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PNT (9)

    現時的「大型語言模型」(LLM, Large Language Model)雖然聰明,然而其聰明只在於模仿能力極高,它卻會出現「幻覺」、錯誤推理、整合出偏離的答案。筆者早前探訪一位企業客戶,他已廣泛應用 LLM 協助企業工作,初用時覺得非常便捷,但日子久了卻發現 AI 所提交的答案未如理想,並非他確切所要的回覆。 的確,現時市面上的商用 AI 軟件,未必完全能適切每個機構的用途,許多時仍需要專業科研人員發出像魔法咒語般的提示詞或程式碼,才能發揮其功能。當一般用戶在實際應用時,未必可以用得稱心如意。而且 AI 的回應亦難以控制,回覆跟用戶所期望的答案多有落差。 這亦讓我反思,如何讓企業使用者更好地管理、控制及運用 LLM?雖然 LLM 已經表現不錯,但要它確切理解用戶的需要再作出回應,當中似乎仍有缺口。 早前業內人士發布了新一代基座大模型 GLM-4,它能夠自主地根據使用者意圖,自動理解及規劃複雜指令。這正是我思考的方向,也是我們團隊正開發的 All…

    在香港,幾乎每隔一陣子,就會在新聞看到地盤意外的消息,且往往都是十分嚴重,涉及人命傷亡。無疑,地盤意外頻生有許多原因,包括管理不善、人手不足、設備不妥、訓練不夠等等。建築業界近年已開始提倡「智慧工地安全管理」,即所謂「4S 管理」(Smart Site Safety System),希望工地透過應用人工智能科技,實時監察及分析地盤環境狀況,對潛在危險提前發出警報,盡量避免意外發生。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談及人工智能,現時大家總會想到 ChatGPT,它是屬於「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通過大量資料與龐大參數的模型訓練,如同成為一個超級大腦(思維),可被應用在廣泛層面。但要把人工智能應用在工地上,LLM 需要配上「五官」,接駁「手手腳腳」,融合 AI、IoT、PNT 及大數據等,建構成人工智能中央管理平台,其與工地所有的數碼配備連接起來,配以電腦視覺、物件識別等 AI 技術,貫穿整合地 24 小時監測地盤環境,遇有情況可即時匯報反應。更可模擬真人對答互動,如同一個超級管理員,協助主管監察數據、分析環境、發出警告、作出反應,並提交報告等。 地盤工人可以透過手機 App…

    「數字政府」並不是甚麼新概念,而香港可以說是推行「數字政府」的先驅之一,早於 1983 年就已經推出電腦身分證,2003 年開始簽發智能身分證,到了 2013 年又推出第二代智能身分證。當然,身分證智能化只是「數字政府」的其中一個小環節。2023 年的施政報告中,行政長官再度強調會全力邁向「數字政府」,推廣政府服務數碼化,善用人工智能,並開放更多政府數據,以推動「數字經濟」。因此,我相信未來 10 年,將會是香港政府全面數字化的關鍵 10 年。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然而,要順利落實「數字政府」,在實際執行上最大的挑戰是數據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現時政府內部系統,大多是由各部門獨立製作及應用,不同部門所應用的平台系統及數據參數並不一致。要做到「數字政府」,必先重整每個部門的數碼化結構,數據交流亦需要標準化。 換言之,最理想是要有一個能統一整合及快速交換數據的中央基礎平台,這如同我們最近所開發的 AI 生成決策平台 LIFE(Live Intelligent Futuristic Enterprise),同時利用…

