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保障自己嘅網上帳戶安全,好多時網絡安全專家都會叫大家改個複雜嘅密碼,而且仲要逐個帳戶改,唔可以重複,但大家都知道要做到幾乎係無可能,真係設定咗,都要成日㩒「忘記密碼」,實用性極低。於是專家就會建議大家啟用雙重因素驗證(2FA)提升登入安全性,或安裝密碼管理器去管理所有帳戶嘅密碼,咁樣的確係安全好多嘅,但問題係首先要服務供應商安全先得。可惜嘅係,最近有研究員發現,無論係 2FA app 供應商 Google 或 Microsoft,抑或係密碼管理app 例如 喺雙重因素驗證 app 方面,網絡安全供應商 ThreatFabric 發現,只要黑客成功誘騙 Android 手機用家安裝惡意軟件 Cerberus,就有機會盜取用家經 Google Authenticator 或 Microsoft…
Search Results: 應用程式 (359)
雖然 Google Play Store 嘅 app 都唔係百分百安全,但起碼叫做有人把關,而第三方 app store 甚至來源不明嘅 apk,危險程度就非常之高,所以一直都呼籲 Android 用家唔好安裝 Play Store 以外嘅 app。不過,黑客總係可以利用人心漏洞,例如最近好多人想好容易咁掌握最新肺炎疫情資訊,所以黑客就整咗隻 CovidLock 手機app 出嚟,話保證睇到最新情報,結果有…
用得 VPN,除咗用嚟翻牆,或使用一啲有地區限制嘅服務外,唔少用家仲會用嚟隱藏自己嘅網上行蹤。不過,如果只係安裝免費應用程式,咁個人私隱其實都未必有保障喎!好似分別喺 iOS app store 及 Google Play Store 都有提供免費 VPN 俾人用嘅 Sensor Tower,就俾傳媒踢爆暗中採集旗下 VPN 及 ad-blocking 應用程式用家嘅數據,受影響用家多達 3500 萬!…
一聽到生物特徵辨識(Biometrics)技術,大家應該好快諗到係乜嘢嚟,而且仲應該成日用到添。事關而家好多智能手機、平板電腦、notebook 都已經支援指紋、人臉辨識,的確方便過入密碼多多聲,所以生物特徵辨識已經唔係乜嘢新鮮事。之不過,Behavioural biometrics 又係乜嘢嚟?應用起上嚟又有乜嘢限制呢? 所謂 Behavioural biometrics,可以理解為一啲同行為有關嘅個人習慣,例如講嘢嘅節奏、左右手各自嘅打字嘅速度、㩒掣嘅力度、鍵盤使用習慣等等,如果唔係刻意打算去模倣指定目標,都未必會咁細心去留意呢啲個人習慣。可能有人會問,既然有可能模倣,咁點解唔索性用返生物特徵辨識就算呢? 其實咁諗都無錯,不過,應用喺安全認證方面,個人習慣就比較難模倣啲。首先生物辨識技術一般都擺到明要對比邊啲資料,例如係指紋、虹膜、人臉、聲紋等等,只要知道需要邊種生物辨識數據,黑客都有可能偷同複雜得到。行為習慣生物辨識就難得多,因為應用機構未必會公開到底採集邊種個人習慣,正如上面舉嘅例子,如果唔講明用邊種或邊幾種,就算想模倣都無從入手,倒不如直接威迫當事人簡單。現時呢種技術已有應用程式商店、銀行試用緊,據講成效都唔錯,幫佢哋識別到好多帳戶盜用情況。 雖然 Behavioural biometrics 聽落好似幾安全,不過,實際運用起嚟都有一定限制,因為個人行為習慣好受身體狀況影響,例如原本靠分析左右手各自輸入文字速度嘅方法,喺其中一隻手受傷時會唔會被誤判?又例如客戶中風後,手指嘅靈活程度亦一定受影響,咁樣又係咪會登入唔到帳戶呢?所以 Behavioural biometrics 要普及,相信都仲有好多問題要解決。 資料來源:https://bit.ly/2PBEdQ0 相關文章:【極度恐慌】人臉、指紋特徵要死守 一遇外洩無得翻身
【眾志成城 齊心抗疫】Fortinet 送出雙門神防護系統100名額,港企兩個月免費使用。登記連結 : https://bit.ly/2Hp1lg0 武漢肺炎席捲全球,不少企業管理者紛紛指示員工留家工作,為阻止疫情擴散出力。然而,醫學專家估計疫情還未到高峰期,最快要待五月方可受控,Home Office模式恐怕仍要持續一段時間。企業對疫情反應迅速,固然可喜,不過,頃刻間改變工作模式,網絡防護方面卻未必可以跟上,最常見的漏洞包括數據盜竊、登入帳戶盜用、非法提升帳戶權限,令公司網絡中門大開,數據予取予攜⋯⋯作為香港企業的一份子,Fortinet 香港的網絡安全團隊決定特事特辦,連日探討協助港企快速堵塞漏洞的可行之法,現決定緊急提供 100 個 FortiGate VM02v Virtual Appliance 加 FortiToken Mobile 雙門神防護系統 60 日免費使用名額,價值約三萬港元,與港企共渡時艱。…
又係 IoT 出事,今次仲要係好多人用嘅 Philips Hue Smart Light Bulbs 添,唔知你屋企有無裝到呢? 智能醒家居係唔少人追求嘅理想生活環境,特別係一啲唔使好大安裝工程,就可以應用到嘅產品。其中智能燈膽就有唔少人買,因為可以遙控燈膽開關同變色,雖則裝完之後通常都唔會點轉色,但如有朋友上門就可以威威咁囉。最近網絡安全方案供應商 Check Point 就發表研究報告,指出 Philips Hue 智能燈膽有已知嘅漏洞可被黑客利用,入侵家居網絡並安裝勒索軟件或其他惡意軟件,好危險。 https://www.youtube.com/embed/4CWU0DA__bY?wmode=transparent&rel=0&feature=oembed Check Point 安全專家示範整個攻擊流程,今次主要係利用低功耗無線傳輸協議…
