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機械人 (95)

    日本機械人酒店 ヘンナホテル(Henna Hotel),早前被發現客房內嘅機械人助理存在漏洞,好明顯係因為營運者為咗方便客人使用,無好清楚咁試用過,結果反而害咗人哋啦,各位營運者真係要考慮清楚每項功能,會唔會存在網絡安全漏洞先好用呀! 2015 年開業嘅 ヘンナホテル,係由母公司 H.I.S. 集團主導嘅主題酒店項目。酒店最大嘅特色,就係由前台接待、check in、搬行李,一概由機械人包辦,大大減省咗人力成本。對客人嚟講,有無人接待唔緊要,最緊要係可以喺社交平台打卡,同埋機械人唔好太蠢就得。 今次嘅漏洞係由網絡安全工程師 Lance R. Vick 所發現,Lance 入住期間發現床邊有部 Tapia 機械人,只要用手機經 NFC 同 Tapia 配對,安裝咗一個第三方應用程式,之後就可以無線串流播放音樂,或透過佢嚟視像對話。用 NFC…

    Robocall,即係自動語音通話,真係諗起都𤷪!有調查顯示,美國境內每日都有兩億個電話係由機械人打出,足足佔總電話量嘅三成。Robocall 已經成功登上聯邦通訊委員會被投訴對象嘅第一名,問你怕未? 發生喺美國嘅 Robocall 目的有好多,包括促銷、政治宣傳、詐騙、騙取用戶資料等。美國 Transaction Network Services(TNS)利用機器學習、大數據分析,幫助用戶及電信業界對抗垃圾來電。日前 TNS 發表咗一份報告,公佈有關美國滋擾電話嘅調查。 喺報告內,TNS 為美國電信業者億億聲嘅電話進行分類:「高危類」指詐騙電話,目標係盜取個人資料或金錢;「滋擾類」係純粹嘅煩,唔包含惡意攻擊。雖然好似冇害,但單係「煩」就夠死。TNS 更發現,「滋擾類」電話嘅增長比其他高危詐騙電話多 38%,即係越來越多,越來越煩。 另外,TNS 指出自動語音電話「騎劫」個案有兩倍升幅,所謂騎劫,即係 illegal spoofing,來電時會顯示假冒嘅電話號碼,繞過垃圾電話過濾器。TNS 指每 1700…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RPA)將會係大勢所趨,坊間好多文章嘗試以學術性手法去探討,但唔係人人都睇得明,或者未想像到 RPA 點落地。今日用個 layman 小小嘅方式解釋一下,希望大家了解流程機械人係幾咁重要,可以慳到幾多時間同減少幾多失誤。 今日講嘅 RPA ,唔好覺得佢係 Buzzword 或 Rocket Science,其實佢無機械臂,亦只係一個存在於 desktop 入面嘅 UI (User Interface),主要係處理 UI…

    由生成式人工智能(AI)掀起的熱潮已接近兩年,其間各種 AI 應用百花齊放,持觀望態度的企業管理者亦開始躍躍欲試。不過,背後的風險卻不容忽視。DICT 數智通訊服務供應商中信國際電訊 CPC(以下簡稱 CPC)早前舉辦了其 Solutions Day 2024,主題圍繞「From +AI to AI+ 從技術賦能到數據賦能」,邀請了各行各業專家分享部署 AI 的經驗,透過與夥伴共築 AI 生態圈,協助企業將 AI 應用融入其業務中,重塑他們的智能營運,及早做好 AI…

    在當前的經濟大環境下,香港的餐飲零售業彷彿正處在一個微妙的轉折點。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本港 2024 年 4 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較去年同期大幅下跌 14.7%。筆者近日走在街上,也看到很多「吉舖」。然而,作為一名 IT 從業者,我堅信科技是引領零售及餐飲行業走出困境的關鍵。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儘管經濟形勢嚴峻,但香港的失業率卻保持在 3% 左右的較低的水準,這反映出各行業普遍面臨的人手短缺問題。對於餐飲零售業而言,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既增加銷售額又降低成本,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這個問題上,科技提供了諸多可能。首先,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借助網路平台拓展線上市場,抓緊電子商務的機遇。對於中小餐飲零售企業來說,過去開設網店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和時間,但現在利用現成的平台,可以輕鬆進入線上市場,為顧客提供網購、送餐等便捷服務,從而增加銷售額。 其次,在降低成本方面,企業可以引入先進的 IT 系統和工具,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力資源成本。一些 IT 解決方案還提供了靈活的合作模式,如「即租即賺」、「按月訂購」或「分期付款」等,大大降低了企業的初期投入成本。這些方案讓企業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資源配置,保持業務的持續發展。 延伸閱讀:【新加坡更渴求自動化解決方案】 此外,面對人手短缺的問題,企業可以引入機器人和自助設備來實現部分工作的自動化。在餐飲業,機器人送餐服務已經開始出現;在零售業,自助購物機、自助結帳機等設備也已被廣泛應用,也被酒店應用於配合「走塑」政策。而物業管理業亦引入了清潔/消毒/巡邏機械人,食品生產商使用自動貼標籤機械人也越趨普遍。這些自動化解決方案不僅解決了人力不足的問題,還為企業創造了更大的價值。…

