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專家 (872)

    網絡安全公司 Sysdig 為客戶調查一宗入侵事故時發現,黑客利用客戶的 AWS 雲端應用服務設定漏洞,乘機在雲環境安裝挖礦程式,更進一步利用 call API 功能取得帳戶登入資料,繼而入侵至受害企業的雲端架構,最終盜取近 1TB 機密資料。雖然大家都趕著數碼轉型,但如未充分理解安全盲點就移雲,好易出事。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近年不少企業都趕忙數碼轉型,採用更多雲端服務,不過,由於現有的 IT 員工未必熟悉雲環境,因此在設定上有可能出現安全漏洞。Sysdig 早前處理一項網絡安全事故,發現入侵的黑客非常熟悉雲環境,令他們可以憑著客戶一個對外開放的雲端應用服務漏洞入侵,而且更滲透至雲端架構,盜取到大量機密資料。 專家解釋,黑客首先入侵了客戶在 AWS 上掛載的 Kubernetes,並在內裡安裝了一個挖礦程式。之後黑客便利用特製程式碼取得企業其中一個帳戶登入資料,再以…

    雲端服務逐漸發展,各種雲原生解決方案越趨成熟,許多企業逐漸將傳統機房搬至雲端,省去了許多維護設備的花費與心力之餘,變得更靈活和容易擴充。同時,雲端資安也成為重要議題。在雲端服務供應商對資安的重視與強化之下,不論是從底層的硬體與傳輸加密,以至對外部攻擊的防護工具,都已具備相當的保護。事實上很多時造成資料外洩的原因,是使用者的操作不慎與錯誤配置。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 據 2022 年數據洩漏調查報告(2022 DBIR)指出,82% 資料洩漏是人為導致,不論是盜取的憑證、網絡釣魚、資源或權限的濫用。員工有可能不慎開啟釣魚信件,或遭利用人性弱點來欺騙的社交工程攻擊,致帳號及密碼流出,也可能因不慎將應用程式使用的金鑰放至公開平台上,令重要資料外洩。 此外,全球權威 IT 與顧問諮詢公司 Gartner 也預測,到 2025 年,全球雲端資安事故中,將有 99% 因使用者失誤或錯誤配置而導致。舉例來說,近期就有一家租賃公司因雲端伺服器配置不當,有心人士只要得知其 IP,便可自由存取資料庫內的會員資料。加密貨幣交易平台 Coinbase 也傳出因員工遭釣魚及詐騙,黑客成功取得相關帳號密碼,再獲得部分員工的聯絡資訊。…

    對企業來說,勒索軟件及商業電郵詐騙(BEC)是造成最多金錢損失的網絡攻擊,前者可導致業務停頓,並因數據外洩對商譽造成重大打擊,後者則大多只涉及金錢詐騙,但視乎受害者的職位,被騙金錢也可以百萬美元計。Microsoft 365 Defender 的人工智能技術,卻可在數以百萬計的網絡傳輸中,識別出可疑的活動,大大減低企業的損失。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網絡安全專家指出,由於 BEC 可以完全不用高超的入侵技巧,黑客最多只須購買企業話事人或管理層的電郵帳戶,就可通過社交工程技術,令下屬對金錢轉帳指示信以為真,因此頗受低技術黑客歡迎。 現時 BEC 攻擊的執行難度日漸變得簡單,以往黑客為了提高電郵或訊息內容的可信度,可能要聘請能撰寫目標企業常用語言的人士來幫忙,但在人工智能翻譯的發展下,已可自行完成。 舉例說,BEC 集團 Mandarin Capybara 便利用這項技術,將詐騙電郵的內容翻譯成多國語言,成功騙取多間企業。另外,由於現時幾乎所有人都在使用社交平台,黑客亦更容易通過平台,了解目標企業的架構及人事關係,更精準地以上司身分向掌財務大權的員工發出指示,減低漁翁撒網令企業起疑的風險。 正因現時網絡攻擊愈趨先進及複雜,Microsoft 365 Defender…

    中小企的資訊科技(IT)資源緊絀,亦未必清楚企業的網絡安全狀況,以為自己不會成為黑客的攻擊對象,一旦遭受網絡攻擊,隨時損失慘重。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特別為中小企度身訂造一項「網絡安全驗身」服務,以國際認可網絡安全標準提供全面針對網絡安全的評估服務,讓中小企了解業界網絡安全基準與差距。生產力局並提供一系列「對症下藥」的解決方案或培訓建議,協助中小企全面分析企業的網絡安全情況,找出改善空間。 生產力局去年 11 月公布的「HKT 香港企業網絡保安準備指數 2022」調查,總共訪問了 367 間企業,其中逾八成屬中小企。結果顯示,65% 受訪企業過去 12 個月內曾遇到網絡安全攻擊,較前一年上升 24%;此外,48% 企業指欠缺網絡保安支援及管理人手,為最大網絡保安管理挑戰。 逾200評估項目 只需兩天 面對層出不窮的網絡保安挑戰,加上 IT 人手不足的兩面夾擊,中小企必須先了解自身網絡安全狀況。有見及此,生產力局推出「中小企網絡安全及私隱成熟度評估」服務,當中包括四節共 16 小時的一對一評估工作坊,需時約兩天,包含逾 200…

