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Wi-Fi 6 (55)

    疫情關係,大家留在家中的時間大增,為免流動數據用量乾塘,大家都會使用 Wi-Fi router 上網作網上理財、遙距工作,以及登入不同網上服務帳戶,所以 Wi-Fi router 的網絡安全變得更重要。其實防護措施不難執行,記著這 5 招,就可減少被入侵的風險。 第一招:保持韌體更新 曾多次報導不少 Wi-Fi router 都存有漏洞,而且這些漏洞已被公開,黑客只要用 scanning 一掃,就可輕鬆在網上搜出仍未更新韌體的 router 進行攻擊,所以用家必須經常將韌體版本保持在最新狀態。如生產商已停止支援舊款 router,或遲遲未有推出更新檔案,用家應積極考慮轉會。 第二招:高強度密碼…

    第五代(5G)流動通訊技術備受關注,早前有香港電訊商利用 5G 頻譜,僅以 14 秒完成下載 2GB 影片,高速上網表現,令企業管理者相當憧憬技術可以盡快投入市場,取代現時企業內部的 Wi-Fi 網絡基建。而香港的頻譜使用權已在 10 月中由本地四大電訊營辦商投得,如無意外,為期 15 年的頻譜使用權將於明年 4 月 1 日生效。不過,5G 技術其實有一定的使用限制,而且網絡安全性亦較 Wi-Fi 無線傳輸技術不足,站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管理者應認真考慮升級部署。…

    隨著網絡環境迅速發展以及科技創新,WiFi 早已成為日常不可或缺的工具。不過,現時新型 AI 運算工具 、圖片/ 影片 AI 生成,元宇宙的 AR/VR 運用等,都需要極高的數據傳輸量與傳輸穩定性,過往的 WiFi 標準並不足以應付這些需求。TP- Link 今日(19 日)公布推出一系列 WiFi 7 產品,迎合新一代網絡需要。 新一代 WiFi…

    隨著 5G 及 Wi-Fi 6 高速網絡傳輸技術的普及,市場預計將會有更多的 IoT(物聯網)及雲端應用服務使用案例出現,大大增加企業的數據流量及混合雲架構的複雜程度。同時間,不少網絡安全報告均指出黑客正以人工智能(AI)技術,向企業發動更精密的網絡攻擊,以突破網絡安全工具的防禦。面對著上述環境,不少企業雖然採用了安全資訊及事件管理系統(Security Information and Event Management, SIEM)工具,但暴增的數據流量及安全事件警報,將令網絡安全專家疲於奔命,花費大量時間分析警報及調查事件,拖慢應對事件的速度,更令專家難以處理其他更重要的工作。企業便須增聘人手以防出現人為疏忽,毋疑增加網絡安全的管理成本,同時也未必能達到預期效果。網絡保安協調、自動化和回應(Security Orchestration, Automation and Response, SOAR)工具的出現,便成為解救企業的「救命草」。 無限警報拖垮安全專才 早在 2017年,全球分析機構…

    隨著 5G 及 Wi-Fi 6 新一代流動通訊及無線網絡制式上馬,突破了從前的傳輸速度及頻寬的限制;更被視為推動第四代工業革命開展的核心一環,有利於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技術應用及發展,使利益隨時獲利倍翻。現時對IoT裝置缺乏統一的規格及監管,部分生產商為了搶銷量降成本,退而求其次地犧牲網絡安全性,卻令 IoT裝置安全漏洞百出。企業要借助IoT拓展業務就不能過於大意,否則便有如大開中門,「邀請」黑客隨意出入。 物聯網普及 提升自動化及數據分析 IoT的應用層面非常廣泛,例如網絡監控鏡頭、溫度及濕度感應器、防漏水感應器、智能門鎖、電力監測系統、智能燈光系統等,最大優點是可讓作業自動化完成,減少人力成本。此外,IoT 應用亦逐漸與傳統的 IT 系統結合,包括操作型科技系統 (Operation Technology, OT)、工業控制系統(Industrial Control…

