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分析在企業數碼轉型旅程的重要性,已經不用多解釋,不過採集及管理數據,卻同時為企業帶來極大挑戰。早前由 ICT 服務供應商中信國際電訊 CPC(以下簡稱 CPC)及網絡安全服務供應商 Fortinet 合辦的午餐會,便跟與會人士分享了各自的心得,讓企業管理者能夠有效及安全利用數據創造真正的商業價值之餘,同時又能合規地管理數據,享受數碼轉型帶來的營運效益。 數據應用潛力無限 擬定法例防數據外洩 在企業數碼轉型的旅程中,不同種類的數據都可提升各行各業的市場洞察力。經濟學人首席貿易分析師 Nick Marro 舉例汽車業可利用數據分析為汽車加入自動導航、多媒體娛樂甚至無人駕駛功能,金融業可持續提供新的流動理財、程式盤買賣等服務。大數據分析讓企業能夠預視市場走向,靈活地修正營運方針,享受增加生產力、減少成本等成果,最終達到改善客戶體驗的終極轉型目標。 隨著全球不同國家開始立法管制數據採集, Nick 認為儲存數據及數據跨境問題將會變得非常重要,導致 ICT 服務供應商或客戶不能只採用單一數據管理政策,打後必須「因地制宜」。 不過,Nick 指出收集及管理數據的難度正在與日俱增,其中一個原因是不少國家正全力就數據管理訂立法例。他以中國為例,2017 年…
Search Results: 虛假網站 (29)
如果你是酒店職員,見到有入住客人行李內有一大堆充電線,你會否懷疑對方有不軌企圖?傻啦,香港人 Staycation 會帶備大量電子產品,有一抽 cable 有幾奇?偏偏英國一間酒店的職員,就因為懷疑客人而報警,結果先捉到 SMishing 詐騙犯咋! SMishing,泛指經 SMS 發送詐騙訊息,令接收一方相信訊息的內容,從而點擊內裏連結或致電回覆,從而騙取更多個人資訊的方法。它可算是點擊內裏的手法釣魚攻擊 (Phishing) 的一種,但由於以 SMS 為攻擊媒介,因此名字才有不同。早前美國電訊商 Verizon 發表的 Mobile Security Index 2020,便指至少有 17% 的釣魚攻擊源自 SMishing,可見普及性絕對不容忽視。 正如上面所講,英國曼徹斯特警方上星期接獲酒店職員通知,最終在酒店房間擒獲一個21歲青年,懷疑使用大量 SIM卡…
近日先後有燃油管道營運商及保險公司等跨國大企,受到勒索軟件攻擊,連位於香港的子公司同樣受到牽連。眾所周知,勒索軟件經常跟釣魚電郵「拍住上」,黑客透過釣魚電郵,誘使受害人下載勒索軟件,因此,若果大家能夠精明地辨識出郵件真偽,揪出惡意郵件,受到勒索軟件攻擊的機會便有望大大降低。其實黑客發送的釣魚電郵蛛絲馬迹可識破,wepro180 請來電郵防護網絡保安公司 Green Radar 銷售高級副總裁(Senior Vice President, Sales)馬偉雄(Kenneth Ma),講解釣魚電郵特點,教大家辨別電郵真偽,防範勒索軟件來襲。 留意寄件者電郵地址 特殊字符有古怪 Kenneth 表示,要判斷收到的電郵是否釣魚電郵,第一步是查看寄件者的電郵地址,皆因黑客為了規避一般電郵系統的網域認證檢查,經常會利用一些特殊字符,例如是 ƒ、ⱺ、ṛ 等,來假冒他人網域,如果收件人一時大意,將假冒域名「rnicrosoƒt.com」誤當成「microsoft.com」,便會中招。 假冒網域混淆視聽 文法錯誤露馬腳 「另一種常見的黑客假冒手段,就是在惡意網站的主域名前,加上假冒對像的網域名。」Kenneth 以「microsoft.happy123.com」為例,指出收件人收到這個電郵地址發出的郵件後,容易以為這是微軟所發送的正常郵件,「但其實『happy123.com』 才是主域名。」除了留意寄件者電郵地址,Kenneth 亦提醒,很多釣魚電郵的內容都是系統自動生成,因此經常會出現錯字,例如「Your」變成「You」,「大企業的電郵很少出現這些低級錯誤。」 馬偉雄(Kenneth…
