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Recovery (30)

    除了 Bill Gates,《槍炮、病菌與鋼鐵》經典名著都警告過大家,別看輕傳染病的破壞力,不過全球精英學者專家,只有寥寥幾位能夠準確預測 COVID-19 下的 New Normal,但 New Normal 伴隨的重大資安危機與未明前景,早已淘汰了一群應變失敗的 IT 管理層。另一方面,具前瞻力的企管人,已經居安思危,正推敲下一個 New Normal 及其生存法則。 2015-2019 年及 2010-2019 年的平均溫度分別是有記錄以來最高的五年平均和十年平均,冰川融化水位上升,1/4 國土低於海平面的荷蘭,很有機會比馬爾代夫更早陸沉,介時被迫難開家鄉的氣候難民,將會加添收容國的資源分配壓力。要說…

    要數到本港最多個人用戶的電郵供應商,相信 Google 旗下的 Gmail 必然是頭幾位。Google Account 當然不只電郵這個功能,其 Google Drive 儲存空間等亦大受歡迎,絕對配得起「大神」這個名字。隨著我們把放在 Google 的資料愈放愈多,要避免被入侵帳戶以至私隱盡失,就要必須學懂管理個人 Google Account。一齊來看看科技達人 Ed Bott 的貼士吧。 Ed Bott 認為,使用…

    網絡上的不法分子不比現實歹徒善良,只是戰場不一,一宗事故對企業的影響都可以極大。早前有研究指,一宗資料外洩事故平均造成企業 368 萬美元損失,每宗事故的平均停機時間成本,自 2018 年以來,飆升 200%以上,達到 141,000 美元。以香港的情況而言,[01] 在 2019 年 11 月至2020 年 10 月期間,網安事故大多是來自殭屍網絡及釣魚電郵攻擊,分別佔本港市場上的網絡攻擊 52.1%(4,330宗) 及 39.4%(3,277宗)[註1]。在疫情催化下,不少企業推行遙距工作政策,因此需要將資料放到雲端以便工作,亦成為新常態(new normal),但企業所面對的網絡攻擊所引致的資料外洩風險也隨之提高。 智選專家助企業保本及化險爲夷 要為資訊安全漏洞和資料外洩風險做好準備,如果能得到一班可靠的資安專家的協助,為保安事故做好應對準備,必然是最佳解決方案。在 IT 人才短缺的情況下,公司也未必有足夠資源,聘請專責處理事故的人員跟進,加上資料外洩事故時有發生,如果沒有專家解難,長久下去,恐怕會令公司蒙受更大損失。[02] 因此,網絡安全事故應變(Incident Response, IR)服務便應運而生,以應對五花八門的網絡安全問題,而從企業開支的角度來看,成立 IR 團隊可以平均節省 200 萬美元的資料外洩成本[註2],幫到手之餘又能節省成本! 網絡風險管理六步曲 有效救火止「洩」 那麼究竟 IR 實際上如何運作及發揮作用?IR 能有系統地處理網絡事故,由一群安全專家針對不同資訊安全狀況,擬定最適切的應對方案及策略。情況就好像消防員來到火警現場,先要評估現場情況,找出起火點,繼而評估受影響範圍,再定出處理策略,以遏制並消除威脅。IR 解決方案引入獲國際認可的網絡安全框架 SANS(美國系統網路安全研究機構)及NIST(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並根據企業組織的不同狀況,按照既定流程進行網絡風險管理。網絡安全框架分爲6個應變階段:首先,檢視客戶對網絡安全事故應變的準備程度,並助建立監控及應變機制(準備 Prepare)。在接到客戶網絡安全事故報告後,確認是否事故(鑑定Identify),再繼而評估嚴重性,並快速作回應;確定事件的受影響範圍和嚴重性,控制入侵範圍,避免進一步擴大(遏制 Contain);繼而分析攻擊來源,再加以清除 (消除 Eradicate),盡可能恢復在事故中損失的數據,協助恢復正常業務運作,並監測攻擊會否捲土重來(恢復 Recovery);最後,提交初步評估報告,詳述每宗事故所採取的措施及從事故中學習,並可行建議及策略,加強網絡保安能力(檢討 Lesson Learnt)。總括而言,採用 IR 策略,可以降低來自內及外的威脅所帶來的影響,並且找出引起威脅的原因,根除威脅源頭,有利於管理未來的風險。 本地專業團隊24×7支援 隨時候命 HKT 網絡安全事故應變(Incident Response, IR)服務,由新世代網絡安全監控中心(Next Generation Security Operations Center)及本地網絡安全專家團隊,全天候 24×7 支援客戶。專家團隊經驗豐富具備不同範疇的國際標準安全認證資格,例如:GCFA、GPEN、GCIH、GCFE、GCTI、GNFA、GWAFT、GICSP、CISA、OSCP、CISSP、CISM、CCSP、CompTIA Security+、GREM、GXPN、GCIA、GASF、EnCE、ACE,能深入了解不同行業的企業及機構需要。企業尋求協助時,亦毋需受語言不通困擾,而且專家身在處同一時間區域,避免因時差延誤支援而導致損失。專家團隊透過可靠的本地及環球威脅情報,能快速針對漏洞作出應對,有效協助企業處理安全事件,將破壞程度減至最低,避免業務中斷或停止運作。 此IR服務曾為客戶處理在近年十分猖獗,並且針對CEO、高層主管等的變臉郵件詐騙(Business Email…

