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轄下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HKCERT)早前發表2019年網絡保安事故報告,指整體事故達9,458宗,較2018年下跌6%!難道香港人的網絡安全意識大幅提升,同時又採用更先進精密的網絡安全工具?答案竟然是⋯⋯ 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開估,關鍵是惡意軟件事故大幅下跌,但他說原因是惡意軟件變得更隱密,難以被發現而且勒索軟件攻擊亦由漁翁撒網改變為企業鎖定,所以先出現下跌現象,但合共佔79% 網絡事故的殭屍網絡及網絡釣魚攻擊,就分別增加 30% 及 23%,可見實際上網絡安全意識未有太大改變。 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左)與高級顧問梁兆昌早前發表香港資訊保安展望2020報告,為企業提出多項安全建議。 除了公布「全年業積」,HKCERT 亦發表「未來報告」,分析未來一年將會面對的新挑戰。他估計,2020 年借助人工智能如 Deepfake 等技術行騙的事故將會增多,罪犯會模擬企業高層的視頻或聲音,誤導員工執行轉帳或交出登入資料。另外,物聯網及 5G 的普及應用,亦令網絡接觸面及數據流量大增,潛在的漏洞將製造更多網絡安全事故。此外,Windows 7、Windows Server 2008 及 TLS 1.0/1.1…
Search Results: 網絡釣魚 (131)
又到新年購物意欲旺盛的時候,在報復性消費前,不少消費者都習慣利用搜尋引擎,查找一下有否更便宜的選擇。CyberNews 最近便在 Google 做了一個調查,看看搜尋結果中有沒有「伏」;眾所周知,Google 搜尋前列數項結果都是廣告效果,店家只要付費給 Google 便能在特定搜尋字句中,便能讓自己的網頁得到好位置。不過付費下廣告的,並不一定是合法的賣家,受害人一旦誤入這些網頁,或會被導向至惡意網絡釣魚網站,誘使他們購買假冒或不安全的產品,甚至被欺騙個人資料。 CyberNews 的調查小組為了測試 Google Ads 所展示的網頁是否安全,進入了 692 個有「Black Friday」或「Cyber Monday」宣傳優惠的網站,分析它們的 Domain,並以網域年齡(Domain age)、黑名單狀態(Blacklist Status)及網頁信任分數(Website Trust…
不少企業已開展數碼轉型歷程,將大部分重要工作遷移雲端,以增加營運的靈活性,以及更有效運用資源。而在數碼轉型的過程中,由於種種原因,導致網絡安全問題日趨嚴重,特別是亞太區市場,雖然過去數十年在科技上急速發展,但網絡安全意識及措施卻未能跟上,如未能快速武裝起來,絕對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黑客攻擊的受害者。雲端安全方案供應商 Barracuda 就在這個水深火熱之時,決定在香港增兵,協助亞太區企業提高防禦力。 精準電郵攻擊劇增 近年不少大企業都出現私隱洩漏事故,酒店業有 Marriot,航空業則有 Cathay Pacific 及 British Airline,上榜的電商平台更是多不勝數,嚴重影響營運商譽。當然,受攻擊的不限於大企業,作為進攻大企業的跳板,中小企亦難逃黑客魔掌。而在眾多攻擊方式之中,電訊服務供應商 Verizon 指出估計有 93% 都與電郵攻擊有關,而單單在 2019 年第三季,香港便錄得 849 宗網絡釣魚攻擊個案,可見電郵系統安全的重要性。一向在電郵保護及病毒防火牆服務上獲高度評價的 Barracuda, 其亞太及日本地區銷售副總裁 James…
被稱為全球現時最嚴厲的私隱保障及安全法規,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則 》(GDPR) 已實施超過一年。此規則旨在為歐盟公民個人資料的儲存和處理,提供更好的保障,但仍然有許多公司未有對此嚴格遵守,當中包括歐洲以外的知名公司。 例如,美國酒店連鎖巨頭萬豪國際集團 (Marriott International)因駭客盜取了 3.83 億條客人訂房記錄,結果要面對 1.25 億美元巨額罰款;谷歌亦因其用戶意見征求政策,以及未對使用用戶信息進行足夠監管,而被罰款 5,680 萬美元。 儘管以上案件備受矚目,全球任何機構在針對或收集與歐盟成員國家人民有關的資料的行為上,亦必須嚴格遵守 GDPR,只要有任何一個客戶屬於歐盟公民,都要遵守該新法,但香港一些公司仍然以為這法規與其業務運作無關。事實上,歐盟是香港的第二大的貿易夥伴,排名僅次於中國內地;在香港,市面上更有逾 2,200 家來自歐盟國家的公司正在進行業務。 為幫助本地企業遵守 GDPR,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HKCERT)已經找出可造成資料外洩的四種主要網絡攻擊,若採取適當的保安措施,便可以減低其影響。這些攻擊包括: 網絡釣魚攻擊:網絡釣魚是最常見的攻擊手法之一,有很高的騙取用戶憑證成功率。因此,應定期進行用戶意識培訓,以保持工作人員對可疑網站和電子郵件的高度警惕。利用系統漏洞攻擊:實施計劃周全的修補程式更新管理,包括修補程式更新週期,例如在推出到生產環境之前在預備環境進行「用戶接受度測試」(UAT),以及訂立針對終止支援的系統的適當退出計劃,對防止攻擊者通過舊版或未進行修補程式更新的系統損害公司網絡,尤關重要。若企業因一些實際的理由而無法替代舊版系統,便需要一層額外的保護(即防火牆)來控制和監視對它的訪問。來自不可信的網路的攻擊:一旦員工試圖通過公開的網絡(例如互聯網或公共 Wi-Fi)進入公司網絡,資料外洩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例如設備丟失、會話劫持等,所以必須應用嚴格的身份驗證,例如雙重驗證、使用 VPN…
