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黑客入侵 (191)

    俾人搞而唔還拖,原因有好多,例如唔夠打、俾人揸住痛腳、人哋有財有勢……等等。仲有一樣,就係好想賺佢啲錢,所以唯有忍一忍先。 最近澳洲政府嘅舉動,就可能屬於後者。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指,當地情報部門已經確認年初多宗黑客入侵事件係中國黑客所為,不過為咗唔好損害兩國貿易關係,所以唔打算公開調查報告內容! 重溫一下劇情先,話說今年三月,負責網絡情報嘅澳洲國防通訊事務部(ASD)出咗份調查報告,確認喺二月澳洲國會同埋三個主要政黨(自由黨、國家黨及工黨)俾黑客入侵,當時總理 Scott Morrison 話由於五月大選就到,咁敏感嘅時勢唔適宜公開具體細節,表示等大選完咗先再講。 可能總理以為咁就過到骨,點知傳媒衰在記性好。路透社近日就接到報料,話其實份報告寫得好詳細,發現黑客所用嘅程式碼同埋入侵手法,同中國黑客過去嘅手法一模一樣,所以幾肯定佢哋係幕後黑手。路透社之後向總理辦公室同埋中國外交部求證,前者直接拒絕回應,而後者就例牌否認,兼且重申中國都係網絡攻擊嘅受害者! 消息人士指 ASD 建議調查報告內容要保密,原因只有一個:錢!因為中國係澳洲最大貿易夥伴,係澳洲鐵礦石、煤炭同埋農產品嘅主要買家,佔澳洲出口總額超過三分之一,每年仲有過百萬觀光客同埋留學生前往澳洲,條數都幾襟計,所以將網絡安全同國家收入秤一秤後,就選擇噤聲嘞。 雖然唔知消息真偽,但老實講澳洲近期都有唔少針對中國嘅動作,例如禁止外國政治捐款,同埋禁止電訊設備製造商華為參與當地 5G 網絡建設,已經令兩國關係差咗唔少,如果爆埋呢單就可能真係會影響邦交。之不過,如果真係好似調查報告所講攻擊過三大政黨,相信佢哋都唔會咁易放過總理嘅。 資料來源:https://reut.rs/2lPGQ4H

    網絡安全事故頻頻發生,香港企業當然不可能獨善其身,特別是雲技術興起,重要數據或敏感資料未必會只儲存在內部伺服器,被攻擊的層面自然大增。為了減低風險,現時企業管理者已較以往願意將資源投放在「看不到實際回報」的網絡安全產品之上。不過,面對層出不窮的攻擊手法及難以防備的人為疏忽,企業仍有可能因而受損。 專為企業提供網絡安全保險服務的智咨詢集團執行董事盧子頴說,這類保險概念在香港屬起步階段,但在歐洲地區卻歷史悠久,遠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已有相關保險,因為當時大企業的電腦系統也會被黑客盜取數據。「美國的網絡安全保險亦發展成熟,不單只保障企業,個人一樣受保,例如經常拿著電腦到不同地方工作的自由工作者,保險選擇較有彈性。」 處理安全事故費用可索償 現時香港可供投保的網絡安全保險,主要的對象為企業。可能大家對人壽、醫療、意外、旅遊等保險會比較容易聯想到其保障範疇,但網絡安全保險就相對陌生。盧子頴解析,網絡安全保障範疇不難理解,當發生黑客入侵或資料外洩,善後過程中牽涉到的費用大都在保障範圍內。現時香港的保險公司提供的保障,主要分為四個層面。 1.因個人資料外洩引致的費用 「事故發生後,企業必須聘請專家去證明這是否一宗網絡安全事故,進行調查及鑑證,分析對企業有多大影響。」盧子頴指出如果經營的業務需向監管機構如證監會、金管局通報,便有可能需向法律顧問諮詢意。除此之外,為免外洩的客戶資料被黑客用作申請信用卡或借貸,企業或有需要採用信貸監控服務,而這些費用都可索償。 2.業務中斷 因黑客入侵事件導致暫停營業,這段期間的損失可向保險公司索償。盧子頴說企業須提供合理證據證明損失的金額,例如過往的交易紀錄等,但一般都不難核保。 3.復原系統費用 系統受到黑客入侵破壞,又或受到勒索軟件攻擊,待專家取證後,企業便可以修復系統及復原數據,涉及的費用亦在受保範圍。 4.第三者私隱外洩所引起的損失 當企業洩漏的客戶私隱,導致客戶在名譽或金錢上出現損失,對方便有可能入禀追討賠償。 除了上述四項保障,盧子頴說因應市場需求,部分保險公司還會提供一些額外的保障,例如贖金索償,當企業遭受勒索軟件攻擊,有需要繳付贖金以取回解鎖方法,這些贖金便會獲得賠償。「另外,近年因外判商失誤造成損失的個案大增,所以亦有保險公司提供這類保障,例如一些業務涉及電子交易的企業,會委托外判商提供及管理網上交易平台,如證實導致資料外洩的失誤是出在對方身上,投保人便可獲得保障,而保險公司則保留向外判商追討損失的權利。」 事實上,網絡安全保險的保障範圍可以很全面,不過,盧子頴強調與其他保險產品一樣,投保的概念並非為了賺錢,而是減少損失。不過,是否所有企業也需要投保?他認為企業管理者應考慮三個元素。 高風險行業投保減損失 首先是企業的業務是否有需要儲存或使用客戶的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PII),而這些資料包括客戶的姓名、電話、住址、身份證明文件號碼或信用卡資料?如需管有這些敏感資料,受黑客攻擊的風險便會增加,企業管理者應認真考慮投保,特別是全球各地都開始為保障個人私隱立法,歐盟通過的 GDPR…