    一般企業所認知的數碼轉型 (Digital Transformation),可能還停留在採用各種遙距工作工具、雲端應用服務上。新科技固然重要,但如服務供應商沒有充分了解客戶的營運目標,便無法協助客戶成功轉型,回應客戶的需要及拓展業務。早前 ICT 服務供應商中信國際電訊 CPC(以下簡稱 CPC )及雲端數據管理備份解決方案供應商 Veeam 便舉辦網上研討會,邀請在今次疫情中成功數碼轉型的企業 Mainetti,分享靠防疫裝備轉型的故事,並在全體員工及服務供應商的支援下,快速而安全地開展新的個人健康用品戰線。 適當科技提升轉型效率 Veeam 早前發表一份 Data Protection Report,合共訪問超過 1,500 間企業,其中一個環節提及數碼轉型的重要性,有 51% 受訪者認為是改變客戶服務。Veeam 香港及台灣高級總監…

    https://www.youtube.com/embed/s4Jt3vlH4sw?wmode=transparent&rel=0&feature=oembed 【遙距營商科技】Ingram Micro一站式解決方案 助企業搶先開展新商機 為協助本地企業儘快復甦及發展新機遇,政府推出為期6個月、為數5億元的「遙距營商計劃」(D-Biz),內容涵蓋12類有助遙距營商的資訊科技方案,每間公司可獲最多30萬元總額資助。企業可以在哪方面獲益?如何選擇合適的科技方案?Ingram Micro作為全球領先科技分銷商,提供全面遙距營商科技、雲端運算、網絡安全、統一通訊及基礎建設方案,率先整合超過30個熱門遙距科技方案組合和提供遙距科技方案諮詢,助企業分秒必爭、開拓新機遇。 疫情加速轉型 遙距工作成趨勢 「今次計劃旨在協助企業引入有助遙距營商的科技應用,例如網上營銷、網上會議、遙距文件管理、網絡安全等等,可說是數碼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的其中一部分。」Ingram Micro香港、澳門及台灣地區董事總經理陸嘉碧(Biga)指出,數碼轉型並非新概念,只是過去多年企業大多採取循序漸進態度,傾向一步一步來。「無可否認,今次疫情的確間接加速了數碼轉型,以往企業營運主要採用面對面溝通方法,但現時就變成遙距溝通,員工亦要在家工作,創造了New Normal工作模式。」 不過,Biga企業在數碼轉型過程中,需顧及整體考慮,「最近企業漸趨重視BCP(Business Continuity Plan,企業持續計劃),讓員工隨時隨地、採用任何裝置遠端連接企業網絡系統及與團隊協作。企業需在短時間內部署員工安排和遙距工作,遙距科技的軟體及硬體設備就位,以保持員工、設施和業務的持續營運。」而作為全球領先技術產品及服務經銷商的Ingram Micro,便立即推出各種一站式整合解決方案服務,助企業客戶審視營運需求,從專業角度建議合適的計劃。 生態圈加快配對服務 Biga說不單只企業客戶,Ingram Micro在今次疫情中亦作出很多改變,例如擴闊數碼市場推廣的方式,舉辦多場網上研討會與客戶作技術上的分享及交流,所以更明白靈活變動、快速開展的重要性。她說今次計劃涵蓋了12類有助遙距營商的方案,到底哪一類才適合自己所需?企業管理者要慢慢消化計劃的內容,除了選擇適合的供應商和方案外,亦需配合企業在資源配套上的長期發展。「我們現時已整合了各種解決方案,包括虛擬桌面(Virtual Desktop)、網絡安全(Cyber Security)、數據儲存、備份及恢復(Data Storage、Backup…

