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Amazon (81)

    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HKCERT)剛啱發表咗香港第二季《香港保安觀察報告》,統計數字顯示釣魚電郵嘅個案,數字由第一季嘅 289 宗飊升至第二季嘅 1,306 宗,升幅高達三倍,其中有四成更係假冒 apple.com 及 icloud.com 嚟發送電郵。釣魚電郵之所以能夠歷久常新、講極都有人中招,都係因為黑客用咗唔少有創意嘅方法,去減低目標人物嘅警覺性。 最近網絡安全公司 ReversingLabs 又發現咗一個新趨勢,研究員指出以往釣魚電郵嘅欺詐方法,主要係透過引誘收件人點擊電郵入面嘅連結,然後去到一個冒牌網站例如 Apple、Amazon 或各大銀行等等,部分冒牌網站會整到同官網一樣提升可信性,務求令收件人輸入登入資料,黑客就可以盜用帳戶嚟購物或攞到信用卡資料。 千方百計呃人Login 不過,最近有黑客就改為喺附件到放置一個 PDF 檔案,電郵內容係提醒收件人嘅 Amazon 帳戶有一啲稅務費用,講明唔係收費通知,只係要求用戶登入檢查。由於喺美國…

    常說數碼轉型是大勢所趨,企業如不想業績落後,便要盡早開展轉型計劃。不過,對仍未轉型的企業決策者來說,聽上去總有點強加於人、不可不做的感覺,難免抗拒。事實上,根據市場調查公司 IDC 最新發表的報告顯示,現時全球已有 66% 企業採用混合雲策略,預計明年更會高達 95%。企業之所以如此踴躍參與其中,全因數碼轉型並非洪水猛獸,而是看中其存取便捷、部署快速、應用服務豐富、付費靈活等優勢。 移雲提升營運彈性 以經營網購為例,一年中總有旺淡季之分,但為了應付高峰期的訂單,傳統企業便需採購相應的基礎硬件設施、收費系統、數據流量等設備,不單只浪費了淡季時的維運成本,遇著代理的產品突然大賣,設備也未必能應付暴增的網站訪問要求,錯過良好的商機。通過數碼轉型,就可藉著各大雲供應商提供的服務,短暫提升設備效能及流量,既可解決問題,控制成本的效率亦大增,大大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不過,要達到以上的成效,穩定、快速、安全的網絡連接,以及透明度高的管理系統,便成為多雲策略的焦點,只有在可靠的連線及涇渭分明的管理系統下,企業才能放心將重要業務轉移雲端。因此,不少企業都樂於重整基礎設施,以軟體定義網絡(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 SDN)架構,發揮多雲策略的優勢。 輕鬆管理基礎設備及雲端應用 軟件定義網絡指的是一種通過軟件介面,直接管理網絡中所有服務及控制流量,而毋須理會硬件接駁的技術。它不單可讓管理者清楚掌握各方面的應用狀況,並透過控制介面因應實際情況,即時調整硬件及流量資源,達到最佳的營運效率。 Singtel 的 SD-Connect 軟件定義網絡服務,便是專為減輕企業雲轉移的負擔而設,讓管理員輕鬆接通跨雲應用,令整個轉型歷程簡單化。有別於其他軟件定義網絡服務,Singtel 在深入了解每間企業的轉型要求及所面對的環境後,才會為客戶度身打造合適的軟件定義網絡架構,無論是單雲或多雲策略,高透明度的 SD-Connect…

    雲端科技發展迅速,市場上有著廣泛的雲端服務供選擇,助企業實現數碼轉型以保持競爭力。市場調查公司 Gartner 高級研究主管 Elias Khnaser 曾表示,選擇正確的雲端服務是 IT 領導者所必須掌握的技能,因為它主宰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世代應用的成敗。要真正成功實現轉型,首要秘訣是在芸芸眾多的雲端服務商中,揀選值得信賴的供應商,借助合適的雲端科技及專才支持其發展目標。不過,選擇的過程可謂複雜困難,考慮因素多,企業宜就供應商的四個方面先了解清楚: 1. 供應商的技術及服務支援能否滿足企業的需要? 雲轉移並非單單將數據或應用程式由公司伺服器搬上雲端,還須各種技術的配合。因為雲端服務供應商採用的硬件架構、技術框架或管理標準各異,與企業本身採用的不盡相同,如兩者存在的差異過大,便難以將企業內部的私有雲與雲端服務供應商所提供的公共雲接軌;所以在採用合適的解決方案前,必須全面評估供應商所提供的服務,是否能夠理解企業本身需要而作出配合?由雲轉移的資詢、部署到實行的過程中,會否得到相關專才持續向企業提供全面支援及優化建議,加快採用雲端技術和數碼轉型? 2. 供應商的發展藍圖是否符合企業的創新路向? 除了著重當下,企業還需放眼將來。不論是 I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礎設施即服務)還是SaaS (Software…

    每年 Amazon Web Services(AWS)都會於全球 35 個城市,舉辦 AWS Summit 峰會。香港站已於上星期完滿結束,峰會當日吸引了二千多名 IT 從業員參加,同場更有 40 家 AWS 合作夥伴開設展區,展示所提供的雲端應用服務。峰會的主題演講不單詳盡介紹了 AWS 的各種服務,更邀請了美聯物業、中華電力等機構出席,分享其借助 AWS 的數碼轉型歷程。 自從…

