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社交平台 (99)

    美國總統 Donald Trump 下令情報機關及五角大廈,於 180 日內交出一切有關不明飛行物體 (UFO) 的報告。大家在這段期間要儲存花生之餘,更要小心防範所有跟這份報告有關的訊息、檔案及連結,否則好奇心害死的下一隻貓,隨時會是你。 上年 12 月美國總統 Donald Trump 簽署新冠肺炎及政府資金法案,當中一項《2021 年情報授權法》內,就規定美國情報機構CIA及五角大廈需於 180 日內,就 UFO 所搜集的資料撰寫報告並提交國會,全球 UFO、外星人協會即時起哄,熱切期待「還我公道」的時刻來臨。即使不是外星迷,相信一般人也會對報告大感興趣。…

    疫情下大家都習慣了網上購物,就算以往不熟悉如何網購,現在亦變成格價及集運高手。有大量金錢流轉的地方,黑客又怎會錯過?有網絡安全研究員便發現,黑客正借助網站頁面上的社交平台分享按掣圖標,隱藏惡意軟件的蹤影。只要你在網站上購物,信用卡資料就會同時送到黑客手上! Credit card skimmer 是一種專門入侵電商網站,再於結帳頁面植入惡意程式盜取客戶信用卡資料的攻擊手法。近年這種攻擊日益猖獗,當中 Magecart 黑客集團更是當中的表表者,不少知名網站如 newegg、Forbes 都曾中招。最近荷蘭網絡安全公司 Sansec 的研究員又發現,credit card skimmer 的入侵方法再度變招,而今次就向網站版面上的社交平台分享按掣圖標落手,同時將惡意軟件的組件拆散,從而繞過電商網站所採用的網絡安全工具的偵測。 研究員指出,黑客今次將部分惡意程式碼植入 SVG 格式的圖標內,而且亦用上 facebook_full、instagram_full 等指令,令整段編碼變得更加可信。只要網頁被瀏覽,惡意程式碼就會執行,並且繼續於網站伺服器的其他位置讀取剩餘的程式碼。研究員認為這種斬件式擺放方法有可能瞞過安全掃描器的偵測,因為即使偵測到其中一部分,也未必會發現其可疑之處。其實之前我們也曾報導黑客利用網站擺放於瀏覽器分頁的小圖標 (favicon) ,將惡意程式碼植入其中,並且將惡意程式碼轉成混浠碼(obfuscated…

    就算不是專業球迷,相信都知曼聯自神級領隊費格遜退休之後,一直低沉, 功力再強如莫耶斯、雲高爾或摩連奴都未能引發紅魔本性,現任領隊蘇斯克查接手後,本季聯賽歐聯兩大皆空,球員暗裡質疑主帥領班能力,彼此貌合神離。就在動盪時刻,有黑客再加一腳,早前嘗試入侵曼聯電腦系統,官方發聲明表示:「曼聯確認轄下的電腦系統受到網絡攻擊,球會已即時作出應對,並和專家合作調查事件,會盡可能減少關閉電腦系統後的影響。當時電腦的防禦系統發現受到攻擊,隨即關閉受影響系統,以控制損失和保護數據資料。」聲明沒有透露攻擊手法,但在專家外援協助下,總算抵擋了襲擊,不讓黑客觸碰最寶貴的核心私隱資料。不過,球迷並沒放過揶揄球會的機會,網上留言嘲笑球隊球會貫徹防守漏洞的輸波問題,同時促請球隊管理層效法球會做法,請專業外援解決球隊問題。 黑客發動攻擊翌日,曼聯需在主場迎戰西布朗,幸好球會舉行賽事所需的電腦系統均受到保護,球賽才能如期舉行:「球會對外的網絡渠道沒有受到影響,包括官方網站和應用程式均如常運作,而目前我們尚不清楚球迷和客戶相關的個人資料外洩。不過我們相信奧脫福比賽需要用到的系統仍然安全,對西布朗的賽事將會繼續進行。」 隨著企業擁有更多個人資訊,黑客攻擊對象亦由金融機構等蔓延至體育會,希望借受害者的知名度揚名。曼聯當然不是首個被黑客鎖定的大球會,Information Security Forum 資深分析員 Daniel Norman 提到,黑客視攻擊球會為遊戲,希望藉此成名,所以球迷越多的大球會越危險。今年 2 月 ,西甲班霸巴塞就在歐聯 16 強之際,其 Twitter 帳戶 @FCBarcelona 遭黑客騎劫,不停呼籲球會重新招攬巴西國腳尼馬入陣。黑客組織 OurMine…

