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Attack (145)

    【網絡運程七宜七忌】之(二)築網擋煞 宜:築網擋煞 忌:望天打卦 玄機詩:九成攻擊由此起 外入內出全防護 內容: 去年全球九成黑客攻擊事件,均通過電郵發動,當中更有企業遭受長達兩年的釣魚電郵攻擊。預測今年通過電郵的網絡攻擊將會變得更精密、複雜及難以偵測,零時差攻擊亦會大增。 企業切忌再望天打卦,採用傳統防禦方式,宜主動出擊,築起多合一防禦網,將外來的惡意URL、惡意軟件、釣魚攻擊、魚叉式釣魚攻擊,統統隔絕,同時亦要攔截由內部發送出去的可疑電郵,以防被黑客盜取機密檔案或客戶私隱資料。 Barracuda Essentials擁有先進的網絡安全威脅偵測能力,通過數據、用家行為分析,攔截惡意電郵,而被捕獲的可疑電郵將於沙盒內開啟,無阻企業的業務營運,而又不用擔心被黑客入侵。 一掃知宜忌,免費試用 : https://bit.ly/2R0EwEP ============================ 立即讚好 wepro180睿報,並設定為「搶先看」 唔想錯過熱門網絡保安消息,請即訂閱 wepro180 電子周報:https://bit.ly/2Q1626s #wepro180 #CyberSecurity #網絡保安 #CyberAttack #網絡攻擊 #網絡警訊 #Hacker爆格 #嘥巴實Q #emailsecurity #金鼠網絡運程 #網絡安全通勝 #庚子年網絡運程 #網絡大吉…

    金融科技(Fintech, Financial technology)行業發展蓬勃,透過靈活運用各種先進的科技,無論在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務及提升工作效率上,較傳統金融行業更具優勢。金融科技公司若要突圍而出,除了要有不斷創新的意念及周全到位的服務,以提升客戶的體驗外,還須鞏固自身的網絡安全防禦力,才有望成為下一隻金融業的獨角獸。 發展優勢 燃起金融科技同業競爭 早前,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與畢馬威(KMPG)合作¹,發佈香港首個創業發展指數調查報告,報告顯示金融科技屬現時香港最強勁的創新領域。同時,金管局及香港科技園亦在 2019 年 11 月初聯合啟動「金融科技合作平台」²,目的是協助及支持金融科技發展,加上香港的自由市場及低稅率的有利因素下,吸引外資公司來港創業。現時香港的金融科技公司約有 500 多間,而隨著銀行業進入開放應用程式介面(Open 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第二階段,銀行將會開放更多如儲蓄、投資帳戶及貸款等產品內容,供金融科技公司開發新的應用服務,市場競爭隨即會愈趨激烈。 金融科技公司其中一個優勢是產品開發周期較快而有效率,擅於透過借助雲端科技應用,推出各種應用程式如電子支付、P2P 借貸等,好處是擴展具彈性,毋須花時間於公司內設立基建設施,減省人手及設備之成本。雖然雲端科技會為公司帶來很多好處和方便,但複雜的多雲架構亦會增加管理的難度及降低其可見度。由於每間雲端服務供應商有各自的管理工具,採用的數據格式亦不盡相同,要掌握整體劃一性及安全性,最好有統一管理平台及獲國際認證的網絡安全專家去監控和分析。以發展迅速的電子支付應用服務爲例,金融科技公司愈趨複雜的多雲架構在安全合規性方面,例如在訪問控制措施、維護網路安全性、保護帳戶人私隱等主要控制領域上,要確保是否符合 PCI-DSS 安全認證(The…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轄下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HKCERT)早前發表2019年網絡保安事故報告,指整體事故達9,458宗,較2018年下跌6%!難道香港人的網絡安全意識大幅提升,同時又採用更先進精密的網絡安全工具?答案竟然是⋯⋯ 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開估,關鍵是惡意軟件事故大幅下跌,但他說原因是惡意軟件變得更隱密,難以被發現而且勒索軟件攻擊亦由漁翁撒網改變為企業鎖定,所以先出現下跌現象,但合共佔79% 網絡事故的殭屍網絡及網絡釣魚攻擊,就分別增加 30% 及 23%,可見實際上網絡安全意識未有太大改變。 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左)與高級顧問梁兆昌早前發表香港資訊保安展望2020報告,為企業提出多項安全建議。 除了公布「全年業積」,HKCERT 亦發表「未來報告」,分析未來一年將會面對的新挑戰。他估計,2020 年借助人工智能如 Deepfake 等技術行騙的事故將會增多,罪犯會模擬企業高層的視頻或聲音,誤導員工執行轉帳或交出登入資料。另外,物聯網及 5G 的普及應用,亦令網絡接觸面及數據流量大增,潛在的漏洞將製造更多網絡安全事故。此外,Windows 7、Windows Server 2008 及 TLS 1.0/1.1…