    各位老細有無諗過,雖然已經為公司數據做足備份,但一旦發生天災人禍、系統故障,有需要做災難復原(Disaster Recovery)嘅時候,先發現之前花錢花時間做嘅備份,竟然「倒」唔返出嚟!唔單只令業務中斷,珍貴嘅數據亦救唔返,呢啲慘絕人寰嘅受害者,真係梗有一個喺左近。原因係備份雖然做咗,但到底係咪 100% 做齊,或過程中有無錯誤發生呢?特別係而家企業嘅工作負載已經橫跨實體伺服器、虛擬平台同埋雲端應用,傳統嘅備份工具,的確難於招架,單係要做到「備份321」黃金法則,即3個備份、2組儲存媒體及1個異地備份,相信已經搞死 IT 部門同事。 三度被 Gartner評選為雲端數據管理方案領導者嘅 Veeam,喺香港市場嘅營業額較上年同期錄得 42% 增長。受歡迎原因,除咗可以幫助企業輕鬆達成「321備份」黃金法則,人工智能管理系統更會自動為備份內容做災難復原模擬演習(Disaster Recovery Drill),確認係咪百分百完成及0失誤,大大減少 IT 部門同事嘅工作負擔,亦唔使再估估吓。Veeam 廣泛支援 AWS、Azure、Google Cloud、阿里雲等雲端供應商,以及虛擬平台如 VMware vSphere、雲端應用如…

    大中小企業被勒索軟件攻擊的新聞無日無之,加上全球各地社會動盪,企業內部儲存的數據被破壞,將造成難以評估的損失,商譽更會毀於一旦。最穩妥的做法,自然是將數據及工作負載備份雲端,同時更可提升復原備份的靈活性。不過,雲端數據備份絕不可以單純理解為多做一個副本,最重要是備份內容是否齊全?要復原時,真的可以百分百復原? 雲端備份內容復原隱憂 企業或 IT 管理者計劃將數據移雲備份,大多會先向其他行家請教,不過獲得的回覆總是負面,例如雲端數據中心與內部儲存的基建及系統難以接軌、備份設定困難、透明度低、難以確認數據是否已全部備份。特別是現時不少企業已將部分工作負載移上雲端,要橫跨實體伺服器、虛擬平台及雲端應用進行備份,已非傳統 IT 專才及設備可以應付。 當然,成本、速度及管理便捷性,的確是管理者選擇備份方案時的重點,但請謹記備份的最終目的是復原!如不幸被勒索軟件襲擊、內部儲存設備被破壞而需要緊急復原時,卻發現無法將資料重新取出或回復,投入的資源將會白費。 數分鐘開展雲端備份旅程 雲端數據管理備份解決方案供應商 Veeam,已三度獲市場調查公司 Gartner評選為業內領導者,更是少數提供百分百復原數據服務保證的供應商。相較傳統備份服務供應商,成立僅 13 年的 Veeam 於一開始已將技術集中於 VMware vSphere 等虛擬平台的保護上,同時支援 AWS、Azure、Google Cloud、阿里雲等雲端供應商,在協助企業將數據整合移雲及備份方面,擁有極大的優勢。…

    作為資安長老,有很多朋友向我查詢 CISSP、 CISA(Certified Information Security Auditor)及CISM (Certified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r)三個保安認證資格中,哪一個比較易應付?各自的職場發展機遇如何?另外,為何有些培訓中心提供三合一課程?應該逐個修讀還是一併報考? 三種證書,各擅勝場 根據資安長老多年教授 CISSP、CISA 及 CISM 的課程經驗,我的建議還是應該先了解每個證書的認證要求,再根據自身條件,訂立學習計劃。說到要考取上述認證的方程式,我認為必須預留半年或以上時間準備,課程編排最好是每星期一次,並於每個周末抽出 4 小時溫習,勝算便很高。讀者看完今次關於 CISA 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