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IBM (52)

    網絡安全供應商 Fortinet 上星期公布,計劃收購雲端網絡安全初創公司 Lacework,發言人指會將對方的 CNAPP 產品集成到 Fortinet Unified SASE 產品中,以提升現有服務的安全性及即時性,並有效加強捕捉零日漏洞,可說是繼 Cisco 收購 Splunk、IBM 與 Palo Alto Networks 加強合作後,今年另一宗網絡安全公司大型整合的新聞。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Lacework…

    各種仿冒品牌及釣魚攻擊,一直潛伏於大眾身邊,不但會造成財產損失,被仿冒的企業也同時是受害者。然而,到底從何著手解決此類外部的數碼風險,卻是一個難題。天際友盟度身訂造了全面的防護數碼風險方案,以多方位情報,快速處理問題,保障企業免受損失。 自主研發成本高昂 宜選擇第三方服務商 隨著數碼化進程加快,企業的數碼足跡、數字資產、甚至管理層的個人形象,都可能成為不法分子的攻擊目標。天際友盟華南大區總經理海外事業部總監徐杉杉(Celine)認為,釣魚欺詐、品牌侵權、App 和社交媒體仿冒、數據洩漏、版權侵權等數碼風險,以各種各樣的形式,為企業與網上用戶帶來直接或潛在經濟損失,也嚴重損害企業的品牌形象和聲譽,「數碼風險屬於外部威脅,防守 IT 邊界早已不能作為組織唯一的防護手段」。 因此,企業亟需建立完善的數碼風險防護系統,以滿足數碼轉型過程中的業務需要。 Celine 指出大多數企業,尤其是各行業的龍頭企業,已認識到數碼風險防護的必要性,但由於數碼風險本身難以監測與處理,數量龐大而複雜,導致企業投資回報率(ROI)很低,難以確保防護效果。更多的企業對數碼風險無從入手,甚至會採取放任態度,造成極大安全隱患。「保護重要數字資產與數據免受外部威脅,可提升在線業務營運穩健性,令風險應急機制更為完善,其價值毋庸置疑」,她相信選擇有實力提供全面數碼風險防護的第三方服務公司,是解決此類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 天際友盟處理個案遍佈過百個國家 天際友盟推出的 DRP 數碼風險防護(Digital Risk Protection),是配合企業數碼轉型的安全解決方案。天際友盟以成熟的威脅情報研究能力為核心技術基座,加以 AI 技術,致力為企業提供涵蓋識別、監測、響應、恢復全生命周期的數碼風險管理。 DRP 匯集多種威脅情報來源,包括實驗室自家情報、商業情報採購、聯盟與合作夥伴情報共用、開源情報採集等,總情報源超過 200…

    開源解決方案供應商 Red Hat ,在日前舉辦的 Partner Day 上,分享人工智能(AI)於企業層面上的應用,並與合作逾 10 年的 IT 解決方案供應商自動系統(香港)有限公司(簡稱 ASL),共同分享多年來在香港推動創新及數碼轉型的成果。 Red Hat 香港、台灣及澳門區域總經理文志鋒(Peter)表示,儘管香港經濟面對不同挑戰,但 Red Hat 在香港市場的業務仍按年錄得雙位數增長,證明 Open Source…

    過往三年,醫院、診所和化驗所等醫療機構除了面對人手長期短缺和供應鏈挑戰,還需抵禦疫情。然而,網絡安全威脅日益加劇,醫療機構不得不加緊尋找方法,來保護機密資料和重要技術。 根據 SailPoint 研究報告指出,與身分識別相關的安全漏洞,已成為醫療行業不容忽視的問題,93% 醫療機構在過去兩年,曾遭遇資料外洩。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隨着併購遂增、機構轉向採用雲端和物聯網(IoT)技術,以及急速的數碼轉型,醫療行業所面對的風險和挑戰日益加劇。IBM 報告顯示,在所有行業當中,醫療業已連續 12 年成為平均資料外洩成本最高的行業。 醫療機構現時面對的另一個挑戰,是非僱員人數越來越多,包括承辦商、供應商、聯屬醫生和專家,以及臨時專業醫護人員。由於這些第三方身分可以存取病人資料,因此需要一套強大的身分安全策略來有效管理,以全面掌握這些人員的存取和許可權限。 最近,香港醫療行業遭受的攻擊越趨劇烈,網絡釣魚電郵和勒索軟件等手法,常用於攻擊具高價值的醫療記錄和關鍵基礎架構。本港醫療業界領袖也意識到病人資料遭意外洩露的危險,並可能導致紀律處分、法律訴訟、聲譽受損和額外營運成本等後果。 SailPoint 報告《身份安全狀況 2023:焦點關注醫療行業》訪問全球 150 家醫療機構,當中 93% 已經實施或已開始實施身分及存取權限管理計劃。然而,96% 受訪者認同,其機構的身分識別相關安全漏洞偵測及預防能力需要改善,因為醫療業內的…

    加速數碼化轉型,邁向數智宇宙,中國移動國際(CMI)正舉行 iSolutions 狂歡節,舉辦今年最大促銷。限時推出的五大優惠,包括免費上雲諮詢服務、簽單送雲工具及服務等,助企業輕鬆「上雲」。 Gartner 報告顯示,目前企業上雲遇到最大的挑戰包括管理技術、技術及資源不足等。CMI 致力為跨境企業提供全面、優質的解決方案,其 iSolutions 解決方案協助企業能夠無縫及安全地將業務拓展至全球。 優惠期至今年 12 月 31 日,請把握今年最後機會,盡情狂歡! 優惠一A —免費上雲諮詢服務 凡選購 iSolutions 國際數據連接、雲網、數據中心、IoT 及 ICT…

