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瀏覽器 (146)

    Google 的 Gmail 電郵服務在上星期四出現短暫失靈,當日有大量 Gmail 用家突然發現無法發送電郵或儲存電郵中的附件,紛紛跑到 X 等社交平台發文及求救,Google 方面雖然立即進行調查及修復問題,但整個過程差不多持續了約 4 小時,估計影響了數百萬用家無法正常收發電郵,而這次事件估計亦同時影響到 Google Drive 用家,似乎 Google 近來相當運滯。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回想早前 Google 高調批評美國政府採用…

    早前 Google 為 Chrome 瀏覽器推出更新,原本打算修復 24 個安全問題,但更新推出後卻引起 Windows 用家恐慌,因為有用家發現竟無法讀取儲存於瀏覽器內的帳戶登入密碼,試想像現時儲存在密碼管理器內的密碼至少有數十個,如果用家真的為每個帳戶設定不同密碼,相信要重設都要花費不少時間。 Google 事後指出當時約有 25% 用家進行了更新,而當中有 2% 受到影響,有傳媒就估計約涉及過千萬用家,幸好問題現在已解決,如發現儲存密碼不翼而飛,只要重啟瀏覽器就可解決問題。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相信現時大家為了使用各種網上服務,例如近期非常熱門的 AI 應用,都已登記了很多網上帳戶,而為了減少其中一個服務供應商因洩露用家資訊,牽連其他帳戶失守的風險,不少用家都會為帳戶設定不同密碼。而為了方便用家登入帳戶,瀏覽器供應商都會提供密碼管理功能,通過自動填寫儲存密碼快速登入帳戶。雖然此舉同樣方便黑客一次過盜取儲存的登入資料,但在便利與安全之間,絕大部分用家都會選擇這項功能。 不過,上星期就有多名…

    美國著名牛仔褲製造商 Levi’s 成為網絡攻擊的受害者,上星期公司向各州檢察長提交安全事故報告,承認於本月 13 日遭受黑客的憑證填充攻擊,導致超過 72,231 位顧客的私隱資料外洩。不過,官方未有回應會否向受害客戶提供身份監察服務,似乎罔顧了客戶的安全風險。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憑證填充攻擊(Credential Stuffing)的原理是黑客從暗網等地方購買一些外洩事故中的公司帳戶登入資料,利用受害人重複使用相同密碼的習慣,黑客會使用這些被盜取的帳號密碼組合,大規模嘗試登錄同一公司的其他帳戶。為了提升效率,黑客更會操控殭屍網絡(Botnet)大軍實現自動化攻擊。由於入侵難度及所需技術較低,因而廣受黑客歡迎。 根據 Levi’s 提交的報告顯示,黑客便是利用這種方式入侵公司帳戶,並獲取了包括客戶姓名、電郵地址、送貨地址和訂單記錄等私隱資料,而如果客戶在購買時選擇保存支付的信用卡資料,信用卡後四位數字、卡種和有效日期亦有機會被竊取。 雖然官方指目前未有證據顯示這批資料已被濫用,但公司已即時採取措施回應,例如通知受影響客戶須重置密碼,又建議客戶應即時重設其他採用了相同密碼的網上帳戶,以保障不會被黑客使用相同手法入侵。有傳媒向 Levi’s 查詢除了以上補救措施,是否會向受影響客戶提供身份監察服務,不過官方就未有正面回應。 相信不少人都曾聽過身份監察服務(Iidentity Monitoring Service),而事實上大部分人亦正在享用同類型服務而不自知,當中 Google、Microsoft…

    網絡保安服務方案供應商 Fortinet 推出的最新版本 FortiOS,是唯一能無縫整合網絡和安全功能的作業系統,其 Security Fabric 升級包括新一代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數據保護、管理服務和統一代理功能,為客戶加強網絡防禦。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Fortinet 創辦人、董事長暨行政總裁 Ken Xie 表示:「FortiOS 是全球最強大的即時網絡安全作業系統,有效簡化跨內容、應用程式、用戶、裝置、數據和位置的管理;我們專有的 FortiASIC 提供前所未有的效能、更低成本和低耗能。20 多年來我們致力創新,獨有地使 30 多種網絡和安全功能共同協作。FortiOS 7.6…

    Google 旗下的人工智能 「搜索生成體驗」,被發現背後的算法有可能被黑客濫用,令到人工智能會首先推薦可將用家引領至惡意內容的詐騙網站,例如虛假的贈品、垃圾訂閱和技術支援詐騙等,令用家身陷詐騙風險之中。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為回應 Microsoft 推出的 Bing 人工智能搜尋服務,去年 Google 急推自家的「搜索生成體驗 」(Search Generative Experience),用家使用 Google 搜尋引擎時,除了會顯示傳統搜尋結果頁面,還會在接近頂部位置插入標明由 AI 推薦的搜尋結果,用家還可借助 AI 繼續搜尋相關引申內容。…

    網絡安全研究員發現,網絡騙徒最近借死人過橋賺錢的情況有上升趨勢,而且他們還先進地研究 Google 搜尋分析結果,再透過人工智能產生訃文,以 SEO 污染技術增加惡意網站被搜尋的機會,最終賺取網絡廣告費。不過,嚴格來說這些騙徒又沒有發死人財,因為「被喪生」的知名人物,很多時根本尚在人間!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有齊配相提高可信性 今年初,CNN 報導了一個無故被車禍喪生的知名女作家 Deborah Vankin 的詐騙事件,原來她的朋友通過社交平台及網站貼文,發現了有關她遇車禍離世的報導,報道中的主持人雖然只輕描淡寫 Deborah 的遇害消息,但內文中卻有她、車禍現場、殯儀館中的棺材、燃點的蠟蠋等配相,大大提升事件的可信性。 經調查後,發現原來受害者不止她一個,因為這已成為近來網絡騙徒的熱門賺錢手法,透過捏造名人逝世的消息,吸引網民轉載消息,到訪貼有訃文的網站及相關影片,除了靠流量賺取廣告費,還有些網站會在訪客的瀏覽器彈出對方電腦設備已中毒的視窗,引誘對方下載防毒軟件,同樣可賺取廣告費以至產品分成,騙徒如有心,當然還可誘使這些受害者下載內含木馬病毒的檔案。 先查證免急於 RIP Secureworks Counter Threat…

