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騙案 (87)

    電郵安全公司劍達(香港)有限公司發表 2021 年第三季度的電郵威脅指數 Green Radar Email Threat Index。第三季指數顯示為 64.6 分(上季為 63 分),反映企業面臨的電郵威脅風險維持於高水平而且有所增加。根據分析,第三季最常見的電郵威脅包括網絡釣魚和商業電郵詐騙攻擊,風險級別水平為「高」,其中商業電郵詐騙攻擊在今季上升趨勢持續,情況不容忽視。 報告又發現,黑客多將釣魚鏈接嵌入電郵附件內以嘗試繞過偵測;而假網站愈見難以識別,已普遍利用 SSL 證書和 reCAPTCHA 以騙取信任,部分攻擊更特別針對本港企業。 Green Radar 發表…

    商務電郵詐騙 (BEC) 問題愈來愈嚴重,Palo Alto Networks 最新發表的報告顯示,犯罪集團以 BEC 騙取的金額由最少的 56.7 萬美元,到最高的 600 萬美元。雖然 2020 年美國企業總損失高達18.7億美元,但受害企業因為不想商譽受損,所以才選擇保密。老闆想知道如何防避 BEC?不妨聽聽專家講解。 有別於一般的釣魚電郵攻擊,商務電郵詐騙 (Business Email Compromise, BEC)…

    網絡威脅無孔不入,其中透過電郵入侵更是常見的手法,在疫情影響下,對網絡及雲端環境的依賴,令危機擴大。電郵安全公司 Green Radar 劍達(香港)有限公司發表香港首份電郵威脅指數報告,第二季指數顯示為 63 分(最高為 100 分),反映企業面臨的風險水平維持高位,當中釣魚電郵(Phishing Email)及商務電郵詐騙(BEC)處於高風險水平,惡意軟件(Malware)的威脅則處於中風險水平,企業應保持高度警覺。 Kenneth 指,商務電郵詐騙(BEC)屬新型威脅,處於高風險水平。 報告公布 2021 年第二季度首個電郵威脅指數 Green Radar Email Threat Index(GRETI),有別於一般以全球數字作基準的分析,Green Radar…

    研究發現,71% 企業或機構曾在過去一年遭受商業電郵詐騙攻擊 (BEC),而美國 FBI 在過去一年接獲的 19,369 求助中,計算中企業或機構的累計損失高達 18 億美元,屬 2020 年最昂貴的網絡攻擊。而要阻止 BEC,不能單靠電郵防護系統或員工,更重要是結合行政管制政策,全方位堵塞漏洞出現。 商業電郵詐騙攻擊 (Business Email Compromise) 的攻擊手法大致可分為三類,分別是假扮寄件人,或盜用帳戶進行各種詐騙手段,例如轉帳金錢、開啟釣魚網站連結或打開惡意軟件。BEC 相較一般釣魚電郵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並非漁翁撒網,而是有目標地攻擊企業或機構內的職員。為了假扮成公司內的高層或員工,BEC 罪犯通常會潛伏在內部網絡或電郵系統內一段較長時間,以了解內部架構、生意夥伴的合作業務等情報,甚至偽裝目標的慣常用字,提高詐騙電郵的成功率。以涉及金錢轉帳的騙案為例,日本媒體 Nikkei…

    政府今年一月以打擊電話騙案及科技罪案為名,推出手提電話儲值卡實名登記制(簡稱電話卡實名制),相關方案的公眾諮詢已於 3 月 20 日完結,政府今日交代方案安排。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指出,行政會議已同意訂立《電訊(登記用戶識別卡)規例》,以落實電話儲值卡實名登記制度,相關規例將於本周五(4 日)刊憲,並於本月 9 日提交立法會,透過先訂立後審議立法,料規例在今年 9 月 1 日正式生效。 需登記姓名身份證號碼生日等資料 邱騰華表示,在實名制之下,儲值卡用戶需要向電訊商提供個人資料,包括姓名、身份證號碼、出生日期及身份證明文件副本,以進行實名登記,而公司電話卡則需要提供商業登記及公司內指定人士的資料。邱續指,若果登記者未滿 16 歲,其登記資料需要得到一名成人確認,而該名成人亦需要登記個人資料。 除此之外,電訊商有責任核實登記用戶提交的資料,相關資料亦需妥善保管,直至用戶取消登記後最少 12 個月。邱騰華稱,執法機構只能在有罪案發生、有調查需要的時候,方可要求電訊商提交儲值卡登記資料。但規例亦列明,在迫切或緊急情況下,執法機構可毋須法庭手令,向電訊商索取資料,邱騰華對此表示,諸如《刑事罪行條例》、《入境條例》等法例,亦有毋須法庭手令的安排,「若果《港區國安法》容許執法機構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毋須法庭手令取得資料,它(執法機構)當然可以行使(這個權利)。」 個人最多向各電訊商登記…

