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Fintech, Financial technology)行業發展蓬勃,透過靈活運用各種先進的科技,無論在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務及提升工作效率上,較傳統金融行業更具優勢。金融科技公司若要突圍而出,除了要有不斷創新的意念及周全到位的服務,以提升客戶的體驗外,還須鞏固自身的網絡安全防禦力,才有望成為下一隻金融業的獨角獸。 發展優勢 燃起金融科技同業競爭 早前,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與畢馬威(KMPG)合作¹,發佈香港首個創業發展指數調查報告,報告顯示金融科技屬現時香港最強勁的創新領域。同時,金管局及香港科技園亦在 2019 年 11 月初聯合啟動「金融科技合作平台」²,目的是協助及支持金融科技發展,加上香港的自由市場及低稅率的有利因素下,吸引外資公司來港創業。現時香港的金融科技公司約有 500 多間,而隨著銀行業進入開放應用程式介面(Open 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第二階段,銀行將會開放更多如儲蓄、投資帳戶及貸款等產品內容,供金融科技公司開發新的應用服務,市場競爭隨即會愈趨激烈。 金融科技公司其中一個優勢是產品開發周期較快而有效率,擅於透過借助雲端科技應用,推出各種應用程式如電子支付、P2P 借貸等,好處是擴展具彈性,毋須花時間於公司內設立基建設施,減省人手及設備之成本。雖然雲端科技會為公司帶來很多好處和方便,但複雜的多雲架構亦會增加管理的難度及降低其可見度。由於每間雲端服務供應商有各自的管理工具,採用的數據格式亦不盡相同,要掌握整體劃一性及安全性,最好有統一管理平台及獲國際認證的網絡安全專家去監控和分析。以發展迅速的電子支付應用服務爲例,金融科技公司愈趨複雜的多雲架構在安全合規性方面,例如在訪問控制措施、維護網路安全性、保護帳戶人私隱等主要控制領域上,要確保是否符合 PCI-DSS 安全認證(The…
Search Results: Opera (98)
我已經用咗 Telegram 四年,初初用嘅時候,應該唔係咁多本地朋友識得佢,但因為有好多外國朋友用緊,為咗同佢哋聯繫先至裝,仲一直用到而家。其實起初用都唔知佢保安能力咁強,都係後嚟睇報導先知,不過佢的確有好多方面設計好過其他通訊軟件,用用吓就愛上咗。 不過,最近保安公司Kaspersky Labs 就話,Telegram 原來都唔係百分百安全!事緣佢哋調查後,發現北韓一個專為政府效力嘅黑客組織 Lazarus Group,由 2018 年開始發起咗一個名為 Operation AppleJeus 嘅行動,喺 Telegram 開咗一堆加密貨幣交易群組,同埋整咗一堆假嘅加密貨幣網站。唔小心撳咗入去網站,或者加入咗呢啲群組,點擊咗其他人發出嘅連結,就有可能中招,俾人喺你部手機度裝病毒程式,令黑客可以偷取手機入面嘅用戶資料,甚至偷走受害人嘅加密貨幣,暫時知道英國、中國、波蘭同埋俄羅斯都有人中招。Kaspersky Labs 仲話佢哋發現黑客不停轉換犯罪手法,而且愈變愈複雜,增加咗偵破嘅難度。 研究人員 Kayla…
香港是世界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更獲得廣泛認同,為保持其地位,香港特區政府已先後向8家機構或財團發出虛擬銀行(Virtual Bank)牌照並即將投入服務,而各大金融機構近年均銳意開拓金融科技領域,各類型的電子支付、轉帳服務及點對點網路(P2P)貸款等金融服務都紛紛推出。此外,科技發達,智能手機的滲透率不斷上升,有調查顯示,現時已有逾 71%港人傾向使用無現金支付方式,而當中電子錢包日益普及,使用中的儲值支付工具賬戶總數為5934個,按季上升5.8%,總交易量已達至約16億宗(1);另外, 65%港人會透過網上交易平台或手機應用程式買賣股票,反映用家愈來愈依賴網上或流動銀行服務。為了令銀行業務更多元化以照顧現今客戶的需要,金融機構加快開拓金融科技領域,但與此同時亦成爲黑客攻擊的目標,用以勒索金融機構,而當中能否提供安全及順暢的客戶體驗,便成為金融機構建立商譽的關鍵。 連線不穩 客戶離棄 針對金融機構攻擊的種類複雜而繁多,當中以分散式阻斷服務( DDoS, 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的攻擊手法最為常見。DDoS主要透過大量無效的網站訪問要求,以耗盡攻擊對象的網絡帶寬或系統資源,使其服務中斷受阻。套用在金融機構上,DDoS 影響金融機構日常業務運作以導致服務不穩定,令客戶無法登入帳戶進行運作或交易,如轉帳、支付或買賣股票等,引致客戶損失,造成金融機構大量客戶流失。 現時若要發動 DDoS 攻擊其實並不太困難,有暗網(Dark Web)更以服務形式 (as-a-Service) 銷售及經營 DDoS…
