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雲端 (504)

    數年前,有黑客遙距入侵澳洲一間賭場的監視器系統,偷看其中一間貴賓室內的撲克牌局,然後暗中通知現場的同謀下注,八局下來詐贏了將近3,300 萬美元。另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場景,則是 2018 年某酒店大廳中壯觀的新式魚缸,雖然讓顧客們置身於愉悅的環境中,但魚缸內與酒店電腦系統相連的智能溫度監察器,卻存在網絡安全漏洞,結果成為絕佳的跳板,讓黑客成功闖入酒店電腦系統⋯⋯ IoT(Internet of Things, 物聯網)的發展速度愈來愈快,上述的個案恐怕只會愈來愈多。IoT(Internet of Things, 物聯網)的發展速度愈來愈快,根據最新數字顯示*,預計 2021 年將會有 250 億 IoT 連接上網。報告同時指出當中約 9 成缺乏網絡安全保護,透明度亦不夠高,令企業及使用者難以有效監管這些 IoT…

    本周初,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HKCERT)公佈了第三季保安觀察報告,相比起去年頭三季,數據顯示今年頭三季安全事故數字上升 213%,再加上物聯網(IoT)的普及必將帶來更多安全問題。為了提升企業的網絡安全意識,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聯同本地十個資訊保安專業組織,舉辦一連兩天的「資訊保安高峰會2019」(Information Security Summit 2019)。 於今早揭幕的高峰會,以「使用新技術保護數據 應對網絡安全新威脅」為主題,生產力局總裁畢堅文在致辭時已指出,物聯網設備在智能製造和智慧城市上的應用普及化存在不少問題,面對網絡上愈趨猖獗及複雜的黑客挑戰,以及世界各地引入更嚴謹的個人私隱政策規管,企業必須更迫切提升自身的網絡防禦水平。 充當企業安全顧問 他續說生產力局剛推出全新顧問服務「Security-as-a-Business」(SECABiz),便是為了協助企業和軟件開發商做好系統保安;針對物聯網安全性,亦正與德國弗勞恩霍夫生產技術研究所(Fraunhofer IPT)合作制定的「工業4.0推行策略評估服務」,加入網絡保安元素。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林偉喬先生(前排右二)、生產力局總裁畢堅文先生(前排左二)、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先生(前排左一)和資訊保安高峰會2019籌委會主席Dale Johnstone先生在「資訊保安高峰會2019」開幕禮上與一眾主辦機構代表合照。 大會開幕禮今天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資訊科技總監林偉喬先生主禮,兩天會議雲集多位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和本港等地的資訊保安專家,以及多家國際知名企業代表,分享資訊保安技術在物聯網、人工智能、5G等領域的應用和潛在的網絡安全威脅。生產力局亦會由十月至明年一月期間,舉辦多場工作坊,介紹雲端及流動環境的數據保安、大數據分析等範疇的最新技巧和方案。 詳情請瀏覽生產力局網站 https://www.hkpc.org/

    公司的數據有多安全?將其放上雲端,面臨的風險是否差不多?以上問題經常令資訊安全專業人員寢食難安。這也難怪,因為許多企業以為儲存於雲端基建內的數據不會外洩,但事實證明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實際上,公共雲滋生出新的攻擊趨勢,而早前 Sophos 針對 Amazon Web Services (AWS) 數據中心進行的研究,正好印證網絡罪犯在這方面的行動有多迅速。 公共雲的風險有多高? 安全研究人員可透過雲端蜜罐(一種網絡攻擊目標模仿系統)來監察出網絡犯罪行為,而 Sophos 便在 AWS 全球其中 10 個最受歡迎的數據中心設置蜜罐,啟動後不消一分鐘(52秒), 即有蜜罐遭受攻擊;30 日後,每個蜜罐錄得平均每分鐘被攻擊高達 13次。 我們的研究顯示,網絡罪犯現時積極尋找脆弱或開放的雲端目標來入侵,甚至會利用自動化工具以求迅速得手。雖然這並不代表企業採用公共雲就一定會陷入危機,但研究結果反映出,如企業要享有公共雲帶來的優勢,就必須確保轄下數據的安全,亦即是要注重智能可視度、法規遵循以及人工智能監控。…

