人為疏忽,通過各種網絡平台發起釣魚攻擊和詐騙活動。黑客可能透過偽造的稅務局網站和欺詐訊息,誘使用戶洩露敏感的個人或財務資料。因此,香港網絡安全事故協調中心(HKCERT)提醒公眾於繳税季節期間應小心注意網絡安全,尤其對透過釣魚網站要求提供個人數據,或要求立即採取行動的通訊應保持警惕。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經電郵或短訊發送偽造通知 在繳税季節,假冒稅務局的釣魚網站成為網絡犯罪分子的常用手段。他們可能會通過電子郵件或短訊發送偽造的通知,聲稱你的稅務資料需要更新或存在問題,並要求你立即回應。這些詐騙訊息可能會包含一個惡意連結,將你引導至一個假冒的稅務局網站,要求你輸入敏感訊息,如身份證號碼、銀行賬戶訊息等。HKCERT 提醒公眾,稅務局不會通過電子郵件或短訊要求提供此類敏感訊息。 以下是假冒稅務局網站和謊稱來自稅務局的電子郵件的例子: 釣魚網站盜取稅務局標誌、eTax名稱和網址hkataxorevenu[.]com[/]hk。(HKCERT 提供圖片) 釣魚電郵同樣盜取稅務局標誌,以及用 Hong Kong SAR 等字樣來增加緊急性。(HKCERT 提供圖片) 如何識別和防範釣魚詐騙 為了保護自己免受這類詐騙的侵害,公眾在收到任何自稱來自稅務局的電子郵件或短訊時,應仔細核實發件人的身份和訊息的真實性。切勿點擊任何可疑的連結或下載附件,尤其是來自不明來源的郵件。若對訊息的真實性有疑問,請直接聯繫稅務局或相關機構進行確認。 保護個人訊息和財務安全至關重要,以下是 HKCERT 的一些建議: 不要查閱被瀏覽器標示為可疑的網站和不應點擊任何不明來歷的連結,例如來自搜尋引擎的廣告等。檢查瀏覽器上所顯示的網址域名有否可疑,惡意的網址域名帶誤導性或與所聲稱機構名稱不符。使用瀏覽器的反釣魚功能來幫助阻止釣魚攻擊,這些功能可以分析網址並在偵測到釣魚網站時彈出警告頁面。當收到可疑的電子郵件或即時訊息時,請務必通過官方渠道核實詳細訊息。切勿在不明來源的網站或向未知發件人提供上個人資料或登入密碼。若網站並非使用…

    影像分享平台 TikTok 被發現存在嚴重的零日漏洞,黑客只須向目標帳戶發出一個惡意私訊,對方只要閱讀訊息都會中招。漏洞更導致多間機構被黑客入侵,當中包括 Sony、CNN 等,由於現階段未有解救方法,高風險帳戶只能停用或刪除帳戶,等待官方修復問題……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是次連環入侵帳戶事件發生於上星期,最先被黑客入侵的 TikTok 帳戶屬於 CNN 新聞網站,起初外界還懷疑是因為 CNN 有太多職員擁有管理帳戶權限,因而估計是其中一個職員的帳戶被入侵,從而引發這次事件,但經調查後才發現入侵並非來自內部帳戶,而是黑客通過 TikTok 一個零日漏洞而成功取得帳戶控制權。 有網絡安全專家表示,這次漏洞的嚴重性非常高,因為黑客只須向目標帳戶發送一個含有惡意功能的私訊,過程中完全毋須對方點擊訊息內的惡意連結或安裝惡意檔案,便能取得帳戶控制權,令用家難以阻止黑客入侵。 TikTok 方面已承認這個漏洞的存在,表示已採取適當措施阻止事件再次發生,並會協助受影響用家取回帳戶控制權,但至於採用的方法就未有詳情透露。另一方面,官方表示根據初步分析,攻擊者只入侵了少量知名帳戶,但詳細數字亦有待調查。 雖然香港不在 TikTok…

    網絡安全解決方案供應商 Check Point 旗下威脅情報部門 Check Point Research 發佈(CPR) 發佈《2023 年第四季品牌網絡釣魚報告》,重點介紹 2023 年 10 月至 12 月期間網絡犯罪分子企圖竊取用戶個人或付款資料時最常冒充的品牌。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在上一季,Microsoft 成為最常被冒充的品牌,在所有品牌網絡釣魚攻擊中佔…