    APT(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 進階持續性威脅)相信係最令企業頭痛嘅問題,事關呢類攻擊會運用多種精密手法嚟入侵企業嘅網絡,然後再長期靜雞雞收集有用嘅情報,真係中咗招都未必發現到,而等到發現問題,可能已過咗幾個月甚至幾年。咁作為企業嘅網絡安全把關員,應該點先去搵出內部網絡有無被入侵?又有乜嘢手法可以減少被攻擊嘅風險? 根據 Accenture 嘅調查顯示,APT 攻擊通常會由小組發動,而且呢啲小組亦會相互之間作技術交流,提升成功率,而且由於唔同嘅 APT 小組針對性盜取嘅機密類型都唔一樣,所以可以話任何企業或機構都有可能成為攻擊目標。如果企業網絡已被入侵,應該會有三個特徵出現。 入侵徵兆 首先就係異常帳戶登入活動,好多時黑客都會透過奪取登入權限進入內部網絡,所以如果發現有員工嘅登入習慣變得異常,或有帳戶試圖提升權限或讀取自己原本攞唔到嘅檔案,就有可能係黑客所為。其次就係突然發現大量惡意軟件,一旦 APT 小組攞到漏洞,就會嘗試安裝惡意程式方便未來持續偷嘢,如發現防毒軟件突然偵測到惡意軟件入侵,而且清除完後轉頭又有其他發現,咁就有可能正遭受黑客入侵。最後就係留意系統資源,因為黑客會利用企業嘅網絡資源嚟進行攻擊行為或暫存即將上載去 C&C 伺服器嘅檔案,所以如發現系統嘅電量、記憶體用量突然飆升,亦可以話係 APT 攻擊嘅徵兆。既然明白咗 APT 攻擊嘅特徵,咁防禦方法就要針對呢幾方面嚟進行。…

    想偷取目標對象嘅資料,而又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覺,原來唔需要好高科技,只要喺對方嘅防火牆、路由器等硬件上加裝一粒晶片就做到。有專家示範只要喺網上買粒價值兩蚊美金嘅晶片,再偷偷地裝入硬件嘅底板上就得,提醒大家係無想像中咁難㗎! 示範呢個技術嘅係 ICS 安全公司 FoxGuard 嘅專家 Monta Elkins,嚟緊佢將會喺月尾嘅安全大會 CS3sthlm 上詳細公佈佢嘅 PoC 內容。為咗俾大家知道佢嘅研究有料到,所以佢係提前公開部分內容。Elkins 首先喺一塊價值兩蚊美金嘅 Digispark Arduino 底板上搵咗粒 ATtiny85 晶片嚟修改程式,呢塊晶片只係得 5mm 大,睇相就明白喺底板上出現一塊咁細嘅晶片,唔單只好難發現,同時亦係好合理。…