    數據洩漏在這個時代顯現已是企業必須面對的議題,重點是如何阻擋攻擊者進入企業網絡,及未雨綢繆擬定好遭受攻擊後,減少影響及損失。網絡安全專家建議,企業應採取「網絡韌性(Cyber Resilience)」策略來應對日益增加的網絡威脅。那麼到底網絡韌性是甚麼?與傳統的網絡安全方式有何不同? 網絡安全專家 Torsten George 在 SecurityWeek 分享,根據 MITRE 的定義,網絡韌性是指預測、承受、恢復,和適應逆境、壓力、攻擊或對網絡資源的受損害的能力(The ability to anticipate, withstand, recover from, and adapt to adverse…

    2022 年快將完結,回顧今年發生的網絡安全事故,可見已與 2021 年與遙距工作模式為主的情況大不同,正式踏入後疫情時代。網絡安全專家就為 2023 年作出 5 大預測,方向包括物聯網、私人裝置工作、國家級黑客、人工智能及安全意識培訓,業內人士不可不知。 物聯網(IoT) 根據市場調查公司 Gartner 預測,2023 年將有 430 億 IoT 裝置連線網絡,專家認為由於大部分 IoT 裝置的用途都不是用於儲存數據,因此生產商普遍低估其產品的網絡安全風險,證據就是不少裝置在出廠時依然採用低強度及統一帳戶登入資料,例如 admin…

    畢馬威(KPMG)會計事務所及市場調查公司 Gartner 先後發表科技分析報告,前者指九成受訪企業考慮將雲端架構提升至先進級別,後者則指出在 2023 年,企業花費在公共雲服務的投資,將高達 5,900 萬億美元,較 2022 年大增 20.7%!可見企業雲轉移的步伐將再提速。不過,數碼轉型並非單純㩒升級掣,還要克服很多挑戰,例如近期熱門話題 ── 搶人才。 現時不少企業在雲轉移過程前,都會考慮採用混合雲(Hybrid Cloud)架構,即結合私有雲(Private Cloud)和公共雲(Public Cloud)的 IT 基礎架構模式。由於企業可以選擇不同的雲服務供應商部署工作負載或儲存空間,因此具備高靈活性、高擴充性及節省成本的優點,亦令企業可選用最優質的雲端服務。 KPMG 的…

    無論問哪個老闆或管理層,都一定會大大聲話網絡安全是重中之重!不過一講到錢就傷感情,有調查報告顯示,在英國的科技公司中,只有 1/3 人事部願意在未來 12 個月出一萬英磅去聘請網絡安全員工,或進行安全培訓。相比起被勒索軟件攻擊後動輒數十萬美元起跳的贖金,看來大家聲稱重視網絡安全,純粹只是口號。 有關網絡安全的話題近年愈來愈普及,原因之一在於新冠疫情期間,企業被逼快速引入各種遙距工作工具及雲端服務,不過由於員工要離開公司內部網絡工作,因此企業管理者都會關注網絡安全問題,以保障公司機密不致外洩。 另一方面,勒索軟件集團亦在這段時間冒起,事關不少企業 IT 管理員仍未熟悉遙距工作工具及雲端應用服務的運作,安全設定出錯令公司中門大開,因此不少國際大企業都在這段期間失守,例如美國燃油公司 Colonial Pipeline、IT 服務管理公司 Kaseya 等等,不單影響巨大,黑客勒索的贖金亦高達數以百萬美元。 早前 IBM 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企業一旦遭受勒索軟件攻擊,損失平均約 500 萬美元!由於勒索軟件集團經常向傳媒報料,因此近年有關網絡攻擊事件便常被廣泛報導,照理說,企業管理者應該會盡量避免成為受害者而加強網絡安全防禦力。 不過,多份調查報告均顯示,企業老闆或管理者不願出資去提升網絡安全,除了上述由科技培訓公司…

    數據洩露經常發生,幾乎每天都聽到相關事故。無論是甚麼行業、部門、地方,受害組織的規模從小型企業,至國際大企業都不能倖免。IBM 估計,2021 年美國公司的數據洩露平均成本為 424 萬美元,當涉及遙距工作,損失平均更增加了 107 萬美元。這篇文章將講解如何檢查自己的資料有否遭外洩及數據外洩的風險等問題。 企業遭遇數據外洩事故,其成本可包括以數百萬美元修復受損系統、執行網絡取證、改善防禦和支付法律費用,還涉及受數據洩露影響的個人客戶流失所致的損失。對於個人而言,損失可能就會變得個人化,損失或可能是工資、儲蓄和投資資金。 數據洩露是如何發生的? 根據 IBM,網絡攻擊者闖入公司網絡的最常見的初始攻擊手段,多數是利用外洩的憑證,這種方法佔了 20%。這些憑據可能包括線上洩露的帳戶用戶名和密碼,可能在單獨的事故中被盜;或是從暴力攻擊獲得,例如以自動劇本嘗試不同的組合,來破解易於猜測的密碼。 其他潛在的攻擊方法包括: Magecart 攻擊:British Airways 和 Ticketmaster 等公司都曾遇過這些攻擊,即惡意代碼被悄悄加入電子支付頁面,以偷取信用卡資料。 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