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UID (21)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的保安漏洞一直為人詬病,經常傳出黑客借已連結物聯網的智能家電,入侵網絡,甚至在企業未為意間,打開其網絡安全缺口!但也不用太擔心,最近歐盟網絡資訊安全局(The European Union Agency for Cybersecurity, 下簡稱ENISA)推出 IoT 產品開發指引,供大家參考如何確保網絡安全。 由 ENISA 所定的指引 Guidelines for Securing the IoT –…

    網絡攻擊愈趨複雜及精密,加上銀行業又是公認的攻擊對象,面對如此高危的環境,香港金融管理局 (HKMA) 於2016年公布網絡安全防衛計劃 (Cybersecurity Fortification Initiative, CFI),通過三方面提升金融業的網絡攻擊防禦力。其中之一的網路防衛評估架構(Cyber Resilience Assessment Framework, C-RAF)是一套以風險為基礎的評估框架,內裏的評估項目多達400多項,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首先是自身固有風險 (Inherent Risk Level) ,評估標準會根據銀行採用的科技、服務渠道、以往被攻擊的記錄等因素作評級(High、Medium、Low) ;其次會通過審核現有的安全措施,包括監管、偵測機制、保護工具、危機管理及應對政策,以釐定網絡安全成熟度 (Advanced、Intermediate、Baseline) 。如果審核評分未能達到固有風險評估的相對要求,銀行就要按照金管局建議的改善措施提升安全成熟度,直至合符相應的要求。如果金融業的固有風險達到中至高程度,就必須實施網絡攻擊模擬測試iCAST (Intelligence-led…

    上星期,小米被 Forbes 踢爆旗下嘅 Mi 及 Mint 瀏覽器,會自動採集用家嘅搜尋記錄、瀏覽網頁習慣、設定資料,同時傳送去位於中國及俄羅斯嘅 Alibaba 伺服器,而且就算你開咗 Incognito 隱身模式都無用。雖然小米回應話呢啲資料會係集中處理,唔會可以用嚟追蹤返用家本人,但有安全專家就話搜集嘅資料包括咗用家嘅 UUID,只要經過過濾,基本上可以抽返晒同一 UUID 嘅記錄出嚟睇,同追蹤個人用戶嘅私隱無太大分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1GdKvvG3zoY?wmode=transparent&rel=0&feature=oembed 受影響嘅包括小米手機用家,以及安裝咗 Mi 或 Mint 瀏覽器嘅用家,為咗安撫用家及平息疑慮,小米方面好快為瀏覽器推出咗更新版本,不過,唔好以為更新咗就無事,因為系統依然預設…

