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期待以久的 5G 流動通訊技術,最快有望於明年 4 月 1 日投入服務。IT 業界人士認為,5G 除了讓一般用家可以高速上網,另一大貢獻是可滿足 IoT 裝置的上網需求,加速智慧城市的建設。不過,網絡安全專家則指出,現階段 IoT(物聯網)的網絡防禦水平,較手機、平板或手提電腦足足落後五至八年,如以現時水平擴展物聯網應用,隨時釀成大災難。 IoT增兵勢危 「5G 推出後,最快可以應用到的相信會是 IoT,因為可以一併解決以往無法鋪線,或頻寬不達標的要求。」PwC 網絡安全及私隱合伙人及 DarkLab 創辦人顏國定說數以億計的 IoT…
Search Results: 智能家居 (16)
我想買 Google Home 好耐,你諗下喺屋企嗌聲「OK Google」,佢就自動幫你做嘢,幾咁智能幾咁型!可惜佢一直冇喺香港出行貨,後來有朋友買咗水貨,先發現原來好多功能香港都用唔到,聽完之後就打消咗買佢嘅念頭,跟手睇埋呢單新聞,就更加唔敢買住! 話說日本電氣通訊大學同美國密芝根大學嘅幾位教授,最近公布咗新嘅研究結果,發現好似 Google Home 同埋 Amazon Alexa 呢類用語音操控嘅智能家居裝置,竟然存在極大保安漏洞,就係如果透過儀器將激光光束轉為電子訊號,然後射向呢類裝置嘅收音咪,就可以令支咪以為接收緊聲音;只要不停改變激光嘅強度,就會變到好似打緊摩斯密碼咁,發出語音指令,成功遙距控制部裝置執行指令。https://www.youtube.com/embed/EtzP-mCwNAs?wmode=transparent&rel=0&feature=oembed 大家最關心嘅,就梗係要隔幾遠先有效啦。研究團隊試過將 Google Home 裝置放喺窗邊,然後喺相隔約 230 呎外嘅大廈內,用激光發出「OK Google, open the garage door」指令,結果真係令 Google…
想開始試用智能家居,最方便嘅方法就係買個具備管家功能嘅智能喇叭,好似 Google Home、Amazon Alexa 呢兩個智能喇叭就非常多人買,當中又以 Google Home 較受歡迎,因為無論喺支援嘅品牌同埋語音操控表現上,都穩佔上風。不過,唔少用家都會擔心,呢啲喇叭會唔會偷偷錄低自己講嘅嘢再傳送出去?事關 Google 同 Amazon 都承認會收集語音嚟改善佢哋嘅助理功能,而事實上 Amazon 曾經喺 2017 年應阿肯色州警方及控辯雙方要求,交出一段兇殺案現場嘅錄音作為呈堂證供,所以話,用唔用真係好視乎大家覺得個人私隱有幾重要。 為咗證明呢啲智能喇叭真係存在安全漏洞,德國網絡安全研究實驗室 SRLabs 嘅白帽黑客,分別為 Google…
惡意木馬軟件 Mirai(未來)又有新變種,雖然都係針對 IoT 產品嚟攻擊,但就識得透過 Tor 洋蔥網絡嚟隱身,令網絡安全專家難以追蹤 C2(Command and Control)嘅位置,一旦黑客控制呢啲受感染 IoT 嚟發動攻擊,想阻止或壓制佢嘅感染力,就會變得好困難喇。 Mirai 專搵 IoT 缺口 Mirai 呢隻木馬軟件,喺 2016 年曾引發過多宗 DDoS…
香港科技園公司位於科學園內的智能生活協作空間 InnoCell 正式開幕,將為合資格本地及海外創科專才提供超過 500 個宿位。 InnoCell 由政府向科學園斥資8億元興建,以「Work. Live. Play. Learn」及「可負擔」為宗旨,為創科專才提供類似商務酒店的住宿服務,以及大量Public Area和Co-Working Space配套作交流之用。房租是按市價6成計算,每月7千元至10萬元,目前已有租戶試住。 邊做邊玩邊識人的IT生活圈 InnoCell 主打「Work. Live. Play. Learn」文化,提供3萬平方呎的公共空間,鼓勵創科專才在住宿期間利用不同的協作空間多多交流意見。現場所見,每層都有不同主題區域,打開房門,就即刻可以見到會議室及演講廳,多走幾步便可以使用Party Room、健身室、酒吧、BBQ場、打機房,甚至連Band 房都有,有已入住設施的IT從業員稱,這種私人空間和社交空間如此緊密的生活風格,是近年不少年青創科專才所追求。…
IoT(Internet of Things)中具有監視鏡頭功能嘅產品真係頻頻出事,啱啱 Amazon 旗下嘅 Ring 監視鏡頭先俾黑客入侵,通過鏡頭恫嚇用家或引誘用家嘅子女上鏡,嚇到有用家要告上法庭。而最新消息係,又有用家發現小米米家(Mijia)嘅監視鏡頭竟然會將畫面傳送去其他用家度,搞到 Google 即刻將所有小米 Mi Home 產品由 Google Home 及 Assistant 上切斷連線。你話裝個監視鏡頭喺屋企幾危險先得㗎,我就不了! 小米米家最近先喺內地惹上官非,因為米家商標同杭州一間安防工程公司撞名,最終敗訴,被法院判罰約 1210 萬人民幣。而喺前日,就輪到小米米家監視鏡頭出事,事緣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