公司被黑客入侵,好多時都因為員工疏忽,錯誤開啟了電郵內的惡意連結或附件,不過在怪責他們的同時,企業管理者有否反思公司提供的網絡安全訓練是否足夠?內容能否吸引同事細心閱讀?記著以下 5 個要點,才可令同事在培訓課程時專心及上心。 有調查顯示,企業被入侵的原因九成出於員工誤開釣魚電郵,而且隨著疫情下在家工作 (Work From Home) 變得普及,員工在公司以外環境下工作,防禦力自然更薄弱,因此有必要提高員工的網絡安全意識,於源頭阻截惡意攻擊。不過,有企業管理者會懷疑,明明公司已提供各種網絡安全培訓,為什麼員工就是無法上心?歸根究底,問題可能出在培訓課程之上。不妨留意以下幾點,重新審視安全培訓課程內容,才能讓課程變得有效率及有意義。 1. 內容要專 一個優質的課程,內容必須夠專及到位,必須因應行業特性安排培訓內容,而不是隨便拿取網上的網絡安全培訓樣本使用,以金融業為例,同事可能須更注意各種合規要求,貿易公司則可能面對較多商業詐騙電郵 (BEC) 攻擊,不能一概而論。 2. 真實事例 在準備培訓內容時,必須加入真實事例講解,以釣魚攻擊為例,如只告訴員工釣魚攻擊可令電腦中毒,員工未必意會到有多嚴重。應該清楚舉例說明黑客的攻擊手段,例如會引誘員工開啟惡意附件,或預先架設一個虛假網站套取帳戶登入資料,員工才會理解如何防範。 3. 簡潔說明 這點不難理解,培訓課程的時間不應太長,解說亦要簡潔到位,員工才不會因說明時間太長而失去集中力。如果能夠加入有趣的例子或互動元素,自然更容易上心。 4. 高透明度 公司引入各種網絡安全守則及工具,雖然出發點是為了公司及員工著想,但始終會引來員工疑慮,擔心公司會以安全為名,實則加強監控工作。因此企業管理者必須詳細解釋安全守則及工具的內容及會收集到哪些資料,讓員工清楚理解不會侵犯其私隱,員工才會樂於按照安全指引辦事。 5. 因人而異 每個同事對網絡安全的認知不一,因此培訓內容也要作出調校,企業管理者可安排員工接受安全測試,因應其安全意識分成不同的小組並提供合適的課程內容,這做法不單可找出高風險員工優先培訓,更不會因課程內容太深或太淺,令員工失去專注力。…
DNS 服務供應商 Cloudflare 推出新的零信任 (Zero Trust) 服務,可讓客戶在一個完全與企業網絡隔離的瀏覽器上,睇網頁或開啟電郵,即使有病毒亦無法突破隔離環境入侵企業的電腦,員工就可安心進行各種網上活動,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零信任防禦策略是網絡安全世界的新趨勢,因為無論採用的安全防護工具如何先進,始終仍會有漏洞存在,而且黑客會千方百計挖掘各種系統的零日漏洞(Zero Day Vulnerability),即使有安全工具亦未必有作為,再加上人為疏忽,因此將一切網絡流量或登入行為視為可疑的零信任防禦策略,便日益受到重視。特別是疫情下不少員工要在家工作,當離開了公司內部網絡,除了網絡保護性較弱,還會因員工需要使用自己的電腦設備工作,從而增加被網絡攻擊的風險。Reboot Online 一份調查報告便顯示,44% 英國企業在遙距工作模式下均曾發生安全事故,較 2019 年大增 20%。 而 Cloudflare 新推出的瀏覽器隔離 (Browser…
疫情下網購成為新常態,黑客自然會與時並進,利用相關付款工具發動釣魚攻擊。最近手法是透過 SMS 發出 PayPal 帳戶受限制的訊息,假扮官方通知用家的帳戶須重新驗證方可使用。PayPal 用家如收到類似短訊,切記直接刪除! 釣魚攻擊 (Phishing) 主要是指透過虛假電郵或訊息,引誘收件人點擊內裏的連結,騙取帳戶登入資料。其中一種方式叫作 SMishing,即以 SMS 短訊為攻擊媒介,早前美國電訊商 Verizon 發表的 Mobile Security Index 2020,便指至少有 17% 的釣魚攻擊源自…
騙子發疫症財不是新鮮事,但是疫情一日未完,只怕不法分子仍然會利用群眾的恐慌,繼續製造謠言呃錢。最近承著疫苗推出,英國出現不少與疫苗有關的電郵,誘騙民眾輸入個人資料,身在香港的我們,也要留神會否有相同情況出現,下文將介紹各種隨疫症而出現的虛假訊息。 早於去年 12 月,國際刑警組織已發出警告指,未來幾個月內將出現大量與 COVID-19 相關的欺詐和網絡罪案,呼籲執法機構作好準備,該組織秘書長 Jürgen Stock 提到,這些不法分子會利用虛假網站和虛假療法,瞄準毫無戒心的民眾,結果或對他們的健康、甚至生命造成重大威脅。而發出警告後的四星期,民眾與及疫苗供應鏈首當其衝成為罪犯的目標。 假冒產品 有假冒疫苗正在網上發售,令人最為擔憂。Check Point研究人員發現與 Dark Web 相連的論壇帖文中,包含「冠狀病毒疫苗」和「冠狀病毒療法」字眼,內有供應商聲稱可以使用未標明品牌的 COVID-19 疫苗,索價達 300 美元的加密貨幣。Check Point…
