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解密 (69)

    持續幾年的疫情,令全港市民紛紛走向「科技化」,過往在現實世界進行的活動,例如會議、購物、銀行戶口的開立等,都已轉移至網上世界。即使以往不熟悉智能手機操作的長者,現時亦已得心應手。正好這幾年,數碼銀行興起,據環球科技和管理顧問公司發表的亞太區「未來銀行」系列調查報告,顯示過去兩年,香港用戶對數碼銀行信心大增,6 成人願意提供私隱數據,以獲得個人化產品及服務。 誠然,科技發展徹底改變市民的生活,但同時引發私隱保護的疑慮,當中一不留神,便會衍生出種種個人資料洩漏或被盜用問題。筆者在軟件系統的應用開發方面,經常會涉及用戶私隱資料及位置分享與追蹤功能,故在數據私隱保護問題上一直遇到不少挑戰。 綜合多年開發經驗及實際客戶方案後,已掌握保護數據私隱的開發思維及技術準則。要防止數據外洩 ,作為開發商應考慮:1. 數據不應離開數據源頭 2. 要把數據資料上傳或發送,只抽取有限度的重要資料並予以加密,同時開發商要確保資料離開數據源後,即使外洩至第三方,對方亦無法解密或從資料推斷到源頭的所有私隱數據。 何謂數據不離開源頭?舉個最簡明的例子,筆者曾處理過澳門賭場的大型項目,賭場的出入人次、會員、客戶個人資料、兌換籌票金額等資料數據,只存於賭場內的伺服器,並不會傳輸或上載到任何地方。 至於如何只抽取有限度的重要資料並予以加密?又一例子說明。 筆者亦有參與開發「居安抗疫」App,當中的數據私隱保護問題亦引起不少關注。當中「Network Signal」最能體現。要知道用戶的實時位置,最直接方法就是安裝軟件,直接從其手機取得用戶的資料。但要保障用戶私隱,在開發過程中,我們花了大量時間,棄用直接方法,研發出「Network Signal」功能。 「Network Signal」,當「居安抗疫」App 需要監測某人的所在位置,App 系統後台並不會取得該人的姓名、性別、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或住址;換言之,系統後台人員不會知道該人士的身份,只知道一個編號,而透過 Network Signal(Wifi Pattern)知悉其有沒離開所在範圍。這是一項間接而又能取得所需資訊的方法,令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只會存於其手機中,App…

    雖然近期 Google、Microsoft和Apple都各自在其平台推出了無密碼的驗證密鑰(passkey)功能,但大多數人仍然選擇使用自己的密碼。Google 最近開始透過FIDO 聯盟(Fast Identity Online Alliance)測試 Chrome 和 Android 中的驗證密鑰支援功能,而 FIDO 的密鑰是以智能手機傳感器進行生物識別身份驗證,以完成無密碼登入。Apple 於 6 月宣布 iOS 和 macOS 支援使用…

    多重因素驗證 (MFA) 原本是用來加強登入帳戶的安全性,減少因帳戶名稱及密碼外洩,導致黑客可以直接登入帳戶的風險。不過,網絡安全公司 Mandiant 最近一份調查報告便發現,俄羅斯國家級黑客集團 Cozy Bear (又稱為 APT29) 就利用了 Microsoft 帳戶容許用家自行登記 MFA 驗證裝置的漏洞,暗中將「休眠」帳戶據為己用,然後進入企業的內部網絡刺探機密。 專家解釋,企業 IT 管理員會因為各種原因,預先開設一些帳戶供日後使用。不過,Cozy Bear不知道由什麼渠道得知這些休眠帳戶,或可能從地下討論區買到休眠帳戶,而且又以預設密碼或暴力破解密碼方式,順利登入帳戶,讓他們可以進行下一步的惡意活動。專家說黑客首先為帳戶申請 Microsoft Azure…

