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指引 (78)

    網絡安全解決方案公司 Check Point 發現針對 Facebook 用戶的精密網絡釣魚攻擊,網絡犯罪分子透過假冒侵權警告,將受害者引導至一個偽造的支援網頁頁面,從而竊取用戶登錄憑證及敏感資料。該攻擊自 2024 年 12 月 20 日起發動,已影響來自歐盟、美國及澳洲超過 12,000 個電郵地址。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根據 Statista 的數據顯示,Facebook 是全球最受歡迎的社交網絡平台,其覆蓋範圍及活躍用戶數量遠超其他競爭對手。而根據 Sprout Social 的報告,Facebook 是繼 Google 和 YouTube 之後,擁有全球第三大訪問量的網站。當網絡釣魚攻擊惡意利用 Facebook…

    通常大型機構會儲存大量敏感數據,確保這些數據的安全尤其重要,而採用特權賬號存取管理(Privileged Access Management,簡稱 PAM)則是提升整體安全最有效手段之一。wepro180 今次特意找來本地大型金融機構的資訊安全主管 Kelvin Wong,與大家分享選擇 PAM 解決方案時的經驗與心得,並歸納出 7 個要點。 Kelvin表示,去年為公司完成了 IT 基礎設施的整體遷移,並建構了全新的核心系統。過程中,他們選擇了一款新晉的 PAM 產品,不但通過滿足監管要求,更顯著提升了系統的安全性和營運效率,當時主要考慮了以下 7 個重點: 一、產品功能與設計 在PAM產品要求方面,重點是必須夠兼容性、安全性和穩定性。…

    中國初創公司 DeepSeek 開發的人工智能模型最近榮登科技界的熱門話題,最大原因莫過於開發商聲稱 DeepSeek V3 的訓練成本只花了約 558 萬美元,佔 GPT-4o 的二十分之一,令人懷疑西方科技公司投放於訓練 AI 的成效。 不過鋒頭一轉,DeepSeek 很快成為被圍攻的對象,例如 OpenAI 指控對方違反使用守則,盜用其數據訓練 AI 模型;網絡安全供應商則深入研究 DeepSeek 的安全性,將其潛在風險逐一揪出,讓人不得不重新思考這種…

    近日,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與勞工處副處長(職業安全及健康)馮浩賢親到工地視察,重點了解密閉空間工作的安全保障措施。孫局長表示:「政府正積極推動業界提供更安全的工作環境,包括推動建造業廣泛應用『安全智慧工地』系統,進一步提升密閉空間工作的安全及健康。」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密閉空間常常處於黑暗且空間狹窄的條件下,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靈活運用科技設備以提升安全,是市民密切關注的課題。筆者團隊目前為市面上唯一提供便攜性及黑暗環境操作的 4S 管理系統,因此獲邀在工地進行實地操作展示。 這套 4S 管理系統的中央平台,能夠將智能手錶、頭盔、標籤、鎖、空氣質量檢測儀和警報器等設備連接起來,實現全面的監控。工人佩戴的智能手錶或頭盔,可以與系統即時同步,若出現異常狀況,系統會發出警報,並提供緊急救援。 此系統特別為密閉空間環境設計,支援便攜性高且電池耐用的硬件裝備,適合在狹窄空間內輕便搬動及設置。示範場景以黑布模擬黑暗密閉的效果,裝置 2 至 3 個小型鏡頭,確保全方位監測,即使在漆黑中,仍可清楚掌握工人狀況。地下工作空間還安裝了掛牆式攝像頭,以實時顯示工人的施工情況,保障工人安全。 示範中,我們模擬了 3 種情境:(1)工人未佩戴合適的裝備(如沒有背氣樽、沒有使用安全吊帶、沒有佩戴智能手錶或頭盔等);(2)工人雖有合適裝備但未有進入密閉空間的工作許可;(3)工人配備齊全且獲許可進入密閉空間。 在首兩種情況下,工人準備進入密閉環境時,系統即發出警報,且聲音可設置為語音警告,例如提醒工人「請佩戴安全吊帶才可進入密閉環境」。根據不同情況,語音警告可以作出調整,同時系統後台亦顯示警報,通知相關管理人員。 在工人施工期間,智能設備會持續監測其健康數據,如發現異常(如心跳異常、氧氣不足、空氣品質不佳等),系統會自動透過簡訊或手機 App 向負責人或監管人員發送通知,並顯示工人實時位置,以便及時展開救援。…

    網絡安全威脅日益嚴重,為保障關鍵基礎設施的電腦系統,政府在今年提出《保障關鍵基礎設施(電腦系統)條例草案》,以確保營運者隨時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準備。除此之外,保險業監管局(保監局)為應對相關挑戰,亦正透過網絡安全指引下推出網絡防衛評估框架(CRAF),以加強網絡安全保護及業界營運韌性。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保監局行政總裁張雲正於 2024 香港金融科技周中表示,近年全球網絡騙案數目和涉及金額以倍數增加,主要詐騙手法包括殭屍網絡、惡意軟件及釣魚攻擊等,自己亦曾遇上騙徒,幾乎入錢至詐騙戶口,認為相關網絡風險問題相當嚴重。 保險業監管局行政總監張雲正於香港金融科技周 2024 發表主題演講(圖片來源:保險業監管局) 張雲正又指出,雖然人工智能是能在吸納客戶、保單核保、顧客服務、申索理賠及偵測詐騙等方面帶來正面效果的強大工具,但必須受到人類監察。因此,保監局的首要任務是落實一個穩健而具彈性的監管框架,推動公平、透明和符合道德地應用人工智能。而有關網絡防衛評估框架已諮詢相關委員會,預計於明年 1 月推出。