    Android 惡意軟件又有新成員,這款稱為 TeaBot 的惡意軟件,由今年一月開始出現,專門以竊取歐洲多間銀行的客戶資料為目標,只要成功入侵手機,就可奪取控制全權,想偷帳戶登入資料又得,截取 SMS 驗證碼亦得。再講多次,由 Google Play 以外地方裝 app,簡直是自投賊網! 一間專門防止網上騙案的意大利安全機構 Cleafy 發表新報告,指一款仍處於早期開發階段的 Android惡 意軟件 TeaBot,已廣泛在歐洲多國出現,當中包括意大利、西班牙、德國、比利時及荷蘭等。專家指 TeaBot 的攻擊手法雖然尚未成熟,但其功能卻相當全面。只要 Android 手機用家被欺騙,安全這款有可能偽裝為…

    中文字譯西文,經常令人捧腹。我細細個睇新聞,話檢查有毒物質呈現陽性反應好有問題。我心諗,乜陽性係唔好嘅咩?後來才知係 “Positive” 的翻譯之「誤」。唉,咁樣阿石里克哥哥嘅理論,不如譯做邏輯陽性論,仲勁啦。 上次 Neo 講魚事,旋收讀者來函,又幾好笑。一家人食飯之際,收到阿仔喺大陸的求救 WhatsApp。佢話:「我的銀行存款用完,是否可以存款入我戶口?如果可以,請先轉一千,稍後我再存入你戶口還款。」成家人一睇,文法正確,標點符號完備,語句邏輯通順。所以:必然係假的!而且,眾說紛芸: 阿仔係唔會用完存款嘅!大陸點會有 WhatsApp?佢返咗大陸,會唔會跌咗電話,電話中毒?點會要求轉一千咁多?用辭好似騙案!我地唔好回應佢! 結果 Call 咗佢,原來係真!據聞成家人鬧到佢飛起,話佢點解寫 WhatApp 用晒正確文法,完備標點符號,通順語句邏輯,阿仔深感慚愧云云。想想,這也不失為一則人肉 False Positive 新聞。 果 D Security…

    SIM-swapping (SIM card偷換) 攻擊雖然主要在歐美地區發生,但既然愈來愈多港人準備移民,當然要了解一下如何避免成為這種攻擊方法的受害者,特別是去年因 SIM-swapping 導致的損失高達過億美元,當中更有著名 KOL、體壇明星、名人,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所謂 SIM-swapping 攻擊,是一種透過非法手段,從電訊商員工手中騙取其客戶電話號碼使用權的攻擊,例如假扮其客戶訛稱遺失手機,要求電訊商員工將其電話號碼收到的來電、SMS 短訊全部轉接至另一號碼,或重設該客戶的登入密碼等。騙徒亦可以直接賄賂電訊商員工進行上述操作,不過由於被查出的風險較高,所以一般都會以詐騙手法達成。不知道是否因為歐美與亞洲存在的文化差異影響,這類騙案較少在亞洲發生,而歐美等地則非常猖獗。如想了解為何能夠輕易騙取電訊商員工更改號碼,可以參考以下社交工程 (social engineering) 攻擊的經典示範。 https://www.youtube.com/embed/BEHl2lAuWCk?wmode=transparent&rel=0&feature=oembed 騙取到電話號碼使用權後,如騙徒手上已持有該客戶的一些帳戶登入資料 (如銀行或 Facebook 帳戶),而又需要額外 SMS…