    如果大家好記性,都記得舊年香港爆過單遺失選民登記冊嘅新聞,最精采 係上個月選委會開記招提返呢件事,竟然話調查完都判斷唔到點解會遺失……any肥,我只係想講,香港地方咁細,唔見咗選民登記冊都牽連甚廣,換轉係美國,當然就更大件事,而且分分鐘影響埋選舉結果! 路透社最近就出咗篇獨家文章,話原來美國政府內部已經做緊嘢,一個月前推出咗新計劃,希望可以喺 2020 年總統大選前,提升選舉系統嘅防禦能力。上屆選舉時,已經有俄羅斯黑客入侵選民驗證系統,從中偷走資料,但大家擔心嘅係上次只係試驗,今次大選行動會升級,黑客唔滿足於拎資料咁簡單,而係透過操控及竄改資料嚟決定選舉結果,咁就更加大件事! 華府網絡安全和基礎設施安全局(CISA)局長 Christopher Krebs 接受訪問時就話,近幾個月各州縣政府部門先後被勒索軟件攻陷,部分檔案被鎖住唔能夠打開,要用虛擬貨幣交贖金先開得返,而好有可能下年大選都有機會中招,俾黑客用同樣招數鎖住選民資料。 目前 CISA 已經同所有州政府聯繫,一方面提供教材,等佢哋知點樣應對呢類攻擊,另一方面就落手落腳幫佢哋做齊晒各方面嘅測試,睇下有冇乜嘢漏洞,及早作出修補。雖然目前仲未有指引,如果州政府中招後應唔應該俾贖金,但 CISA 就強調做好預防及備份措施,就係希望唔會出現要俾贖金嘅呢一日。 當然啦,唔想俾黑客勒索,最有效方法就係定時備份,有州政府選舉工作人員就話,自從 2016 年開始,已明顯加強咗網絡保安,而且不時都會備份選民資料以防萬一,但係到底要幾耐備份一次先妥當?暫時都未有清晰指引喇! 資料來源:https://reut.rs/2ZwpYxK

    成日話免費軟件唔係免費,原因就係咁,因為你喺用嘅同時,其實係付出緊某啲代價,例如要睇廣告、喺社交平台分享資訊等等,更嚴重嘅代價,就係有可能被黑客入侵,盜取個人私隱,Android免費版本嘅應用軟件 CamScanner 就係最佳例子。 CamScanner 第三方供應商偷藏後門 CamScanner 係一隻可以將影相製作 PDF 嘅應用軟件,由於好方便用嚟製作電子書,所以係一隻大受歡迎嘅 app,單係 Android 版本嘅下載量已破億,雖然免費版會有水印,亦唔支援 OCR,但都唔影響佢嘅受歡迎程式。不過,Kaspersky 網絡安全專家發現 Android 版 CamScanner 內藏後門,可以俾黑客暗中遙距安裝惡意軟件,盜取個人私隱或進行網上購物。 Kaspersky 專家話首先發現…

