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社交平台 (94)

    資安權威 Gartner 在 10 月 19 至 22 日舉行年度 Gartner IT Symposium/Xpo 2020,當中最注目的是其年度趨勢報告發表會,疫情下發佈會改為網上進行,主題當然圍繞著疫情怎樣影響企業營運模式,轉變又會帶來甚麼趨勢。這份報告一向獲業界高度重視,主流媒體都廣泛引用,到底動盪的 2021 年,各大企業的 IT 頭目需要注意甚麼? Internet of Behaviours…

    釣魚電郵大家都有收過,而最近網絡安全公司 Sophos 收到的一封垃圾電郵就頗有趣,因為黑客試圖令收件人相信自己管理的社交平台違反版權守則,並恫嚇會在時限後停止帳戶,迫使帳戶管理人於虛假社交平台登入帳戶。安全專家指黑客在電郵及虛假網站上做足功夫,一心急就會上當。 Sophos 安全專家在博客上提到間中會收到來自社交平台的電郵,指有用戶投訴其專頁使用了違反版權的素材,須管理人親自解釋。專家相信投訴事件非常普遍,所以就令黑客有機可乘,發出偽造電郵令帳戶管理人信以為真,心急點擊電郵內的連結登入帳戶了解詳情及解釋。文章中提及,Sophos 在最近真的收到這類恫嚇信,不過作為網絡安全專家又怎會如此容易受騙?專家指由於他檢查了發信人的電郵地址並非來自 Facebook server,而且英文文法差,即時已確認是釣魚電郵。不過,專家再深入研究電郵內容,發現黑客也在多方面下苦功,提升電郵的可信度。 首先電郵內有一個「Continue」字眼的超連結,如以滑鼠浮標移至上面,的確會顯示連結是指向Facebook網站;原來黑客只是登記了一個專頁,並將版面偽裝成 Facebook 的申訴版權頁面,令社交平台帳戶人信以為真,於是點擊頁面上的https://facebook.com/copyright/xxxxx超連結。造假第二步是這條超連結卻使用了常用的 HTML 編碼欺詐手法,顯示出來的超連結卻與實際指向的網站不符。造假第三招是雖然該版面都有取得 HTTPS 認證,但專家指出該認證只是早幾天前才發出,可合理懷疑其造假成份。一旦管理人被以假亂真,便會直接輸入帳戶登入資料,甚至進一步輸入 2FA 雙重因素驗證碼,最終便會被黑客奪去帳戶。 由於黑客造假都夠專業,所以專家勸籲大家在收到電郵時,一定要多方面確認信件真偽,例如要詳細檢查發信人地址、將浮標指向電郵內的超連結,預覽與目標網址是否一致。另外,他警告即時導向網址屬於官方網址,從上例也可見未必一定為官方所開設,所以如果要登入帳戶,最穩陣還是親手於網址列輸入官網,再登入個人版面查看有否相關內容或訊息,就可減少被騙風險。 資料來源:https://bit.ly/2HKQjF6

    資安權威 Gartner 在 10 月 19 至 22 日舉行年度 Gartner IT Symposium/Xpo 2020,當中最注目的是其年度趨勢報告發表會,疫情下發佈會改為網上進行,主題當然圍繞著疫情怎樣影響企業營運模式,轉變又會帶來甚麼趨勢。這份報告一向獲業界高度重視,主流媒體都廣泛引用,到底動盪的 2021 年,各大企業的 IT 頭目需要注意甚麼? 1.Internet of Behaviours…

    再親密的人,也不要將自己的社交平台帳戶、訂閱帳戶等等的密碼,全數向身邊的人分享,難保有天分手之後,對方會透過這些途徑,翻出你的私隱,後果可大可小,小則貪圖便宜,繼續享用你的影片或音樂串流平台服務,大則追尋你的行蹤再伏擊你……美國就有一項調查,揭露當地人每四個人便有一人,會透過密碼追蹤前度的實時地點,有三成人更指自己曾在未經對方同意下,至少一次登入對方的帳戶。看到這裏,還不快快換掉密碼,保障自己? 該項調查由 ExpressVPN 負責,訪問了 1,506 名處於非婚姻的固定交往關係中的成年美國人,以了解他們分享個人社交平台密碼的習慣。當中情侶間最常分享的密碼是影片串流平台帳戶(78%),以 Netflix 的 86% 佔最多;64% 人有分享電子設備的密碼;而 58% 人則有分享音樂串流平台帳戶密碼,更有接近一半人有分享自己的社交平台帳戶密碼,甚至有 38% 人將電郵密碼告知另一半。 調查又披露,70% 人認為分享密碼能展現信任,而千禧一輩及 Z 世代的青少年又比上一輩更願意共享密碼。至於沒有向其他人分享密碼的人,最主要是因為在多個平台上,都採用同一帳戶名稱和密碼。而受訪者最關注的登入資訊隱私分別是電子錢包(72%)、個人電子郵件(68%)和社交媒體帳戶(68%)。 超過三分之二(36%)的受訪者表示,在與他人分享密碼後或分手後,也為曾經共享密碼的舉動感到後悔。儘管當初情到濃時,甚麼都願意向對方分享,但分手後不免會後悔,還不如在冷靜過後,把帳戶密碼順勢更改。定期改密碼除了防範黑客入侵,也防範前度的滋擾,窺探你的隱私。…

