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洩漏在這個時代顯現已是企業必須面對的議題,重點是如何阻擋攻擊者進入企業網絡,及未雨綢繆擬定好遭受攻擊後,減少影響及損失。網絡安全專家建議,企業應採取「網絡韌性(Cyber Resilience)」策略來應對日益增加的網絡威脅。那麼到底網絡韌性是甚麼?與傳統的網絡安全方式有何不同? 網絡安全專家 Torsten George 在 SecurityWeek 分享,根據 MITRE 的定義,網絡韌性是指預測、承受、恢復,和適應逆境、壓力、攻擊或對網絡資源的受損害的能力(The ability to anticipate, withstand, recover from, and adapt to adverse…
Search Results: Tor (510)
抖音(TikTok)內的「踩界」濾鏡令片中人裸體若隱若現,激起不少用戶好奇心。有黑客聲稱能破解濾鏡,將片段「解碼」,火速吸引一眾跪求無碼版的用戶。結果至少有 3 萬用戶換來連環中伏,不但失望而回,更誤墮資訊安全陷阱被盜個人資料,得不償失。 抖音內濾鏡種類繁多,其中一個 Invisible Body 濾鏡,每當片主脫下衣服疑似裸體時,濾鏡便會自動將片段中重要部位模糊,令抖音上出現 Invisible Challenge(隱型挑戰)熱潮,目前 #invisiblefilter 標籤的瀏覽量超過 2,500 萬。有人便利用用戶的獵奇心理,乘勢發布短片,宣稱能提供軟件以消除 TikTok 的遮蔽效果,將片段變成無碼,更附上名為「Unfilter」的連結,邀請加入 Discord 伺服器。 當然,軟件是假的,惡意軟件才是真的。 網絡安全公司Checkmarx發現,當用戶點擊連結,加入 Discord…
託管服務能減少企業 IT 部門負擔及壓力,Pure Storage 推出最新全託管服務底層平台 Portworx Enterprise 3.0,讓開發人員於任何儲存基礎架構下執行 Kubernetes 應用大規模生產模式亦能享用雲端全面效能,提供無須安裝、容易使用及管理的絕佳體驗。
一個名為「Fangxiao」的惡意組織冒用 400 多個知名品牌的名義,將瀏覽者導向至逾 42,000 個宣傳廣告軟件應用程式、約會網站或有聲稱免費贈品的釣魚網站,更會按用戶 IP 位置導向至不同侵害方式,只為賺取廣告費,可謂為了呃人大費周章。 根據 Bleeping Computer 報道,這些網站似乎被用作產生大規模流量的一部分,該計劃為 Fangxiao 自己的網站創造廣告收入,甚或為從該集團購買流量客戶大帶來更多訪問者。 Cyjax 的詳細報告指出,Fangxiao 自 2017 年以來開始運作,創建假冒零售、銀行、旅遊、製藥、交通、金融和能源領域等 400 多個知名品牌的網站。報告中提到的品牌包括可口可樂、麥當勞、Knorr、Unilever、Shopee、阿聯酋航空等,其中許多虛假網站更具本地化選項。 一般而言,Fangxiao 受害者會被重新導向到包含 Triada 木馬或其他惡意軟件的網站,感染他們的裝置。然而,這些網站的營運商與 Fangxiao 之間的聯繫未明。 為了為其客戶和自己的網站產生大量流量,Fangxiao 每天註冊約 300 個新的品牌假冒網域名。自 2022 年 3 月,他們已使用至少 24,000 個登陸頁面和調查網頁,向受害者宣傳他們的假獎品,例如聲稱受害者贏得 2,000 歐羅,要求他們在 30 秒內完成登記資料。 這些站點中大多數使用「.top」TLD,其次是「.cn」、「.cyou」、「.xyz」、「.work」和「.tech」。這些站點隱藏在 Cloudflare 背後,並在 GoDaddy、Namecheap 和 Wix 註冊。 用戶通過流動廣告或收到包含連結的 WhatsApp 訊息而進入這些網站,這些訊息都提供「特別優惠」,或通知收件人他們「得獎」。網站將訪問者重新導向到有計時器的調查網站,藉以增加緊迫性,令受害者無時間思考。 有時受害者完成調查後,會導向至下載一個應用程式,之後要求受害者啟動該應用程式,並保持打開狀態至少 30 秒,這可能有足夠的時間從 Fangxiao 推薦中註冊新用戶。登陸頁面還託管來自 ylliX 的廣告,這些廣告被 Google 和 Facebook 將標記可疑,因為有可疑的重新導向鏈。 他們重新導向路徑取決於用戶的位置(IP 地址)和用戶代理,可導向至 Triada 木馬下載、附屬 Amazon 的連結、虛假交友網站和 SMS 小額支付詐騙。 Fangxiao 另一導向點是 App Booster Lite…