釣魚電郵大家都有收過,而最近網絡安全公司 Sophos 收到的一封垃圾電郵就頗有趣,因為黑客試圖令收件人相信自己管理的社交平台違反版權守則,並恫嚇會在時限後停止帳戶,迫使帳戶管理人於虛假社交平台登入帳戶。安全專家指黑客在電郵及虛假網站上做足功夫,一心急就會上當。 Sophos 安全專家在博客上提到間中會收到來自社交平台的電郵,指有用戶投訴其專頁使用了違反版權的素材,須管理人親自解釋。專家相信投訴事件非常普遍,所以就令黑客有機可乘,發出偽造電郵令帳戶管理人信以為真,心急點擊電郵內的連結登入帳戶了解詳情及解釋。文章中提及,Sophos 在最近真的收到這類恫嚇信,不過作為網絡安全專家又怎會如此容易受騙?專家指由於他檢查了發信人的電郵地址並非來自 Facebook server,而且英文文法差,即時已確認是釣魚電郵。不過,專家再深入研究電郵內容,發現黑客也在多方面下苦功,提升電郵的可信度。 首先電郵內有一個「Continue」字眼的超連結,如以滑鼠浮標移至上面,的確會顯示連結是指向Facebook網站;原來黑客只是登記了一個專頁,並將版面偽裝成 Facebook 的申訴版權頁面,令社交平台帳戶人信以為真,於是點擊頁面上的https://facebook.com/copyright/xxxxx超連結。造假第二步是這條超連結卻使用了常用的 HTML 編碼欺詐手法,顯示出來的超連結卻與實際指向的網站不符。造假第三招是雖然該版面都有取得 HTTPS 認證,但專家指出該認證只是早幾天前才發出,可合理懷疑其造假成份。一旦管理人被以假亂真,便會直接輸入帳戶登入資料,甚至進一步輸入 2FA 雙重因素驗證碼,最終便會被黑客奪去帳戶。 由於黑客造假都夠專業,所以專家勸籲大家在收到電郵時,一定要多方面確認信件真偽,例如要詳細檢查發信人地址、將浮標指向電郵內的超連結,預覽與目標網址是否一致。另外,他警告即時導向網址屬於官方網址,從上例也可見未必一定為官方所開設,所以如果要登入帳戶,最穩陣還是親手於網址列輸入官網,再登入個人版面查看有否相關內容或訊息,就可減少被騙風險。 資料來源:https://bit.ly/2HKQjF6
作為一名 CISO(Chief Information Security Officer),亦即係資訊科技安全主管,有住同 CEO、CFO 睇齊舉足輕重嘅地位,就知一啲都唔嘢少,近年網絡危機層出不窮,要保障企業網絡安全,作為阿頭就必須要與時並進,有專家就提醒一班 CISO,未來要更加謹慎防範廣告欺詐,呢種將會愈趨普遍嘅網絡罪行。 隨住數碼營銷日漸興起,企業紛紛將廣告由實體轉移到網上,喺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就更加明顯,以致到廣告欺詐呢類網絡罪行被帶動,有估計直到 2023 年,企業用嚟應對廣告欺詐嘅成本,可能達到 1 億美金,好得人驚呢。 廣告欺詐(Ad fraud)亦都叫做無效流量(Invalid Traffic),唔同點擊欺詐,廣告欺詐係指黑客透過開設虛假網站廣告,藉住曝光、點擊、轉換率等嘅指標嚟賺錢。通常就個啲社交媒體或者網站上面嘅橫幅廣告、或者應用程式見到嘅廣告,呃啲假流量嚟賺錢。 而佢最令資訊科技安全主管頭痕嘅地方,係廣告欺詐可以話係最容易,而且最好搵嘅網絡詐騙方法,仲好搵過信用卡、比特幣同埋銀行詐騙。根據一份有關 2020 年全球 CIO…
「今時今日駛鬼裝防毒軟件咩?靠電腦/電話系統內置嘅防毒功能都夠做啦!」唔知你身邊係咪總有一兩個朋友係咁諗,不過唔好咁老定,正如香港人喺一個月之間,差唔多人人都要裝 VPN 傍身嘅時候,你就知道,網絡安全係愈謹慎愈好,想知點解明明本身有防毒系統,都要再裝防毒軟件同 VPN ?就等著名 I.T 雜誌 PC Magazine 嘅網絡安全分析師 Neil J. Rubenking 話過你知。 Window 篇——釣魚電郵、虛假網站表現麻麻 Windows 機本身都內置 Microsoft 防毒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