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企業收到遭勒索軟件攻擊的電子郵件時,都會方寸大亂,更何況是曾經的受害者?最近有網絡不法分子看中此「商機」,竟然假冒黑客,向目標公司假稱已遭勒索軟件攻擊,並威脅如未能收取贖款,便會公開或出售重要數據。有專家直言這種做法低成本,相信趨勢會繼續下去。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網絡安全公司Coveware早於 2019 年已觀察到這種方式的騙局,並稱之為「Phantom Incident Extortion」,騙徒試圖利用目標特有的數據,令威脅更為可信,讓受害者感壓力。 今次事件的背後攻擊者以 Midnight 之名,至少從 3 月 16 日開始,針對美國公司作攻擊。他們在電子郵件中,冒充勒索軟件和數據盜竊集團,聲稱自己是入侵的始作俑者,並竊取了數百 GB 重要數據。 其中一封發給石油添加劑企業職員的電子郵件中,騙徒在文中以「This is Silent…
Search Results: 數據洩漏 (35)
雲端服務逐漸發展,各種雲原生解決方案越趨成熟,許多企業逐漸將傳統機房搬至雲端,省去了許多維護設備的花費與心力之餘,變得更靈活和容易擴充。同時,雲端資安也成為重要議題。在雲端服務供應商對資安的重視與強化之下,不論是從底層的硬體與傳輸加密,以至對外部攻擊的防護工具,都已具備相當的保護。事實上很多時造成資料外洩的原因,是使用者的操作不慎與錯誤配置。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 據 2022 年數據洩漏調查報告(2022 DBIR)指出,82% 資料洩漏是人為導致,不論是盜取的憑證、網絡釣魚、資源或權限的濫用。員工有可能不慎開啟釣魚信件,或遭利用人性弱點來欺騙的社交工程攻擊,致帳號及密碼流出,也可能因不慎將應用程式使用的金鑰放至公開平台上,令重要資料外洩。 此外,全球權威 IT 與顧問諮詢公司 Gartner 也預測,到 2025 年,全球雲端資安事故中,將有 99% 因使用者失誤或錯誤配置而導致。舉例來說,近期就有一家租賃公司因雲端伺服器配置不當,有心人士只要得知其 IP,便可自由存取資料庫內的會員資料。加密貨幣交易平台 Coinbase 也傳出因員工遭釣魚及詐騙,黑客成功取得相關帳號密碼,再獲得部分員工的聯絡資訊。…
數據洩漏在這個時代顯現已是企業必須面對的議題,重點是如何阻擋攻擊者進入企業網絡,及未雨綢繆擬定好遭受攻擊後,減少影響及損失。網絡安全專家建議,企業應採取「網絡韌性(Cyber Resilience)」策略來應對日益增加的網絡威脅。那麼到底網絡韌性是甚麼?與傳統的網絡安全方式有何不同? 網絡安全專家 Torsten George 在 SecurityWeek 分享,根據 MITRE 的定義,網絡韌性是指預測、承受、恢復,和適應逆境、壓力、攻擊或對網絡資源的受損害的能力(The ability to anticipate, withstand, recover from, and adapt to adverse…
數據洩露經常發生,幾乎每天都聽到相關事故。無論是甚麼行業、部門、地方,受害組織的規模從小型企業,至國際大企業都不能倖免。IBM 估計,2021 年美國公司的數據洩露平均成本為 424 萬美元,當涉及遙距工作,損失平均更增加了 107 萬美元。這篇文章將講解如何檢查自己的資料有否遭外洩及數據外洩的風險等問題。 企業遭遇數據外洩事故,其成本可包括以數百萬美元修復受損系統、執行網絡取證、改善防禦和支付法律費用,還涉及受數據洩露影響的個人客戶流失所致的損失。對於個人而言,損失可能就會變得個人化,損失或可能是工資、儲蓄和投資資金。 數據洩露是如何發生的? 根據 IBM,網絡攻擊者闖入公司網絡的最常見的初始攻擊手段,多數是利用外洩的憑證,這種方法佔了 20%。這些憑據可能包括線上洩露的帳戶用戶名和密碼,可能在單獨的事故中被盜;或是從暴力攻擊獲得,例如以自動劇本嘗試不同的組合,來破解易於猜測的密碼。 其他潛在的攻擊方法包括: Magecart 攻擊:British Airways 和 Ticketmaster 等公司都曾遇過這些攻擊,即惡意代碼被悄悄加入電子支付頁面,以偷取信用卡資料。 在網站…
混合工作環境在疫情下盛行,企業與員工早已適應遙距辦工,打破工作空間限制的工作模式成為辦工的新常態,並預料在疫情後仍會持續。根據環球科技及業務解決方案服務供應商 NTT Ltd. 在 2021 年底發表的《環球工作場所報告》指出,90% 的受訪香港企業表示,已適應混合工作模式並重新考慮企業的 IT 安全性。然而,有 65% 的企業認為,在混合工作模式下,更難發現 IT 安全的潛在危機。究竟企業在迎接遙距辦工常態的衝擊時,要如何保障 IT 設施的安全性,避免網絡攻擊來襲? 第五代網絡攻擊 繞過偵察衝擊企業 企業對混合工作環境的網絡安全擔憂不無道理,當現實中香港遭受第五波疫情攻擊之際,虛擬世界亦同樣面對「網絡疫情」。目前,企業正受第五代網絡攻擊(Gen-V of cyber-attack)侵擾,這些攻擊趨向複雜且入侵面廣泛,衝擊流動網絡、雲端設施、網絡,甚至能繞過偵察系統。企業實施遙距工作時,則需面對全球網絡攻擊激增的問題。由於業務數據無處不在,遙距用戶存取數據時,自然令企業受攻擊的機會大增;在遠離公司系統的保護下,不難想像攻擊會更趨頻繁。手握大量個人資料及資產數據的金融業自然首當其衝,NTT…
