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Data (306)

    早在Facebook Messenger應用程式被指索出過多用戶手機權限,引起侵犯用戶私隱危機,2018 年時,Facebook 已爆出「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kytica)事件,用一個叫「thisisyourdigitalife」的心理測試應用程式,收集5,000萬用戶數據,引起全球譁然。當事件已被淡忘之際,又到Facebook Messenger 出事! 除了 WhatsApp日前宣布更改私隱條款,指將會與母公司Facebook共享用戶的個人資料,倘用戶不接受,將會無法繼續使用該應用程式,結果令大量用戶轉會至 Signal 或 Telegram。正當大眾焦點放在 WhatsApp的時候,原來 Facebook Messenger 應用程式所索取的權限比 WhatsApp 更多!Facebook 為了要確保用家遵守其政策,甚至承認有監控用戶訊息的內容。 根據…

    今時今日,人工智能 (A.I.) 的應用已經遍布各行各業,因為只要結合優質的大數據 (Big Data)作分析,便可提供各種洞察力報告,讓企業更能掌握市場即時狀況,為現有顧客打造更適合的服務,甚至發掘出潛在客戶,提升營業額。而在內容行銷 (Content Marketing) 方面,人工智能更可提供行銷計劃一條龍服務,不過大前提是所採用的大數據必須乾淨及優質。 自動產生熱門內容 外國不少媒體其實已引入人工智能技術撰寫文章,以炮製出更能吸引讀者的內容。因為以往要寫出一篇具話題性的文章,非常倚賴編輯或記者的經驗及對市場的觸覺,例如通過大量資料搜集去掌握熱門話題,或將熱搜關鍵字融入內容,以增加文章的曝光率。而在人工智能的參與下,它懂得自動從網絡上的社交平台、討論區、搜尋字眼等因素去理解現時哪類題材最多人關注,然後自動產生高質素的內容,滿足讀者的需要,同時可保持統一的風格,大大減省專業人士參與的需要,無論在成本及效率上都得以提升。以國內百度的AI智能創作平台為例,它便可協助用戶創作不同類型的文章,由詩歌、小說以至新聞都能一一勝任。 內容策劃更有效率 內容行銷最講求時間性及準確度,對於應該在什麼時間、以哪種方式向特定客戶群推送有價值的內容,才能達到最佳成效,這些工作都必須交由市場推廣專業人士去分析,過程耗時又複雜。通過人工智能收集不同客戶群的資料,便能清晰掌握各類客戶群的需要,自動提交完整行銷計劃報告,包括推廣目標、內容創作、發佈渠道及成效預估,減輕行銷人員的工作負擔,專注人工智能或機械人無法處理的工作,例如建立客戶關係等。 污染數據 雖然人工智能看似完美,不過在安全性上仍有隱憂,就以上述個案為例,人工智能要演算出準確有效的結果,都必須有乾淨及優質的大數據輔助。一旦提供給機械學習 (Machine Learning) 的數據庫受到惡意污染,分析結果便會有所偏差甚至完全相反,令內容行銷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因此現時網上雖然有不少大數據共享資料庫,企業在運用前亦要特別小心,情況一如開源應用軟件 (open source application)…

    世界正全速進入「Data Age」,香港企業要配合新常態就必須做好Cloud Migration(雲端搬遷) 及懂得妥善管理雲端上的數據。然而,由於數據爆炸性增長,企業要面對的挑戰包括:大量服務需要監控及保障網絡安全;大量無法預計的故障點及被攻擊風險;還有因引入新工具而做成的「數據孤島」,變得難以管理。今次由Splunk 主辦的Webinar 將以Cloud Migration 為主題,專為香港企業介紹如何正確選擇數據平台,從而有效解決「雲端搬遷」過程中隨時發生的各種問題。 主題:Splunk – Migration to the Cloud 網絡研討會 日期:2021 年 2 月 26…