近年隨住物聯網興起,大家都關心多咗運營技術(Operational Technology,簡稱OT)嘅保安風險,事關以前一間公司入面,運營同IT可以分得好開,但自從有咗物聯網技術,就連運營部分都要連上網,從而分析當中嘅運營數據嚟節省成本,或者用數據嚟開發創新應用,最近Ponemon Institute同西門子就做咗份調研,大部分受訪者都話擔心OT嘅保安多過IT嘅保安,因為目前市場上都未有完備嘅方案,可以完全擋住OT方面嘅攻擊。 上星期就有個好消息,就係好叻做漏洞風險管理嘅Tenable,宣布成功收購咗Indegy,可能香港讀者唔係好熟Indegy呢間公司,其實佢係一間工業網絡安全系統供應商,曾經被以色列《福布斯》評為10大最有前途嘅網絡安全初創,佢有一套自行研發嘅系統,幾乎覆蓋所有OT嘅重要基礎設施,而且可以實時監測所有工業控制配置嘅變化,無論係有外來攻擊,甚至係有員工有意無意搞亂個操作,系統都會感應到,即時發出警報,確保運營安全。 本身做開漏洞風險管理嘅Tenable,就應該多啲人聽過喇,好多人都知佢最初成立時,係幫美國政府機構提供軍事級網絡保安設備,後來先將軍事級保安技術推向商業機構層面,去年7月喺美國上市,兩個星期就升咗三成幾,市值超過27億美金,係美國少數達「」級別嘅網絡保安公司,佢最勁嘅產品係Nessus,透過連續性監察,自動執行補救措施,縮減系統暴露於風險嘅時間。而家佢加埋Indegy嘅技術,就可以照顧晒OT同埋IT兩邊嘅攻擊。
黑客攻擊每日都在進化,導致原來「先進的」偵察及分析服務如 NTA、UEBA、SOAR、EDR,統統成為「過去式」,難以讓企業避過攻擊。SOC(Security Operation Centre)是現時最炙手可熱的網絡安全代管服務,不過,缺乏有效的後台支援,SOC 亦有權走漏眼!Palo Alto Networks 即將舉辦網絡安全工作坊,深入介紹為何 SOC 必須在大數據分析、雲端計算、人工智能及機械學習的武裝下,防禦力才能達到滴水不漏。Cortex XDR 的專家亦會示範如何以自動化偵測及攔截技術,制止黑客的自動化攻擊,將網絡、端點及雲端應用的盲點全部掃除。 工作坊現已開始接受報名,名額有限,請立即行動。 Break the Security Silos 時間:10 月 25…
係囉,錯就要認,知錯就改,咁就抵讚!密碼管理工具 LastPass 被發現有漏洞,用戶有可能俾黑客盜取最近一次嘅登入憑證。LastPass 收到通知,立即回應,火速修復,抵讚! 密碼管理工具絕對係現代人嘅必備,全靠佢,先可以應付日常海量密碼登入帳號之苦。事關網絡安全專家建議大家唔好重用密碼,以免其中一個帳戶嘅登入資料被盜取,就會波及其他帳戶。不過一個正常人又點記得咁多複雜密碼?為免大家被密碼折磨,網上就出現咗好多密碼管理工具,而 LastPass 就係最受歡迎嘅工具之一。較早前,Google 嘅網絡安全工程師 Tavis Ormandy 發現 LastPass 有一個漏洞,黑客可以利用一個有效嘅 clickjacking 手法,引導用戶利用 LastPass 登入個人帳戶,然後轉移到惡意網站,截取資料。 雖然此漏洞只出現於 Google Chrome 及…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RPA)將會係大勢所趨,坊間好多文章嘗試以學術性手法去探討,但唔係人人都睇得明,或者未想像到 RPA 點落地。今日用個 layman 小小嘅方式解釋一下,希望大家了解流程機械人係幾咁重要,可以慳到幾多時間同減少幾多失誤。 今日講嘅 RPA ,唔好覺得佢係 Buzzword 或 Rocket Science,其實佢無機械臂,亦只係一個存在於 desktop 入面嘅 UI (User Interface),主要係處理 UI…
睇子華嘅最鍾意嗌「回水」,不過冇一次得到正面回應。而最近有黑客被補之後,起返之前呃落嘅 110 萬 Bitcoin 贓款,當局決定將贓款歸還苦主,實現真正嘅回水! 是咁的,英國警方花咗兩年時間調查,終於响 2017 年 9 月成功捉到 Grant West(aka Courvoisier),行動外號叫「Operation Draba」。 Grant West 被判監 10 年零 8…
作為資安長老,有很多朋友向我查詢 CISSP、 CISA(Certified Information Security Auditor)及CISM (Certified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r)三個保安認證資格中,哪一個比較易應付?各自的職場發展機遇如何?另外,為何有些培訓中心提供三合一課程?應該逐個修讀還是一併報考? 三種證書,各擅勝場 根據資安長老多年教授 CISSP、CISA 及 CISM 的課程經驗,我的建議還是應該先了解每個證書的認證要求,再根據自身條件,訂立學習計劃。說到要考取上述認證的方程式,我認為必須預留半年或以上時間準備,課程編排最好是每星期一次,並於每個周末抽出 4 小時溫習,勝算便很高。讀者看完今次關於 CISA 及…
數碼轉型的好處,相信毋須特別多提;不過隨著愈來愈多企業將重要工作或數據轉移雲端,網絡安全的問題亦陸續浮面,例如難以把握的多雲(Multi-Cloud)架構、複雜的存取權限管理,特別是「影子 IT」」(Shadow IT)應用失控,每走一步似乎都可以引發難以預計的洩密風險。既要繼續移雲,但對網絡安全又有大量疑雲,應該如何自處? 發展過快 監管困難 先來看看現時企業管理者面對的難題,愈趨複雜的多雲架構及存取權限問題都較易理解,但到底「影子IT」應用又是什麼一回事?它其實代表未經企業 IT 部門允許的應用軟件。根據最新發表的一份網絡安全調查顯示,企業管理者認為員工使用的雲端應用軟件數量為 452 種,但實際上卻是 1807 種,足足接近 4 倍之多,完全低估了實際使用情況,這些影子 IT 應用既然未被允許使用,企業 IT 部門所採購的網絡安全設備自然難以洞察及堵塞其漏洞,大大增加黑客潛入的門路。 除了雲端應用「失控」, BYOD(B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