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與「東昇」,是黃誠鴻(Lewis)及鄭競雄(Sophie)兩夫婦最珍視的瑰寶。黃氏夫婦拍住上創立東昇電腦顧問(Eastop),早於 ERP(企業資源計劃)未盛行時,開發出獨特的本土化 ERP 系統,見證香港經歷 Lotus 1-2-3、千年蟲、沙士、智能電話興起、新冠疫情各個高山低谷。成功背後,是一個奮鬥 30 年的香港故事。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從中大開始 創業始於兼職實戰 在中大修讀 Computer Science 的 Lewis 出身基層,他笑言為了用更優惠價格買電腦,「第一日返學頭幾日,我就畀張紙同學,睇吓有冇邊個一齊買」,在未有團購的年代領頭做團購,結果獲得 20 多個同學「夾單」,初嘗以優惠價取貨滋味。 大學及研究院時的…
Search Results: 創業 (28)
創業絕非易事,陳智銓(Arthur)早年曾兩度創業,未幾就放棄,直至 6 年前第三度創業,他確定循大數據方向發展,在新冠疫情期間,設計相關的抗疫應用程式及居家工作平台,現正謀求擴大業務。他認為,創業的孤獨不足為外人道,創業者最重要是找到正確發展方向,「如果知好望角在東南面,你方向正確,最終都到達那範圍,但確認方面正確後,就要鬥效率。」 Arthur 的創業之路,可說是由「受氣」開始。他在科技大學畢業後,在科技公司打工,2003 年某日加班至半夜,翌日 9 時半返回公司,老闆怪他為何遲到,刺激他思考往後要如何走下去,就找來幾位大學同學「起義」自立門戶;隨後他第二次創業,更走到東莞開實體玩具店。 兩度創業皆死於無突破 Arthur 形容,創業三個月後是「第一個死亡峽谷」,「你預備的『軍糧』已不見了,人會以為自己有很多朋友,其實三、四個月已月盡(人的資源)」。他又指創業後,每半年就會遇上一個大挑戰,而他首兩次創業,亦只歷時一年多,死因可說是死於無突破,月入數萬元,令他覺得倒不如打工。 直至第三次創業,Arthur 已是團購公司的技術部門主管,兼兩個孩子的父親,朋友質疑他冒險創業,他心意反而更堅定。「你想過的困難,95% 不會出現,但有 95% 是你想像不到的困難。」 「當時有前輩說騎牛搵馬,一定追不到那隻馬,這句話對我啟發很大。」Arthur 因而辭去全職工作,全情投入初創公司隨賞科技(Compathnion Technology Limited),確定公司循大數據方面發展,在網上搜尋到熟悉大數據的中文大學教授劉建南,相約及邀請一同合作,於是做出全國平安證券計劃。…
在周星馳電影《功夫》有一句話說道:「天下武功,無堅不摧,唯快不破!」我就利用這句說話,跟大家分享「唯快不破」的創業心得。 行業變化要快 首先,行業很重要。那些行業變化比較快(當然要對該行業有相當的認識),你的成功機會就比較高。因為這些行業,對大公司來說是沒有太大優勢。畢竟大公司決策需時,在行業環境變化快的局面,人力、財力也不是關鍵。相對來說,一家靈活的初創企業,就可能擁有不少的優勢。行業變化愈快,就對細公司愈有利。10 多年前,我們公司選擇在 IT Security 起步的原因,也是因為 IT Security 在整個IT領域變化得比較快。 行咗先算,怕輸就唔好搞 Start Up 每家 Start Up,都要經歷過前期最艱辛的階段。做出來的 Plan 不是重要(反正到 Execution 時,都跟原來的…
有統計顯示,2023年全球約有 150億部IoT(物聯網)裝置,更預計到 2030 年數字將會翻倍。事實上,隨著全球企業開展數碼轉型,過程中須依賴相關裝置收集有價值數據,可以預期 IoT裝置 的投入量將會愈來愈多,TechOps 安全的重要性將會與日俱增。DICT數智通訊服務供應商中信國際電訊 CPC(以下簡稱 CPC)早前便舉辦了「Embracing Intelligence Operations:Secure TechOps for Realizing Forward-Thinking Business」活動,與嘉賓一起探討企業客戶在部署 IoT 裝置時最常引起的網絡安全問題及解救方法。 初創公司資源短缺 專業測試儀器助開發IoT裝置…
