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SHA (123)

    呢個世界好難有完美嘅事,就算你砌咗隊好勁嘅班底去搞 app,出嚟嘅製成品都總會有瑕疵。不過,其實大家都接受晒啲 app 有 bug,最重要係開發商反應夠快兼唔好推三推四,先至唔會釀成關公災難! 講緊嘅係 Uber,呢間今年 IPO 集資最多嘅創科企業,絕對有資格請最好嘅工程師同埋程式員去做好隻 app 啦,但係都唔保證唔會出事,好似 2016 年 Uber 已經衰過一鑊,將幾百萬司機同乘客嘅個人資料外洩,結果要賠成 1.48 億美元先平息到件事,但賠錢事小,商譽受損事大,當時行政總裁 Dara Khosrowshahi 就話會積極補救,去挽回顧客信心。 當然啦,呢啲門面說話係…

    雲端應用雖然已大行其道,不過,不少企業管理者仍然無法信任其安全性。最近一份針對亞太地區企業進行的安全調查報告《Data Security APAC 2019》顯示,發展成熟的企業當中,只得 27% 認為公共雲(Public Cloud)有足夠的網絡安全功能。而整個亞洲區的企業中,有 73% 受訪者認為資料外洩是無可避免,這可能跟超過 75% 企業管理者未能了解如何可安全保護業務有關。 增加攻擊難度 企業要提升公共雲的防禦力,可從設定嚴緊的登入措施及加密數據著手。首先企業管理者要釐清各員工的登入權限,可有效阻止未獲授權的員工接觸重要的文件或作業;不過,如登入帳戶資料被盜取,黑客一樣可以登入雲端應用竊取資料,所以企業亦應考慮採用多重因素認證(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機制,例如以 USB、藍牙硬體鎖作為 Security key,員工登入帳戶時必須持有這硬體鎖,這樣即使登入名稱及密碼外洩,黑客亦無法登入帳戶,減少公司機密資料被盜取的風險。 另一方面,雖然公共雲供應商有提供網絡安全措施,但客戶並不能單純依靠對方的防護,因為客戶本身存有分擔責任(shared responsibility),必須採取足夠的手段去保護儲存在雲端的資料,否則亦難以追討賠償。而要確保數據安全,最好便是選用加密技術,例如 tokenisation 或 cyptographic 等工具,將數據亂碼化或以金鑰作保護,即使數據被盜用,或於轉送中褒被攔截,黑客亦難以破解及還原數據的內容。 雖然 MFA 或 Tokenisation 都是非常有效的保護公共雲手段,但在今次調查報告中,企業的採用率都不高,前者少於 50%,後者更少於 20%。隨著全球各地陸續立法管制數據安全,資料外洩已不單只會影響商譽,更有可能為企業帶來災難性的金錢賠償,要避免企業營運陷入困境,由今日開始,就要立即採取措施,守好雲端上的數據。 (article sponsored by Edvance)

    數碼轉型的好處,相信毋須特別多提;不過隨著愈來愈多企業將重要工作或數據轉移雲端,網絡安全的問題亦陸續浮面,例如難以把握的多雲(Multi-Cloud)架構、複雜的存取權限管理,特別是「影子 IT」」(Shadow IT)應用失控,每走一步似乎都可以引發難以預計的洩密風險。既要繼續移雲,但對網絡安全又有大量疑雲,應該如何自處? 發展過快 監管困難 先來看看現時企業管理者面對的難題,愈趨複雜的多雲架構及存取權限問題都較易理解,但到底「影子IT」應用又是什麼一回事?它其實代表未經企業 IT 部門允許的應用軟件。根據最新發表的一份網絡安全調查顯示,企業管理者認為員工使用的雲端應用軟件數量為 452 種,但實際上卻是 1807 種,足足接近 4 倍之多,完全低估了實際使用情況,這些影子 IT 應用既然未被允許使用,企業 IT 部門所採購的網絡安全設備自然難以洞察及堵塞其漏洞,大大增加黑客潛入的門路。 除了雲端應用「失控」, BYOD(Bring…

    網絡安全專家又有新發現,一種被命名為「Warshipping」嘅攻擊手法,已經由 IBM X-Force Red 嘅研究員成功驗證,透過發放呢隻 Warship,黑客可以光明正大咁將爆格工具運入目標公司內,再慢慢截取有用訊號嚟破解,唔使再假扮清潔工人或維修電工嚟偷入公司。 Warshipping用完即棄 IBM 研究員發明嘅 Warship 工具,其實係一個造價大約 100 美元嘅用完即棄手作仔。呢個工具大約得一部手機咁大,可以掃描附近嘅 Wi-Fi 裝置,然後就靜靜等待任何同公司 Wi-Fi 網絡熱點進行「握手」(handshake)嘅訊號,當截取到呢啲數據,Warship 裝置就會經由內置嘅 3G modem…

    Google 無痕式視窗(Incognito Mode)絕非「不留痕」,最近有調查發現,就算開咗「privacy mode」,其實瀏覽器依然追蹤緊用戶一舉一動,睇「私人」嘢都唔係咁保險⋯⋯ 根據《New Media & Society》及《New York Times》報導,研究員追查咗 22,484 個色情網站,發現當中有 93% 藏有追蹤器,會將瀏覽嘅網民資料,向約 7 個第三方域名傳送出去,再次證明「隱私工具」無甚私隱。 見有 Privacy 字眼,好多網民都以為瀏覽器會幫手隱藏身份,但正確嚟講,其實應該將「無痕式」瀏覽視為一個獨立處理嘅 session、短暫嘅選項,目的只係將無痕式上網同一般模式上網嘅紀錄分隔開,同時限制唔將呢啲…