    有炒開美國科技股嘅,一定有留意上星期上市嘅 Slack,掛牌第一日就升破招股價,最終收報 38.62 美元,較開市價高 48.5%。雖然第二日股價略為調整,但依然係今年美國上市第二高估值嘅科技公司,僅次於 750 億美元嘅 Uber,但就贏咗另一風頭躉 Lyft,巧威威!而 Slack 仲係第二間直接喺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嘅公司,毋須公開集資,創辦人 Stewart Butterfield 話原因係佢哋唔缺錢,真係型到呢…… 正所謂樹大招風,喺 Slack 份上市文件入面都講到明,微軟係佢哋頭號競爭對手,咁微軟梗係唔會坐定定乜都唔做啦!就喺 Slack 上市當日,微軟就向員工發出內部通告,禁止十幾萬名員工使用 Slack…

    當上網已成習慣,網民最講求上網要快要方便,最緊要唔使成日入密碼或做機械人認證,如果 Load 個網站要等多過三秒鐘?隨時已經無興趣再等。但你有無諗過,方便快捷嘅背後,你犧牲咗啲乜?就係付出太多個人私隱訊息,唔想咁可以點? TOR 幫到你。 瀏覽器洩密真危機 成日講上網會洩露好多個人訊息,究意有幾多?講多無論,試下入呢個網站 (webkay.robinlinus.com)先。試完係咪好驚驚?抑或睇完都無乜感覺?不妨抽幾樣嚟睇睇。首先係地圖位置,如果罪犯掌握到你實時位置,即係知道你行蹤,唔單只女士會好危險,如對方有你屋企地址,更可以肆無忌憚等待良機爆格。 跟住就係用緊嘅上網裝置作業系統同瀏覽器版本,作業系統及軟件供應商成日叫大家更新系統版本,就係為咗堵塞一啲已知嘅漏洞,如果黑客知道你未更新,要攻擊你就容易好多啦。再嚟就係 Auto-Fill Phishing,如果你貪方便啟用咗,黑客有機會通過唔同方法例如 Cross-Site Scripting (XSS)嚟盜取你嘅登入資料,所以話如果你嘅瀏覽器透露咗咁多訊息,係咪好危險? TOR網絡 遊花園消痕跡 如果你唔想乜都俾人𥄫實,可以點做?你可以試用 TOR(The Onion Router)洋蔥路由器。…

    唔少香港人都會睇 Netflix 追睇美劇,好似之前嘅神劇《House of Cards》、《Black Mirror》等等,好過睇大台千篇一律嘅電視劇集。原本呢啲劇集或電影係受到數碼版權簽證保護,無咗佢就解唔到密,不過最近有研究員就發現,透過 side-channel attack 竟然可以取得受保護嘅節目內容,而且由於加密方法廣泛被其他網上節目供應商例如 Hulu、 Amazon Prime 所採用,所以絕對有可能用相同手法進行破解! Netflix 解密金鑰迂迴發放 現時要保護數碼娛樂內容例如電視劇集、電影、音樂,都會利用數碼版權保護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框架去加密內容,通過重重驗證先可以喺播放裝置上進行解密,用家先會睇到或聽到內容。 Netflix…

    IoT(Internet of Things, 物聯網)產品嘅漏洞多不勝數,雖然唔少有良心嘅廠商喺發現漏洞後好快會推出更新檔修補,但由於唔係自動更新,好多時都要用家手動處理,如果廠商無通知用家,其實用家好難發現。 最近一款喺 Amazon 及香港電器連鎖店有得賣嘅智能門鐘系統 Ring DoorBell,被 BullGuard at Dojo 研究人員發現漏洞,經 Wi-Fi 無線傳輸嘅數據因採用了較弱嘅加密技術,可以被黑客利用 VideoSnarf 攔截,了解屋主有幾多家庭成員、出門習慣,連以往俗稱現場監視嘅「踩線」都可以慳番,罪犯只須安坐家中,就可策劃爆竊、綁票行動。黑客甚至可以好似電影橋段一樣,插入一段虛假影像扮親友㩒門鐘,並發送到用家嘅專用手機 app 內,誘騙用家遙控開門。 Ring…

    中國的大型科技公司: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統稱為 BAT)這三巨頭正努力把自己定位成為 Smart City 解決方案領導者,並希望打造自身為──自動駕駛、語音對話式 AI、面部識別技術、預測性醫療保健方面等的全球領導者。 BAT 的優勢 BAT 有資金和資源,除了積極擴展到亞洲其他國家,正努力招募外國人才,並投資外國的 AI 創業公司,形成全球合作夥伴關係。再加上中國市場有得天獨厚的 AI 應用的條件,包括人口龐大、數據量大、科技人才湧現、廣泛電子商貿應用,更有大量物聯網設備也在中國生產。綜合起來,會給予 BAT 在打造 AI 平台的優勢。 BAT 面臨的最大挑戰…

    能夠連續多年獲 Microsoft 欽點為 Best Cloud Partner,KBQuest 絕對是行內數一數二的雲端專家。原來 Cloud 崛起背後的故事源自一場大風暴,且看 Eric Moy 講講如何風雲驟變。 「縮數」變「異數」 要講雲,先講風。08、09 年打了一場風,叫金融風暴、金融危機。「08、09 年金融危機,大企業削減開支,Data Center 冇生意做。不過巨頭如 Microsoft、Amazon 等有大量資源,於是想到一個辦法:分期付款,推出按量、按月收費。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