    習慣每天拿著智能手機、流動裝置上網的用家,今年最熱切期待的技術必定是 Wi-Fi 6,不單傳輸速度比現有的 802.11ac 大幅提升,同時更有高傳輸容量及低延時優勢。不過,Wi-Fi 技術升級並不一定等於用戶體驗能夠同步提升,只要系統無法因應用戶需要,有效分配上網資源,一樣會令人用到一肚氣。Juniper Networks 今年三月將 Wi-Fi 技術供應商 Mist 收歸旗下,就是看中其人工智能管理的優勢! 網絡質素有數得計 「雖然 Mist 成立於 2016 年,但技術已廣受企業客戶認同,現時 Fortune 頭 500 位企業之中,已有 25 間採用其產品,當中更有 3 間的排名在頭十位內。」 Juniper Networks 香港高級系統工程師鄭健豪解釋,「不論是固網或無線網絡,一般用家其實只會察覺到有否斷線及速度快慢。即使網速變慢,他們也無法知道背後原因;真正要了解問題的是網絡管理員,例如到底是分配 IP 位址、認證出錯,還是硬件或訊號干擾出現問題,都要由網絡管理員採集不同的 log 分析,找出問題才能解決,過程非常耗時。」相反,他說 Mist 的人工智能技術卻可自動調整無線網絡資源,原理是 Mist 透過製定不同的 SLE(Service Level Expectation)指標,以評估每個用家及 Access Point 的連線表現。「以往商用 Wi-Fi系統如要量度網絡表現,讓網絡管理員調配網速,一般會採用 overlay 解決方案,即外加一個裝置扮演用戶角色,定時向 AP 發出連線要求;但由於收集的並非真正用戶的數據,所以量度的數據只能作為參考。」 Mist 透過製定不同的 SLE(Service Level Expectation)指標,以評估每個用家及 Access Point 的連線表現。 Mist 的量度數據則採集自真正的連線表現,鄭健豪舉例說其中一個指標是用戶連線時間,如超過 2 秒便等於差,「Mist 預先製定了超過 180 種 SLE 指標,當中包括頻寬、訊號接收、連線時間等,採集到的數據會全部傳送至它的雲端系統,以人工智能分析並自動調配網絡資源,令所有用戶都能享受到最佳的連線效果。」他認為 Mist 在業內的最大優勢是令到 Wi-Fi表現變得可以量度及可視化,網絡管理員不用再「估估吓」;而收集的數據亦足以讓人工智能預早發現問題所在,主動作出修復或調配上網資源,所以即使企業安裝大量 AP(其中一個客戶安裝了 30 萬個 AP),也不用編配大量人手管理。他說通過採集大量優質數據,Mist 的人工智能分析便會愈見準確;而為了進一步支援網絡管理員,Mist 配備 Marvis 助理,可以用自然語言向系統查詢問題所在及解決方法,快速於控制介面不同的 dashboard 找出所需的資訊。 室內定位一體化 Mist 還有另一強大武器,就是無線網絡裝置中內建 vBLE 室內定位技術,鄭健豪說這項專利技術,比起現時主流採用的Beacon 感應器更準確及方便。「首先現時的 Beacon 需要獨立安裝,例如要在商場追蹤客戶的位置,便要在商場各處安裝大量 Beacon,才能提升準確度。不過,這些 Beacon 感應器每隔年半至兩年便須更換電池,考慮到安裝位置一般難以靠近,便會花費很多人力資源。」Mist 的 vBLE 由於已整合在 AP 內,不用擔心電源問題,而且控制系統亦與 Wi-Fi 介面統一,所以亦易於管理,減少網絡管理員的工作負擔。 有了 Mist 的高速實時定位技術,當客戶在商場的手機應用程式內呼喚協助,職員便能快速找出求助客戶,提升客戶體驗。 準確的定位技術,可增加企業提供的服務內容,提升 customer engagement。「Mist 每個 AP 均提供 16 個指向性天線,以供vBLE使用;Mist 亦放棄採用傳統的三角定位技術,開發出基於機率曲面(Probability Surface)的專利技術,進一步提升定位的速度及準確度,令到可提供的服務內容大增。」他以商場應用為例子,說以往的 Beacon 由於定位緩慢,往往在計算出客戶位置時,真人已移動到別處,「有了 Mist 的高速實時定位技術,當客戶在商場的手機應用程式內呼喚協助,職員便能快速找出求助客戶,提升客戶體驗。」他補充說室內定位服務內容因而變得更多樣化,只要企業客戶構思出來,便有機會化不可能為可能。…

