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逾 800 名總部設於亞太及日本區客戶的Workday今日宣佈,任命 Paul Henaghan 為亞太暨日本區總裁,並會向 Workday 全球銷售總監 Patrick Blair 匯報。 Paul 長駐新加坡,負責領導亞太及日本區的銷售工作,在企業科技領域擁有逾二十年經驗,並於三年前加入 Workday,任命前為國際營運副總監。而前亞太暨日本區總裁 David Webster 則已卸任並以顧問身份留任,直至4月正式退休。 (資料及圖片來自 Workday)
Search Results: 顧問 (120)
雲端服務逐漸發展,各種雲原生解決方案越趨成熟,許多企業逐漸將傳統機房搬至雲端,省去了許多維護設備的花費與心力之餘,變得更靈活和容易擴充。同時,雲端資安也成為重要議題。在雲端服務供應商對資安的重視與強化之下,不論是從底層的硬體與傳輸加密,以至對外部攻擊的防護工具,都已具備相當的保護。事實上很多時造成資料外洩的原因,是使用者的操作不慎與錯誤配置。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 據 2022 年數據洩漏調查報告(2022 DBIR)指出,82% 資料洩漏是人為導致,不論是盜取的憑證、網絡釣魚、資源或權限的濫用。員工有可能不慎開啟釣魚信件,或遭利用人性弱點來欺騙的社交工程攻擊,致帳號及密碼流出,也可能因不慎將應用程式使用的金鑰放至公開平台上,令重要資料外洩。 此外,全球權威 IT 與顧問諮詢公司 Gartner 也預測,到 2025 年,全球雲端資安事故中,將有 99% 因使用者失誤或錯誤配置而導致。舉例來說,近期就有一家租賃公司因雲端伺服器配置不當,有心人士只要得知其 IP,便可自由存取資料庫內的會員資料。加密貨幣交易平台 Coinbase 也傳出因員工遭釣魚及詐騙,黑客成功取得相關帳號密碼,再獲得部分員工的聯絡資訊。…
企業要把握市場先機,採用雲端服務進行大數據分析已刻不容緩。發展成熟的 Google Cloud 於人工智能、數據整合及網絡保安範疇上繼續升級,香港唯一獲 Google 最高規格認證的 MSP(Managed Service Provider)——CloudMile,利用 Google Cloud 度身訂造合適方案及提供全面支援,讓企業安心利用有效工具,推動業務增長。 「你可能會喜歡這個」、「為你推薦的貨品」,越來越多企業會收集用戶數據作分析,如購買喜好、習慣,務求推薦的貨品或推廣活動能一擊即中,增加銷售額。CloudMile 香港區總經理王睦峯(Eric Wong)以一間為全球知名品牌提供布料的廠商HERMIN作例子,指客戶經 HERMIN 網站採購,以往由挑選至落「柯打」往往需時 1 小時,進程較慢。 AI…
持續幾年的疫情,令全港市民紛紛走向「科技化」,過往在現實世界進行的活動,例如會議、購物、銀行戶口的開立等,都已轉移至網上世界。即使以往不熟悉智能手機操作的長者,現時亦已得心應手。正好這幾年,數碼銀行興起,據環球科技和管理顧問公司發表的亞太區「未來銀行」系列調查報告,顯示過去兩年,香港用戶對數碼銀行信心大增,6 成人願意提供私隱數據,以獲得個人化產品及服務。 誠然,科技發展徹底改變市民的生活,但同時引發私隱保護的疑慮,當中一不留神,便會衍生出種種個人資料洩漏或被盜用問題。筆者在軟件系統的應用開發方面,經常會涉及用戶私隱資料及位置分享與追蹤功能,故在數據私隱保護問題上一直遇到不少挑戰。 綜合多年開發經驗及實際客戶方案後,已掌握保護數據私隱的開發思維及技術準則。要防止數據外洩 ,作為開發商應考慮:1. 數據不應離開數據源頭 2. 要把數據資料上傳或發送,只抽取有限度的重要資料並予以加密,同時開發商要確保資料離開數據源後,即使外洩至第三方,對方亦無法解密或從資料推斷到源頭的所有私隱數據。 