    千萬不要低估一張相的威力,原來早在今年春季之前,Instagram用家的手機,只要經任何途徑例如電郵、社交平台、即時通訊程式收到一張「加工」相片,不單只可以被奪取帳戶,更可控制你的手機成為監察工具,而且iOS及Android裝置同樣受影響,認真脆弱。 先旨聲明, Facebook 在收到及確認 Check Point 專家 Gal Elbaz 的發現後,已經在今年春季為Instagram推出修補檔案,所以現時大家已不會再因這漏洞遭殃。而出事原因,在於 Instagram 採用的第三方 JPEG 解碼器 Mozjpeg 存有緩衝區溢出(heap buffer overflow)漏洞,當手機相簿內儲存了黑客的特製相片, Instagram 用家又準備上載新相而於…

    很多人、事、計劃因疫情而流逝,但又有少數事強勢回歸,QR Code 就係好例子。廿年歷史以上的進取企業,相信 Archive 都有至少一份 QR Code Proposal,不過當年瞬間被社交平台與各種無線傳輸技術淹沒,淪為倉管,直到社交距離成為 New Normal,QR Code 重出江湖,擔當企業 Digitization 的一環,讓消費者 Access 餐廳 Menu 或購物 Coupon。眼見 QR…

    透過人工智能技術編輯影片、相片或聲音檔案,達到以假亂真嘅 Deepfake 技術,由於效果實在太逼真,容易喺社會上散布虛假訊息,所以一直係全球政府及社交平台首要解決嘅問題。特別係美國總統大選在即,呢啲虛假訊息隨時可以令選情逆轉添!就喺呢個時候,Microsoft 宣布推出一套可以偵測 Deepfake 內容嘅工具 Microsoft Video Authenticator,借助人工智能去分析影片或相片中嘅瑕玼,再提供可信度俾用家自行判斷內容真偽,絕對有助打擊虛假訊息嘅散播。 點解 Deepfake 技術咁得人驚?因為佢都係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嚟製造虛假內容嘅技術,一方面人工智能會自行產生愈嚟愈精細嘅內容,同時間另一組人工智能就會愈嚟愈精準咁識破虛假內容,喺兩套人工智能嘅競賽下,虛假內容自然愈嚟愈像真,好多時肉眼已分唔到真假。而 Microsoft 呢套工具,亦同樣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用咗 FaceForensics++公開嘅 1000 組 Deepfake 資料庫以及 Facebook…

    上月多個名人如 Bill Gates、Elon Musk 嘅 Twitter 帳戶被黑客入侵,於平台騙取 Bitcoin,成功騙取約11萬美元 Bitcoin。的而且確,奪取到原帳戶再向受害人身邊嘅親友落手,成功率會較高,但複製帳戶呢種極度簡單嘅方法,都會有人上釣。曾因利用社交工程(Social Engineering)手法進行詐騙而入獄,後來改邪歸正嘅網絡安全專家 Jake Moore 就親身示範,只須複製目標人物嘅帳戶,都可令對方嘅朋友信以為真,乖乖過數! Jake 原本嘅 Instagram 帳戶有 1,611 個 posts,同時有…

    每次講到數據隱私(Data Privacy)同數據安全(Data Security),好多人都以為係同一樣嘢嚟,但原來佢哋係有分別㗎,Facebook 向 Cambridge Analytica 出售用戶資料事件,就係最佳例證! 保護個人私隱係唔少國家嘅首要任務,好似歐盟兩年前生效嘅 GDPR(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及美國上年成效嘅CCPA(California Consumer Privacy Act),都係為咗保障國民私隱而成。GDPR 嘅罰款可以高達幾十億美元,而 CCPA 就按人頭計,每個個人私隱外洩嘅罰款由 2,500 美元起計,真係可以令出事企業一鋪清盤,再加上而家仲有…

    當一百個人被問到「你擔唔擔心自己畀黑客搞」時,少過十個表達擔心。係嘅,即使每日有人被 Hack 而蒙受不同程度損失,呢類罪案都未得到應有嘅關注 - 平民級 Cybercrime 有幾多上到新聞?又例如在高度數據化時代,係咪每間公司都按比例投入足夠網絡保安資源?回答唔擔心的受訪者,識得香港悍匪張子強同葉繼歡,但聽到 TrickBot、WannaCry 時一頭霧水,連史上最兇的 Malware 點運作都唔知,咁那裡來的自信覺得自己真係零被 Hack 風險?2019 年一批 Deliveroo 用戶收到電郵通知其帳戶登入資訊被更改,但自己明明無改過,打開 Deliveroo 發現 Access Denied,並在短時間內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