    從事網絡安全行業,都知道世界上沒有百分百安全的偵測工具,可以完全阻截黑客的攻擊。如果有,就不會出現零時差攻擊(Zero Day Attack)。 RESEC 網絡安全公司的 Executive Chairman Tal Yatsiv 亦明言,網絡安全只是一場攻防戰,防守方往往處於被動,大部分時間只能見招拆招;相反攻擊者由於了解守方的防禦手法,自然更易鑽探漏洞,想出新鮮的攻擊方法,「所以我們認為最佳的防禦策略,並不是偵測而是預防。」他說傳統防禦概念是以不同的工具去偵測哪些檔案藏有病毒,建立白名單,但前設是病毒特徵資料庫必須先有記錄,否則偵測工具便會放行,換言之都有出錯風險,「因此 RESEC 創辦人及 CTO Oren Shnitzer 當年設立 RESEC 時,其宗旨並非為了攔截有問題的檔案,而是視一切檔案都有問題,並提供安全方法讓用家去開啟檔案。」 安全防禦 拒設白名單…

    唔好講咁多,即刻掹咗張 SIM 卡出嚟先,因為最新發現嘅呢個漏洞,正影響緊全球 10 億以上流動網絡用家,黑客只要發出一個含有惡意代碼嘅 SMS,就可以發動 SIMjacker 攻擊,喺你部裝置上面執行惡意程式,暗中控制你部裝置,包括打電話、發送假訊息、報告位置、傳輸數據、停用 SIM 卡,甚至執行其他惡意指令。由於漏洞存在喺 SIM 卡上,所以無論你用邊款手機,以及各種可以插 SIM 卡上網嘅裝置,例如平板電腦、IoT 裝置,統統走唔甩,而且暫時係完全無修補方案,你話除咗掹 SIM 卡靠 Wi-Fi 上網之外,仲可以點做呢? 呢個核彈級…

    雖然由細個開始,阿爸阿媽已經成日教你便宜莫貪,但而家諗返轉頭,咁耐以嚟你因為貪心而中過幾多次伏?肯定唔會少啦,所以用現金回贈或折扣優惠嚟做魚餌嘅手法,先至可以長做長有。 冒牌都要專業 最近網絡安全研究員 nao_sec 就發現,勒索軟件 Nemty 嘅變種最近開始活躍,透過 RIG EK 漏洞利用工具包,喺下載者嘅電腦上安裝惡意軟件,誘導佢哋去到虛假 PayPal 網站,然後再話只要下載及使用專用軟件,每次交易就會回贈返 3 至 5% 金額。研究員嘗試打開下載嘅 cashback.exe 執行檔,結果發現佢會將受害者電腦內嘅檔案上鎖,並要求交出約 7,800 港元贖款作為解鎖費。雖然另一位研究員…

    驚住仔女、年長父母、寵物走失,所以買個 GPS 追蹤器俾佢哋,原意係好,但如果罪犯都睇到佢哋嘅位置,係咪仲唔安樂? 網絡安全軟件公司 Avast 研究員 Martin Hron 發現,估計喺 Amazon 上發售、價錢介乎港幣 200 至 400 蚊嘅 GPS 追蹤器材當中,有大約 60 萬部存在安全漏洞,可以俾罪犯掌握佩戴者嘅即時位置、暗中啟動收音咪,甚至篡改衛星定位位置,令用家誤以為佩戴者喺「安全」地方活動。 Martin 特別指出一系列由 Shenzhen…

    之前都報導過唔少關於 Google Play Store 內嘅 app 藏有惡意程式嘅消息,呢種由源頭落毒嘅手法,令到好多人都唔為意中咗毒。理解嘅,因為大家傾向相信 Play Store 內嘅應用軟件係安全,Google 一定會檢查清楚先俾佢上架,再加上自己已經無安裝來源不明嘅 app,但黑客正正就係利用呢種天真嘅諗法,所以供應鏈攻擊(supply chain attack)先會咁多人中招。 不過,將惡意軟件放上 Play Store,除咗要瞞過 Google 監察,仲要等人自己下載嚟用,好似唔多夠效率,慢慢黑客就發現仲有進步空間,呢個方法就係令到手機製造商睇中惡意軟件嘅表面功能,自動將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