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雲服務 (60)

    為免落後太多,不少企業決策者都希望盡快推行數碼轉型,加速雲轉移應用。其實雲轉移有很多問題需要釐清,因為將重要工作放上雲端,便要好好考慮安全及備份問題,這樣企業才能無後顧之憂,讓數碼轉型歷程保持簡單透明,方可專心拓展業務。 【早餐研討會】雲轉型陷阱你一定要知 時間:9 月 12 日(Thu)8 am 至 9:30 am(7:30 am 開始接受登記) 地點:灣仔香港萬麗海景酒店宴會廳 3 至 4 費用:全免(備有美式早餐) 報名:https://bit.ly/2ZyOhMg 超越混合雲的微間隔防禦策略 要安全保護數據或各項應用,傳統做法是依靠網絡安裝防火牆;但隨著 IT…

    常說數碼轉型是大勢所趨,企業如不想業績落後,便要盡早開展轉型計劃。不過,對仍未轉型的企業決策者來說,聽上去總有點強加於人、不可不做的感覺,難免抗拒。事實上,根據市場調查公司 IDC 最新發表的報告顯示,現時全球已有 66% 企業採用混合雲策略,預計明年更會高達 95%。企業之所以如此踴躍參與其中,全因數碼轉型並非洪水猛獸,而是看中其存取便捷、部署快速、應用服務豐富、付費靈活等優勢。 移雲提升營運彈性 以經營網購為例,一年中總有旺淡季之分,但為了應付高峰期的訂單,傳統企業便需採購相應的基礎硬件設施、收費系統、數據流量等設備,不單只浪費了淡季時的維運成本,遇著代理的產品突然大賣,設備也未必能應付暴增的網站訪問要求,錯過良好的商機。通過數碼轉型,就可藉著各大雲供應商提供的服務,短暫提升設備效能及流量,既可解決問題,控制成本的效率亦大增,大大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不過,要達到以上的成效,穩定、快速、安全的網絡連接,以及透明度高的管理系統,便成為多雲策略的焦點,只有在可靠的連線及涇渭分明的管理系統下,企業才能放心將重要業務轉移雲端。因此,不少企業都樂於重整基礎設施,以軟體定義網絡(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 SDN)架構,發揮多雲策略的優勢。 輕鬆管理基礎設備及雲端應用 軟件定義網絡指的是一種通過軟件介面,直接管理網絡中所有服務及控制流量,而毋須理會硬件接駁的技術。它不單可讓管理者清楚掌握各方面的應用狀況,並透過控制介面因應實際情況,即時調整硬件及流量資源,達到最佳的營運效率。 Singtel 的 SD-Connect 軟件定義網絡服務,便是專為減輕企業雲轉移的負擔而設,讓管理員輕鬆接通跨雲應用,令整個轉型歷程簡單化。有別於其他軟件定義網絡服務,Singtel 在深入了解每間企業的轉型要求及所面對的環境後,才會為客戶度身打造合適的軟件定義網絡架構,無論是單雲或多雲策略,高透明度的 SD-Connect…

    企業數碼轉型的好處多不勝數,誘因包括存取資料方便、雲端應用服務選擇多、部署快速、節省硬件成本開支等等。既然有這麼多好處,自然一窩蜂移雲。不過,不少企業決策者選用雲服務後,才發現情況並非想像中完美,連接公司與雲端伺服器原來並不簡單,同時亦無法把握儲存於雲端的數據安全性。要解決問題,選取合適的雲端存取安全代理 (Cloud Access Security Broker, CASB) 服務是最簡單快捷的方法。 網絡安全客戶有責 大部分企業的數碼轉型第一步,都會由採用 Office365、G Suite 等一站式雲端應用服務開始。當中有企業決策者對這些雲端服務存有誤解,以為供應商必須確保客戶的數據得到保障,可免受黑客攻擊或遭遇私隱洩漏。事實上,使用者與服務供應商存有明確的分擔責任(shared responsibility)概念,使用者亦須採取足夠手段,例如嚴謹的登入帳戶措施、明確的存取檔案權限,去保護存放在雲端上的數據。 要達到網絡安全標準,卻有不少問題要解決,因為單點式解決方案(point solution)無法照顧各應用層面,例如電郵收發、檔案分享、數據存取等;設立 proxy 或 gateway,網絡延時又有可能拖垮工作進度,而編寫 API 亦需要一定的技術人員和時間,反而有違數碼轉型快捷便利的初心。…