    政府早前提出制定《保障關鍵基礎設施(電腦系統)條例草案》,就加強保護上述電腦系統安全建議立法框架進行諮詢,保安局表示共收到 53 份意見書,並稱因應業界建議,考慮放寬嚴重事故的通報時限,由原本建議的 2 小時改為 12 小時,預計條例將於 2026 年初生效。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保安局在 7 月 2 日至 8 月 1 日諮詢期間,收到 53…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蔚為風潮,逐漸成為不少行業的「得力助手」。近日香港搵律師網推出以 AI 驅動的「求情信生成器」,為有需要的市民撰寫求情信,用戶需填上基本資料、案件資訊及經過、個人背景、最終請求等,60 秒內便可自動生成一封求情信。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如被告人在刑事案件中打算認罪,辯方律師便會呈上求情信,嘗試遊說法官或裁判官輕判。香港搵律師網所推出的「求情信生成器」,由 AI 技術驅動,包括大型語言模型(LLMs)及 GPT,用戶需要填寫的資料如下: 基本信息:全名、年齡、職業、家庭成員 案件信息:罪名、案發日期、被捕時情況 背景信息:成長背景、家庭背景、學業和工作背景等 案發經過:案發時的行為及心路歷程、行為的特定原因或誘因 除了上述資料,用戶亦可以輸入案發後的心路歷程、如何反省自己的行為、未來的改過計劃、對法官的最終請求等。 該求情信生成器利用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來分析用戶輸入的資料,建立一封度身定造、結構清晰、內容有力的信件,為用戶爭取最佳結果,尤其適合相對缺乏教育背景或法律專業知識的人士。 另一新工具 工傷/交通意外賠償金計算機 此外,香港搵律師網亦推出了工傷/交通意外賠償金計算機,為因工傷或交通意外而受傷的人士提供初步的賠償金額估算,特別適合不確定自身法律權益、或索償潛在財務結果的人士。 該計算機根據香港相關法律判例、法定指引及賠償框架作計算邏輯,用戶只需輸入關鍵細節,例如受傷的性質、意外情況及對健康或賺取能力的長期影響,計算機便會處理上述信息,並模擬法律專業人士在賠償談判過程中通常會考慮的因素。 香港搵律師網稱,計算機其主要目的是為用戶提供更清晰的索償認識,使用戶更有信心和知識進行法律諮詢,惟該結果亦僅作參考,不能代替專業法律意見。…

    近年金融科技領域迎來新一輪發展熱潮。尤其是人工智能、區塊鏈及數碼資產的應用更受到政府及企業的高度重視,金融企業紛紛尋求雲端服務、平台服務及基礎設施即服務等技術加快推動轉型,這亦為保護敏感客戶數據增加了困難。DICT 數智通訊服務供應商中信國際電訊 CPC(以下簡稱 CPC)早前舉辦 Enhance Data Security in Today’s Digital Finance Era 交流活動,邀請了業內不同專家分享金融行業最新的科技趨勢和風險,幫助企業做好準備,鞏固網絡安全防線。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數據管理新挑戰 第三方評估接通未來政策 談及香港在金融科技上的發展趨勢,羅兵咸永道(PwC) 數字諮詢合夥人 Alan Chan…

    筆者不久前剛分享過,如何在地下水道及密閉空間實現「4S 管理」,以保障工人的安全。喜見有關當局早前迅速通過了《密閉空間工作守則》的修訂並刊憲,顯示了當局對相關問題之重視。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新修訂的細則中,要求東主或承建商在整段工作期間於密閉空間出入口拍攝視頻,以監督相關人員在執行和遵守安全控制措施的情況,並須保存視頻記錄。此外,更新增了詳細的危險評估表格範本、空氣監測警報設備的設定等要求,進一步強化了對工人安全的保障。 在空氣監測警報設備方面,筆者曾撰文分享方案。簡單來說,業界可善用移動電源的空氣傳感器和藍牙感應器等裝置,配以工人佩戴的智能手錶或頭盔,與智能中央管理系統連結,若出現異樣,系統即時發出警報,及時作出救援。 至於視頻監督設備方面,以下是一些業界在採購時應注意的事項和重點: 1.鏡頭設置:必須覆蓋整個出入口,避免出現監測盲點,有需要時於出入口設置 2 至 3 個鏡頭,以確保全境監測,故應選輕巧的裝置。同時,建議地下空間內亦需要裝置掛牆式的視像鏡頭,能清楚看到工人地下施工的情況,確保工人安全。 2.便攜性:因裝置可能需要經常移動,建議選用一些便攜的裝置,最好是簡單到能在三腳架上設置影像鏡頭,要輕身又易於移動,可由 1 至 2 個工人輕鬆搬動及設置。 3.電池耐用量:這些裝置往往需要長時間運作,故維護電源是工地的一大痛點。有些影像鏡頭裝置主打 All in One,集合了影像鏡頭、路由器、偵測器、警報器於一身,概念雖好,但耗電量大,且裝置體積偏大不利移動。…

    人工智能(AI)時代來臨,不少企業開始進行數碼轉型,AI 應用日漸普及,與此同時衍生出不少私隱風險。為應對其對個人資料私隱帶來的挑戰,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發布《人工智能(AI):個人資料保障模範框架》,並涵蓋 4 大範疇,提出建議措施。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指,香港企業多透過生成式 AI 應用於聊天機械人,或文字辨識工具,但機構使用個人資料訓練 AI 時,未必有意識確保個人資料私隱安全。而《模範框架》參照了國際使用人工智能的常規,旨在協助機構在採購、實施及使用 AI 時遵從《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並有助規範相關行業,促進 AI 在香港的健康發展。 框架就以下四個範疇提出建議措施: 制定 AI 策略及管治架構:制定機構的 AI 策略及採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