金融科技(Fintech, Financial technology)行業發展蓬勃,透過靈活運用各種先進的科技,無論在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務及提升工作效率上,較傳統金融行業更具優勢。金融科技公司若要突圍而出,除了要有不斷創新的意念及周全到位的服務,以提升客戶的體驗外,還須鞏固自身的網絡安全防禦力,才有望成為下一隻金融業的獨角獸。 發展優勢 燃起金融科技同業競爭 早前,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與畢馬威(KMPG)合作¹,發佈香港首個創業發展指數調查報告,報告顯示金融科技屬現時香港最強勁的創新領域。同時,金管局及香港科技園亦在 2019 年 11 月初聯合啟動「金融科技合作平台」²,目的是協助及支持金融科技發展,加上香港的自由市場及低稅率的有利因素下,吸引外資公司來港創業。現時香港的金融科技公司約有 500 多間,而隨著銀行業進入開放應用程式介面(Open 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第二階段,銀行將會開放更多如儲蓄、投資帳戶及貸款等產品內容,供金融科技公司開發新的應用服務,市場競爭隨即會愈趨激烈。 金融科技公司其中一個優勢是產品開發周期較快而有效率,擅於透過借助雲端科技應用,推出各種應用程式如電子支付、P2P 借貸等,好處是擴展具彈性,毋須花時間於公司內設立基建設施,減省人手及設備之成本。雖然雲端科技會為公司帶來很多好處和方便,但複雜的多雲架構亦會增加管理的難度及降低其可見度。由於每間雲端服務供應商有各自的管理工具,採用的數據格式亦不盡相同,要掌握整體劃一性及安全性,最好有統一管理平台及獲國際認證的網絡安全專家去監控和分析。以發展迅速的電子支付應用服務爲例,金融科技公司愈趨複雜的多雲架構在安全合規性方面,例如在訪問控制措施、維護網路安全性、保護帳戶人私隱等主要控制領域上,要確保是否符合 PCI-DSS 安全認證(The…
近排唔少 IT 公司先後發表 2020 年網絡安全趨勢預測,而作為 IT 巨頭嘅 Microsoft 亦喺早前發表報告,由於佢哋每月掃描超過 4,700 億封電郵去檢測網絡釣魚同埋惡意軟件動向,所以喺預測方面自然好有睇頭,又不妨睇吓佢哋點講? 人工智能攻防戰 運用人工智能去對付黑客,係而家好多網絡安全工具都會應用到嘅技術,不過,Microsoft 指出 AI 亦會被黑客用嚟攻擊,編寫更具破壞力嘅惡意軟件,預計今年會有更多新型電腦病毒出現,令病毒偵測變得更困難。 加強保護供應鏈 有調查指出 2020 年全球將有超過…
回顧去年運程,全球網絡安全因電郵呈破敗之局,四殺飛臨:釣魚攻擊、商業電子郵件詐騙、帳戶盜用及勒索軟件,令企業勞碌奔波,毀譽傷財。 踏入新一年,「庚」是金,「子」為鼠,要在金鼠年趨吉避凶,企業管理者首要認清責任共擔。雲端電郵服務供應商僅提供基礎設施的安全性,企業自身儲存的數據,必須親力親為守護。正所謂「疾病傷身、病來而不覺」,黑客長期入侵,後門深植,管理者自難察其所藏所害。幸而今年財帛宮遇有吉星 Barracuda 相助,免費提供電郵威脅檢測服務,掃描企業電郵應用的漏洞所在,提交詳細報告,並提供宜忌建議,助企業堵塞凶殺方位,自能解劫退病,相得益彰。 Barracuda致力打造更安全的網路世界,我們相信所有公司都可以最簡易的方式購買、部署和使用企業級的雲端安全解決方案。Barracuda保護電郵、網路、資料和應用程式安全,以創新解決方案與客戶業務發展進程一起成長。Barracuda獲得全球超過200,000間企業機構信頼,在已知和未知的風險下進行保護,讓客戶專注業務增長。如欲得到更多資料,請瀏覽 barracuda.com. 開運貼士:宜動不宜靜。請即報名 : https://bit.ly/2R0EwEP
Facebook 上年首先開放俾愛爾蘭、西班牙及南韓用家測試嘅 Off-Facebook Activity 私隱自決功能,而家已經開放俾全部用家使用喇,唔想自己嘅網上行為俾 Facebook 過度收集,即刻去設定搞搞佢啦! 作為全球其中一大廣告平台,Facebook 一直以各種手法嚟收集網民嘅行為習慣,就算你無用 Facebook、Instagram 都好,都會有網站、手機應用程式將你嘅一舉一動同 Facebook 分享;除咗 Facebook 之外,Google 亦做緊相同嘅事,所以只要你有上網,就一定會發現睇到嘅廣告、活動宣傳都係度身訂造。 終斷行為分享 既然靠呢樣嘢賺錢,所以當 Facebook 話俾用家自決將唔將自己嘅網上行為有限度封閉,聽起上嚟真係好唔現實。不過,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