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轉型成為大趨勢,愈來愈多企業將 Servers、 Network Devices、 應用軟件等轉移上雲,但無論是 on-premises 或是 on-cloud 的 IT 系統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有無數的特權帳號或管理員帳戶。這些帳戶由於擁有極大權限,自然成為黑客目標,如果未有好好管理它們,隨時令所有保安措施形同虛設:以往有不少事故,就是黑客利用特權帳號作跳板,攻擊系統核心。 因此,企業需要引入特權帳號管理方案,而在特權帳號管理方案領域上,去年再被 Gartner 欽點為領袖級(Leader)的 CyberArk,絕對是可信賴之選! 誠邀閣下出席是次線上研討會,了解如何透過 CyberArk 的最強「特權帳號管理方案」,有效管理好這條「關鍵鎖匙」,守護公司重要關口及保障公司重要資產。 名額有限,立即報名! 主題:專家教路 : 最強「特權帳號管理」・ 保障公司重要資產(for end-user only) 日期:2020 年 11 月 19 日(星期四)…
Search Results: EVI (126)
朋友在通訊 App 分享連結時,若果有 Preview,感覺比一條普通連結實在,可以衡量登陸網頁的必要。不過看似窩心的 Feature,原來潛藏資安漏洞,隨時出賣用戶 IP,甚至破壞 End-to-End Encryption(E2EE)加密原則以及用戶對平台的信任。 網頁預覽顯示的初心,絕對方便用家,故大部分通訊 App 都備有此功能,像 Tiktok 與 WeChat 般不設預覽的 App 僅佔少數,向用戶提供預覽選擇的 Signal 與 Wire…
近日有傳中國受水災影響,部分地區出現糧食危機,政府亦帶頭呼籲民眾不要浪費食物。除了天災之外,人禍也會引發糧食短缺,例如以色列安全專家就發現,由Motorola設計的智能灌溉系統在設計上缺乏安全考慮,竟容許用戶以出廠登入資料長期使用系統,只要黑客有心,隨時可摧毁大量農作物,製造糧食危機! 為減少人力需求、降低成本,不少農場也會裝設智能灌溉系統,交由電腦自動執行灌溉、施肥、使用農藥等工作。可想而知,如未能及早發現系統損壞或運作異常,農作物的收成將會大受影響。而以色列安全公司Security Joes創辨人Ido Naor,就發現有超過100個Motorola ICC PRO智能灌溉系統的用戶,竟然未有為系統設定密碼,黑客只要使用Motorola預設的帳戶登入名稱如admin,即可遙距登入帳戶,修改智能灌溉系統的設定及執行異常灌溉指令,而且不會驚動Motorola及其用戶。Naor指出Motorola的ICC PRO雖然有安全保護,但由於未有強制用戶在安裝後更改帳戶登入資料,全靠客戶自律,結果情況就如許多IoT物聯網產品的用戶一樣,放任繼續使用原廠設定。 Naor說要找出這些系統並不困難,只要使用IoT裝置掃描器,就能輕易在網絡上搜出Motorola的ICC PRO。他已即時將研究報告通知以色列的網絡安全中心及Motorola,讓對方通知用戶盡快修改密碼,而Naor發現仍未修改密碼的用戶已減少至78個,不過由於研究已經公開,肯定會有黑客嘗試入侵這些用戶。 事實上,各國政府均意識到IoT產品的安全問題,並開始陸續規管生產商,例如美國於2020年1月1日生效的SB-327 Information Privacy:Connected Devices 條文,就限制生產商必須為每部產品設定獨一的出廠登入密碼,即使用戶未有更改,也不致被黑客以同一密碼大規模攻擊其他同廠產品。英國及澳洲政府亦有就IoT產品推出安全生製指引,但距離立法還有一段長時間,用戶現階段必須靠自己,例如定時更改帳戶登入資料、啟用2FA雙重因素驗證、持續更新官方發布的韌體更新等,雖然未必百分百安全,但也可減少大部分危機。 資料來源:https://zd.net/3kDpb9V
智能家居依賴物聯網(IoT, Internet of Things)運行,每一件裝置都可以裝上晶片,進行指定工作,例如起床想喝咖啡,指令咖啡機運作,還未刷完牙,已可聞到咖啡香氣。方便得很,對吧?但是背後的危機亦早已潛伏,因為影子物聯網設備(”Shadow IoT” device),原來會在安全團隊不知情的情況下,悄悄將資料傳送到網絡。 由Palo Alto Networks所發表的研究論文指出,IoT設備已廣泛連接公司網絡,諸如汽車、醫療設備、健身器材,甚至是玩具,統統都是可能「中伏」家具!而造成這些物品所連繫的網絡易被入侵的原因是,它們沒有完善的網絡安全保護,黑客有機會可循這些裝置再入侵其他系統。 Palo Alto Networks指,如果裝置設有IP Address就能夠被連結,由於它們沒有高防禦的密碼,亦沒有防火牆作保護,所以容易被攻擊。而本身具備連接網絡功能的IoT設備亦因安全漏洞問題,致使黑客輕鬆取得網絡權限,繼而作出入侵。企業宜將IoT設備清晰分類,以找出易被入侵的裝置,防止被黑客利用作出更大規模的攻擊。 資料來源:https://zd.net/33Blkmb