大多數人出來創業,都是因為擁有自己的行業專長,但是否都擅長內部管理、人事、資訊科技、會計、倉儲和市場推廣呢?數學和物理有方程式,但創業者經營公司又有否方程式呢?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儒家經典《禮記》中的《大學篇》提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對個人來說,這句話意思是要不斷自我修養、管理好家庭、參與國家治理,以實現天下太平。對於一家中小企業來說,我的理解則是:「修身」所指的是要把產品做好,「齊家」是指要管理好公司,「治國」就是要把產品推廣出去,最終使公司做大,令產品成為行業中的佼佼者。 對於大多數創業的老闆來說,要「修身」把自己的產品做好,應該不是難事。「齊家」則是把公司管理好,這就需要 IT、會計、倉儲等多種專業知識。今時今日,許多這些工作都可以外判,例如近年流行使用雲端服務代替電腦主機,因此 IT 服務也可以外判。又或者在倉儲方面,香港的人力和空間都是昂貴的,因此第三方物流公司亦應運而生。 雖然不少工作可以外判,但單據文件如報價、合同、發票、採購、應收款和應付款等,乃是公司經營的核心部分,仍然需要內部人手去處理。例如,即使把物流工作外判了給第三方公司,但一樣要有清晰明確的單據提供給對方,才能做好管理和溝通。 筆者有不少客戶,過往仍沿用 Word 和 Excel 等單機軟件報價、開立合同,然後再用人手將發票輸入系統。這種做法,往往會花費大量人力在查找文件上,影響營運效率,亦無法全面實現數碼化。因此,一套整合的 ERP 系統(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就成為協助他們完善流程的管理工具。 筆者近日看到本地會計財務人才短缺的新聞,令我聯想起在會計總帳方面,ERP 系統的導入能為企業所帶來的好處。根據我們的經驗,許多中小企老闆並沒有會計專業知識,難以獨立處理公司的會計數據。但在使用 ERP…
源於客服同事的一句「人生好冇意義」,吳德川(Derek)由電商轉投開發聊天機械人(Chatbot)之路,在 5 年前創立柏拉美。由該公司所開發的「陪我講聊天機械人」,為情緒有困擾人士提供支援。一個令人感到「冇意義」的工作,卻成就一件令 Derek 感到最有意義的事。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於中大修讀計算機工程學的 Derek,2003 年沙士時畢業,當時他未有投身月薪只有 6,000 元的 Programmer 行列。畢業前,他已由大學宿舍「起家」,從事電子商貿,「嗰陣連 Amazon 都未有」,售賣手提電話、化妝品、維他命丸甚至保時捷,再延伸至網店、地舖以至批發。 由電商「回歸」IT 界 曾被批評生意無價值 直到 2018…
持續幾年的疫情,令全港市民紛紛走向「科技化」,過往在現實世界進行的活動,例如會議、購物、銀行戶口的開立等,都已轉移至網上世界。即使以往不熟悉智能手機操作的長者,現時亦已得心應手。正好這幾年,數碼銀行興起,據環球科技和管理顧問公司發表的亞太區「未來銀行」系列調查報告,顯示過去兩年,香港用戶對數碼銀行信心大增,6 成人願意提供私隱數據,以獲得個人化產品及服務。 誠然,科技發展徹底改變市民的生活,但同時引發私隱保護的疑慮,當中一不留神,便會衍生出種種個人資料洩漏或被盜用問題。筆者在軟件系統的應用開發方面,經常會涉及用戶私隱資料及位置分享與追蹤功能,故在數據私隱保護問題上一直遇到不少挑戰。 綜合多年開發經驗及實際客戶方案後,已掌握保護數據私隱的開發思維及技術準則。要防止數據外洩 ,作為開發商應考慮:1. 數據不應離開數據源頭 2. 要把數據資料上傳或發送,只抽取有限度的重要資料並予以加密,同時開發商要確保資料離開數據源後,即使外洩至第三方,對方亦無法解密或從資料推斷到源頭的所有私隱數據。 何謂數據不離開源頭?舉個最簡明的例子,筆者曾處理過澳門賭場的大型項目,賭場的出入人次、會員、客戶個人資料、兌換籌票金額等資料數據,只存於賭場內的伺服器,並不會傳輸或上載到任何地方。 至於如何只抽取有限度的重要資料並予以加密?又一例子說明。 筆者亦有參與開發「居安抗疫」App,當中的數據私隱保護問題亦引起不少關注。當中「Network Signal」最能體現。要知道用戶的實時位置,最直接方法就是安裝軟件,直接從其手機取得用戶的資料。但要保障用戶私隱,在開發過程中,我們花了大量時間,棄用直接方法,研發出「Network Signal」功能。 「Network Signal」,當「居安抗疫」App 需要監測某人的所在位置,App 系統後台並不會取得該人的姓名、性別、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或住址;換言之,系統後台人員不會知道該人士的身份,只知道一個編號,而透過 Network Signal(Wifi Pattern)知悉其有沒離開所在範圍。這是一項間接而又能取得所需資訊的方法,令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只會存於其手機中,App…
