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物聯網 (122)

    網絡安全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加強各地交流合作,更是實現網絡安全的關鍵一步。中國香港網絡安全協會(下稱 HKCNSA)日前獲邀出席「CCS2024 成都網絡安全系列活動」,與成都業界人士分享香港網絡安全市場生態、發展的機遇及困難,讓兩地發揮協同效應,互補優勢,共建網絡安全新格局。 成都大會特設活動 與港澳專家探討發展 「2024 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於 9 月 9 日至 15 日在全國舉行,主題為「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成都作為中國西南地區的經濟、科技、人才中心及國家網絡安全產業基地,在網絡安全領域具有獨特優勢,並於當地舉行「CCS2024 成都網絡安全系列活動」,獲多個機構鼎力支持,包括百度、賽博英杰等高層參與開幕禮演講。 為促進成都與香港、澳門之間的交流,大會特設「港澳蓉網絡安全技術交流活動」,由 HKCNSA 擔任活動的協辦單位,邀請來自成都、香港及澳門的業界專家進行 5 場嘉賓演講,包括無糖信息副總經理朱鵬、澳門資訊科技協會會長徐德明、澳門博維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吳鴻祺,而香港的演講嘉賓代表,則由 HKCNSA 創會主席葉青陽(David)及副會長張偉豪(Michael)擔任。…

    筆者早前曾經寫過,本港不少大型工程及公營項目皆涉及地下水道或密閉空間,故在「4S 管理」(Smart Site Safety System)上一直有大量需求。而加上近年城中工業意外頻生,不少嚴重事故更涉及人命傷亡,故當局及業界都對「4S 管理」加倍重視,希望能更好地利用科技保障工人安全。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然而筆者視察過眾多的工地項目,發現在落實科技應用方案時,往往費時,新科技方案由初始規劃、POC 試驗、系統銜接到正式應用,都花上超過一個月,對於急速的市場需求,顯然未可追上步伐。 此外,地盤場景複雜多變,對應橋底施工、大型機械移動、高架吊塔、多項吊臂機械、密閉隧道等不同場景,4S 方案都會有不同需求,故傳統的科技開發流程已然過時,市場需要更快捷、更靈活、更低成本的系統開發平台。而且在工程進行期間變數多多,更會有難以預測的環境變化與突發因素,科技方案需要即時支援配合。但若果要按每個場景製訂個別科技方案,不但成本大增,且需要更長的開發時間,趕不上應用需求。 因此,筆者認為市場需要的是一個創新的 4S 科技平台,能靈活配合不同層面的應用之餘,更可以讓用家隨時就使用起來,有如網店平台一樣。以往企業要設置自家網上商店,往往需要找專人或網站公司代勞,由零開始建構網站,從網頁編程到界面設計到加入網購功能等,隨時要花上數星期甚至數個月的時間才可正式開店。但自從出現了網店平台,為網店生態帶來了巨大的顛覆,任何人只需簡單的按幾個按鈕、自選預設好的網店範本,不用半小時就可以開始經營了。 筆者對 4S 科技平台概念正是如此,業界可以簡單下載軟件後選擇訂閱模式,就能透過人工智能代為設定,自行與相關的系統及硬件連接,即時使用,大大省卻了開發系統的時間及人力資源。除了更快捷、更低成本外,業界用戶亦可靈活按需更新模組,自行微調場景、地圖、定位、監察、探測等功能,需要更改設定亦可隨時修改,即改即用。用戶更可按偏好,自定專屬的界面,即使非 IT 技術人員亦懂得使用。此外,系統可加入 AI…

    網絡設備供應商 Cisco 發表《2024 工業網絡現狀調查報告》,報告內指出有 89% 受訪者認同網絡安全合規性極之重要。而在資源分配方面,分別有 31% 及 30% 受訪者表示會最優先將資源投入支援人工智能(AI)的設備及網絡安全技術方面,反映業界非常重視在數碼轉型過程中,必須同步加強網絡防護。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傳統工業基建存漏洞 是次報告一共訪問了來自全球 17 個國家的 1000 位工業從業員,並涵蓋了製造、能源、公用事業和運輸等 20 個行業。調查發現,網絡安全風險不單是企業內部發展的主要障礙,同時亦是拓展外部增長的最大難關。 在過去一年,有超過…

    HKT Enterprise Solutions 現正舉行年度科技盛事 Tech Week 2024,一連五日以「From Vision to Reality: AI Reshaping Business」為主題,展示 HKT 為各行業提供不同的 AI 綜合解決方案,活動更設有多場主題演講、工作坊,助客戶了解如何將 AI 轉化為實際應用,推動企業數碼轉型,重塑企業競爭力。 Tech…

    人工智能(AI)發展一日千里,企業及機構不再處於觀望狀態,而是積極將其融入業務中。HKT 憑藉其 5G 及 AI 的專業知識,一直致力為香港不同行業提供相關的解決方案,協助企業加速數碼轉型;由 6 月 24 日至 28 日,HKT 將舉行為期五日的科技周 – HKT Enterprise Solutions Tech Week 2024,以 “From…