    近來全城熱玩 AI 聊天機械人,同一時間,黑客亦積極利用 AI 工具生成破解軟件教學影片,然後將影片上載至盜用的人氣 YouTube 帳戶,誘導網民下載及安裝資料盜竊惡意軟件如 Raccoon、RedLine 和 Vidar 等。數字顯示每小時都有 5 至 10 條新影片上載,可見用 AI 生成認真方便又快捷。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隨著OpenAI推出…

    不少香港人都有儲分換禮品的習慣,近月有網絡不法份子覷中機會,冒充多個會員獎賞平台發送短訊予用戶,包括牛奶公司集團旗下品牌平台 yuu。警方在過去一星期內,已接獲 90 宗關於 yuu 釣魚詐騙案件,合共損失約 97 萬。yuu 隨即宣布在 3 月 8 日晚上 8 時起自動登出所有會員帳戶,用戶需重設帳戶密碼。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你的帳戶 yuu 積分將於今日內到期,請儘快換領獎賞」,表面是溫馨提示,實質內藏陷阱。騙徒的短訊指,用戶的積分即將到期,誘使他們到一個假網站登入資料以兌換積分。黑客可能會利用偷取的個人及信用卡資料,從其他線上平台入手試圖登錄帳戶或瘋狂碌卡,令用戶蒙受損失。…

    網絡釣魚經常利用虛假的社交媒體資料,以及對目標人物作深入調查,從而製作出精細的攻擊活動,誘騙受害者點擊惡意連結,並將用戶名和密碼「雙手奉上」。究竟有甚麼方法可以避免墮入黑客的陷阱?正所謂知己知彼,首先我們要了解黑客背後的運作模式。 英國國家網絡安全中心(NCSC)早前發出警報指,網絡釣魚攻擊針對來自多個行業的個人和組織。網絡釣魚攻擊的最終目標,是誘使受害者點擊惡意連結,這些連結會導向看起來逼真的虛假登入頁面,受害者一旦輸入他們的登入憑據,等同向攻擊者直接提供自己帳戶的訪問權限。黑客透過利用這些帳戶,再接觸其他受害者。 許多惡意連結的頁面會設計成常用的雲端軟件和協作工具,如 OneDrive、Google Drive 和其他文件共享平台。其中一個案例是攻擊者與受害者進行 Zoom 通話,然後在通話期間於即時訊息發送了一個惡意 URL。他們甚至會在網絡釣魚過程中,創造出多個角色並操作,增加可信性。 魚叉式網絡釣魚攻擊的第一階段是做研究和準備。攻擊者透過社交媒體和網絡平台等的公開資料,盡可能了解目標人物背景,包括他們的職業和聯絡人,例如家人、朋友和同事。攻擊者通常會根據真實人物,設置虛假社交媒體和文件以令人信服,使之看起來像是與真實事件相關,實際上這些事件並不存在。 據 NCSC 指,這些活動是俄羅斯和伊朗的網絡攻擊者所為,兩地的攻擊活動雖不相關,但策略相同。無論攻擊者冒充何人,或使用甚麼誘餌,這些魚叉式網絡釣魚活動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以個人電子郵件地址為目標。這種策略能用以繞過對公司賬戶和網絡安全控制,而公司或企業電郵也成為攻擊目標。 這些網絡釣魚活動背後另一關鍵要素,是攻擊者相當有耐性,他們會花時間與目標建立關係。通常他們不會立即潛入,或直接要求目標人物點擊惡意連結或打開惡意附件,反而會與目標慢慢建立信任。過程通常從一封看起來平平無奇的電郵開始,通常是經調查後發現目標很可能感興趣的內容,藉以吸引他們,然後他們之間來回發送電子郵件,有時持續很長時間,直到建立起受害者所需的信任,令他們中招。 惡意連結將偽裝成受害者感興趣的文檔或網站,如會議邀請或議程,將受害者導向至攻擊者控制的伺服器。當受害者在惡意連結中輸入用戶名和密碼時,這些資料將發送給攻擊者,他們便可利用受害者的電子郵件和其他帳戶作更多行動。據 NCSC 稱,這些行動包括從帳戶中竊取訊息和文件,以及監控受害者未來發送和接收的電子郵件和附件。 攻擊者還會利用受害者電子郵件帳戶的權限,獲取郵件列表數據和聯絡人列表,隨後用於後續活動:由其他人作進一步網絡釣魚攻擊。 NCSC 運營總監…