    政府明日(1 月 30 日)就引入電話智能卡實名登記制度的安排展開公眾諮詢,徵詢電訊業、相關持份者和市民的意見,指為促進本地電訊服務發展,及有效打擊涉及電話智能卡的犯罪活動。 現時本港流動電話用戶主要透過智能卡服務計劃(服務計劃)和預付儲值電話智能卡(電話儲值卡或俗稱「太空卡」)使用相關服務,其中電話儲值卡用戶無須簽訂固定合約或登記個人資料。 政府指,由於電話儲值卡的匿名性質被不法之徒利用作違法活動,但現時並無法例規定須登記此類儲值卡用戶資料,執法機關難以追查、鎖定這些違法活動的幕後涉事人,又指過去有不少電話騙案,利用電話儲值卡匿名性質犯案。匿名儲值卡經常被用於各式各樣的騙案,包括電話騙案、網上購物騙案、求職騙案、投資騙案等,令受害市民蒙受損失。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有迫切需要透過引入實名登記制度,堵塞漏洞,防止和協助偵查涉及使用電話儲值卡的罪案,並維持市民對本港電訊服務的信心。保安局副局長區志光則指,涉及本地流動電話犯案的嚴重罪行中,超過七成涉及使用匿名儲值卡,而電話騙案當中的比例更高達九成,匿名儲值卡有利不法之徒逃避身分識別、追蹤和偵查,即使犯案人士被捕,幕後的犯罪集團主腦往往能置身事外,而盡快落實實名登記制度,有助打擊和防範不法之徒利用匿名儲值卡犯案,從而保障市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政府計劃透過《電訊條例》訂立規例實施電話智能卡實名登記制度,提供所需的法律基礎讓電訊商按規例的要求登記、收集和儲存用戶的登記資料,將涵蓋所有由本地電訊商發出及在香港使用的電話智能卡。 實名登記制度主要規定如下: (一)用戶須提供身分證明文件(香港身份證或其他可接受的身分證明文件如旅客的旅遊證件)內的資料,包括姓名、出生日期和身分證明文件號碼及其副本,以作登記; 若公司或企業要登記成為電話智能卡用戶,則須提供其商業登記資料及指定某人士作為代表或負責人,並提供該名人士的個人資料; (二)16歲以下人士如需登記電話智能卡服務,相關登記必須得到一位「合適成人」的確認; (三)每名用戶只可向每間提供公共流動服務的電訊商登記不多於三張電話儲值卡; (四)電訊商應核對、釐清及核實用戶提供的資料,並在有合理理由認為有關資料屬虛假、誤導或不完整的情況下,取消有關電話智能卡的登記; (五)電訊商需在電話智能卡取消登記後,保存相關登記用戶的紀錄最少12個月; (六)登記的個人資料由相關電訊商保存,不會向他人包括政府或執法部門披露。執法部門在有需要時才可按規例向電訊商索取電話智能卡的登記資料; (七)按規例執法部門只能獲取電話卡的登記資料(即姓名、基本身份證資料),並不包括通話紀錄及內容。在一般情況下,執法部門須得到法庭手令,但在某些迫切或緊急事件的特殊情況下(例如涉及炸彈恐嚇、綁架等嚴重罪案),執法部門可在一名不低於等同警司職級的人員授權下,要求電訊商在沒有法庭手令下提供電話智能卡的登記資料。 為讓電訊商作好準備以遵照登記規定,政府建議登記制度分階段進行,規例生效 120 日後出售的新儲值卡及服務計劃才開始按規例作登記,屆時所有新的電話智能卡須先登記後才可啟用。按目前的建議,所有電話智能卡須於規例生效後的…

    企業的管理層不單只人工高,就連他們的電郵帳戶亦特別值錢,事關黑客可以從中了解公司運作、客戶資訊,更可以用來「命令」下屬匯款,進行商業詐騙攻擊(Business Email Compromise,簡稱 BEC)。俄羅斯就有黑客在暗網上出售相關帳戶登入資料,包括CEO、CFO、公司主席、總裁等等,開價由 100 美元至 1,500 美元,都算收得平喎! BEC攻擊主要是透過假冒身份而獲取收件人的信任,用不同的藉口來騙取企業相關資訊或指示員工匯款,或打開惡意軟件等行為。其厲害之處,是可以借助上司的權威,令下屬不敢怠慢,務求盡快幫上司解決問題,例如即使對匯款指示有懷疑亦不敢求證。何解話 100 美元至 1,500 美元都算平?先來看看下列兩宗新聞。 1.香港警務處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發表的 2020 年首季行動報告,就指出曾發生 153 宗商業電郵騙案,其中一宗更成功令公司員工將 1,800 萬港元匯出。 2. 去年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