    習慣每天拿著智能手機、流動裝置上網的用家,今年最熱切期待的技術必定是 Wi-Fi 6,不單傳輸速度比現有的 802.11ac 大幅提升,同時更有高傳輸容量及低延時優勢。不過,Wi-Fi 技術升級並不一定等於用戶體驗能夠同步提升,只要系統無法因應用戶需要,有效分配上網資源,一樣會令人用到一肚氣。Juniper Networks 今年三月將 Wi-Fi 技術供應商 Mist 收歸旗下,就是看中其人工智能管理的優勢! 網絡質素有數得計 「雖然 Mist 成立於 2016 年,但技術已廣受企業客戶認同,現時 Fortune 頭 500 位企業之中,已有 25 間採用其產品,當中更有 3 間的排名在頭十位內。」 Juniper Networks 香港高級系統工程師鄭健豪解釋,「不論是固網或無線網絡,一般用家其實只會察覺到有否斷線及速度快慢。即使網速變慢,他們也無法知道背後原因;真正要了解問題的是網絡管理員,例如到底是分配 IP 位址、認證出錯,還是硬件或訊號干擾出現問題,都要由網絡管理員採集不同的 log 分析,找出問題才能解決,過程非常耗時。」相反,他說 Mist 的人工智能技術卻可自動調整無線網絡資源,原理是 Mist 透過製定不同的 SLE(Service Level Expectation)指標,以評估每個用家及 Access Point 的連線表現。「以往商用 Wi-Fi系統如要量度網絡表現,讓網絡管理員調配網速,一般會採用 overlay 解決方案,即外加一個裝置扮演用戶角色,定時向 AP 發出連線要求;但由於收集的並非真正用戶的數據,所以量度的數據只能作為參考。」 Mist 透過製定不同的 SLE(Service Level Expectation)指標,以評估每個用家及 Access Point 的連線表現。 Mist 的量度數據則採集自真正的連線表現,鄭健豪舉例說其中一個指標是用戶連線時間,如超過 2 秒便等於差,「Mist 預先製定了超過 180 種 SLE 指標,當中包括頻寬、訊號接收、連線時間等,採集到的數據會全部傳送至它的雲端系統,以人工智能分析並自動調配網絡資源,令所有用戶都能享受到最佳的連線效果。」他認為 Mist 在業內的最大優勢是令到 Wi-Fi表現變得可以量度及可視化,網絡管理員不用再「估估吓」;而收集的數據亦足以讓人工智能預早發現問題所在,主動作出修復或調配上網資源,所以即使企業安裝大量 AP(其中一個客戶安裝了 30 萬個 AP),也不用編配大量人手管理。他說通過採集大量優質數據,Mist 的人工智能分析便會愈見準確;而為了進一步支援網絡管理員,Mist 配備 Marvis 助理,可以用自然語言向系統查詢問題所在及解決方法,快速於控制介面不同的 dashboard 找出所需的資訊。 室內定位一體化 Mist 還有另一強大武器,就是無線網絡裝置中內建 vBLE 室內定位技術,鄭健豪說這項專利技術,比起現時主流採用的Beacon 感應器更準確及方便。「首先現時的 Beacon 需要獨立安裝,例如要在商場追蹤客戶的位置,便要在商場各處安裝大量 Beacon,才能提升準確度。不過,這些 Beacon 感應器每隔年半至兩年便須更換電池,考慮到安裝位置一般難以靠近,便會花費很多人力資源。」Mist 的 vBLE 由於已整合在 AP 內,不用擔心電源問題,而且控制系統亦與 Wi-Fi 介面統一,所以亦易於管理,減少網絡管理員的工作負擔。 有了 Mist 的高速實時定位技術,當客戶在商場的手機應用程式內呼喚協助,職員便能快速找出求助客戶,提升客戶體驗。 準確的定位技術,可增加企業提供的服務內容,提升 customer engagement。「Mist 每個 AP 均提供 16 個指向性天線,以供vBLE使用;Mist 亦放棄採用傳統的三角定位技術,開發出基於機率曲面(Probability Surface)的專利技術,進一步提升定位的速度及準確度,令到可提供的服務內容大增。」他以商場應用為例子,說以往的 Beacon 由於定位緩慢,往往在計算出客戶位置時,真人已移動到別處,「有了 Mist 的高速實時定位技術,當客戶在商場的手機應用程式內呼喚協助,職員便能快速找出求助客戶,提升客戶體驗。」他補充說室內定位服務內容因而變得更多樣化,只要企業客戶構思出來,便有機會化不可能為可能。…

