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知有無 Android 手機用家發現,最近啲 Data 數據用量好快乾塘,兼夾手機成日好似暖蛋咁熱?有嘅話就要小心喇,可能你部手機已裝咗藏有 DrainerBot 惡意廣告代碼嘅軟件,暗掗地幫你不斷睇廣告,每個月可以消耗 10GB 數據用量及不停為手機放電之餘,仲連品牌投放喺廣告上嘅預算都搾乾埋,好陰毒呀! 講緊嘅係全球企業軟件供應商 Oracle 早前發現,一款名為 「DrainerBot」嘅惡意廣告代碼,開始喺 Google Play 上嘅應用程式內出現,佢嘅作用,係會自動向廣告供應商要求下載廣告影片,但只會隱形播放,絕對唔會喺應用程式內嘅廣告位上出現,所以大部分受害者好難發現已經中咗招,只會懷疑自己係睇片或玩 Facebook 時洗大咗。 除咗手機用家受害,就連品牌一樣被牽連,因為呢啲已被「機械人」點擊播放嘅廣告,當然需要品牌找數,廣告費用猶如直接倒錢入海。而更無辜嘅係,因為好多開發者只係將下載廣告嘅程式代碼直接放入應用程式內,經過今次事件,連商譽都損失埋,呢鋪真係全世界都輸,唯獨廣告供應商有錢落袋。 根據…
Search Results: 機械人 (102)
一般稱為 3D 的工作,所指是:乏味(Dull)、骯髒(Dirty)、及危險(Dangerous) 的任務 ,我們會盡量使用機械人、無人機等來執行。原因是很難揾人去做這些工作,所以才顯出機器在這領域的優越執行能力。 機器的創作力也越來越逼近人 在digital transformation的大環境下,世界正在不斷地自動化及虛擬化,需要人力處理的機會就越來越少了,這亦是大勢所趨。況且機器可掌握大量數據及過往記錄,與人手執行相比,可能出錯率還低呢。 還好,我們在「敏捷性」與「靈巧度」都比機械人高得多,可以說在短期內,機器仍取代不了我們在這方面的優勢。此外,「創作力」亦是我們認為比機器優勝的地方,但請不要太自恃,機器創作的能力也越來越逼近(你試問一問那些作曲家,他們大多數也用電腦來先行創作,然後再由人手修改)。其他專業領域也有差不多的變化,建築師也用電腦來創作建築物。說不定,很快就連律師、醫生也會倚賴機器幫他們處理日常個案及診症。 將來的工廠只請兩名工人:狗及負責餵狗的 我聽過有一個幾誇張的比喻,講到將來的自動化工廠只需請兩名工人,一個名額畀「惡犬」霸咗 ,因為惡犬要負責看管住那些機器(擔心有人破壞),另一個名額就請「人類」來做,職責只是負責餵那頭惡犬而已。 結合社交技巧與量化技巧,就會獲得最高報酬 往後人類和機器的分工將會有改變,這一點,我們一定要理解和接受。但機器是不擅長滿足人類的心理需求,因此,那些需要運用到同理心、領導力、團隊合作等的工作,都不是機器能取代的。隨著科技進步,高層次的「社交技巧」,可能變得比高級的「量化技巧」更有價值。學懂如何結合「社交技巧」與「量化技巧」,才會獲得最高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