    為咗減少用家帳戶被盜取嘅風險,好多網站或應用程式例如 Facebook、Instagram 都採用咗雙重驗證(Two Factor Authentication, 2FA),用家除咗要輸入登入帳戶名稱、密碼之外,仲需要提供額外嘅驗證碼,例如通過 SMS 將一次性驗證碼發送俾用家,又或好似匯豐等網上理財一樣,要輸入保安編碼器提供嘅登入編碼。視乎所登入帳戶嘅重要性,用家未必每次都需要用到 2FA 嚟登入,例如當網站或應用程式偵測到用家使用另一部裝置登入,又或用家要求重設密碼,先至會觸發 2FA 運作。 暴力破解2FA驗證 Facebook 旗下嘅 Instagram 本身亦設有 2FA 驗證基制,當用家要求重設密碼,Instagram 就會將…

    雲端科技發展迅速,市場上有著廣泛的雲端服務供選擇,助企業實現數碼轉型以保持競爭力。市場調查公司 Gartner 高級研究主管 Elias Khnaser 曾表示,選擇正確的雲端服務是 IT 領導者所必須掌握的技能,因為它主宰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世代應用的成敗。要真正成功實現轉型,首要秘訣是在芸芸眾多的雲端服務商中,揀選值得信賴的供應商,借助合適的雲端科技及專才支持其發展目標。不過,選擇的過程可謂複雜困難,考慮因素多,企業宜就供應商的四個方面先了解清楚: 1. 供應商的技術及服務支援能否滿足企業的需要? 雲轉移並非單單將數據或應用程式由公司伺服器搬上雲端,還須各種技術的配合。因為雲端服務供應商採用的硬件架構、技術框架或管理標準各異,與企業本身採用的不盡相同,如兩者存在的差異過大,便難以將企業內部的私有雲與雲端服務供應商所提供的公共雲接軌;所以在採用合適的解決方案前,必須全面評估供應商所提供的服務,是否能夠理解企業本身需要而作出配合?由雲轉移的資詢、部署到實行的過程中,會否得到相關專才持續向企業提供全面支援及優化建議,加快採用雲端技術和數碼轉型? 2. 供應商的發展藍圖是否符合企業的創新路向? 除了著重當下,企業還需放眼將來。不論是 I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礎設施即服務)還是SaaS (Software…

    呢幾日最熱門嘅網絡話題,梗係罷工啦⋯⋯唔好搞錯,我係講 Google Cloud 今個月 2 號發生嘅罷工。呢次罷工牽連甚廣,唔單只 Google 自家產品包括Gmail、Google Drive、Google Docs、YouTube、Google search 用唔到,仲搞到 Snapchat、Discord、Shopify 等用緊 Google Cloud 服務嘅平台都 down 埋,足足搞成四粒鐘先全面恢復(好在只係美國及歐洲出事,香港地區未受影響)。 罷工癱瘓大災難…

    雲端應用大行其道,企業在數碼轉型的大趨勢下,都開始進行各種部署,當中網絡安全就是其中一個考慮重點。早前硬體安全模組供應商 nCipher Security 與 Ponemon Institute 聯合發佈了一項名為《2019 港台加密趨勢研究》的調查報告,內裡指出有 48% 港台企業認為員工疏忽為數據安全的首要威脅,另外有 91% 港台企業表示希望數據加密技術可在企業內部及雲端環境中運作使用,反映管理者均意識到保護數據安全的重點——必須掌握主導權,而 BYOK(Bring Your Own Key)就是最可靠的方法。 獨立硬體演算省電腦資源 nCipher Security 大中華區業務總監戴文忠指出,互聯網上各種活動,簡單如發送及接收電郵或瀏覽網站,以至較複雜的電子支付等,都需要在執行指令前進行身份驗證,「舉例每部智能手機都有一張獨立的電子證書,證明這部手機的身份屬實及沒有被冒認,當核實了溝通雙方的身份後,才能執行之後的動作。」為了防止這張電子證書被冒認,製造商必須以數據加密的方法將它「鎖起」及存放起來,實際上就是通過密碼學(Cryptography)的各種演算法例如…