    人工智能(AI)時代來臨,不少企業開始進行數碼轉型,AI 應用日漸普及,與此同時衍生出不少私隱風險。為應對其對個人資料私隱帶來的挑戰,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發布《人工智能(AI):個人資料保障模範框架》,並涵蓋 4 大範疇,提出建議措施。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指,香港企業多透過生成式 AI 應用於聊天機械人,或文字辨識工具,但機構使用個人資料訓練 AI 時,未必有意識確保個人資料私隱安全。而《模範框架》參照了國際使用人工智能的常規,旨在協助機構在採購、實施及使用 AI 時遵從《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並有助規範相關行業,促進 AI 在香港的健康發展。 框架就以下四個範疇提出建議措施: 制定 AI 策略及管治架構:制定機構的 AI 策略及採購…

    近年 AI(人工智能)的應用百花齊放,不少企業已開始嘗試為業務引入各種 AI 應用,改善營運效率及客戶體驗,以免在同業中失去競爭力。早前 DICT 數智通訊服務供應商中信國際電訊 CPC(以下簡稱 CPC)便舉辦了「AI is a Double-edged Sword」研討會,邀請多間創意企業分享其成功借助 AI 在同業中突圍而出的心得,並由 CPC 及 Palo Alto Networks 安全專家,為企業介紹…

    科技園公司年度盛事「Talent Power Up」創科職業博覽圓滿結束,吸引破紀錄超過 6,000 人次參加。活動以實體及網上形式進行,逾 300 間園區公司提供超過 3,000 個就業機會,招攬本地及海外人才。約 150 間來自微電子、生物科技、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綠色科技等策略性產業的園區公司,於展覽廳介紹企業概況和前景,展現香港蓬勃的創科生態圈,及對人才的殷切需求。 今屆職業博覽獲園區公司熱烈支持,展覽廳需要增設展位,讓公司與求職的本地大學生、畢業生、科技達人、創科從業員,以至海外及內地人才即場進行面談及就業配對;全日為超過 3,000 人次進行一對一面試。 作為業界超級連繫人的角色, 科技園公司夥拍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服務供應商包括 AWS、LinkedIn 及 Google 舉辦工作坊,教授頂尖的…

    現時大家所常用和熟悉的 AI 人工智能應用,如 ChatGPT、Copilot、文心一言等,都是「大型語言模型」(LLM, Large Language Model),只能算是 AI 界的「初級選手」。它們在處理文字、語音和平面影像時,尚可以勝任,但距離成為全面化的 AI 人工智能助手,仍然有一段距離。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其中一大問題,是 LLM 對 3D 空間缺乏理解。當我們看到房間內有一張書桌,書桌上擺放了各類的書籍,我們能夠理解物件的大小、形狀、用途,以及它與其他物件的相對位置。但對於 LLM 而言,它對以上種種是無法識別及理解的,因此亦大大限制了其分析與互動能力。 AI…

    今時今日的商業環境緊密互連,企業有迫切需要採納數碼轉型。隨着數碼世界持續演變,企業必須適應不斷改變的環境,才能夠保持競爭力,同時提高營運效率。 數碼轉型能夠為企業帶來多種優勢,包括提升生產力、擴展觸及的市場範圍和增強與客戶的互動度等。若企業能好好善用先進科技和以數據為本的策略,更可以為業務開創新機遇,發展競爭優勢。然而,在這場數碼改革之中,數碼生態系統緊密互連的特性亦同時增加企業面對的安全風險。因此,企業需確保自身擁有強大的身分安全,這是決定他們的數碼轉型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現時,在一個企業的工作空間內,員工已不再是唯一的參與者。隨着自動化技術、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的出現,機械人、虛擬助理、智能設備等非人類身分已成為數碼勞動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與員工一樣,這些非人類身分能夠存取企業的存取點,並與重要的系統和敏感數據互動,成為網絡威脅的潛在目標。 身分攻擊形式多變 企業必須正視並應對非人類身分所引起的新安全漏洞和風險,尤其因惡意攻擊者會時刻積極尋找安全漏洞、冒充身分或偽造憑證,來詐取未經授權的企業網絡存取權。 就香港而言,根據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HKCERT)發表的最新報告,針對身分的攻擊非常普遍,在可預見的未來將繼續是網絡安全的主要威脅。舉例,於 2022 年第四季度,本地網絡釣魚攻擊首破 10,000 宗,按季大增 90%,按年更飆升逾 11 倍。身分攻擊的形式多樣難測,因此香港企業有必要建構嚴密的身分安全系統。 若未能採取適當的身分安全措施,可能會引致難以修復的嚴重後果,例如資料外洩、營運受阻、違反監管合規、商譽嚴重受損等,故企業必須優先部署身分安全,以有效緩解相關風險。 傳統方案不足以應對現代數碼環境 即使企業本來已有一套身分安全策略,但鑑於身分數目急劇增加,單單依賴傳統的身分安全人手程序,再不足以對付現時的網絡安全威脅。以人手管理存取權的程序既耗時又容易出錯,而且需要耗費大量工夫來處理用戶配置、存取權要求、允許及撤銷權限。這種做法亦經常引起各種問題,包括授予或撤銷存取權時出現延遞、安全策略執行不一致的情況,以及未能充分掌握用戶活動。 傳統身分安全系統的設計並未能應對現今數碼環境不斷擴張所涉及的規模、多樣性和變化速度,而且還會產生「技術債」,即專用硬件、許可授權和支援等所產生的成本。再者,企業所擁的身分數目持續增加,以人手來處理這類工作變得越來越不切實際。 正因如此,我們建議採用以人工智能(AI)為基礎的身分安全解決方案來應對上述種種挑戰。配備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