    世上無聊人何其多,就好似一些網上會議服務,除了黑客會企圖潛入竊取機密資料,還有一批人只為了搗亂,而 Zoombombing 就是專門破壞 Zoom 會議的行為統稱。為了阻止搞事者闖入,Zoom 新推出「At-Risk Meeting Notifier」功能,到底有冇效用? 在社交隔離措施下,不少人都會跟朋友舉辦網上聚會,可能以為聚會同外人無關,所以主持人很少會設定登入限制,而且為求有更多朋友參加,更會在社交平台貼出網上會議的連結。誰不知世界上有一批滋事者,一旦發現這些連結,就會召喚其他「同好」一起踩場,闖入聚會吵罵、發送色情相片,務求會議中斷。雖然認真參加網聚的人不會有什麼實際損失,甚至可另開一個私人聚會,但就浪費不少寶貴時間。美國司法部在今年四月,曾警告會控告這些滋事者,不過阻嚇力明顯不大。 網上會議服務供應商 Zoom 為了阻止這種騷亂,新增一項名為「At-Risk Meeting Notifier」功能,系統會不停掃描各個社交平台或網站,搜尋有否 Zoom 會議的連結,經人工智能分析,例如被多次轉發或貼有跟搗亂有關hash tag,認為有被 Zoombombing 風險,就會向聚會發起人發出電郵,通知對方取消會議,重新建立一個新的會議連結,並設定密碼保護、進入等候區、限制匿名進入等安全功能。Zoom 在網誌上提到,如會議發起人希望保持活動開放,便強烈建議用家將活動改為…

    勒索軟件 (Ransomware) 集團恐嚇受害企業交贖金的手段,愈來愈猖狂及無賴,不但開設網站公開部分盜取的資料,最新手法更是入侵無辜人士的社交平台帳戶,再用其帳戶刊登廣告,公開受害企業的私隱外洩詳情;至於廣告費,當然是由後者埋單。 網絡安全網站 KrebsonSecurity 上星期出文,分析最近一宗社交平台帳戶被黑客集團 Ragnar Locker Team 入侵,並盜用帳戶刊登威脅廣告的事件。受害帳戶是一個名為 Hodson Event Entertainment 的 Facebook 專頁,由一位芝加哥的 DJ Chris Hodson 所持有。Ragnar…

    資安權威 Gartner 在 10 月 19 至 22 日舉行年度 Gartner IT Symposium/Xpo 2020,當中最注目的是其年度趨勢報告發表會,疫情下發佈會改為網上進行,主題當然圍繞著疫情怎樣影響企業營運模式,轉變又會帶來甚麼趨勢。這份報告一向獲業界高度重視,主流媒體都廣泛引用,到底動盪的 2021 年,各大企業的 IT 頭目需要注意甚麼? Internet of Behaviours…

    釣魚電郵大家都有收過,而最近網絡安全公司 Sophos 收到的一封垃圾電郵就頗有趣,因為黑客試圖令收件人相信自己管理的社交平台違反版權守則,並恫嚇會在時限後停止帳戶,迫使帳戶管理人於虛假社交平台登入帳戶。安全專家指黑客在電郵及虛假網站上做足功夫,一心急就會上當。 Sophos 安全專家在博客上提到間中會收到來自社交平台的電郵,指有用戶投訴其專頁使用了違反版權的素材,須管理人親自解釋。專家相信投訴事件非常普遍,所以就令黑客有機可乘,發出偽造電郵令帳戶管理人信以為真,心急點擊電郵內的連結登入帳戶了解詳情及解釋。文章中提及,Sophos 在最近真的收到這類恫嚇信,不過作為網絡安全專家又怎會如此容易受騙?專家指由於他檢查了發信人的電郵地址並非來自 Facebook server,而且英文文法差,即時已確認是釣魚電郵。不過,專家再深入研究電郵內容,發現黑客也在多方面下苦功,提升電郵的可信度。 首先電郵內有一個「Continue」字眼的超連結,如以滑鼠浮標移至上面,的確會顯示連結是指向Facebook網站;原來黑客只是登記了一個專頁,並將版面偽裝成 Facebook 的申訴版權頁面,令社交平台帳戶人信以為真,於是點擊頁面上的https://facebook.com/copyright/xxxxx超連結。造假第二步是這條超連結卻使用了常用的 HTML 編碼欺詐手法,顯示出來的超連結卻與實際指向的網站不符。造假第三招是雖然該版面都有取得 HTTPS 認證,但專家指出該認證只是早幾天前才發出,可合理懷疑其造假成份。一旦管理人被以假亂真,便會直接輸入帳戶登入資料,甚至進一步輸入 2FA 雙重因素驗證碼,最終便會被黑客奪去帳戶。 由於黑客造假都夠專業,所以專家勸籲大家在收到電郵時,一定要多方面確認信件真偽,例如要詳細檢查發信人地址、將浮標指向電郵內的超連結,預覽與目標網址是否一致。另外,他警告即時導向網址屬於官方網址,從上例也可見未必一定為官方所開設,所以如果要登入帳戶,最穩陣還是親手於網址列輸入官網,再登入個人版面查看有否相關內容或訊息,就可減少被騙風險。 資料來源:https://bit.ly/2HKQjF6

