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網絡安全措施 (25)

    DevOps 的技術令應用程式快速更新,在追求速度與時間的同時,由於所經的安全測試次數減少,漏洞亦隨之而然增多,所以揀選合適的容器 (Container) 管理平台由其重要。但由於 Container 為新興技術,很多傳統的網絡安全措施難以應用,例如 Container Image Vulnerability Scanning、Run Time Defense 及 Container Firewall with DPI/DLP 等等。因此,你需要的是 Container Security…

    無可否認,企業嘅網絡安全措施做得好,的確可以有效阻截黑客攻擊,不過,黑客亦唔會咁傻仔咁固執,攻你唔入,咪向你嘅第三方供應商落手囉! 講緊嘅係飛機製造商 Airbus,法新社(AFP)最新報導,兩間有份參與調查嘅網絡安全公司,透露 Airbus 喺最近一年內曾遭受四次大型攻擊,其中兩次係針對佢哋嘅引擎供應商 Rolls-Royce 及 Assystem 嘅子公司 Expleo。法新社引述專家嘅意見,佢哋話雖然 Airbus 有使用 VPN 嚟分隔內部網絡,但佢哋有時亦會允許第三方供應商入嚟做嘢,所以黑客只要能成功攻擊第三方供應商,就可以作為跳板攻入 Airbus。而根據專家嘅調查顯示,黑客進入 Airbus 網絡嘅目的,主要係針對佢哋嘅引擎科技,包括軍用機 A400M 、A350 客機,以及用嚟控制飛機各感應器嘅系統,盜取技術多過想偷個人私隱。…

    上次邀請了網絡安全保險專家盧子頴,講解這類保險的保障範圍,以及哪一類企業應該盡快考慮投保。不過,原來並非想買就可以買到,因為保險公司會先評估投保人有沒有做足安全措施,除了影響投保成功投保率,更會左右保費。 三大因素影響投保 網絡安全保險供應商智咨詢集團執行董事盧子頴指出,雖然遇到的個案不多,但間中也會有投保人以為只要有錢就可投保,但其實保險公司也需要核保,評估投保人受到網絡攻擊的風險。「如果店鋪連門鎖也沒有,試問怎會有保險公司受保?」他指出保險公司首先會檢查企業現有的網絡安全措施,例如有沒有裝設防火牆、防毒軟件、登入權限管理、升級硬件及軟件韌體的政策、個人私隱保管政策、遙距登入管制等等,「如果企業完全沒有做,保險公司會建議對方先做好基本的網絡安全措施,之後才考慮投保,因為即使轉投其他保險公司,相信也不會成功。」盧子頴補充說,其實投保不能賺錢,只能減少損失,所以如果站在預防被攻擊的立場,企業都應先做好防禦工作。 除了檢查安全措施,盧子頴表示保險公司還會考慮企業的業務性質,如屬於高風險行業,例如涉及加密貨幣交易,又或處理的個人私隱數據太多,就並非所有保險公司就會受保。另外,一些規模較細的保險公司,如投保企業每年的生意額太高,也可能因為承受不到風險而無法接單,這些因素就與投保企業無關。 上述的考慮因素,不單只會左右投保成功率,同時也會影響保費,「因為全部同風險有關,簡單來說,風險愈高的生意,保險公司收取的保費就會愈高。」盧子頴解釋跟傳統保險服務一樣,保費高低還要因應保額、墊底費及保障內容計算,如前文提及的增值保障如勒索贖金、外判商失誤等,便會提高投保費用。記者問如企業內擁有考獲 CISSP、CEH 等證書的網絡安全專家,安全度理應較高,是否可成為減保費的因素?他說理論上是,但同時間代表企業的業務複雜性較高,而且亦可能有較多監管要求,所以保費最終也要視乎實際情況而定。 「雖然保險費用很難有參考價格,但視乎選購的保險計劃,保費可低至每年五六千元。」盧子頴建議企業管理者不用想得太多,如認為業務受到攻擊的風險頗高,應邀請保險公司進行評估,之後再考慮是否購買也不遲。

    雲端應用雖然已大行其道,不過,不少企業管理者仍然無法信任其安全性。最近一份針對亞太地區企業進行的安全調查報告《Data Security APAC 2019》顯示,發展成熟的企業當中,只得 27% 認為公共雲(Public Cloud)有足夠的網絡安全功能。而整個亞洲區的企業中,有 73% 受訪者認為資料外洩是無可避免,這可能跟超過 75% 企業管理者未能了解如何可安全保護業務有關。 增加攻擊難度 企業要提升公共雲的防禦力,可從設定嚴緊的登入措施及加密數據著手。首先企業管理者要釐清各員工的登入權限,可有效阻止未獲授權的員工接觸重要的文件或作業;不過,如登入帳戶資料被盜取,黑客一樣可以登入雲端應用竊取資料,所以企業亦應考慮採用多重因素認證(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機制,例如以 USB、藍牙硬體鎖作為 Security key,員工登入帳戶時必須持有這硬體鎖,這樣即使登入名稱及密碼外洩,黑客亦無法登入帳戶,減少公司機密資料被盜取的風險。 另一方面,雖然公共雲供應商有提供網絡安全措施,但客戶並不能單純依靠對方的防護,因為客戶本身存有分擔責任(shared responsibility),必須採取足夠的手段去保護儲存在雲端的資料,否則亦難以追討賠償。而要確保數據安全,最好便是選用加密技術,例如 tokenisation 或 cyptographic 等工具,將數據亂碼化或以金鑰作保護,即使數據被盜用,或於轉送中褒被攔截,黑客亦難以破解及還原數據的內容。 雖然 MFA 或 Tokenisation 都是非常有效的保護公共雲手段,但在今次調查報告中,企業的採用率都不高,前者少於 50%,後者更少於 20%。隨著全球各地陸續立法管制數據安全,資料外洩已不單只會影響商譽,更有可能為企業帶來災難性的金錢賠償,要避免企業營運陷入困境,由今日開始,就要立即採取措施,守好雲端上的數據。 (article sponsored by Edvance)

    勒索軟件事故頻頻,而且愈來愈大鑊,只計美國就有多個市政府、大學、醫院遭殃。最近南非第一大城市約翰內斯堡嘅電力公司 City Power 亦遭受攻擊,網絡系統、資料庫、應用程式全數被打包,更有部分用戶要忍受停電近 12 小時,非常濕滯。 City Power 透過 Twitter 公告,公司遭受勒索軟件攻擊,資料庫、應用程式及網絡系統均被加密,ICT 部門正在清除惡意程式及重啟所有受影響嘅應用程式。而受到今次攻撃影響,City Power 客戶無法透過預繳系統進行交易。雖然發電廠已經緊急調派人力維修,不過連系統都唔 work,所以維修進度大受影響。 最慘嘅係,出事之日,正正係南非大多數打工仔嘅出糧日,好多人都要趁出糧日去買下個月嘅用電,部分用戶被迫停電近 12 小時,而依家正值南半球嘅冬季,夜晚得攝氏幾度,真真正正叫雪上加霜。 據報導,現時 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