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管理服務供應商 Kaseya 被勒索軟件 REvil 攻擊事件已經發生了兩個幾禮拜,其中一間受害企業早排已經交了 45,000 美元贖金,但就換來一個無法使用的解鎖工具,最慘是 REvil 集團已神秘消失,今次想搵技術支援都無門路喇! Kaseya 旗下的 VSA 管理工具存在漏洞,被勒索軟件集團 REvil 搶先一步利用,一次過令 1,500 個 Kaseya 客戶陷入危機,其中瑞典連鎖超市…
Search Results: CIS (175)
2020 疫情推動遠程工作,無數用戶使用資安漏洞百出的裝置處理公司機密,低成本低技術門檻的 Old School 網絡攻擊成為散戶式黑客 2020 最常用手段,且收穫甚豐。2021 年則由機構型黑客主宰新聞推送,由 Solarwinds 到最近 Colonial Pipeline,關鍵字係 Ransomeware、Infrastructure、天價贖金。資安團隊很忙,所以時間更加要用得其所,洞察黑客的下一步提早佈局。 3 月 Microsoft 揭露中國黑客組織 Hafnium 透過 4…
Gartner 調查發現 30% 至 40% 美國打工仔在後疫情時期繼續遙距工作,後續訪問 Chief Information Security Officer 的調查則反映,因應遙距工作新常態,企業有必要重整資安對策與配套,保障企業資訊不被竊取、定期 備份與災後自動復修,而多數意見認為把 End-point Protection Service 設於雲端最為重要。 速度、規模化、敏捷性 保留沿用的 Legacy Software…
Microsoft 宣布將會為付費版防毒軟件 Defender 加入新功能,可以準確偵測電腦有否被挖礦 (crypto-mining) 軟件暗中操控,而 Microsoft 借助的技術,就是 Intel 專為商務電腦而設的 vPro 處理器,當中具備的 TDT 功能,可讓防毒軟件直接分析處理器的運作,比起一般只可分析作業系統活動的防毒軟件,更能直接揪出先進的惡意軟件。 TDT 全名為 Threat Detection Technology,是 Intel…
令人聞風喪膽的勒索軟件集團 REvil 又有新受害者出現,REvil 聲稱從台灣電子產品代工公司廣達 (Quanta) 電腦手上取得多間公司的產品設計圖,當中包括 Apple 的手提電腦,以及 Lenovo 的 ThinkPad Z60m!不過,後者原來是 2005 年產品,居然夠膽叫 Lenovo 盡早聯絡,講真,「你咁樣係唔會令我驚㗎!」 勒索軟件集團 REvil 犯案纍纍,貨幣兌換公司 Travelex、電子設備製造商…
《Big Breaches: Cybersecurity Lessons for Everyone》作者 Neil Daswani 呼籲企業正視內鬼。他引述數據,2005 年至 2009 年每年平均少於 25 宗內鬼洩密,2010 年至 2014 年上升至平均每年 100 宗,當中以 2013…
如果 COVID 不是 19 而是 09,那年最新 iPhone 是 3GS,可以上網的人只有極少數,而僅靠 3G 的網速,遠程工作/教學/會議/Happy Hour 只是夢,CISCO Live 不會舉行,世界被逼停頓。因為網絡,限制了 COVID19 對人類的影響,2020 年的統計顯示,全球網絡流量平均增加 25% 至…
第 3 次世界大戰沒有開打,2020 年卻成為兩個時代的明顯分界,今日歐洲仍受第 4 波疫情折磨, 美國再發現新變種病毒,但疫苗開發進度讓我們看到曙光,企業開始想像後疫情營商環境,思考應該如何自處。一年一度的 CISCO Live 無懸念視像舉行,邀請媒體參與的《Rethinking What’s Possible in the Post-Pandemic World》環節中,Chief Strategy Officer and GM,…
全球知名 IT 研究與顧問諮詢公司 Gartner,在其亞太地區安全與風險管理峰會中,分析師探索 IT 行業趨勢。據Gartner 稱,COVID-19 加速數碼業務轉型,並為傳統的網絡安全模式帶來挑戰,提醒安全和風險管理的領導者必須應對以下八個主要趨勢,以實現企業的快速重塑。 Gartner 研究副總裁 Peter Firstbrook 表示,這些趨勢是對所有組織所面臨的持續全球挑戰的回應。Firstbrook 指出,第一個挑戰是技能差距,80% 的受訪問組織表示,他們難以找到和僱用安全專業人員,而 71% 的組織則表示,這正在影響他們在組織內交付安全項目的能力。2021 年安全和風險領導者面臨的其他主要挑戰,包括複雜的地緣政治形勢、日趨嚴格的全球法規,工作空間和工作負載從傳統網絡遷移,端點多樣性和位置的激增以及攻擊環境的變化,尤其是面對勒索軟件的挑戰和企業電子郵件的傷害。 以下是 Gartner…
年初 Apple 更改 App Store 政策,要求開發商在 App 詳細資料中加入 Privacy Labels,公開所收集的用戶數據,最尷尬的要數一眾靠用戶數據賺最多錢的 Tech Giant。大家終於明白所謂「免費」有幾貴,網上立即湧現轉用其他平台的號召。一向以安全自居的 WhatsApp 亦在 Privacy Labels 影響下,要用戶同意與 facebook 共享數據,同樣引起極大反彈。靠收割用戶數據暴發成當今市值最大企業之一的 Google,食相絕不會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