    一般認爲黑客只會向大企業埋手,發動網絡攻擊以勒索更多金錢,但這觀念其實大錯特錯。事實上,不只大企業,中小企每日都會收到大量釣魚電郵,當中包括惡意連結及勒索程式附件,一不小心隨時中招。去年本港有調查報告顯示,逾七成中小企在過去十二個月曾發生網絡事故或遭受網絡攻擊,愈來愈多黑客瞄準中小企攻擊。另外,根據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發布的「SSH香港企業網絡保安準備指數 」的分析,中小企業繼續維持在基本(Basic)評級,反映大部分中小企管理者仍未有足夠的安全意識,對有可能造成的損失掉以輕心。英國保險公司 Hiscox 早前發表的研究報告便指出,英國小企業一旦遭受攻擊,每宗事故平均造成約2.57萬英磅損失,包括用於交付贖金、修復數據或購置硬件等,可見中小企絕不可以輕視網絡安全問題。 捨難取易 黑客密食當三番 一旦受到黑客攻擊,中小企管理者第一時間普遍只會高呼不幸,慨嘆被「亂槍打中」。但想深一層,中小企真的沒有被攻擊的價值?答案肯定不是。首先,黑客傾向捨難取易,絕大部份的中小企都疏忽於網絡安全及缺乏備份的意識,就算有選購網絡安全工具,防禦力亦較為薄弱,自然很容易被攻破;更甚者公司內部的電腦及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 IoT)裝置被侵略而變成殭屍網絡,被黑客利用去攻擊勒索贖款對象。其次,黑客們洞悉商業社會的生物鏈關係,大企業為節省成本,將工作外判中小型企業,所以只要攻陷規模較細的承包商,絕對可成為入侵大企業的跳板。種種原因,都會置中小企於危牆之上,大企業亦不能倖免。 的而且確,沒有採用適當的防護措施,會令企業在多方面都曝露出安全漏洞,例如電腦設備、物聯網裝置、POS 系統,以及現時流行的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工作模式等,簡單的防毒軟件或防火牆,未必足以應付黑客日新月異的攻擊。另外,看似簡單的 Wi-Fi 無線網絡,卻可能因設定出錯而出現缺口,讓黑客可輕易進入公司網絡作惡。 尤其近來外圍因素多變難測,不少企業讓員工在家或遙距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但有可能面對遙距網絡連接的防禦不足問題,包括數據傳輸未有加密、電腦或手提設備防護不足,未能夠發現和阻隔黑客精密的網絡攻擊等。此外,員工有機會在缺乏足夠保護的無線網絡上工作或在未有以多重登入身份驗證或登入權限界定不夠仔細的情況下,假若公司內部沒有做好網絡間隔(Segmentation),都可令黑客乘機長驅直入。黑客除了借助勒索程式要求贖金、盜取公司機密和暗中利用殭屍裝備發動分散式阻斷攻擊(DDoS, Distributed Denial of…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轄下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HKCERT)早前發表2019年網絡保安事故報告,指整體事故達9,458宗,較2018年下跌6%!難道香港人的網絡安全意識大幅提升,同時又採用更先進精密的網絡安全工具?答案竟然是⋯⋯ 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開估,關鍵是惡意軟件事故大幅下跌,但他說原因是惡意軟件變得更隱密,難以被發現而且勒索軟件攻擊亦由漁翁撒網改變為企業鎖定,所以先出現下跌現象,但合共佔79% 網絡事故的殭屍網絡及網絡釣魚攻擊,就分別增加 30% 及 23%,可見實際上網絡安全意識未有太大改變。 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左)與高級顧問梁兆昌早前發表香港資訊保安展望2020報告,為企業提出多項安全建議。 除了公布「全年業積」,HKCERT 亦發表「未來報告」,分析未來一年將會面對的新挑戰。他估計,2020 年借助人工智能如 Deepfake 等技術行騙的事故將會增多,罪犯會模擬企業高層的視頻或聲音,誤導員工執行轉帳或交出登入資料。另外,物聯網及 5G 的普及應用,亦令網絡接觸面及數據流量大增,潛在的漏洞將製造更多網絡安全事故。此外,Windows 7、Windows Server 2008 及 TLS 1.0/1.1…

    Facebook 上年首先開放俾愛爾蘭、西班牙及南韓用家測試嘅 Off-Facebook Activity 私隱自決功能,而家已經開放俾全部用家使用喇,唔想自己嘅網上行為俾 Facebook 過度收集,即刻去設定搞搞佢啦! 作為全球其中一大廣告平台,Facebook 一直以各種手法嚟收集網民嘅行為習慣,就算你無用 Facebook、Instagram 都好,都會有網站、手機應用程式將你嘅一舉一動同 Facebook 分享;除咗 Facebook 之外,Google 亦做緊相同嘅事,所以只要你有上網,就一定會發現睇到嘅廣告、活動宣傳都係度身訂造。 終斷行為分享 既然靠呢樣嘢賺錢,所以當 Facebook 話俾用家自決將唔將自己嘅網上行為有限度封閉,聽起上嚟真係好唔現實。不過,Facebook…