    仲記得以前家居寬頻無咁快嘅年代,如果有片有音樂想 Download,而公司嘅網速又比較快嘅話,自自然然會借用公司部腦嚟做嘢啦。所以喺核電廠返工,而身邊又有無限電力,點解唔拎嚟挖礦咁大嘥先! 無論你有無挖過礦,都應該聽過用嚟挖礦嘅電腦,硬件設備一定要好勁,同時要耗費大量電力。事關挖礦其實係鬥快計數,為咗快人一步計出答案,機能就唔可以慢,又或者學似黑客咁,利用病毒控制網絡上嘅電腦一齊計,咁呢門生意幾乎可以做到零成本。 密室偷電 烏克蘭一個核電廠工人就非常大膽,為咗減低挖礦成本,於是就喺核電廠嘅儲物室內擺放自己嘅電腦,借用電力挖礦。由於廠房內出現不尋常嘅電力消耗,所以驚動咗烏克蘭政府嘅Ukrainian Secret Service(SBU)嚟調查,搜勻成個核電廠後,先至揭穿呢個計劃。起初調查員同核電廠方面好緊張,因為核電廠涉及國家安全,如果俾黑客入侵就會好麻煩,特別係烏克蘭曾因為俄羅斯黑客攻擊而發生大斷電添。好在今次事件只係純粹偷電,犯案員工並無將自己部電腦連接核電廠網絡,所以大家先可以安心收隊。 其實喺核電廠挖礦事件已經唔係第一次發生,上年俄羅斯一個工程師仲狼死,偷用埋核電廠內嘅超級電腦嚟挖礦,連硬件費用都唔出。至於今次烏克蘭核電廠員工由於只係偷電,所以預計刑罰會較輕,而核電廠方面就計劃要追討佢偷咗嘅電費,叫做有人情味喇。 資料來源:https://bit.ly/2zlSwQ0

    數碼轉型的好處,相信毋須特別多提;不過隨著愈來愈多企業將重要工作或數據轉移雲端,網絡安全的問題亦陸續浮面,例如難以把握的多雲(Multi-Cloud)架構、複雜的存取權限管理,特別是「影子 IT」」(Shadow IT)應用失控,每走一步似乎都可以引發難以預計的洩密風險。既要繼續移雲,但對網絡安全又有大量疑雲,應該如何自處? 發展過快 監管困難 先來看看現時企業管理者面對的難題,愈趨複雜的多雲架構及存取權限問題都較易理解,但到底「影子IT」應用又是什麼一回事?它其實代表未經企業 IT 部門允許的應用軟件。根據最新發表的一份網絡安全調查顯示,企業管理者認為員工使用的雲端應用軟件數量為 452 種,但實際上卻是 1807 種,足足接近 4 倍之多,完全低估了實際使用情況,這些影子 IT 應用既然未被允許使用,企業 IT 部門所採購的網絡安全設備自然難以洞察及堵塞其漏洞,大大增加黑客潛入的門路。 除了雲端應用「失控」, BYOD(Bring…

    作為資安界一分子,每年都會特別留意幾個關於網絡安全嘅全球盛事,DefCon 自然喺名單之上,呢個喺 1993 年由「黑客之神」Jeff Moss 搞嘅大會,嚟到今年已經係第 27 屆,每年都會喺拉斯維加斯舉行,吸引全球黑客高手參加。大會高手如雲,上年更有個 11 歲小朋友,只用咗 10 分鐘就成功入侵美國選舉網站,成為一時熱話。 今屆大會啱啱喺美國時間星期四(8月8號)開鑼,而焦點就落喺 BioHacking Village 身上。其實 BioHacking Village 唔係新嘢,過往幾屆都有搞,但通常都好細規模,可能一張細枱放幾部醫療儀器俾人 hack…