    西九龍柯士甸道早前發生奪命工業意外,兩名地盤男工人通宵被困在地下管道內,至翌日早上才被發現,疑吸入硫化氫中毒失救不治,兩名判頭則被控誤殺。是次慘劇再次響起工地安全的警號,有創科界人士提出工地應該積極實行「安全智慧工地」,直言「慘劇一單都嫌多」。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將硬件器材串連 實時結合數據 政府近年力推安全智慧工地(Smart Site Safety System,簡稱 4S),發展局於 2020 年起在個別工務工程合約推展「安全智慧工地」系統,並在今年 2 月發出工務技術通告,要求逾 3,000 萬元的工務工程全面應用「安全智慧工地」系統,而房協今年初更開始將該管理系統列為招標條款之一。 思路富邦集團(SagaDigits)創辦人陳智銓(Arthur)指出,舊有的單一硬件配備,未必可及時讓工人們作出防範,重點是將多項硬件器材串連,能實時融匯結合 AI、IoT、PNT 及大數據,再透過中央管理系統,發送警報短訊至工人的手機或智能手錶。 舉例而言,採用了中央管理系統後,承建商可先讓工人配戴系統的智能手錶,同時連接工人的手機,並在施工的地下管道內放置氣體監測器,將數據實時上傳至 AI…

    筆者一直都倡議,我們應該善用現今先進的科技解決方案,去應對不可預計的自然災害及人為意外。最近連場世紀級暴雨侵襲本港,就正正是一個好例子。來得又急又烈的暴雨,令多區出現嚴重水災及山泥傾瀉,可謂一發不可收拾,街道、商場、停車場和地鐵站等都被大水淹沒,造成龐大經濟損失,危及市民的生命。在這種天災降臨之時,我們是否能夠在第一時間知悉,並即時作出反應行動,在最大程度上減低損害?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我們團隊所研發的 AI 生成決策平台 LIFE(Live Intelligent Futuristic Enterprise),就是一套實時融匯結合 AI、IoT、PNT 及大數據的系統,能進行快速分析,以向有關使用單位提供即時的對應方案。舉例說,若一個商場在室內不同位置安裝 IoT 傳感器,就能監察水位情況,如測到地面水位超過 0.5cm 或 1cm,IoT 傳感器會上傳數據至 LIFE,平台會即時發送警報至有關單位,相關人員可立即到場視察及作出應對,在水勢進一步加劇前採取適當預防行動。 IoT 傳感器不但可測量水位,更可監測環境溫度及空氣質素情況等,換句話說,LIFE…

    ChatGPT 的橫空出世,令人工智能的技術恍如落入凡間,讓普羅大眾都能將 AI 應用於生常生活。現在不少上班一族都懂得利用 AI 協助文書處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放眼商業世界,人工智能更是有無限的應用可能性,可以在不同範疇幫助企業加速發展。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香港商場處處的獨特生態,如能把 AI 科技應用帶入商場之中,將會是一大革新,例如 Kiosk(電子資訊站)。人工智能 Kiosk 結合感應器、攝像鏡頭、圖像辨識、語音及語言識別、人工智能及 ChatGPT 等功能元素,向顧客呈現一位 AI 客服,能與使用者作雙向互動交流,恍如真人對答一般。AI Kiosk 不但能夠回答簡單問題、提供商場商戶資訊,更可以處理貨品退換、檢視單據,以及處理泊車優惠、憑單據儲積分等常見的顧客服務工作,筆者與團隊最近亦致力研發。 AI…

    最近,勞工處已經開始實施新的《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根據這份新指引,天文台會公布「香港暑熱指數」,並發布黃、紅、黑三級的「工作暑熱警告」。新指引提出了在不同警告等級下,進行不同程度勞動工作的員工每小時應休息的時間。如果出現紅色或黑色警告,極重勞動工種的員工應暫停工作,以確保勞工的職業安全。 想睇更多專家意見?立即免費訂閱! 筆者曾經參與過不同工地的項目,對於工地施工的運作情況比較了解。我認為,新指引雖有一定的規範作用,但實際操作時可能會遇到不少困難。在工地前線工作繁忙的情況下,工人、工頭或主管可能沒有時間關注天文台網站或手機 App 發布的警告。即使得悉警告,要地盤按照指引執行建議的休息時間,也十分困難。 工頭需要每小時去安排工人的工作和休息,這大大增加了管理負擔和人手壓力。此外,「工作暑熱警告」未必考慮到各區情況,不同地區的溫差也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工人可能會因所在地區感覺不太熱而忽略警告,增加中暑的風險。 其實,香港正在大力發展智慧工地,要有效地減少工人中暑的機會,加強工人的職業安全和工作效率,應有一套整合性的科技解決方案,同時間利用 AI、IoT、PNT 及大數據,實時融匯結合,進行快速分析,及即時作出反應行動。 這就是我們一直提倡的「SDP 概念」(Smart Decision Planning),以及從中發展出來的 AI 生成決策平台 LIFE(Live Intelligent Futuristic Enterprise)。LIFE 不但適用於醫院、機場、商場、學校、停車場等公共場所,實際上也非常適用於工地的場景,而所需要的設備包括:…