    Zero Trust 零信任的安全策略,近年已廣泛被企業組織應用,但仍有不少企業並未看到該網絡安排策略的作用;Gartner 的預測就指,圍繞勒索軟件組織的法例規管將會擴大,而企業的在營運上遇到的攻擊,更可能會觸發更多在現實生活上後果。Gartner 呼籲,企業領導者應該將以下網絡安全策略,納入未來兩年的規劃中。 Gartner 高級總監分析師 Richard Addiscott 提醒,企業組織不能以舊有習慣,去試圖以過去的模式處理所有攻擊;大多數安全和風險的主管都意識到這些攻擊會引起更大危機。雖然企業無法控制危機的出現,但可以演化網絡安全上的思維、理念、計劃和架構。 1. 消費者隱私權將得到擴展 私隱相關的法規範圍繼續擴大,技術分析師預測,法例將擴大至覆蓋全球 50 億人,佔全球 GDP 的 70% 以上。並表示組織應追蹤權利請求指標,包括每個請求的成本和完成時間,以識別低效率的事項,並證明加速自動化的合理性。 2.…

    勒索軟件攻擊毫無疑問是最常見的網絡攻擊之一,一般來說不法分子會將數據加密,並要求受害人如要獲得解密密鑰,必須支付贖金,他們還會竊取數據,並威脅在未收到贖款時將之公諸於世,甚至還會發動雙重勒索攻擊。任何被盜的數據都可能對勒索軟件團體有用,但根據網絡安全公司 Rapid7 的研究人員對 161 宗已披露的勒索軟件事件作分析,當中某些數據被認為比其他數據更有價值,究竟是哪些呢? 根據 Rapid7 報告,金融服務行業是最有可能暴露客戶數據的行業,82% 的事件涉及勒索軟件團體存取數據,並威脅要公開這些數據,因為不法分子深知金融機構最重視的是聲譽,竊取和發布敏感的客戶資料會嚴重破壞消費者對他們的信任。因此有些商業機構的主管可能認為支付贖金,是避免數據洩露事故進一步受損害。 在針對金融服務公司的勒索軟件攻擊中,洩露最多的檔案是員工個人身份資料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PII) 和與人力資源相關的數據,佔受害者的 59%。透過針對這些資料,攻擊者可能會破壞員工對其僱主的信任,特別是如果他們認為其個人資料最終會被網絡犯罪分子公開發布及存取,並被用於欺詐和其他網絡罪案。 另一個常發現自己成為勒索軟件團體目標的行業是醫療及製藥業。他們的內部財務和會計數據是勒索軟件攻擊中最常洩露的數據,佔 71% 事件。客戶和病人的資料也經常因勒索軟件攻擊中被洩露,研究人員估算佔 58%…

    如果曾經受到勒索軟件 TargetCompany (又稱 Tohnici ) 攻擊的企業受害者注意,網絡安全公司 Avast 已推出免費破解工具,雖然未必照顧到 TargetCompany 的所有版本,但至少可以救回部分受害者。不過,Avast 方面話受害者要俾少少耐性,因為破解過程至少幾個鐘,而且差不多要佔用所有電腦運算資源,如果不想影響業務正常運作,就要預先排好個 schedule。 對勒索軟件受害者來說,最常瀏覽的網站應該是 Nomoreransom.org,因為這個由歐洲刑警組織歐洲網路犯罪中心等機構共同創立的非牟利組識,會不時與 170 多個合作夥伴,為各種勒索軟件受害者提供免費破解工具。去年為慶祝成立五週年,網站更重新設計,支援 30 多種語言,提供的工具可破解一百多個勒索軟件家族,多年來共幫助超過 600 萬受害者,省回…

    上星期,我們的黑客吹水 WhatsApp 群組中,有人提到 IKEA 電腦系統 Down 了,線上線下的營業停頓。之後,有客戶問我知不知道原因,我猜想不是 DDOS 攻擊就是勒索軟件 (Ransomware) 攻擊;後來停一停,再想一想,如果是 DDOS,我個 ISP 老友文公子,一定在 FB 公布香港這幾天的 Internet 流量分析,說明應該不是 DDOS,所以我猜應是勒索軟件作祟。在疫情新常態下經濟下滑,很多公司會收縮投資或減少開支,IT 部門常成為被開刀的對象,網絡犯罪組織在疫情也要吃飯,WFH 帶來的資訊安全風險增加,在限聚令和配合政府的呼籲下,很少公司會在疫情期間,安排 Security Awareness Training…

