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龍柯士甸道早前發生奪命工業意外,兩名地盤男工人通宵被困在地下管道內,至翌日早上才被發現,疑吸入硫化氫中毒失救不治,兩名判頭則被控誤殺。是次慘劇再次響起工地安全的警號,有創科界人士提出工地應該積極實行「安全智慧工地」,直言「慘劇一單都嫌多」。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將硬件器材串連 實時結合數據 政府近年力推安全智慧工地(Smart Site Safety System,簡稱 4S),發展局於 2020 年起在個別工務工程合約推展「安全智慧工地」系統,並在今年 2 月發出工務技術通告,要求逾 3,000 萬元的工務工程全面應用「安全智慧工地」系統,而房協今年初更開始將該管理系統列為招標條款之一。 思路富邦集團(SagaDigits)創辦人陳智銓(Arthur)指出,舊有的單一硬件配備,未必可及時讓工人們作出防範,重點是將多項硬件器材串連,能實時融匯結合 AI、IoT、PNT 及大數據,再透過中央管理系統,發送警報短訊至工人的手機或智能手錶。 舉例而言,採用了中央管理系統後,承建商可先讓工人配戴系統的智能手錶,同時連接工人的手機,並在施工的地下管道內放置氣體監測器,將數據實時上傳至 AI…
Search Results: 工業意外 (5)
筆者早前曾經寫過,本港不少大型工程及公營項目皆涉及地下水道或密閉空間,故在「4S 管理」(Smart Site Safety System)上一直有大量需求。而加上近年城中工業意外頻生,不少嚴重事故更涉及人命傷亡,故當局及業界都對「4S 管理」加倍重視,希望能更好地利用科技保障工人安全。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然而筆者視察過眾多的工地項目,發現在落實科技應用方案時,往往費時,新科技方案由初始規劃、POC 試驗、系統銜接到正式應用,都花上超過一個月,對於急速的市場需求,顯然未可追上步伐。 此外,地盤場景複雜多變,對應橋底施工、大型機械移動、高架吊塔、多項吊臂機械、密閉隧道等不同場景,4S 方案都會有不同需求,故傳統的科技開發流程已然過時,市場需要更快捷、更靈活、更低成本的系統開發平台。而且在工程進行期間變數多多,更會有難以預測的環境變化與突發因素,科技方案需要即時支援配合。但若果要按每個場景製訂個別科技方案,不但成本大增,且需要更長的開發時間,趕不上應用需求。 因此,筆者認為市場需要的是一個創新的 4S 科技平台,能靈活配合不同層面的應用之餘,更可以讓用家隨時就使用起來,有如網店平台一樣。以往企業要設置自家網上商店,往往需要找專人或網站公司代勞,由零開始建構網站,從網頁編程到界面設計到加入網購功能等,隨時要花上數星期甚至數個月的時間才可正式開店。但自從出現了網店平台,為網店生態帶來了巨大的顛覆,任何人只需簡單的按幾個按鈕、自選預設好的網店範本,不用半小時就可以開始經營了。 筆者對 4S 科技平台概念正是如此,業界可以簡單下載軟件後選擇訂閱模式,就能透過人工智能代為設定,自行與相關的系統及硬件連接,即時使用,大大省卻了開發系統的時間及人力資源。除了更快捷、更低成本外,業界用戶亦可靈活按需更新模組,自行微調場景、地圖、定位、監察、探測等功能,需要更改設定亦可隨時修改,即改即用。用戶更可按偏好,自定專屬的界面,即使非 IT 技術人員亦懂得使用。此外,系統可加入 AI…
在香港這個建造業發達的城市,卻幾乎每個月都會發生致命的地盤意外事件。根據勞工處的統計數據,本港在 2023 年有 23 人在工業意外中喪生,其中 19 人是建造業工人。如何加強工地安全並保障工人的生命,可謂刻不容緩。當局已經加強罰則,着力提高建築業界的工地安全意識。而業界亦已積極推行智慧工地,即「4S 管理」(Smart Site Safety System),希望以科技幫助解決這個長期問題。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然而要實現智慧工地,是一項相當困難的任務。因為工地的結構往往十分複雜,涉及高架、地下挖掘、地下水道和密閉空間等不同工程及場景,而不平坦的地表更散佈着各種建築材料,要安裝人工智能科技並貼合不同工程的需求進行系統設置,絕不簡單。筆者近年經常就處理有關建築安全的項目,透過物聯網(IoT)、人工智能(AI)及大數據分析以改進工地的安全性及效率。當中,有很多先進的硬件可以採用,包括智能手錶、頭盔、標籤、鎖、空氣質量檢測儀、警報器等,但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把這些智能硬件串連,並透過中央管理平台控制,以有效地做到數碼化追蹤、數碼化工作許可、危險區域進出管制、智能監控設備等各項功能。 分享近期一個地下水道工程項目的一點心得。地下水道的建設是城市發展不可或缺的,而當中有不少密閉的施工空間,諸如水泵房和地下室等。當工人深入地底或在密閉空間工作時,有機會面臨缺氧或吸入有毒氣體的危險。另一方面,一旦在地下水道發生意外,其環境的複雜性也大大增加救援的難度,救援人員往往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才能找到受困工人的位置。 要在地下水道和密閉空間等項目實現「4S 管理」,必須考慮到其空間環璄的特殊情況,而科技設備的便攜性更是十分重要。在維護電源上,要用上智能標籤(Smart Tag)方案,一年無需充電也可無縫運作,可配合即插即用(Plug-n-Play)設定模式的裝置,以及可移動電源的空氣傳感器和藍牙感應器等裝置。 而當工人配戴智能手錶或智能頭盔時,所有硬件設備與智能中央管理系統相結合,可監察施工區域工人人數,以及工人們的身體狀況等。當工人需要進入危險區域施工時,只需在應用程式提交申請,系統將即時處理;如果申請獲准,應用程式的二維碼將會更新。 工人在施工期間穿戴相關的配備裝置,智能設備將持續監測工人的健康指數,一旦發現問題(如工人的心率不正、缺氧、處於昏迷狀態,或檢測到空氣質素出現異樣),不用工人發出求救,系統已可即時透過簡訊或手機 App…
現時大家所常用和熟悉的 AI 人工智能應用,如 ChatGPT、Copilot、文心一言等,都是「大型語言模型」(LLM, Large Language Model),只能算是 AI 界的「初級選手」。它們在處理文字、語音和平面影像時,尚可以勝任,但距離成為全面化的 AI 人工智能助手,仍然有一段距離。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其中一大問題,是 LLM 對 3D 空間缺乏理解。當我們看到房間內有一張書桌,書桌上擺放了各類的書籍,我們能夠理解物件的大小、形狀、用途,以及它與其他物件的相對位置。但對於 LLM 而言,它對以上種種是無法識別及理解的,因此亦大大限制了其分析與互動能力。 AI…
VNC (Virtual Network Computing) 是不少企業都會使用的工具,不過,在網絡安全層面卻沒有適當的保護,有專家便發現,超過 9,000 個面向互聯網的 VNC 竟沒有密碼保護,而且當中更有屬於製造業的 SCADA 系統,一旦被黑客控制,隨時可引發大災難。 VNC 是一套可讓一部電腦遙距控制另一部電腦操作的軟件,以往最大用途是可讓 IT 員工遙距替其他同事解決電腦問題,而在新冠疫情期間,由於員工無法回到公司工作,因此不少企業都要借助 VNC 讓員工工作。不過,網絡安全公司 Cyble 最近進行一次調查便發現,有超過 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