    過往三年,醫院、診所和化驗所等醫療機構除了面對人手長期短缺和供應鏈挑戰,還需抵禦疫情。然而,網絡安全威脅日益加劇,醫療機構不得不加緊尋找方法,來保護機密資料和重要技術。 根據 SailPoint 研究報告指出,與身分識別相關的安全漏洞,已成為醫療行業不容忽視的問題,93% 醫療機構在過去兩年,曾遭遇資料外洩。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隨着併購遂增、機構轉向採用雲端和物聯網(IoT)技術,以及急速的數碼轉型,醫療行業所面對的風險和挑戰日益加劇。IBM 報告顯示,在所有行業當中,醫療業已連續 12 年成為平均資料外洩成本最高的行業。 醫療機構現時面對的另一個挑戰,是非僱員人數越來越多,包括承辦商、供應商、聯屬醫生和專家,以及臨時專業醫護人員。由於這些第三方身分可以存取病人資料,因此需要一套強大的身分安全策略來有效管理,以全面掌握這些人員的存取和許可權限。 最近,香港醫療行業遭受的攻擊越趨劇烈,網絡釣魚電郵和勒索軟件等手法,常用於攻擊具高價值的醫療記錄和關鍵基礎架構。本港醫療業界領袖也意識到病人資料遭意外洩露的危險,並可能導致紀律處分、法律訴訟、聲譽受損和額外營運成本等後果。 SailPoint 報告《身份安全狀況 2023:焦點關注醫療行業》訪問全球 150 家醫療機構,當中 93% 已經實施或已開始實施身分及存取權限管理計劃。然而,96% 受訪者認同,其機構的身分識別相關安全漏洞偵測及預防能力需要改善,因為醫療業內的…

    話說,我們的團隊近年來一直都有參與智慧醫院的建設,希望能透過各類型科技解決方案及應用,優化本地醫院的運作及管理流程,提升醫療效率及準確度,讓病患市民可得到更安全、妥善及優質的照料。而本港各家醫院近月發生了不少事故,都令筆者再次堅信在港推動「智慧醫院」的迫切性。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 2 月時聯合醫院發生手術燈塌下事件,可謂前所未聞。後來多家醫院接連又發生了病人吊架脫落、石屎掉落、燈罩脫落、病房滲水等。根據醫管局數字,原來這類「設施及環境」、「醫療器材、儀器及消耗品」事故,過去 3 年也有 6,000 多宗。 據我所了解,以上種種問題,與目前本地醫院普遍人手不足不無關係,因醫護人員日常工作應接不暇,無法兼顧巡查器材設備及醫院各處。這個痛點,實在可以運用科技應用去解決。例如,以人工智能視像系統去監測手術室內的設備。系統會以圖像辨識並以 AI 人工智能運算和對比,能隨時檢視出物件(如燈罩、螺絲等)的不正常狀態,及時發出警告。 其實,現時本港不少醫院已投入許多資源去提升設備並使用智能科技,例如開發手機應用程式,幫助醫護遙距診症,隔空追蹤患者的健康數據。但真正的智慧醫院需要的是整合性,即是要考慮醫院全盤的智能布局,要同時利用 AI、IoT、PNT 及大數據,實時融匯結合,進行快速分析,以向有關單位提供即時的對應方案。 我們團隊最近就把「SDP 概念」(Smart Decision Planning)實踐在智慧醫院解決方案中,開發出全新的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