    人工智能(AI)時代來臨,不少企業開始進行數碼轉型,AI 應用日漸普及,與此同時衍生出不少私隱風險。為應對其對個人資料私隱帶來的挑戰,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發布《人工智能(AI):個人資料保障模範框架》,並涵蓋 4 大範疇,提出建議措施。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指,香港企業多透過生成式 AI 應用於聊天機械人,或文字辨識工具,但機構使用個人資料訓練 AI 時,未必有意識確保個人資料私隱安全。而《模範框架》參照了國際使用人工智能的常規,旨在協助機構在採購、實施及使用 AI 時遵從《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並有助規範相關行業,促進 AI 在香港的健康發展。 框架就以下四個範疇提出建議措施: 制定 AI 策略及管治架構:制定機構的 AI 策略及採購…

    智慧工地的「4S管理」(Smart Site Safety System)項目,除了上回提及的地下水道工程外,更可以實施於不同工地場景,如橋下空間的施工、工地機械移動、吊塔區域,以及很易被人忽視其危險性的堆填區等。筆者近期處理過不少這類安全項目,都利用了物聯網(IoT)、人工智能(AI)及大數據等科技,並以中央管理平台統一控制去改善工作環境,提高工地安全水平。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筆者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堆填區,最近曾前往視察,發現它除了環境惡劣、臭氣熏天外,另一個大問題是推土機、垃圾車等大型車輛在場內「暴走」,完全沒有固定的行駛路線,十分容易發生意外。 查看資料,去年在打鼓嶺堆填區就發生過悲劇,一名男工被垃圾車撞倒後困在車底及石塊之間,最終不治。而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堆填區,亦發生過有員工上流動廁所時遭推土機連人帶廁輾過壓死!因此我建議,堆填區管理機構應考慮在推土機和車輛上安裝藍牙網關,並在工人活動區域設置感應式標桿。當車輛或推土機接近標桿時,藍牙網關能即時感應並觸發警報,從而避免車輛或推土機誤入工人工作區域。 香港大大小小的行車天橋、大型橋樑多不勝數,橋下工程可謂日夜皆在進行。這類項目往往需要數十名工人同時作業,動輒上百人。在如此密集的作業環境下,一旦發生意外,工人很容易被困在施工區域內。因此,有需要實時監控工人的數量,確保他們在安全的區域內工作,並避免在非施工期間有工人被遺留或逗留。建議可以為工人配備智能手錶,這些手錶的定位及數據會統一連接到智能中央平台。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即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如短訊、CMP、手機 App 等,向工人及工程管理人員發出警報,從而避免意外。這種模式在短期或即日的工程均適用,每日收工時再統一收回智能手錶即可。 至於建築地盤經常需要用到許多大型移動機械,如挖掘機、吊機等,都是安全隱患的重點。這些機械在運作時,如果工人不小心走入盲點位置,就很容易發生意外。解決這個問題,可以考慮使用藍牙方案。例如在移動的吊臂機械上安裝藍牙網關,並為工人配備智能監控手錶。藍牙網關會以 1 秒的頻率接收附近的藍牙設備信號,以此判斷工人與機械的距離。如果設備信號靠得太近,系統將會觸發警報。即使工人視線被遮擋,也能確保他們不會與移動機械距離過近。 在地盤和堆填區這樣的環境中實施智慧工地,當然有許多細節問題,例如維護電源的挑戰、智能影像辨識所涉及的數據儲存及保護等,但其實都不難解決,全部已有實用的方案。說到底,要把智能科技應用在工地上,並非甚麼複雜的編程,只要我們能夠將智能平台與所有硬件設備相連接,並進行統一管理,那麼在發生緊急情況時,系統就能及時發出警報,有效地保障工人的安全。 作者:思路富邦集團(SagaDigits)創辦人陳智銓(Arthur)欲觀看更多 Arthur 撰寫的文章,可按此瀏覽。