    如果失驚無神有日收到其中一個網站發出電郵叫你重設密碼,作為登記用戶,你第一時間會諗啲乜呢?到底呢封係釣魚電郵,定係網站洩漏咗用戶嘅帳戶資料至要重設呀? 釣魚電郵係近年黑客最常利用嘅攻擊手段,所以一般人都對呢啲電郵提高警惕,唔會隨便點擊入面嘅連結。雖然網絡專家叫用家只要檢查清楚發信人嘅電郵地址係咪真確,又無暗中擺入假 link,就可以避免俾黑客暗算,但始終大家只係區區一介網民,有得揀都唔會亂 click 啦,何況仲要叫用家㩒掣重設密碼? 講緊嘅係外國一個專門售賣二手鞋同古著嘅網站 StockX,因為犯咗一個輕微錯誤,搞到喺 Twitter 上俾網站會員瘋狂查詢。事緣最近網站升級,唔知係咪提升咗登入密碼嘅要求定係其他原因,所有登記會員都要重新設定密碼。StockX 為咗提醒用家呢件事,於是就發出電郵啦,但內容只係幾隻字交代網站升級,叫網民㩒掣重設密碼,然後就無其他資訊,試問網民又點會第一時間點擊?梗係要檢查下發出電郵嘅網絡、附帶嘅連結按掣有無古怪先啦。不過就算檢查完發現無錯,今時今日都要再做多次 fact check ,所以有網民就喺瀏覽器輸入官網網址,嘗試唔㩒個掣去睇下乜事,跟住就發現無法登入,一定要改密碼先。 謹慎嘅會員就懷疑到底點解要改密碼呢?係咪網站俾黑客入侵搞到會員資料外洩?所以就走去 Twitter 上 StockX 發生乜事,搞到 StockX 方面突然要回應好多人嘅查詢,澄清並無發生資料外洩,令到原本只係一件通知會員更新密碼嘅小事,升級成為關公事件。…

    如果問未來最矚目嘅流動通訊科技係乜,十居其九都會答5G同埋物聯網(IoT),華為創辦人任正非月初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都話美國佬搞完佢哋嘅5G後,下一個戰場就係物聯網,就知呢兩樣嘢幾咁受全世界重視。 不過物聯網有個好大嘅問題,就係物聯網嘅概念係將所有本來上唔到網嘅死物,都搞到佢哋可以駁晒上網,以前就算只得電腦同埋手機可以上網,要搞網絡保安已經唔容易,而家仲所有嘢都上晒網,黑客要入侵更加易而反掌。 舉個簡單例子,之前聽行家講過,有個中小企客俾黑客入侵,check晒全公司網絡都搵唔到個漏洞,最後結果發現原來佢門鎖係連住物聯網,但係因為要識別員工資料,所以又連咗上公司個數據庫,就係咁出事……試想像一下如果公司有幾樣嘢都用緊物聯網,情況會幾失控。 歐洲一間認證機構digital.security就諗到條橋,幫出品物聯網設備嘅公司做認証,只要產品出廠前俾佢哋做25至30個測試,確保產品無論連接其他物件、互通訊息嘅協定、連接嘅伺服器,以及產品內置嘅應用程式,都唔會有保安漏洞,而成個過程會聘請獨立資訊保安專家嚟評估,通過測試就會喺產品貼上IQS(IoT Qualified as Secured)嘅標誌,為期兩年,兩年後要再拎返嚟重新測試先可以續牌,過程都好嚴格,以後要添置物聯網產品時,就記得睇下有冇IQS標誌先好買!

    https://www.youtube.com/embed/LylBbr_IK74?wmode=transparent&rel=0&feature=oembed 後門(Backdoor)係近期非常熱門嘅話題,成日有人爭拗後門係有心擺入去,漏洞(Vulnerability)就係無心之失。不過,網絡安全組織 VXRL 成員 Boris So 就話其實有心定無意並唔重要,因為出嚟嘅結果就係可以俾黑客偷入嚟做嘢。今次佢就同大家分析下究竟常見嘅後門有幾多種先。 「近嚟國際關係緊張,所以 backdoor 就成為咗爭拗問題。以前大家都覺得後門係特登整出嚟,將一啲唔需要、唔應該存在嘅功能放喺系統入面,例如無緣無故 send 走啲檔案,又或者俾人隱密進入系統等等。」Boris 指出至於工程師、開發者為咗方便維修而設置嘅「後門」,就被叫做 Trapdoor。「如果純綷從技術角度分析,其實係睇唔到有心定無意,因為大家做到嘅嘢都係一樣;舉個例,原本你部手機係 unlock 唔到,但透過一啲方法可以解鎖或 root 機,咁就好難拗呢啲方法係咪後門。」 Boris 以之前被大規模封殺嘅公司所推出嘅電腦為例,「之前俾人搵到佢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