何謂數據不離開源頭?舉個最簡明的例子,筆者曾處理過澳門賭場的大型項目,賭場的出入人次、會員、客戶個人資料、兌換籌票金額等資料數據,只存於賭場內的伺服器,並不會傳輸或上載到任何地方。 至於如何只抽取有限度的重要資料並予以加密?又一例子說明。 筆者亦有參與開發「居安抗疫」App,當中的數據私隱保護問題亦引起不少關注。當中「Network Signal」最能體現。要知道用戶的實時位置,最直接方法就是安裝軟件,直接從其手機取得用戶的資料。但要保障用戶私隱,在開發過程中,我們花了大量時間,棄用直接方法,研發出「Network Signal」功能。 「Network Signal」,當「居安抗疫」App 需要監測某人的所在位置,App 系統後台並不會取得該人的姓名、性別、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或住址;換言之,系統後台人員不會知道該人士的身份,只知道一個編號,而透過 Network Signal(Wifi Pattern)知悉其有沒離開所在範圍。這是一項間接而又能取得所需資訊的方法,令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只會存於其手機中,App…
面對香港 IT 鬧人才荒的問題,已非單用錢就能解決,企業「搵到人、用好人、留到人」同樣重要。 Sangfor 的第三代超融合基礎設施 HCI (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本身已很好地將儲存、訊息處理、網絡和管理集於一身; 最近與 Landray Software 將其企業級的自動化協同運營管理平台 EKP 融入至 HCI 中, 共同推出的一體化方案,除了可以高效地部署和支援 EKP上眾多 IT 應用項目外,亦可周全顧及到客戶(特別是…
香港金管局去年發出第三級數據備份指引,要求金融機構要為重要資料做好備份,惟不少機構都未必了解指引詳情,更不知如何選擇技術供應商。有本地知名銀行最近便採用了 Dell Technologies 網絡恢復解決方案應對指引,方案除了技術成熟、定期更新、大量實證成功個案,更是目前唯一獲認可符合美國業界標準,其中一項技術更冠絕業界,值得金融機構注意。 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與香港銀行公會(HKAB)去年 4 月發出 Secure Tertiary Data Backup(STDB)Guideline(下稱指引),要求金融機構為重要資料做好備份,確保受到網絡攻擊時,能恢復數據且有效運作,並要做好風險評估。 銀行須界定重要資料放入「保險庫」 Dell Technologies 數據保護顧問系統工程師鄭仲宇(Patrick)指出,指引對金融機構來說,是一個陌生的概念,不同以往著重預防網絡攻擊,「指引著重的是機構的 Cyber Resilience(網絡還原力),即一旦受到網絡攻擊導致資料損失,有冇能力去復原資料。」 他續稱以銀行為例,須先弄清楚哪些是必須受保護和確保能復原的重要資料;將其儲存在一個備妥的「資料儲存保險庫」中,做好隔離(Air-gapped)措施;亦要制定 Recovery Plan,定期演習。金管局未有「一刀切」定下死線,反而讓不同機構於各自期限前,確保符合指引要求。…
Green Radar在愛馬仕資訊科技安全日,介紹了 QR Code 的一些基本信息和常見應用,以及和釣魚電郵相關的安全威脅和建議。Green Radar 的專業技術顧問分享了關於 Quishing(QR Code 網絡釣魚)、用戶認證和釣魚郵件的真實案例。透過遊戲的方式與大家互動,加深大家對釣魚電郵和網絡安全的認識,提醒各位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上保持警惕,切勿成為黑客下一個目標! (資料及圖片來自 Green Radar)