    企業數碼轉型的好處多不勝數,誘因包括存取資料方便、雲端應用服務選擇多、部署快速、節省硬件成本開支等等。既然有這麼多好處,自然一窩蜂移雲。不過,不少企業決策者選用雲服務後,才發現情況並非想像中完美,連接公司與雲端伺服器原來並不簡單,同時亦無法把握儲存於雲端的數據安全性。要解決問題,選取合適的雲端存取安全代理 (Cloud Access Security Broker, CASB) 服務是最簡單快捷的方法。 網絡安全客戶有責 大部分企業的數碼轉型第一步,都會由採用 Office365、G Suite 等一站式雲端應用服務開始。當中有企業決策者對這些雲端服務存有誤解,以為供應商必須確保客戶的數據得到保障,可免受黑客攻擊或遭遇私隱洩漏。事實上,使用者與服務供應商存有明確的分擔責任(shared responsibility)概念,使用者亦須採取足夠手段,例如嚴謹的登入帳戶措施、明確的存取檔案權限,去保護存放在雲端上的數據。 要達到網絡安全標準,卻有不少問題要解決,因為單點式解決方案(point solution)無法照顧各應用層面,例如電郵收發、檔案分享、數據存取等;設立 proxy 或 gateway,網絡延時又有可能拖垮工作進度,而編寫 API 亦需要一定的技術人員和時間,反而有違數碼轉型快捷便利的初心。…

    分享FacebookTwitterWhatsAppEmailLinkedinTelegram NotPetya 的襲擊,令整個烏克蘭的人開始懷疑著如何解決日常生活等問題,所有 ATM 和信用卡支付系統已被搞垮,還能有足夠的錢來購買日用品或入油,去撐過這場閃電戰嗎? 極速爆破 向南1,000英哩,ISSP 網絡實驗室 CEO Roman Sologub 正於土耳其南海岸度假,準備跟家人前往海灘玩水。就在這時,他的手機卻開始受到密集式轟炸,跟 ISSP 的員工一樣,致電而來的都是那些眼睜睜看著 NotPetya 在自己網絡肆虐的客戶,歇斯底里地試圖從他口中得出一個解救方案。 搞不清楚狀況的 Sologub 只好撤回酒店,逐一安撫客戶的情緒,而在那一天中,他總共收到 50…

    呢個方法唔得,咪試下另一個方法囉!呢句說話大家都講過唔少,同時間亦係黑客高手嘅處世態度,所以先可以創造咁多攻擊方法出嚟。最近有網絡安全研究員發現,黑客又喺釣魚電郵攻擊手法上加多重掩飾方法,通過 QR Code 將目標人物帶離公司嘅防禦系統,再利用心理盲點令對方輸入公司帳戶登入資料,雖然唔係百分百成功,但都係果句,試下無壞丫。 今次被研究員發現嘅 QRishing 攻擊手法,針對嘅攻擊對象係法國公司 Cofense 嘅僱客。攻擊首先由一般嘅釣魚電郵開始,目標人物會收到一封標題為 Review Important Document 嘅電郵,叫佢哋利用附件嘅 QR Code 去讀取一份重要嘅文件。如果目標人物用手機 scanner 跟住照做,黑客就會引導佢哋去到一個虛假嘅 SharePoint 登入網站,由於呢個網站係企業常用嘅內部管理系統,所以好易有目標上當,跟手輸入埋…

    分享FacebookTwitterWhatsAppEmailLinkedinTelegram 2018年資安事故歷歷在目,這邊廂航空公司資料外洩、那邊廂酒店集團被黑客入侵,網絡攻擊無日無之,手法日新月異,要減低被攻擊的風險,網絡威脅情報的收集及分析成為關鍵。處理海量和運用網絡威脅情報去偵測已經是個艱巨的任務,要及時作出回應更是一項挑戰。解決方法其實好簡單:利用HKT「網絡威脅情資平台Cyber Threat Intelligence(CTI)」以及「資訊安全威脅管理服務Threat Management Services(TMS)」。 HKT CTI 可減低遭受新型網絡攻擊的風險 網絡威脅情資平台Cyber Threat Intelligence(CTI)有如大腦,負責收集及分析各種網絡威脅情報,CTI 匯聚網絡安全專家、情報及最新技術,可大幅縮短調查及分析時間,減低企業遭受新型網絡攻擊的風險。 網絡威脅情資平台Cyber Threat Intelligence(CTI)收集及分析各種網絡威脅情報。 過濾環球及本地超過 1,000 億個原始日誌 網絡威脅情報的質量是…

    成日話要提升網絡安全,一定要將電腦設備嘅硬件軟件韌體全部保持喺最新版本,先可以堵塞保安漏洞,同時亦要認定係由原廠方提供嘅先好安裝。不過,Kaspersky 透過佢哋最新嘅偵測供應鏈攻擊(Supply Chain Attack)技術,發現100萬部 ASUS 電腦 就係因為咁而中招,俾黑客喺電腦上安裝咗木馬程式。 偷換 ASUS 自動更新檔 今次嘅保安事故係由網絡安全公司 Kaspersky 發現,透過佢哋最新嘅偵測供應鏈攻擊(Supply Chain Attack)技術,追蹤到有黑客喺 ASUS Live Update Utility 即時更新工具上造咗手腳,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