    勒索軟件對於網絡犯罪分子而言,是快速搵錢的途徑,相對於企業來說,要堵塞有可能被入侵的漏洞,就是避免損失的最佳法則。根據 Microsoft 的研究,解決勒索軟件帶來的威脅,是一眾資訊安全高層(CISO)當前面對的最大網絡安全挑戰,其次是配置雲端安全和保護混合、多平台的企業環境。 根據調查,勒索軟件是 2021 年最嚴重的網絡安全問題,一眾首席資訊安全人員認為,網絡犯罪分子將繼續嘗試加密網絡作攻擊,藉以要求企業支付數百萬美元的贖金換取解密密鑰,意味勒索軟件的攻擊仍然頻繁。 而勒索軟件即服務(Ransomware-as-a-Service, RaaS)的興起也令威脅擴大,令更多的網絡犯罪分子投入勒索軟件活動,企業成為攻擊的受害者風險隨之增加。Microsoft 負責安全、身份和合規性的副總裁 Vasu Jakkal 表示,個人網絡犯罪分子不再需要開發自己的工具,他們可以透過購買網絡犯罪工具服務,將其納入他們的攻擊中,使普通網絡犯罪分子擁有更好的工具和攻擊趨自動化,實現規模化攻擊之餘,也降低了其成本。她指出,因著成功的勒索軟件攻擊形成了背後的經濟模式,所有類型的攻擊都在增加,推動攻擊快速發展。 除了被視為頭號威脅的勒索軟件,CISO 還面對包括雲端安全的問題:由於混合工作模式的興起,雲端安全已被推到關注點的最前沿。雲端服務一方面提供了機會,但亦帶來了一些需要解決的安全問題,例如員工能夠很方便地遙距存取公司雲端帳戶,但能從任何地方存取公司資料的方式,也同時為網絡犯罪分子提供了額外的途徑滲透網絡,特別是當他們能夠竊取真實用戶的用戶名和密碼的時候。 根據 Microsoft 的調查,CISO 在 2022 年面臨的其他關鍵網絡安全挑戰,還包括招聘安全專業人員,以及在不犧牲安全性的情況下,提高用戶生產力。而雲端安全是今年最需要的投資的項目,其餘包括漏洞管理和應用程式安全等。…

    過往主要攻擊 POS 系統,竊取企業儲存的客戶信用卡資料的黑客集團 FIN8,最近被網絡安全專家發現擬似加入了勒索軟件功能,其白兔 (White Rabbit) 勒索軟件借用其他集團的入侵方法,再運用雙重勒索手段逼受害企業交贖金。企業必須做好勒索軟件防禦工作,便可減少中招風險。 網絡安全專家 Michael Gillespie 上月在 twitter 貼文,說捕獲到一款首次現身的勒索軟件 White Rabbit。他當時指出,White Rabbit 在加密目標檔案後,會為每個檔案加上 .scrypt 延伸檔名,以及一個與檔案名稱相同的 txt…

    不少公司運作依賴雲端系統,但不安全的雲端服務,對企業來說是隱藏了巨大的風險,網絡犯罪分子往往乘著漏洞入侵目標。Palo Alto Networks 的網絡安全研究人員設置一個由全球 320 個節點組成的蜜罐(honeypot),以檢查黑客的攻擊模式。這些蜜罐由多個常見配置錯誤的雲端服務實例組成,如遠程桌面協議 (RDP)、安全外殼協議 (SSH)、伺服器訊息區塊 (SMB) 和 Postgres 數據庫、使用默認密碼或弱密碼的帳戶等。研究人員在過程中發現有蜜罐僅持續了幾分鐘,就被黑客入侵。 網絡安全研究人員發現,網絡犯罪分子在發現了這些蜜罐之後,便立即行動,一些站點在幾分鐘內被攻破,而 320 個蜜罐中有 80% 在 24 小時內被攻破,所有蜜罐在一周內已被侵害。被攻擊最多的應用程式是 SSH,S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