    電郵安全公司 Green Radar 公布最新電郵威脅指數,反映威脅風險較上季適度下跌,但風險水平維持在「高」。年近歲晚,金融服務業仍是網絡釣魚攻擊目標,黑客以財務部發放年度獎金為由廣撒電郵,利用大衆期待獎金的情緒釣魚。另外,市場調研公司 Frost & Sullivan 上月將 Green Radar 的 grMail,評為香港和新加坡地區電子郵件安全服務供應商的行業領導者,反映對其技術水平及複雜程度的認可。 Green Radar 劍達(香港)有限公司公布 2022 年第四季度電郵威脅指數 Green Radar Email…

    元宇宙被視為改變人類生活的革命性科技之一,可接通現實及虛擬世界,市場調查公司 Gartner 更預計在 2026 年,大約四分之一人口每天至少會花費一個小時在沉浸式的虛擬環境中工作、進行各種娛樂或社交活動。不過,黑客正對元宇宙世界虎視眈眈,用家即興參與,隨時變成炮灰。 由於看好元宇宙前景,全球各國政府及大企業如 Microsoft、Meta、Nike 等,都爭相研發元宇宙應用,而在各國中,中東的杜拜可說走得最前,去年 7 月已啟動元宇宙戰略,更邀請各國體驗正在開發中、結合 VR、AR 及 MR 技術的元宇宙世界,用家可以 Avatar 在內工作、購物及娛樂。 雖然元宇宙前景看似一片美好,但網絡安全專家就警告,元宇宙應用將會製造全新的安全風險,用家貿然參與,如對相關技術及應用感到陌生,很容易犯錯,特別是全球黑客正在引頸以待在元宇宙內狩獵,根據專家分析,用家在元宇宙的安全風險共有以下幾點。 身分盜用:當用家進入元宇宙世界,必須創建一個虛擬身分,由於用家必須利用這個身分進行各種交易,因此必須連結自己的銀行帳戶、電子錢包及其他個人真實資料,因此如這個身分被盜用,將有可能造成龐大的金錢損失,甚至有機會被利用做違法行為。 非法轉帳:用家在元宇由內購買各種加密貨幣、NFT 時,有需要使用電子錢包交易,由於用家不熟悉這類交易,有可能錯誤點擊了一些惡意連結,將錢包內所有資產過戶,這類攻擊在近年時有發生。…

    因為電郵所用的SMTP協議有不需確認身份的先天缺陷,所以要假冒成任何身份寄送電子郵件其實不難,而這個缺陷往往就被黑客利用及進行詐騙。 BEC 三大類 近年十分猖獗的變臉詐騙攻擊(Business Email Compromise,簡稱 BEC)所帶來的威脅實在不能低估,而攻擊手法大致分為三類: 寄件人偽裝 – 透過假冒而獲取收件人的信任,用不同的藉口來騙取企業相關資料或匯款。連結偽裝 – 以假冒寄件人的身份發出電郵,誘使收件人點擊連結。這亦稱為釣魚信件,讓收件人點選之後即會連結到外部的惡意連結,藉此取得收件人相關資料。附件偽裝 – 也是以假冒寄件人的身份發出電郵,再搭配有病毒的附件。一旦附件被下載及執行,便進行勒索或各式各樣的攻擊,來取得所需利益。 抵禦 BEC 的安全方案 除了一般的電郵安全培訓、員工意識測試、定期更換電郵帳號密碼之外;在選擇電郵安全方案時,除了防病毒、防垃圾電郵功能外, 針對以下一些抵禦 BEC…

    黑客專業服務例如 RaaS、DDoSaaS 等成為大趨勢,要在同業中搶到生意,必須擁有更全面功能及售後服務。網絡安全公司 Resecurity 發現一款新的 Phishing-as-a-Service 服務 EvilProxy,就聲稱可以繞過 2FA 或 MFA 驗證功能,竊取帳戶登入權限,備受暗網中人關注。 以往的 Phishing-as-a-Service 服務,主要是供應商為客戶提供客製化的釣魚電郵內容或針對不同行業的電郵樣本,又可提供乾淨的電郵伺服器以增加進入電郵信箱的機會,再進一步,甚至可提供像真度極高的釣魚網頁令收件者上當,令電腦技術不高的騙徒也可順利竊取所需的帳戶登入資料或信用卡資料。由於提供服務的供應商眾多,因此業界競爭非常激烈。網絡安全公司 Resecurity 研究員就在最近捕捉到 PHaaS 供應商 EvilProxy(又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