    如果有人問你,你有做好保護自己在網上的個人隱私嗎?有採取甚麼措施去保護私隱?你會如何回答呢?美國數據隱私公司 Entrust,早前在世界國際數據隱私日(Data Privacy Day 2021)公布一項在英美兩國進行,與數據隱私相關的調查結果,發現這班擁有智能電話受訪者,有近 8 成人認為自己關注個人資料數據,但只有少數人有為保護私隱改變習慣。看來身處地球另一端的我們,也該反省一下是否有誤判自己在保護私隱時的力度。 Entrust 的調查訪問了 500 名英國人及 500 名美國人,有 83% 人認為自己有積極維護自己的數據,但是卻連最基本的保護措施也沒有採取,這個結果反映他們缺乏相關保護隱私的教育,但其對防護私隱的信心值卻沒有下降。調查更發現,有64%的人願意為了更方便地使用重要服務,而分享個人資料,更有高達 83% 的人表示,他們接受讓應用程式或第三方身份驗證系統(例如機場的應用程序)等,來儲存生物特徵資料。 雖然他們關注數據隱私問題,但亦不代表一眾受訪者會採取必要行動,來保護自己的資料。即使 82% 人認為自己至少在維護數據隱私方面有些主動,但有…

    後疫情催生無限危與機,資安界都有無數「不容錯過」Buzzword,當中 Secure Access Service Edge(SASE)獲 Gartner 等資安權威平台加持,原因同企業雲端化熱潮息息相關。科技資訊分析機構 Canalys 統計,雲端化企業數目在 2019 年增長 30%,資安平台 IDG 則大膽預測相關增幅在 2021 超過達 50%。 雲端化優點相信大家相當清楚,但於企業與雲服務平台間、資安責任誰屬上,暫時難以統一區分,黑客間接有機可趁,尤其企業發展猛迅的情況下,情況越兇險。幸而,在客戶資料外洩、非授權登入、介面漏洞等問題上,SASE 能夠靈活應對,有 SASE…

    為降低數據儲存成本及提高靈活性,不少企業管理者已計劃將數據移雲。不過,管理者既要考慮供應商的安全性,亦要摸清各種收費項目,特別是某些行業還需滿足合規要求,難度極大。由 ICT 方案供應商中信國際電訊 CPC(以下簡稱 CPC)、雲端運算及虛擬化技術供應商 VMware 攜手推出的 SmartCLOUD™ Object Storage 對象儲存服務,便可一口氣掃除以上難題。 中信國際電訊 CPC 產品開發及管理部高級副總裁 Taylor 說,今年 CPC 正式成為 VMware 合作夥伴計劃中最高 Principal 級別的雲服務供應商,在亞太地區屬極少數,充分顯示出 CPC 的雲端服務獲得肯定。 數據由內移外 引伸收費及安全問題 數據儲存是企業數碼轉型(Digital…

    Deep Learning 輔助下,AI 加速進化,數年間,AlphaGo 已經捉贏地上最強圍棋棋士,Facebook 開發的 DeepFace 人臉識別準繩度達 97.4%,逼近人類平均值 97.5% ,進度超出預期。 科學家下一個目標,是公認難以征服的語言。 主流語言最少過百、口音文法、一字多義、同義詞,加上字義不斷變化等,種種不確定性令 AI 未能參透人類語言 。Siri、Alexa、Cortana 當下的有限應對能力,就是最佳寫照。雖然困難重重,世界各地研究員卻相當堅持,一旦 AI 掌握語言,其用途將相當廣泛。例子之一係再多客服來電,AI 都能應付自如,甚至不單電話,WhatsApp、Email、Facebook…

    在數碼轉型的大勢所趨之下,很多公司已將數據資料庫交由雲端處理,更有不少企業採用 Hybrid Cloud,運用多個 Public Cloud 及 Private Cloud,具有高度可靠性,讓企業能按安全性等考慮,靈活部署在公共或私有基礎架構(infrastructure)環境中的工作負載,根據需要將工作分散在不同的雲上,並滿足 Compliance 的要求。使用 Hybrid Cloud 時,企業或遇到以下幾個難處: 1.使用 Hybrid Cloud 時,企業最大的困擾必然是兼容性問題,例如最多企業使用的 AWS、Azure、Google Cloud 等,不同的雲端服務供應商有各自的管理平台及工具,未能集中管理。…

    在新冠炎肺疫情反反復復的情況下,新經濟常常受到衝擊,各地股市市場指數大上大落,疫情受控或疫苗開發有望,舊經濟抬頭,而疫情不受控或疫苗開發,又阻礙新經濟開動。Zoom Video Communications Inc. 作為新冠炎肺疫情必須的「網上會議工具」,又有「在家工作受益股」的綽號,有人認為她是比騰訊更騰訊,比 Tesla 更 Tesla 的新經濟公司。Zoom 在 2019 年 4 月在美國 NASDAQ 股票市場上市,IPO 以每股 36 美元上市,疫情下最高價位每股達 588…