    HKT Enterprise Solutions 現正舉行年度科技盛事 Tech Week 2024,一連五日以「From Vision to Reality: AI Reshaping Business」為主題,展示 HKT 為各行業提供不同的 AI 綜合解決方案,活動更設有多場主題演講、工作坊,助客戶了解如何將 AI 轉化為實際應用,推動企業數碼轉型,重塑企業競爭力。 Tech…

    在現代的商業環境變得更為流動之際,遙距工作已經不僅僅是一種趨勢,而是一項必需品,但隨之而來的網絡安全風險亦開始成為問題。在過去的 2023 年,香港便經歷了多次網絡安全事件,大至針對數碼港和渣打銀行等大型組織的攻擊,以至 Yuu 這些手機應用程式的數據洩漏,可見網絡安全威脅不容忽視。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根據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HKCERT)的數據,雖然 2023 年整體的保安事故與 2022 年相比有輕微下降,但這些事故的嚴重性依然令人擔憂,尤其是網絡釣魚等攻擊變得更為頻繁和顯著。我們的工作模式在這後疫情時代有着重大的轉變,現在遙距和混合工作模式變得更為普遍,這意味着我們需要在網絡安全方面與時並進,保持高度警覺。但在這個新的工作時代,企業又應該如何平衡安全和靈活性呢? 事實上,一間公司的 IT 結構越複雜和分散,就越容易成為網絡罪犯攻擊的目標。而隨著數碼資料存儲和雲端計算於近年加速普及,攻擊事件有所增加;加上於疫情期間,為了確保員工的福祉,很多公司在採用遙距工作選項時往往將速度置於安全之上。儘管現在社會已經復常,但我們的工作環境已經和以前改變甚多,那麼企業應如何維持網絡安全呢? 如何在分散的工作環境管理風險? 根據網絡安全組織 ISC2 進行的一項研究,有近七成(69%)的香港網絡安全專業人士認為當前的環境是過去五年來最具挑戰性的;不約而同,HKCERT 的報告亦顯示多於七成(73%)的本地企業在過去一年,曾遭受最少一類網絡安全攻擊。這些數據意味著企業和組織在未來必須採取更為積極的措施,並應集中加強網絡安全協議,和實行可以保護敏感信息的策略。 提供快速並安全的遙距工作設置、定期進行安全培訓、和採用穩健的加密策略,這些都是減少網絡安全風險的關鍵。同時,Thales…

    早前北京市司法局宣布,成功破解 Apple 的 AirDrop 無線轉送加密技術,可以透過比對自製的彩虹表,識別出由發送訊息或圖像的裝置的個人私隱資料,即用家的電話號碼、登記的 Apple ID 電郵地址,似乎在警告市民不要以為可以匿名散發不實或危害國家的訊息。不過,有網民就質疑這張彩虹表並非解密技術,只是一張大型的國民私隱資料對照表。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外界曾估計 AirDrop 受中國政府施壓 AirDrop 是 Apple 在 iOS 7 開始提供的無線訊息及檔案傳輸技術,由於可以由藍牙及…

    在手機利用人臉識別技術登入 Apps,毋須再打密碼,看似方便又安全。不過香港中文大學有研究團隊發現,市場上 18 個人臉識別流動應用模組中,竟然有 11 個存有安全漏洞!而企業級的 Wi-Fi 及 VPN 服務,同樣存在缺陷和漏洞,或會為用戶帶來安全風險。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人臉識別系統漏洞繞過活體檢測 用戶的個人資料和自拍照片很容易被盜用及作非法販賣,繼而被不當使用。為防止駭客盜用他人圖像進行身分欺騙或建立傀儡賬戶,大部分人臉識別系統要求用戶在建立賬戶時完成眨眼、搖頭等動作,即所謂「活體檢測」。儘管過往有不少研究通過 3D 打印面具或 deepfake(深度偽造)等手段,利用機器學習模型弱點攻破人臉識別系統,但甚少人研究人臉識別系統設計與程式代碼之中的弱點。 中大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系劉永昌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深入分析檢測了市場上 18 個人臉識別服務供應商提供的流動應用模組,發現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