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業界吹捧下,數碼轉型已不再是企業要贏在起跑線的策略,現時更已發展成未來能否求存的關鍵。但 Barracuda 最近發表一份名為《Future shock: the cloud is the new network》調查報告卻顯示,現時企業的移雲狀況遠遠落後於兩年前的預估,香港的情況更甚至有約 20% 的偏差,原因是? 兩年時間認清事實 轉碼轉型能為企業帶來的各種好處,相信都不用再詳細解釋,可加可減的彈性部署需求、提升流動性、自動化減省人力資源等,自然令企業管理者躍躍欲試。雲端安全解決方案供應商 Barracuda 於 2017 年曾就公共雲部署意向進行全球研究報告,綜合他們的意見,當時的調查預計兩年後採用公共雲的比率會達至 60.91%,而香港區的發展雖然較慢,但預期採用率也有 51.71%。…
Search Results: 數據外洩 (64)
唔知大家仲記唔記得,舊年10月美國《華盛頓郵報》沙特阿拉伯裔記者卡舒吉(Jamal Khashoggi)入咗沙特駐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領事館後下落不明,最後證實被殺呢單新聞?你可能會話,呢單嘢同資安界好似冇乜關係,不過隨住呢單案進入審訊階段,愈來愈多細節披露出嚟,先發現原來做開資安嘅公司係有另一條財路! 正常嘅資安機構,最多咪做下防毒軟件,擋擋黑客同埋病毒程式之類,但係有部分嘅業務就複雜好多,好似NSO Group、Gamma Group、Hacking Team(呢間今年四月啱啱同另一間公司合併成為Memento Labs)等等,佢哋係專為各國政府提供軟件,偷取目標人物喺網上嘅所有數據(沙地記者當然係目標人物之一啦),雖然佢哋呢類生意唔多公開,但從唔同渠道獲得嘅資料顯示,呢盤生意查實幾和味! 先舉NSO Group為例,佢聲稱自己2018年嘅總收入係2.5億美元,但係今年二月,一間英國私募基金Novalpina Capital收購咗佢大部分股權,作價就超過10億美元,可想而知,佢哋生意應該超過佢報出嚟個數啦!要了解佢哋盤生意點解咁大,當然要先知道客人係邊個啦,咁佢哋實唔會自己爆響口嘅,但又好衰唔衰,2015年一次大型數據外洩事件,其中部分數據就咁啱見到Hacking Team嘅客戶名單,當中包括沙地阿拉伯政府、FBI、馬來西亞反貪部門,同埋位於非洲尼日尼亞嘅巴耶爾薩州政府,一睇都知個個係尊貴客人,就解釋到生意額點解會咁大。 呢類生意唔係今時今日先有架喇,自從2013年發生斯諾登事件,全世界知道美國有個咁完善嘅電子監察系統,其他國家當然都想有個咁正嘅系統,於是出得起錢嘅政府,一係就請私人資安機構幫手,一係就索性高薪挖晒西方情報組織嘅前員工,希望洞悉各種加密技術同埋解拆方法,之前《紐約時報》就獲得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一間叫做DarkMatter嘅公司嘅人事部文件,發現佢哋請咗好多前美國國家安全局嘅前員工,就懷疑係後者嘅做法。 你話咁樣偷取個人資料到底合唔合法,條界線就真係好模糊嘅,因為就算上到法庭,都唔知點先可以舉證,就以最近一單為例,有個同埃塞俄比亞有連繫嘅美國人,懷疑埃國政府搵人監聽佢同埋佢嘅家人,但最後法庭都以監聽活動唔係喺美國發生為由,冇受理到單案件,從中可以見到舉證嘅困難。雖然陸陸續續都有人想施加壓力,例如十一月就有美國參議員提出議案,話要調查一下NSO Group,有冇做出危害美國國民嘅事,不過就算真係通過,查得嚟都蚊瞓,照目前情況睇,都應該未有乜嘢事可以威脅到呢類機構繼續賺大錢架喇!
公司的數據有多安全?將其放上雲端,面臨的風險是否差不多?以上問題經常令資訊安全專業人員寢食難安。這也難怪,因為許多企業以為儲存於雲端基建內的數據不會外洩,但事實證明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實際上,公共雲滋生出新的攻擊趨勢,而早前 Sophos 針對 Amazon Web Services (AWS) 數據中心進行的研究,正好印證網絡罪犯在這方面的行動有多迅速。 公共雲的風險有多高? 安全研究人員可透過雲端蜜罐(一種網絡攻擊目標模仿系統)來監察出網絡犯罪行為,而 Sophos 便在 AWS 全球其中 10 個最受歡迎的數據中心設置蜜罐,啟動後不消一分鐘(52秒), 即有蜜罐遭受攻擊;30 日後,每個蜜罐錄得平均每分鐘被攻擊高達 13次。 我們的研究顯示,網絡罪犯現時積極尋找脆弱或開放的雲端目標來入侵,甚至會利用自動化工具以求迅速得手。雖然這並不代表企業採用公共雲就一定會陷入危機,但研究結果反映出,如企業要享有公共雲帶來的優勢,就必須確保轄下數據的安全,亦即是要注重智能可視度、法規遵循以及人工智能監控。…
雲端應用大行其道,企業在數碼轉型的大趨勢下,都開始進行各種部署,當中網絡安全就是其中一個考慮重點。早前硬體安全模組供應商 nCipher Security 與 Ponemon Institute 聯合發佈了一項名為《2019 港台加密趨勢研究》的調查報告,內裡指出有 48% 港台企業認為員工疏忽為數據安全的首要威脅,另外有 91% 港台企業表示希望數據加密技術可在企業內部及雲端環境中運作使用,反映管理者均意識到保護數據安全的重點——必須掌握主導權,而 BYOK(Bring Your Own Key)就是最可靠的方法。 獨立硬體演算省電腦資源 nCipher Security 大中華區業務總監戴文忠指出,互聯網上各種活動,簡單如發送及接收電郵或瀏覽網站,以至較複雜的電子支付等,都需要在執行指令前進行身份驗證,「舉例每部智能手機都有一張獨立的電子證書,證明這部手機的身份屬實及沒有被冒認,當核實了溝通雙方的身份後,才能執行之後的動作。」為了防止這張電子證書被冒認,製造商必須以數據加密的方法將它「鎖起」及存放起來,實際上就是通過密碼學(Cryptography)的各種演算法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