    網絡上的不法分子不比現實歹徒善良,只是戰場不一,一宗事故對企業的影響都可以極大。早前有研究指,一宗資料外洩事故平均造成企業 368 萬美元損失,每宗事故的平均停機時間成本,自 2018 年以來,飆升 200%以上,達到 141,000 美元。以香港的情況而言,[01] 在 2019 年 11 月至2020 年 10 月期間,網安事故大多是來自殭屍網絡及釣魚電郵攻擊,分別佔本港市場上的網絡攻擊 52.1%(4,330宗) 及 39.4%(3,277宗)[註1]。在疫情催化下,不少企業推行遙距工作政策,因此需要將資料放到雲端以便工作,亦成為新常態(new normal),但企業所面對的網絡攻擊所引致的資料外洩風險也隨之提高。 智選專家助企業保本及化險爲夷 要為資訊安全漏洞和資料外洩風險做好準備,如果能得到一班可靠的資安專家的協助,為保安事故做好應對準備,必然是最佳解決方案。在 IT 人才短缺的情況下,公司也未必有足夠資源,聘請專責處理事故的人員跟進,加上資料外洩事故時有發生,如果沒有專家解難,長久下去,恐怕會令公司蒙受更大損失。[02] 因此,網絡安全事故應變(Incident Response, IR)服務便應運而生,以應對五花八門的網絡安全問題,而從企業開支的角度來看,成立 IR 團隊可以平均節省 200 萬美元的資料外洩成本[註2],幫到手之餘又能節省成本! 網絡風險管理六步曲 有效救火止「洩」 那麼究竟 IR 實際上如何運作及發揮作用?IR 能有系統地處理網絡事故,由一群安全專家針對不同資訊安全狀況,擬定最適切的應對方案及策略。情況就好像消防員來到火警現場,先要評估現場情況,找出起火點,繼而評估受影響範圍,再定出處理策略,以遏制並消除威脅。IR 解決方案引入獲國際認可的網絡安全框架 SANS(美國系統網路安全研究機構)及NIST(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並根據企業組織的不同狀況,按照既定流程進行網絡風險管理。網絡安全框架分爲6個應變階段:首先,檢視客戶對網絡安全事故應變的準備程度,並助建立監控及應變機制(準備 Prepare)。在接到客戶網絡安全事故報告後,確認是否事故(鑑定Identify),再繼而評估嚴重性,並快速作回應;確定事件的受影響範圍和嚴重性,控制入侵範圍,避免進一步擴大(遏制 Contain);繼而分析攻擊來源,再加以清除 (消除 Eradicate),盡可能恢復在事故中損失的數據,協助恢復正常業務運作,並監測攻擊會否捲土重來(恢復 Recovery);最後,提交初步評估報告,詳述每宗事故所採取的措施及從事故中學習,並可行建議及策略,加強網絡保安能力(檢討 Lesson Learnt)。總括而言,採用 IR 策略,可以降低來自內及外的威脅所帶來的影響,並且找出引起威脅的原因,根除威脅源頭,有利於管理未來的風險。 本地專業團隊24×7支援 隨時候命 HKT 網絡安全事故應變(Incident Response, IR)服務,由新世代網絡安全監控中心(Next Generation Security Operations Center)及本地網絡安全專家團隊,全天候 24×7 支援客戶。專家團隊經驗豐富具備不同範疇的國際標準安全認證資格,例如:GCFA、GPEN、GCIH、GCFE、GCTI、GNFA、GWAFT、GICSP、CISA、OSCP、CISSP、CISM、CCSP、CompTIA Security+、GREM、GXPN、GCIA、GASF、EnCE、ACE,能深入了解不同行業的企業及機構需要。企業尋求協助時,亦毋需受語言不通困擾,而且專家身在處同一時間區域,避免因時差延誤支援而導致損失。專家團隊透過可靠的本地及環球威脅情報,能快速針對漏洞作出應對,有效協助企業處理安全事件,將破壞程度減至最低,避免業務中斷或停止運作。 此IR服務曾為客戶處理在近年十分猖獗,並且針對CEO、高層主管等的變臉郵件詐騙(Business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