睇子華嘅最鍾意嗌「回水」,不過冇一次得到正面回應。而最近有黑客被補之後,起返之前呃落嘅 110 萬 Bitcoin 贓款,當局決定將贓款歸還苦主,實現真正嘅回水! 是咁的,英國警方花咗兩年時間調查,終於响 2017 年 9 月成功捉到 Grant West(aka Courvoisier),行動外號叫「Operation Draba」。 Grant West 被判監 10 年零 8…
一般大眾已經能夠輕鬆應付詐騙電郵及短訊,但係唔知點解,响 Google Calendar 見到 Spam 竟然又會「鬼掩眼」,立亂打開嚟睇,傻更更中招。 Kaspersky 最近發表文章,指有不法份子利用 Google 工具如 Calendar、Photos、Drive 等嚟發動攻擊,當中以 Calendar 最多人用,因此亦最多人中招。 黑客採用嘅方法非常簡單,就係利用 Google Calendar 預設嘅默認功能,識得自動添加日曆邀請和通知,如是者,只要黑客擁有對方嘅電郵地址,就可以向目標發送包含網絡釣魚嘅惡意連結。由於 Calendar 預設值係自動添加,所以就會喺用家嘅日曆上出現呢個邀請通知。可能用家較少遇過呢種攻擊,所以會戇居居開咗,之後又傻更更送上信用卡及個人資料。…
FIDO 聯盟與 Google 剛於世界通訊大會(MWC)上宣佈 Android 取得 FIDO2 認證,用戶不再需要輸入密碼,就可以用手機及流動裝置登入 app 或網站。任何 Android 7.0 Nougat 或以上版本,更新 Google Play Services 就可以透過手機內建的指紋辨識感測器,或是 FIDO 標準的實體金鑰,登入支援…
12 歲的黑客小天才 黑客界鼻祖 Kevin Mitnick,充滿爭議性的傳奇人物,看完他的經歷,會發覺「第一黑客」稱號,當之無愧。有人形容 Kevin 的上半生猶如電影《Catch me if you can》的男主角 Frank Abagnale。Kevin 於 1963 年生於美國加洲的一個猶太家庭,小時候已發揮黑客本色:12 歲時,利用Social Engineering 及 Dumpster…
相信大家都收過欺詐電話,要用電話呃人,要花時間與對方溝通,但現今生活節奏急速,很多人都會 cut 你線,要成功得手,絕對唔容易。欺詐電郵就唔同,騙徒首先會對目標人物的背景有所掌握,也會精心製作電郵內容,並以冒充的身份把電郵發出,一般用戶收到這些電郵,都難以判斷真假。 傳統安全方案束手無策 事實上,電郵仍然是現今最大安全攻擊途徑。原因很簡單,發動攻擊成本不大,因為你是不能拒絕攻擊者發送電郵給你。況且傳統的電郵安全方案也好一段時間沒有技術革新,依然側重於防病毒、防垃圾電郵等功能,把懷疑有問題的 Email 隔離就了當。面對更新型的欺詐電郵攻擊,傳統的電郵安全方案缺乏技術及能力處理,可以說是有點手束手無策。 BEC 個案平均損失近百萬港元 Business Email Compromise(BEC)是近年出現的名詞,指利用欺詐電郵手法(或附有網絡釣魚攻擊)的新型威脅。 BEC攻擊者大多數會冒充公司外國供應商、老闆、公司高層、公司員工、公司律師(會計師)等… 欺詐目標大多數是公司的財務或高級管理人員,最終目的是以不同的藉口要求匯款,令公司蒙受重大金錢損失。據統計,每個案平均損失近百萬港元,這絕對是大茶飯。 期待最新技術杜絕 BEC BEC 之所以難以防止,因為它利用大眾的疏於防範的心理,讓受害者掉入社交工程(Social Engineering)陷阱。在今天高度透明的商業社會,要找出財務部門(或公司高層)的電郵地址並非難事,這也意味著一個一個精心炮製的欺詐,隨時可以用電郵發動。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網絡安全環境中,我們總不能單單每日叫員工提高安全意識。新一代的電郵安全系統,終於包含了BEC 防護功能,期待最新技術能把這類超級大殺傷力的欺詐電郵威脅徹底清除。
自 Facebook 被爆 5.33 億用戶數據洩漏,LinkedIn 亦被爆發生洩漏事故!一個據稱包含 5 億個 LinkedIn 個人資料數據存檔,在一個知名的黑客論壇上出售,該貼文的作者又洩漏了另外 200 萬條記錄,作為驗證的樣本。四個洩露的文件包含 LinkedIn 用戶的信息,包括其全名、電郵地址、電話號碼、工作場所等。CyberNews 提供檢查網站(https://cybernews.com/personal-data-leak-check/),讓用戶可檢查有否中招。 在該黑客論壇上,用戶可用大約值 2 美元的論壇積分,查看洩漏的樣本,但黑客似乎正在以拍賣形式處理逾 5 億名用戶的數據庫,並將價格定位為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