    在香港這個建造業發達的城市,卻幾乎每個月都會發生致命的地盤意外事件。根據勞工處的統計數據,本港在 2023 年有 23 人在工業意外中喪生,其中 19 人是建造業工人。如何加強工地安全並保障工人的生命,可謂刻不容緩。當局已經加強罰則,着力提高建築業界的工地安全意識。而業界亦已積極推行智慧工地,即「4S 管理」(Smart Site Safety System),希望以科技幫助解決這個長期問題。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然而要實現智慧工地,是一項相當困難的任務。因為工地的結構往往十分複雜,涉及高架、地下挖掘、地下水道和密閉空間等不同工程及場景,而不平坦的地表更散佈着各種建築材料,要安裝人工智能科技並貼合不同工程的需求進行系統設置,絕不簡單。筆者近年經常就處理有關建築安全的項目,透過物聯網(IoT)、人工智能(AI)及大數據分析以改進工地的安全性及效率。當中,有很多先進的硬件可以採用,包括智能手錶、頭盔、標籤、鎖、空氣質量檢測儀、警報器等,但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把這些智能硬件串連,並透過中央管理平台控制,以有效地做到數碼化追蹤、數碼化工作許可、危險區域進出管制、智能監控設備等各項功能。 分享近期一個地下水道工程項目的一點心得。地下水道的建設是城市發展不可或缺的,而當中有不少密閉的施工空間,諸如水泵房和地下室等。當工人深入地底或在密閉空間工作時,有機會面臨缺氧或吸入有毒氣體的危險。另一方面,一旦在地下水道發生意外,其環境的複雜性也大大增加救援的難度,救援人員往往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才能找到受困工人的位置。 要在地下水道和密閉空間等項目實現「4S 管理」,必須考慮到其空間環璄的特殊情況,而科技設備的便攜性更是十分重要。在維護電源上,要用上智能標籤(Smart Tag)方案,一年無需充電也可無縫運作,可配合即插即用(Plug-n-Play)設定模式的裝置,以及可移動電源的空氣傳感器和藍牙感應器等裝置。 而當工人配戴智能手錶或智能頭盔時,所有硬件設備與智能中央管理系統相結合,可監察施工區域工人人數,以及工人們的身體狀況等。當工人需要進入危險區域施工時,只需在應用程式提交申請,系統將即時處理;如果申請獲准,應用程式的二維碼將會更新。 工人在施工期間穿戴相關的配備裝置,智能設備將持續監測工人的健康指數,一旦發現問題(如工人的心率不正、缺氧、處於昏迷狀態,或檢測到空氣質素出現異樣),不用工人發出求救,系統已可即時透過簡訊或手機 App…

    早前瑞士傳媒 Aargauer Zeitung 刊登一份報道,指有 300 萬智能牙刷遭黑客入侵,向一間瑞士公司發動 DDoS 攻擊,導致該公司的網站癱瘓近四小時,並稱消息引述自網絡安全公司 Fortinet 的研究員。報道隨即被其他傳媒及網民瘋狂轉載,不過,Fortinet 稍後否認是真實事件,只是員工在接受訪問時作出的假設,難道這次全民炒車?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攻擊」事件引來多間傳媒轉載 事發在今年一月尾,瑞士傳媒 Aargauer Zeitung 在網站上刊登了一篇「牙刷攻擊」的報道,內容是引述由 Fortinet 研究員提供的 IoT…

    今時今日的商業環境緊密互連,企業有迫切需要採納數碼轉型。隨着數碼世界持續演變,企業必須適應不斷改變的環境,才能夠保持競爭力,同時提高營運效率。 數碼轉型能夠為企業帶來多種優勢,包括提升生產力、擴展觸及的市場範圍和增強與客戶的互動度等。若企業能好好善用先進科技和以數據為本的策略,更可以為業務開創新機遇,發展競爭優勢。然而,在這場數碼改革之中,數碼生態系統緊密互連的特性亦同時增加企業面對的安全風險。因此,企業需確保自身擁有強大的身分安全,這是決定他們的數碼轉型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現時,在一個企業的工作空間內,員工已不再是唯一的參與者。隨着自動化技術、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的出現,機械人、虛擬助理、智能設備等非人類身分已成為數碼勞動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與員工一樣,這些非人類身分能夠存取企業的存取點,並與重要的系統和敏感數據互動,成為網絡威脅的潛在目標。 身分攻擊形式多變 企業必須正視並應對非人類身分所引起的新安全漏洞和風險,尤其因惡意攻擊者會時刻積極尋找安全漏洞、冒充身分或偽造憑證,來詐取未經授權的企業網絡存取權。 就香港而言,根據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HKCERT)發表的最新報告,針對身分的攻擊非常普遍,在可預見的未來將繼續是網絡安全的主要威脅。舉例,於 2022 年第四季度,本地網絡釣魚攻擊首破 10,000 宗,按季大增 90%,按年更飆升逾 11 倍。身分攻擊的形式多樣難測,因此香港企業有必要建構嚴密的身分安全系統。 若未能採取適當的身分安全措施,可能會引致難以修復的嚴重後果,例如資料外洩、營運受阻、違反監管合規、商譽嚴重受損等,故企業必須優先部署身分安全,以有效緩解相關風險。 傳統方案不足以應對現代數碼環境 即使企業本來已有一套身分安全策略,但鑑於身分數目急劇增加,單單依賴傳統的身分安全人手程序,再不足以對付現時的網絡安全威脅。以人手管理存取權的程序既耗時又容易出錯,而且需要耗費大量工夫來處理用戶配置、存取權要求、允許及撤銷權限。這種做法亦經常引起各種問題,包括授予或撤銷存取權時出現延遞、安全策略執行不一致的情況,以及未能充分掌握用戶活動。 傳統身分安全系統的設計並未能應對現今數碼環境不斷擴張所涉及的規模、多樣性和變化速度,而且還會產生「技術債」,即專用硬件、許可授權和支援等所產生的成本。再者,企業所擁的身分數目持續增加,以人手來處理這類工作變得越來越不切實際。 正因如此,我們建議採用以人工智能(AI)為基礎的身分安全解決方案來應對上述種種挑戰。配備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