「有外國人面孔都幾好,去外國、歐遊亦不怕,又有點像吉卜賽人,(別人)不敢偷我的東西。」頂着一頭長曲髮、貌似外國人的梁栢謙(Issac)用「安全」形容自己外貌,他在大學實習時視察工地卻「險死」,該段經歷推動他研究工地安全,設計出全新人工智能系統,當偵測到工地人員有潛在危險就發警報,配合數碼工程監督系統作大數據安全分析和風險評估,目標將學界研究結果帶入業界。 24 歲的 Issac 在中學時代,未有機會接觸 STEM 課程,但他打機時,喜歡「開外掛」、改遊戲參數,「例如(打 GTA)改個數值令架車行快啲,咁就玩得易啲」,這是他最初接觸編碼的體驗,直至升讀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學士課程時,終有機會接觸相關課程,課餘亦自學編程。 險被挖泥機倒車撞倒 升讀大學四年級前的暑假,Issac 到一間工程顧問公司實習,某次到建築工地視察,他前方的挖泥機突然倒車,在場 4 名工友大聲喝止,挖泥機手卻聽不到,Issac 後方就是斜坡,走投無路險被撞倒之際,幸好挖泥機壓到他前面一台小型運貨手推車後停下。這次驚險遭遇,令他更關注工地安全,畢業論文亦以此為題。 大部分土木工程學系畢業生,以考工程師牌為目標,但 Issac 在 2019 年大學畢業短暫加入大型承建商公司後,即重返校園修讀土木工程哲學碩士至今。他解釋,因為發現部分工作流程缺乏效率,掣肘多、不夠新穎,公司投放很多時間和人手視察地盤、拍攝工地環境、 寫報告,而他認為流程應可適度自動化,望將新技術帶入建築業。…
香港科技園今日起至 16 日舉辦香港創科職業博覽 2022,提供來自 283 間公司、超過 2,900 個創科職位空缺,盼為本地及海外年青人才帶來更多就業機會及職涯發展導向。科技園首次舉辦為期一個月的 「T2: 創科人才薈」,培育新一代創科人才,招攬有潛質的年輕人才投身創科行業,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人才中心。 本年度創科職業博覽中,對人才需求最高的四大範疇分別為人工智能與數據分析、生物科技、 電子及傳感技術,以及軟件及通訊科技。科技園冀藉活動匯聚不同背景的人才、不同界別的專才、海外創業家等,壯大人才庫。創科職業博覽將結合「T2: 創科人才薈」人才發展計劃,涵蓋「深科技培訓」、「創新思維工作坊及創意比賽」,以及「技能升級系列」(金融科技)三個重點人才培訓項目。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今年是第三年在疫情下舉辦職業博覽,是次活動冀能向本地年輕人提供參與科研創新的機會,吸引人才在行業內作職業發展,籲年青人即使在困難的情況下,仍要抓緊機會,放眼更大的市場。香港科技園創科學院副總監陳加崗提到,職業博覽為培育本地人才,同時亦盼吸引海外精英來港發展,並以啟發年輕人以創科作為職業選擇。 香港科技園同時公佈一系列合作計劃,如與職訓局合作,協助副學位學生投身創科行業,提供於香港科技園夥伴公司在香港和大灣區的在職培訓及實習機會;夥拍 NVIDIA 合作,透過 NVIDIA DLI 校園大使計劃,為大專生提供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方面的培訓,而在「…
香港科技園公司邁向 20 周年,該公司公布未來發展藍圖,將以抓緊大灣區機遇、以八大元素推動再工業化,以及培育本地人才投入創科行業。 香港科技園公司再工業化高級總監姚慶良表示,本港科研 GDP 比重雖然被指不足 1% 偏低,但實際還有科研項目引伸出來的相關服務業的投入;另外,推動再工業化除了生產方面外,數碼應用、應用程式開發等以創新科技結合生產工序,也為本港科研發展開創不俗前景。 目前科技園的夥伴公司有超過 1,000 間科技企業及園區公司,共有逾 11,000 名研發人員及逾 16,000 人在科學園內工作。科技園除了培訓初創企業外,本月亦成立旗下的轉化研發所(ITR),冀將科學家的理念及科研成果,轉化成投入市場的產品,包括生物醫藥、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同時推動科研創業發展,讓科學家及研究人員掌握營運技巧。 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提到,3 個分別位於大埔、元朗及將軍澳的工業邨將定位為創新園,推動再工業化,將科技、創新融入工業中,令傳統工業升級轉型,並以八大元素作為驅動重點:帶動本土工業產出、積極投資香港產業、增加優質就業機會、生產科技含量產品、加入先進工藝流程、結合創科研發元素、配合本地需要生產、發展具可持續業務。另外為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策略,引進大灣區的資金、人才等,藉由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角色,面向世界;科技園創科學院亦會配合培訓本地科技人才,讓大學畢業生融入創新科技市場,把握在香港及整個大灣區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