網絡攻擊花式愈來愈多,複雜度隨時日提升,企業費盡心思抵擋攻擊。新興的網絡偵測與回應 (Network Detection and Response, NDR) 就是一種被廣泛採用,以打擊企業範圍內安全漏洞遭攻擊的選擇。NDR 及其精準的偵測技術,讓企業的 IT管理層和網絡安全經理提供了最優質的安全基礎設施防禦,避免因數據洩漏帶來的巨額損失。 數據洩漏最令企業頭痛的原因,是花在金錢或是時間方面的代價,都極其昂貴。根據 IBM 發布的報告,2021年企業數據洩露的平均成本為 424 萬美元,較 2020 年平均成本 386 萬美元,上升近 10%,是 17…
在全球疫情持續未見放緩的情況下,實行遙距工作模式亦令網絡攻擊大增,其中電郵安全發生了巨大的變化。Cyber Security News 指出,疫情下網絡釣魚攻擊增加,重新令普通企業關注,應如何在不影響其日常工作流程的情況下,保護自己免受網絡犯罪分子侵害,並分享了在 2022 年需要關注的五個電子郵件安全趨勢。 (1)錯誤配置攻擊 錯誤配置攻擊呈上升趨勢,並已導致重大數據洩漏。錯誤配置的伺服器或應用程式會在安全檢查漏洞中,將自己暴露給第三方攻擊者。而使用錯誤配置的伺服器發送電郵,可能會出現延遲,甚至導致郵件炸彈。因此在檢查電子郵件安全時,應確保對實時伺服器作檢查,以減少錯誤配置。 (2)附件攻擊呈上升趨勢 2022 年預計惡意附件電郵將繼續呈增長趨勢。網絡犯罪分子已瞄準每天收到數以千計電郵附件的人力資源部門及各種顧問公司,而這些附件通常是惡意軟件,並會根據網絡安全級別破壞設備,甚至會影響整個辦公室的運作。Cyber Security News 建議,應使用電子郵件安全工具,以及受信任的防毒軟件,對附件作實時掃描。如果企業收到大量文件,請確保不要點擊從錯誤地址或垃圾郵件地址所發送的附件。 (3)假扮受信任來源的網絡釣魚電子郵件 過去幾個月與電子郵件相關的攻擊,反映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複雜。有攻擊者使用社交工程方法,冒充大公司、供應商甚至受害者同事作攻擊。要防犯這裏攻擊,可留意電子郵件副本、文字、格式,甚至圖像等,和之前不一致之處;亦應使用諸如發件人策略框架 (Sender Policy Framework) 之類的進階電子郵件標準,以控制網域授權。…
網絡情報組織 Cyberint 與英國 Financial Times 聯合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有不斷擴充的黑客網絡,在 Telegram 上共享數據洩漏資料,有的頻道更擁有數萬訂閱者。研究更指,隨著這類消息應用程式成為暗網的替代品,Telegram 已成為網絡犯罪分子尋求購買、出售和共享被盜數據和黑客工具的中心。 Cyberint 的網絡威脅分析師 Tal Samra 表示,最近留意到網絡犯罪分子對 Telegram 的使用率大幅增加了 100% 以上,而對進行欺詐活動和出售被盜數據的威脅行為者中,Telegram 的加密訊息功能使其更受歡迎,因為它比暗網更方便使用。 今年初,WhatsApp…
Bleeping Computer 報道,勒索軟件組織 REvil 用於操作勒索軟件的暗網伺服器,在關閉近兩個月後,突然重新啟動,暫時未知該組織是「回歸」,抑或是執法部門正打開該伺服器。 今年 7 月 2 日,開發網路、系統與資訊科技基礎設施託管軟體的Kaseya,其 Kaseya VSA 遠程監控和管理平台被發現遭 REvil 勒索軟件攻擊者攻擊,並針對多個託管服務提供商 (MSP) 及其客戶發起供應鏈攻擊,REvil 利用系統中的零日漏洞,對大約 60 間託管服務提供商…
犯罪分子經常都一雞死一雞鳴的狀態,哪裏有「錢途」,哪裏就有人默默搵食。就在 REvil 及 DarkSide 悄然消失之際,一個名為 BlackMatter 的新勒索軟件組織冒起,並正購買企業網絡的訪問權限,又聲稱其組織擁有 REvil 和 DarkSide 的最佳操作功能。 Bleeping Computer 報道指,上週 Recorded Future 和安全研究人員 pancak3,都提及 BlackMatter 這個勒索軟件組織在黑客論壇上發貼文,聲稱他們想購買企業網絡的訪問權。在貼文中,他們表示希望購買美國、加拿大、澳洲和英國的網絡訪問權限,但並不包括醫療和政府相關的網絡。他們聲稱願意為每個滿足以下條件的網絡花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