Tesla 股價近期升到「坎坎聲」,仲要拆股上市,自然會吸引好多人虎視眈眈,尤其係一班黑客犯罪份子,恨不過搵到個機會敲詐 Tesla 一筆。一個俄國公民早前就被揭發,企圖買通一個 Tesla 職員,要佢幫手喺公司植入勒索病毒,應承事成之後會分返 100 萬美金作為酬勞,好彩最後呢個職員「企硬」,主動告發事件,Tesla 先至避過一劫。 根據美國司法部嘅資料,呢名俄羅斯人叫 Egor Igorevich Kriuchkov(下稱克留奇克夫)7 月嘅時候去到美國內華達州 Tesla 超級工廠嘅所在地,搵到一名喺 Tesla 做嘢嘅俄語非美國人,以事後分帳 100 萬美金作為賄款,要佢將勒索軟體放入超級工廠嘅作業系統內入面,打算咁樣去勒索…
IoT(Internet of Things, 物聯網)可以話係現時其中一個網絡安全嘅大敵,因為生產商大多數認為要賺錢嘅話,出嘢一定要快、功能要多同易用,至於網絡安唔安全?呢啲問題真係可以遲啲先算。產品對象為企業客戶嘅都可能講究啲,但做一般用家生意真係睬你都傻啦!明嘅,不過嚟緊就唔可以咁 hea 喇,事關唔少國家都準備為規管 IoT 產品而立法,最快仲要明年一月就有規管添! 根據網絡安全產品供應商 F-Secure Labs 嘅統計數字顯示,IoT 漏洞主要有兩方面,一係弱登入驗證,二係無提供更新檔修補漏洞。前者嘅問題係好多產品推出時可能唔使用密碼嚟配對,但出廠預設嘅登入名及密碼一式一樣,最出名嘅就當然係「admin」同「0000」之類嘅組合啦。只要用家買咗返嚟又懶得改,黑客就好易破解進入。另外,有產品出廠時根本無諗過會提供漏洞修補,所以即使被發現有漏洞,廠方都唔會理,甚至連更新渠道都欠奉,除非廠方回收,否則用家只可以決定用或唔用。 禁用相同出廠密碼 不過,呢啲情況將會有改變,美國加州喺 2018 年通過及 2020 年 1…
關於數碼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以往企業的態度始終較保守,認為大多只是引入新科技,斬件式提升工作效率,未算有太大迫切性。不過在新型冠狀病毒爆發下,疫情持續超預期,無論是零售、飲食、娛樂、物流等行業均遭受打擊。與其坐以待斃,有本地企業主動出擊,構思出創新業務並通過數碼轉型實行,不單止在疫境中開闢新路線,更積極為拓展業務鋪路,待環境好轉時能快速起飛。 雲服務供應商阿里雲(Alibaba Cloud)於本月底首次舉辦的網上客戶分享大會「APSARA CHAT Hong Kong 2020」,便專為本地企業而設,內容除了介紹科技趨勢及應用外,更重要是邀請了本地 8 間企業夥伴,從營商角度出發,分享其數碼轉型的成功故事: AQUMON 近年投資應用程式陸續推出,投資者更易參與環球證券市場,投資顧問服務的重要性相應提高。本地初創企業及機械人投資顧問公司 AQUMON,便借助阿里雲的雲計算、大數據、AI 等科技,分析各投資產品的風險,迅速為客戶制定個人化投資組合,贏得客戶的信任。 MyTV Super Limited 社交媒體的興起,大大改變了廣告業界的生態,媒體要吸引企業客戶賣廣告,便要協助客戶簡化及縮短廣告的製作。MyTV Super 便借助阿里雲的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技術,推出智能設計師服務,讓客戶毋須花費昂貴的排版設計費用,也能自動化創作吸睛的廣告,同時縮短冗長的製作時間。…
唔知大家有冇諗過喺黑市購買 Hacker Hack 返嚟嘅資料呢? 雖然講起呢D資料,大家可能只會諗起社交媒體上嘅個人資料,又或者信用卡,銀行戶口之類。不過,Hacker 會賣嘅野唔只咁少 — 當中就包括有利於警方查案,要用「不法手段」先可以入手,「不法之徒」嘅犯罪證據﹗ 日前一間叫 SpyCloud 嘅網路安全公司係網絡研討會上面指出,執法份子可以用黑市資料「以毒攻毒」,加速將罪犯繩之於法。不過呢個舉動,就立即帶嚟大量多方面嘅迴響。 擔任史丹佛網絡及社會安全中心嘅監察及網絡安全副董事 Riana Pfefferkorn 就指出,警方要得到一個人嘅網絡資料,正常要按程序向網絡供稱商提出正式要求,而買資料就等於「走後門」。佢更加認為嗰D程序嘅存在有必要,警方竟然可以直接用公帑非法買通本來屬於大眾市民嘅資料,十分令人不安。 與此同時,美國司法部喺 2018 年出左一份聲明公開感謝 SpyCloud 對管制…
近幾個月,一名自稱“Nosophoros” 嘅網民於專門販賣勒索軟件嘅網站,“Exploit Forum”上面發售名為 “Thanos” 嘅勒索軟件。佢係一款基於C# 語言,高度危險嘅勒索軟件 (Ransomware)。由2020年一月起發售,Nosophoros 仍然持續更新﹑開發同加強 Thanos。到近呢兩個月,Thanos已經得到相當可怕嘅進化,包括活用 “RIPlace” 攻擊技術,令佢喺絕大部份嘅 Windows 平台上生效; 可以喺Windows Defender,第三方防毒軟件﹑ Backup ﹑ Endpoint Detection,甚至內建安全模式面前無所畏懼;仲可以一鍵鎖起電腦上所有資料 (包括USB…
鍾意試唔同手機 app 功能嘅玩家,都會時不時去 App Store 搵嘢玩,好似 Android 用戶就會去返 Google 嘅 Play Store,一心以為有官方認證,一定會好安全,但實情係唔少惡意軟件都成功避過 Google 嘅安全檢測,最近就有法國網絡安全公司 Evina,喺 Play Store 上發現咗 25 款由同一黑客組織推出嘅有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