LinkedIn宣布加強安全功能,阻止近年愈來愈多黑客透過平台詐騙。新加入的帳戶驗證機制,以及持續以先進人工智能技術辨識虛假帳戶,均可提高用家的安全意識及打擊假帳戶,讓用家用得放心。 近年不少黑客都透過職場社交平台 LinkedIn 犯案,原因有多方面。首先,由於用家都會樂於上載詳細資料到平台,以便讓潛在僱主找到自己,因此黑客可簡單地利用搜尋功能找到目標,同時亦可訂立更個人化的社交工程攻擊,讓目標上當。 其次是大部分用家都以尋找新工作機遇為目標,因此對於來自大公司的工作邀請,更易上當。詐騙活動近年經常發生,比較著名的有北韓黑客集團 Lazarus 以虛假的工作職位為名,引誘英國、印度及美國等地從事 IT 及媒體工作的職員,打開假扮成職位資料的文件,實際上卻在對方電腦上安裝木馬程式,以便黑客刺探目標公司的內部機密。其他手法還包括引誘對方到其他通訊軟件聯絡,或到訪釣魚網站,盜竊對方的個人及公司帳戶登入資料。 LinkedIn 為了打擊上述詐騙活動,宣布即日起陸續推出新的安全功能。其中之一的「About this profile」,可顯示登記用家是否已通過公司電郵或電話驗證,如黑客要假扮為某間企業員工,並在個人資料上顯示目標公司的電郵地址,便要先通過驗證,否則便不會獲得驗證標記。 新加入的人工智能技術,則會無間斷地偵測所有用家的帳戶使用情況,包括帳戶相片、登入平台後的活動內容,如發現可疑行為,便可能會凍結用家帳戶,或對其他用家發出警告。LinkedIn 強調相片辨識上毋須使用生物辨識技術,即用家毋須先通過人臉辨識,系統也可憑人工智能找出虛假相片。 新加設的 「About this profile」 功能。…
雖然近期 Google、Microsoft和Apple都各自在其平台推出了無密碼的驗證密鑰(passkey)功能,但大多數人仍然選擇使用自己的密碼。Google 最近開始透過FIDO 聯盟(Fast Identity Online Alliance)測試 Chrome 和 Android 中的驗證密鑰支援功能,而 FIDO 的密鑰是以智能手機傳感器進行生物識別身份驗證,以完成無密碼登入。Apple 於 6 月宣布 iOS 和 macOS 支援使用…
Meta 早前控告中國公司如 HeyWhatsApp、Highlight Mobi 推出 Android 特製版 WhatsApp,暗中卻以盜取用家帳戶為目標,且最少已有過百萬用家受騙。黑客可從中獲取帳戶的驗證金鑰,帳戶被盜事小,黑客可利用帳戶詐騙受害者的聯絡人事大,Android 用家切勿以身犯險。 俄羅斯防毒軟件公司 Kaspersky 發表安全報告,指有黑客通過一些影片播放平台如 SnapTube,推廣聲稱擁有特別功能的特製版 WhatsApp。其實特製版 WhatsApp 已不是新鮮的詐騙手段,因為 WhatsApp 功能經常落後於其他即時通訊 apps,以時至今日仍為人垢病的限時銷毁訊息功能為例,時限選擇少,例外情況又多,因此用家在與特定群組互傳訊息時,或會使用 Snapchat 或…
ACW上周聯同Sophos成功舉辦一場 Partner Gathering,獲Century Technology & Consultant 世紀科技顧問團隊蒞臨。除獲得 Sophos 最新產品資訊及 Incentive Program外,更一同度過一個愉快的周五。 聚會上 Sophos 的 SiuPan Chan, Sales Engineering Manager 為大家準備了詳盡的Sophos…
心思思想為企業數據中心升級,早著先機應付未來挑戰,卻又因為需要花費的時間、金錢、人力物力等種種原因而卻步?其實近年遙距工作、容器、微服務迅速興起,對傳統數據中心帶來不少壓力,小編整合了企業界對數據中心的五大謬誤,並一一拆解,助你為業務選擇最適合的方案。 誤解一:以為數據中心內的資料很安全數據中心的確有部份流量會經過防火牆保障安全,惟局限於南北向工作負載(North-South workload),即用戶至伺服器的安全性,並僅佔總流量約 3 成。換言之,有 7 成東西向工作負載(East-West workload)未有經過防火牆,令伺服器之間、應用程式之間的安全性減低,容易構成網絡威脅。如所有流量均經過防火牆的話,不但成本非常高昂,而且容易出現「網絡塞車」問題,欠缺效率。 對於存有很多客戶敏感資料及數據的機構來說,這些資料及數據幾乎等同財產,故必須更加著重網絡保安,以免蒙受金錢損失或影響企業形象,例如證券公司、航空公司、醫院等,也適合為數據中心進行升級。 誤解二:只要將資料上雲數據中心便毋需升級越來越多企業使用雲端服務,但這類型企業是否就毋需優化數據中心呢?非也!其實兩者需要互相配合,越使用得多雲端服務,對數據中心的要求便會越高。疫情下各行各業加速數碼轉型,尤其是遙距工作及在家辦公政策已成常態,加上容器(Container)及微服務(Microservices)的興起,令應用程式發展更為快捷,種種原因都對數據中心造成壓力,對部份公司而言升級已屬刻不容緩。 現時市場上普遍應用的第三代數據中心,無論在流量或安全性上均面對樽頸位,已無法應付將來需要。去年底有分佈網絡公司推出全新概念交換器架構——分散式服務交換器(Distributed Services Switches,簡稱DSS),屬第四代數據中心,重點提升安全及流量。 誤解三:擔心升級過程複雜及耗時DSS 能在架頂式(Top of rank, ToR)leaf switch 中直接部署,以現有基礎加以改良,毋須對整個數據中心採取耗時的升級,同時減輕成本。…
香港有部分 QNAP 及 Asustor 的 NAS 用家,早前都受到勒索軟件 Deadbolt 攻擊,儲存資料全被上鎖。誰不知 Deadbolt 這次亦老貓燒鬚,竟然跌入荷蘭警方的「騙財」陷阱,白白交出逾 150 條解鎖金鑰,可以解救 90% 受害者。如果中過招,不妨去荷蘭警方網站求助! 勒索軟件集團 Deadbolt 在年初多次向 NAS 產品發動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