    資安權威 Gartner 在 10 月 19 至 22 日舉行年度 Gartner IT Symposium/Xpo 2020,當中最注目的是其年度趨勢報告發表會,疫情下發佈會改為網上進行,主題當然圍繞著疫情怎樣影響企業營運模式,轉變又會帶來甚麼趨勢。這份報告一向獲業界高度重視,主流媒體都廣泛引用,到底動盪的 2021 年,各大企業的 IT 頭目需要注意甚麼? 1.Internet of Behaviours…

    再親密的人,也不要將自己的社交平台帳戶、訂閱帳戶等等的密碼,全數向身邊的人分享,難保有天分手之後,對方會透過這些途徑,翻出你的私隱,後果可大可小,小則貪圖便宜,繼續享用你的影片或音樂串流平台服務,大則追尋你的行蹤再伏擊你……美國就有一項調查,揭露當地人每四個人便有一人,會透過密碼追蹤前度的實時地點,有三成人更指自己曾在未經對方同意下,至少一次登入對方的帳戶。看到這裏,還不快快換掉密碼,保障自己? 該項調查由 ExpressVPN 負責,訪問了 1,506 名處於非婚姻的固定交往關係中的成年美國人,以了解他們分享個人社交平台密碼的習慣。當中情侶間最常分享的密碼是影片串流平台帳戶(78%),以 Netflix 的 86% 佔最多;64% 人有分享電子設備的密碼;而 58% 人則有分享音樂串流平台帳戶密碼,更有接近一半人有分享自己的社交平台帳戶密碼,甚至有 38% 人將電郵密碼告知另一半。 調查又披露,70% 人認為分享密碼能展現信任,而千禧一輩及 Z 世代的青少年又比上一輩更願意共享密碼。至於沒有向其他人分享密碼的人,最主要是因為在多個平台上,都採用同一帳戶名稱和密碼。而受訪者最關注的登入資訊隱私分別是電子錢包(72%)、個人電子郵件(68%)和社交媒體帳戶(68%)。 超過三分之二(36%)的受訪者表示,在與他人分享密碼後或分手後,也為曾經共享密碼的舉動感到後悔。儘管當初情到濃時,甚麼都願意向對方分享,但分手後不免會後悔,還不如在冷靜過後,把帳戶密碼順勢更改。定期改密碼除了防範黑客入侵,也防範前度的滋擾,窺探你的隱私。…

    千萬不要低估一張相的威力,原來早在今年春季之前,Instagram用家的手機,只要經任何途徑例如電郵、社交平台、即時通訊程式收到一張「加工」相片,不單只可以被奪取帳戶,更可控制你的手機成為監察工具,而且iOS及Android裝置同樣受影響,認真脆弱。 先旨聲明, Facebook 在收到及確認 Check Point 專家 Gal Elbaz 的發現後,已經在今年春季為Instagram推出修補檔案,所以現時大家已不會再因這漏洞遭殃。而出事原因,在於 Instagram 採用的第三方 JPEG 解碼器 Mozjpeg 存有緩衝區溢出(heap buffer overflow)漏洞,當手機相簿內儲存了黑客的特製相片, Instagram 用家又準備上載新相而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