    五眼聯盟的網絡安全機構近日聯合發表針對俄羅斯間諜組織 APT29 的研究報告,報告內指出 APT29 黑客的入侵手段已有明顯改變,由過往會利用軟硬件的安全漏洞滲透內部網絡,轉移至專門攻擊目標機構的雲端服務。雖然一般企業未必會成為間諜組織的攻擊目標,但這種攻擊手法其實已漸成趨勢,管理層必須加倍防範。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APT29 過去「戰績彪炳」 被美國、英國、澳洲、加拿大、新西蘭組成的五眼聯盟盯上的俄羅斯間諜組織 APT29,又稱為 Cozy Bear、Midnight Blizzard 等,這個組織的往積相當彪炳,例如曾利用 Solarwinds 軟件的安全漏洞入侵美國多間大型企業及政府部門,又曾借助盜取的 Microsoft 365 帳戶,刺探北約國家的對外政策。另外還有上年 11…

    Google 正在測試 Chrome 一項新安全功能,以防止黑客透過引誘網民或企業員工到訪惡意網站,通過瀏覽器攻擊對方內部網絡上的設備例如打印機或路由器。官方指,新功能會在網站與相關設備或服務連接前,進行快速雙重檢查,杜絕惡意連接。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從網絡安全的角度看,主要用於搜尋網絡資訊的瀏覽器是非常重要的閘道,而且由於瀏覽器默許外部網絡訪問內部網絡及 localhost,因此黑客有機會透過它來入侵內部網絡,最常見的攻擊包括誘使網民訪問隱藏惡意編碼的網站,執行 CSRF 跨網注入攻擊,改變本地網絡的路由器設置,讓黑客可隨便進入內部網絡,盜取資訊或執行惡意功能。 Google 新推出的 Private Network Access protections 功能,便是為了減少這種攻擊而設,從官方公布的資料可見,新增的功能會檢查外部驗證請求是否來自安全環境,同時通過向內部網絡的設備發送 CORS 預檢請求,檢查是否允許與公共網站進行連接。與現時的子網絡保護的分別是,新功能專門針對導向請求,當瀏覽器檢測到公共網站試圖連接內部設備,瀏覽器將首先向該設備發送預檢請求。 其運作原理如下: 1.在網民點擊連接時,有些黑客會在網站加入惡意編碼,偷偷將對方重新定向到隱藏惡意功能的網站。新功能就像一個安全檢查站,在惡意網站對設備造成傷害之前,阻止它們發起導航請求。…

    近年社交平台假帳戶問題日趨嚴重,有 Instagram 用家更被騙徒複製帳戶的相同片,然後開設假帳戶進行詐騙,不過即使真用家向 Instagram 舉報,竟然都不受理,甚至有可能被騙徒反舉報而令帳戶被鎖。點解官方對假帳戶會無反應?外界就猜測可能同錢有關!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官方先利用 AI 系統處理投訴 如果有用 Facebook、Instagram 等社交平台而又有作出比較嚴格的私隱設定,相信每日都有可能會收到添加朋友或關注請求,只要稍為查閱對方的帳戶內容,多數會發現內容千篇一律,大多是在張貼個人日常生活照之餘,再加插一些名牌錶、袋或豪華酒店套房的相,不過,到底這個人是否實際存在或真是使用這個姓名?相信大家都心裡有數。實際上,不少騙徒都會盜用其他人在社交平台發布的相及影片,然後開設假帳戶以假身分進行詐騙,出來的感覺會較真實,不用擔心 AI 生成出有瑕疵的相片,而且只要真用家經常發表新內容,騙徒就有源源不絕的新材料,認真慳水慳力。 騙徒有時更會盜用知名用家的相片使用,似乎不太擔心會被真用家發現。有專家便指出,騙徒原來都有出力減少被真用家發現,例如當他們獲真用家授權關注,可以看到真用家發表的內容後,騙徒便會第一時間單方面封鎖真用家,令對方無法讀取到自己帳戶的內容,減少發現自己相片被盜用作詐騙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有知名 Instagram 用家又指出,即使向官方作出投訴,但亦沒有任何幫助,因為官方首先會仰賴 AI 系統處理投訴,而絕大部分情況是會駁回真實用家的舉報,即使有傳媒測試再作出上訴,背後可能再次交由…

    近日有網民在連登討論區分享,經 google 搜尋 PHD 網站叫外賣時,不慎誤入偽冒網站並落單,結果信用卡隨即被盜用。好戲在後頭,最令事主感到「神奇」的是,Pizza 最後竟然照樣送上門!有網絡安全專家表示,騙徒主要以捉心理為主,此招數或可拖延時間,將其利益最大化。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網民「虛構人生」稱,當日打算經 PHD 官網落單叫 Pizza 外賣,於是在 Google 搜尋「PHD」,並按下贊助底下的第一條連結,網頁隨即跳轉到另一網站,事主稱「撳咗入去之後佢係會帶返你去正常 PHD 網站」,於是便直接在網站下單,並以信用卡付款。 結局出人意表 事主質疑 PHD 網站被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