    做咗資安界咁耐,問親中小企老闆,普遍都仲係以為自己間公司咁細規模,啲黑客唔會有興趣,但係事實上好多調查及統計報告都話你知絕對係謬誤嚟,好似最新由 Verizon Data 公布嘅調查顯示,43% 嘅黑客攻撃係針對中小企,證明咗黑客搞唔搞你,並唔關公司大定細,而且調查仲話黑客就係睇準中小企疏於防範嘅心理,自然捨難取易。 好喇,中小企老闆呢個時候又會講,我哋真係中小企嚟㗎咋,邊似得大企業咁多資源,可以買咁多軟硬件同埋請人嚟對抗班黑客呢?咁又未必要咁大陣仗嘅,以最近 Barracuda 公布嘅 2019 資安調查報告為例,59% 有毒檔案嚟自文件檔,而中小企每日又要處理無數文件檔,好易中招,所以今次就教大家五招,有效防止喺收到文件時中毒。 有理冇理先解毒 好多公司以為裝咗防毒軟件,就乜都擋到,實情而家啲毒愈整愈複雜,甚至會因應被發現嘅病毒定義而不停變體,唔係咁易搵到佢哋出嚟。最佳方法係用 disarming malware 呢個方法,佢會當所有檔案都係毒,一收到任何檔案就會將佢解體,抽絲剝繭睇吓入面有冇唔屬於呢類型檔案嘅可疑物體,有就立即移走,而且確保移走咗都唔會影響文件原本結構,咁就令你永遠只收到乾淨嘅檔案啦! 網絡電郵靠唔住 據統計,而家全球一日收成 2930 億封電郵,預計到…

    黑客攻擊每日都在進化,導致原來「先進的」偵察及分析服務如 NTA、UEBA、SOAR、EDR,統統成為「過去式」,難以讓企業避過攻擊。SOC(Security Operation Centre)是現時最炙手可熱的網絡安全代管服務,不過,缺乏有效的後台支援,SOC 亦有權走漏眼!Palo Alto Networks 即將舉辦網絡安全工作坊,深入介紹為何 SOC 必須在大數據分析、雲端計算、人工智能及機械學習的武裝下,防禦力才能達到滴水不漏。Cortex XDR 的專家亦會示範如何以自動化偵測及攔截技術,制止黑客的自動化攻擊,將網絡、端點及雲端應用的盲點全部掃除。 工作坊現已開始接受報名,名額有限,請立即行動。 Break the Security Silos 時間:10 月 25…

    從事網絡安全行業,都知道世界上沒有百分百安全的偵測工具,可以完全阻截黑客的攻擊。如果有,就不會出現零時差攻擊(Zero Day Attack)。 RESEC 網絡安全公司的 Executive Chairman Tal Yatsiv 亦明言,網絡安全只是一場攻防戰,防守方往往處於被動,大部分時間只能見招拆招;相反攻擊者由於了解守方的防禦手法,自然更易鑽探漏洞,想出新鮮的攻擊方法,「所以我們認為最佳的防禦策略,並不是偵測而是預防。」他說傳統防禦概念是以不同的工具去偵測哪些檔案藏有病毒,建立白名單,但前設是病毒特徵資料庫必須先有記錄,否則偵測工具便會放行,換言之都有出錯風險,「因此 RESEC 創辦人及 CTO Oren Shnitzer 當年設立 RESEC 時,其宗旨並非為了攔截有問題的檔案,而是視一切檔案都有問題,並提供安全方法讓用家去開啟檔案。」 安全防禦 拒設白名單…