    雲轉移 是現時工商界的熱話,特別是起步較遲的中小企,或多或少都會考慮選用哪種雲端服務,以提升競爭力及降低營運成本。不過,網絡保安專家提醒管理層在決定選購某一種雲服務前,必定要做好風險評估,同時認清所需服務的內容,避免採購後才發現不適合公司使用,最後只會徒然浪費金錢,同時亦達不到預期效果。 雲轉移 不簡單 「從事網絡保安工作接近二十年,最常見的情況是管理層在選購科技應用產品時,通常不會想到要聽取公司內部的 IT 或 網絡保安人員的意見,而是參考現時同業愛採用那一款產品,然後便要求技術人員配合使用。」網絡安全產品供應商 eWalker 首席顧問楊思聰 (Ricci)指出,欠缺溝通的情況除了是思慮不足,很多時還因為採購準則以價格為優先,管理層又不熟悉產品的技術規格,以致選用的產品難以與公司使用的系統順利磨合,「例如以現時雲端數據轉移為例,即使 IT 同事發現產品不合,由於已沒有轉圜的餘地,便要夾硬將數據放上雲端,但轉移及運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卻以解決。」 服務與需求偏差 造成這種現實與預想出現割裂的原因,Ricci 說主要跟管理層輕視了雲轉移的問題有關,「他們以為雲轉移就是將數據放上雲,用什麼方法、有什麼風險,在事前均沒有詳細檢討。以經營網上購票為例,有客人選用了伺服器設於美國的大型票務系統供應商,以為一定穩陣,卻沒有考慮到強如 Google、Facebook 也會有 down 機的時候,所以如果連接美國的線路或遠在美國的供應商系統出現問題,他們便無法做生意,就只能被動地等待問題被解決。」他說如果管理層在一開始已向技術人員了解所需的服務細節,就可減少出現以上的問題。…

    Gartner 預計企業於 2020 年的雲端開支將達 1 萬億,其時 9 成企業均會使用雲。企業將 IT 運營轉向雲託管的數據和服務已經是必然,下個關口就是,究竟上公共雲還是私有雲?尤其是中小企業,資源有限,是否等於一定用 公共雲 呢? 公共雲 與私有雲又有何不同呢?下決定前,就得先了解比較一下。 雲上的日子 雲端運算就是將電腦運算及儲存透過互聯網外判給第三方,主要的吸引力,在於建立、維護及管理成本,以及雲端可提供的可擴展性。同時,大部份雲端服務都提供軟體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及基礎設施即服務(Infrastructure as…

    最近在不同的電車站,都看到「為香港・搏到盡」幾個剛勁有力的大字,原來這是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雲計算平台阿里雲最新的宣傳主題。公司自 2014 年以來已在本港設立兩個數據中心,多年來大力推動香港企業數碼化轉型,這輯宣傳展示了幾個本地知名企業的應用實例 ,包括英皇金融集團及香港快運航空。 「在我們看來,金融跟物流業是支撐香港經濟的中流砥柱,在全球也處於領先地位,這兩家香港本地企業,在各自領域都做得非常出色,而同樣都選用了阿里雲的安全產品。阿里雲亦希望通過我們的雲端和 AI技術為行業客戶帶來業務裨益。」 安全不僅僅是針對雲端,而是整個業務流程 劉彬星指出,現時大部份客戶採用雲端跟 AI 技術時,都非常關注技術的安全性。「安全不僅僅是針對雲端技術,而是不同企業本身的整個業務流程,有沒有安全可控的解決方案。」阿里雲服務範疇涉獵甚廣,從網絡、服務器、應用、業務安全到安全管理服務一應俱全,為企業提供 Anti-DDoS、WAF (網頁應用系統防火牆)等解決方案,同時亦有團隊專責進行全面的滲透測試,更在全球多個地區設立大流量的 DDoS 雲清洗中心,服務極之全面。「其實概念很簡單,上雲就等於你把錢放在銀行的保險箱,我們的防衛能力一定比客戶自己構建的更牢固、更可靠,才能讓客戶信任我們。 」 劉彬星,阿里雲港澳及韓國區總經理:阿里平台每天都抵禦非常多的網絡攻擊, 確保幾億消費者放心愉悅地使用服務,所以說「十年攻防,一朝成盾」。阿里雲將阿里巴巴集團內的最佳實踐方案,商業化推送至客戶。 十年攻防,一朝成盾 「以英皇金融為例,作為一個交易網站,講求的是彈性擴充的能力,我們的 Elas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