在數碼化的年代,企業面臨的網絡威脅日益增加,然而不少企業卻沒有充分認識網絡安全的重要性,缺乏防範和應對網絡威脅的知識及經驗。「網絡安全資訊共享夥伴計劃」(Cybersec Infohub)正是為促進各行業互相交流網絡安全資訊而成立,讓企業掌握最新形勢,了解其網絡安全需要。早前 Cybersec Infohub 舉辦了周年專業工作坊,表揚過去一年表現積極的成員,並邀得網絡安全專家和成員分享真知灼見。有成員稱,夥伴計劃有助中小企學習如何在經營業務的同時保障數據安全;更有成員積極解答其他機構代表提出的網絡安全疑難,互相幫助,形成共贏社群,共同防禦網絡攻擊。 企業需要提高網絡安全意識 工作坊上的座談會嘉賓之一,雲新國際(香港)有限公司創辦人兼董事江卓謙(Char)(圖右一),亦是 BNIT 資訊科技群組的創始人。他稱部分本地企業,特別是中小企,缺乏網絡安全意識,「唔知近期有咩新嘅網絡威脅、唔知點預防,出咗事亦唔知點處理」,甚或至誤以為大企業才會成為黑客攻擊目標。 Cybersec Infohub 的 Cybersechub.hk,除了鼓勵成員共享網絡安全資訊,建立跨行業的互信協作網絡外,成員間更會互相幫助解決資訊保安問題,達致共贏。Char 表示,夥伴計劃令他的網絡安全知識增進不少,例如他從中得知不同行業的網絡安全風險及需要,所以其公司為客人提供解決方案時,亦加入相應的網絡保安元素,令整體服務水平提升,勝過同行之餘,客戶對公司的信心亦有所提升,亦令客戶意識到自己有需要部署網絡安全方案,直接或間接有利業務發展。 首個共享協作平台 整合本地威脅情報 另一成員機構代表,達訊電腦工程顧問有限公司高級產品經理李家泓(Taylor) (圖左一) 則稱,公司是一站式企業管理方案供應商,加入 Cybersec Infohub…
ACW上周聯同Sophos成功舉辦一場 Partner Gathering,獲Century Technology & Consultant 世紀科技顧問團隊蒞臨。除獲得 Sophos 最新產品資訊及 Incentive Program外,更一同度過一個愉快的周五。 聚會上 Sophos 的 SiuPan Chan, Sales Engineering Manager 為大家準備了詳盡的Sophos…
最近有六旬翁在紅磡港鐵站廁格失救,令人關注洗手間內的安全問題。有港商推出智能洗手間,透過人工智能(AI)和雷達感應器,偵測廁格使用者的肢體動作,例如是否跌倒或暈倒無反應,識別是否有意外發生,約 5 秒內可發送警報予管理後台,有助爭取黃金救援時間,並已獲醫院及政府部門採用,正陸續安裝。 經營洗手間業務超過 25 年的集寶建業(Jibpool)創辦人黃志明(Eddy),早年推出智能洗手間,包括在洗手間入口安裝智能顯示屏,透過感應器監察廁紙、洗手液用量,以及偵測垃圾桶內廢物高度等。Eddy 認為不少使用者意外跌倒或暈倒時,難以按下廁格內緊急掣,未能發揮緊急通報作用,惟礙於私隱問題,又不能在洗手間內安裝攝錄鏡頭,遂於 9 個月前著手構思及研發智能洗手間 2.0。 無攝影鏡頭保障私隱 「雖然不能防止用戶跌倒,但希望有人跌倒後很快會知道,爭取救人時間」,升級版系統無攝影鏡頭,以硬件及軟件配合,先利用 AI 及雷達感應器,偵測廁格內是否有人使用、肢體動作是活躍或靜止、是否有人跌倒等狀態,數據會上傳至雲端運算,再經儀表板供管理人員監測,並以不同顏色顯示上述狀態。 緊急意外警報系統(AI Life-sense Alert System)能識別廁格內使用者的狀態。 為減低誤鳴機會,假設使用者一段時間靜止不動,儀表板才會顯示為黃色,時間可因應公司要求而調較。當警報系統識別到緊急意外發生,例如頭部與地下只有接近一呎距離,便會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