    做咗資安專家咁多年,經驗話俾我知,一間公司無論做咗幾多網絡保安措施同買咗幾多防毒軟硬件,最尾都有可能係衰喺員工手上!最近 Proofpoint 出咗份報告就係最佳例證,喺過去 18 個月入面,專家發現超過 99% 含間諜軟件嘅電郵,都係全靠員工打開先會成功㗎咋! Proofpoint 專家 Chris Dawson 指出,而家黑客嘅入侵已經唔係以前漁翁撤網咁,而係針對性有目標咁做,例如見到近年好多公司都轉晒用雲端服務,所以黑客就順勢用電郵「分享」Office 365 同埋 Dropbox 嘅連結。Chris 雖然好多人都留意到寄件人好生面口,但係因為成日開慣呢類雲端網站連結,潛意識都係會撳落去先,於是就係咁中招。 公司咁大,邊類員工先係最易中招目標呢?Chris 就話好多人以為管理層先係黑客目標,因為佢哋掌管公司咁多資料,被入侵嘅價值自然高啲;但研究發現只得 7% 入侵個案係針對佢哋,反而有 36%…

    驚住仔女、年長父母、寵物走失,所以買個 GPS 追蹤器俾佢哋,原意係好,但如果罪犯都睇到佢哋嘅位置,係咪仲唔安樂? 網絡安全軟件公司 Avast 研究員 Martin Hron 發現,估計喺 Amazon 上發售、價錢介乎港幣 200 至 400 蚊嘅 GPS 追蹤器材當中,有大約 60 萬部存在安全漏洞,可以俾罪犯掌握佩戴者嘅即時位置、暗中啟動收音咪,甚至篡改衛星定位位置,令用家誤以為佩戴者喺「安全」地方活動。 Martin 特別指出一系列由 Shenzhen…

    雲端應用雖然已大行其道,不過,不少企業管理者仍然無法信任其安全性。最近一份針對亞太地區企業進行的安全調查報告《Data Security APAC 2019》顯示,發展成熟的企業當中,只得 27% 認為公共雲(Public Cloud)有足夠的網絡安全功能。而整個亞洲區的企業中,有 73% 受訪者認為資料外洩是無可避免,這可能跟超過 75% 企業管理者未能了解如何可安全保護業務有關。 增加攻擊難度 企業要提升公共雲的防禦力,可從設定嚴緊的登入措施及加密數據著手。首先企業管理者要釐清各員工的登入權限,可有效阻止未獲授權的員工接觸重要的文件或作業;不過,如登入帳戶資料被盜取,黑客一樣可以登入雲端應用竊取資料,所以企業亦應考慮採用多重因素認證(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機制,例如以 USB、藍牙硬體鎖作為 Security key,員工登入帳戶時必須持有這硬體鎖,這樣即使登入名稱及密碼外洩,黑客亦無法登入帳戶,減少公司機密資料被盜取的風險。 另一方面,雖然公共雲供應商有提供網絡安全措施,但客戶並不能單純依靠對方的防護,因為客戶本身存有分擔責任(shared responsibility),必須採取足夠的手段去保護儲存在雲端的資料,否則亦難以追討賠償。而要確保數據安全,最好便是選用加密技術,例如 tokenisation 或 cyptographic 等工具,將數據亂碼化或以金鑰作保護,即使數據被盜用,或於轉送中褒被攔截,黑客亦難以破解及還原數據的內容。 雖然 MFA 或 Tokenisation 都是非常有效的保護公共雲手段,但在今次調查報告中,企業的採用率都不高,前者少於 50%,後者更少於 20%。隨著全球各地陸續立法管制數據安全,資料外洩已不單只會影響商譽,更有可能為企業帶來災難性的金錢賠償,要避免企業營運陷入困境,由今日開始,就要立即採取措施,守好雲端上的數據。 (article sponsored by Edv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