    呢個世界好難有完美嘅事,就算你砌咗隊好勁嘅班底去搞 app,出嚟嘅製成品都總會有瑕疵。不過,其實大家都接受晒啲 app 有 bug,最重要係開發商反應夠快兼唔好推三推四,先至唔會釀成關公災難! 講緊嘅係 Uber,呢間今年 IPO 集資最多嘅創科企業,絕對有資格請最好嘅工程師同埋程式員去做好隻 app 啦,但係都唔保證唔會出事,好似 2016 年 Uber 已經衰過一鑊,將幾百萬司機同乘客嘅個人資料外洩,結果要賠成 1.48 億美元先平息到件事,但賠錢事小,商譽受損事大,當時行政總裁 Dara Khosrowshahi 就話會積極補救,去挽回顧客信心。 當然啦,呢啲門面說話係…

    Facebook 近年飽受私隱問題困擾,CEO Mark Zuckerberg 上年承諾協助用戶「Clear History」,今日終於找數,推出 Off-Facebook Activity 功能,讓用戶掌控自己嘅私隱,清除 Facebook 存於第三方網頁及 Apps 嘅資料,截停追蹤。 自從「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事件,Facebook 積極改革,大動作包括拒絕有問題嘅應用程式、打擊有問題專頁。日前更推出全新功能 Off-Facebook Activity,旨在讓用戶私隱自決,官網宣稱 Off-Facebook Activity…

    常說數碼轉型是大勢所趨,企業如不想業績落後,便要盡早開展轉型計劃。不過,對仍未轉型的企業決策者來說,聽上去總有點強加於人、不可不做的感覺,難免抗拒。事實上,根據市場調查公司 IDC 最新發表的報告顯示,現時全球已有 66% 企業採用混合雲策略,預計明年更會高達 95%。企業之所以如此踴躍參與其中,全因數碼轉型並非洪水猛獸,而是看中其存取便捷、部署快速、應用服務豐富、付費靈活等優勢。 移雲提升營運彈性 以經營網購為例,一年中總有旺淡季之分,但為了應付高峰期的訂單,傳統企業便需採購相應的基礎硬件設施、收費系統、數據流量等設備,不單只浪費了淡季時的維運成本,遇著代理的產品突然大賣,設備也未必能應付暴增的網站訪問要求,錯過良好的商機。通過數碼轉型,就可藉著各大雲供應商提供的服務,短暫提升設備效能及流量,既可解決問題,控制成本的效率亦大增,大大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不過,要達到以上的成效,穩定、快速、安全的網絡連接,以及透明度高的管理系統,便成為多雲策略的焦點,只有在可靠的連線及涇渭分明的管理系統下,企業才能放心將重要業務轉移雲端。因此,不少企業都樂於重整基礎設施,以軟體定義網絡(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 SDN)架構,發揮多雲策略的優勢。 輕鬆管理基礎設備及雲端應用 軟件定義網絡指的是一種通過軟件介面,直接管理網絡中所有服務及控制流量,而毋須理會硬件接駁的技術。它不單可讓管理者清楚掌握各方面的應用狀況,並透過控制介面因應實際情況,即時調整硬件及流量資源,達到最佳的營運效率。 Singtel 的 SD-Connect 軟件定義網絡服務,便是專為減輕企業雲轉移的負擔而設,讓管理員輕鬆接通跨雲應用,令整個轉型歷程簡單化。有別於其他軟件定義網絡服務,Singtel 在深入了解每間企業的轉型要求及所面對的環境後,才會為客戶度身打造合適的軟件定義網絡架構,無論是單雲或多雲策略,高透明度的 SD-Connect…

    IoT 設備嘅種類極多,上淘寶隨便搵一下,好似 監控鏡頭 、智能門鎖、智能溫度計等等,平到二百幾蚊已有交易,碌下碌下見得意就會買返嚟玩下。不過,最近其中一款用於 IoT 產品嘅軟件 iLnkP2P ,就被發現存在極大漏洞,專家唯一嘅建議,竟然係買過部新嘅先得! iLnkP2P 呢款軟件係由深圳一間叫做 Yunni Technology 所開發,網絡安全研究員 Paul Marrapese 指出呢款軟件被多間公司採用為旗下具備 監控鏡頭 嘅操作介面,包括 HiChip、 TENV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