    全世界對科技人才需求甚殷,僱主要留住優秀的員工,必須使出渾身解數。有研究提出,科技公司身為僱主,其主要 KPI,應該是員工的幸福指數,因此必須讓旗下的程式員等職員,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以便留住他們以戰勝經濟低迷的困境。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經濟不景氣時,企業可能會削減預算、減少針對技術的投資和裁減人員。然而,現時企業已越來越重視技術人才,視之為來之不易的戰略資源。New McKinsey & Company 研究發現,受訪 1,100 間全球公司中,55% 發現招聘重要的數據和技術人員有困難,例如數據和軟件工程師、數據架構師和機器學習工程師等。 大多數受訪者表示,即使提供具吸引力薪酬方案,及允許採取靈活工作模式,招聘人才仍有困難。因此,對於 CEO 而言,真正問題不應是如何削減成本,而是如何留住和激勵他們現有、表現優秀的技術人才。簡單而言,就是如何讓他們開心並留下來。 科技投資者 Marc Andreessen 接受 McKinsey…

    Microsoft早年引入 Mark-of-the-Web(MOTW)功能,又在去年開始阻止 Office 應用工具執行文件檔案內的 Macro 功能,用家以為可以放心使用?原來細心的黑客又再找到安全漏洞,借助未受保護的 OneNote 協助工具上載包含惡意功能的檔案。漏洞一曝光,黑客集團即爭相濫用!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MOTW 是 Microsoft 於 2016 年引入的安全機制,它的主要作用是為下載的檔案追查來源,並為檔案加上一個 ZoneID 標記,如發現這個標記屬不安全,瀏覽器或防毒軟件就會發出警告,而在 Microsoft 未禁止…

    隨著企業持續邁向雲端,他們需要全新的安全架構應付挑戰,而「零信任(zero-trust)」亦因此應運而生。因此,不少網絡保安服務供應商已開始更積極與雲端方案公司合作,共同建立緊密的生態圈,助不同的客戶應對日益嚴峻的網絡威脅。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 零信任成企業網絡保安浪潮 網絡威脅接踵而至且變得日益精密,促使零信任的概念受到組織的格外關注。在零信任的前提下,沒有任何用戶或程序會預設獲組織信任,他們的每個工作階段均需認證,而每個向網絡發送的請求均被視為潛在威脅,直至請求者的身分獲成功認證。即使在工作階段中,用戶和裝置亦會受檢測,以識別任何能夠引致漏洞的變更。 零信任策略使零信任網絡存取(ZTNA)方案成為主流。藉此,組織可在工作階段開始前驗證用戶及其裝置,從而控制應用的存取。他們亦可透過多因素身分認證,確保用戶真實身分後才提供應用的存取權限。 與雲端供應商合作共創雙贏 在雲端浪潮下,網絡保安服務供應商亦需把方案與不同雲端平台整合,以把安全功能拓展至更多平台,全面地保障客戶的網絡基礎設施。 以Fortinet為例,最近 Fortinet 推出了雲原生防火牆產品,保障客戶在雲端上的應用和數據。日前,Fortinet 在阿里雲平台上推出「私人零信任邊緣方案(Private Zero Trust Edge Solution)」,整合零信任網絡存取、SASE、SD-WAN 及次世代防火牆,保障客戶在阿里雲上的應用和數據安全。從中,他們可充分掌握網絡上的情況,並確保每個應用的工作階段安全,同時為各地的員工套用一致的防火牆政策,以免網絡遭到入侵。 Fortinet 與雲端方案公司合作的其中一個重大意義,在於雙方能夠共建生態圈,並能互相借助優勢,賦予客戶最佳體驗。以是次合作為例,Fortinet 的方案亦能利用阿里雲的全球基礎設施,以及企業應用運算引擎…

    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黑客的招數也是層出不窮。近年,網絡攻擊者已從以往試圖獲取端點控制,轉向獲取使用者憑證與帳戶存取權,即接管帳戶攻擊(Account Takeover)。這令到使用者在機構內的身分,變得比使用者的端點存取權更加重要。 想睇更多專家見解?立即免費訂閱 ! 目前,接管帳戶攻擊已成為最常見而有效的黑客攻擊手段。攻擊者主要透過商品資訊竊取器,以及企業內部數據進行入侵,並從營運上收集到的資訊,以繞過多種因素認證(MFA)來竊取使用者身分。 而隨着雙重驗證廣泛被使用,MFA 疲勞攻擊(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 Fatigue)變得更常見,而一次性密碼(OTP)亦更容易受到社交工程攻擊(Social Engineering Attack)。 MFA 疲勞攻擊的手段,是利用使用者的「驗證疲勞」去騙取多重因素驗證碼。例如黑客會假扮成公司的 IT 部門員工,假借要更新系統或重新驗證帳戶為名,向目標員工發訊息要求輸入獲取的驗證碼。由於黑客會鍥而不捨向對方進行訊息轟炸,有員工會不堪受擾而大意地交出驗證碼。 對於 MFA 驗證疲勞,筆者認為很多時候是使用者忽視了驗證帳戶之要求屬真屬假,故一眼看到系統發出要求,便輕易誤信並提交了驗證碼資料。要解決問題的核心,企業機構需要建構一個方案,既可省卻系統以驗證帳戶來核實使用者身分,同時亦可讓機構辨明使用者真偽。 筆者早前研發了名為 Network…

    由 OpenAI 開發的人工智能聊天程式 ChatGPT 掀起一股熱潮,許多人爭相用來編寫程式、翻譯文字、談天說地,試驗最新 AI 技術的極限。不過,有網絡安全專家發現,黑客及攻擊者亦同樣地利用 AI 助手作不法用途,變相降低網絡犯罪的門檻,增加網絡威脅。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ChatGPT 具備生成文本的能力,儘管自身擁有使用規則,系統會避開部分不當內容,但始終並非完美。Check Point 的首席訊息安全官 Pete Nicoletti 表示,在 Reddit 上出現了一個名為…

    紐約總檢察長辦公室宣布,對一間追蹤軟件開發商處罰 41 萬美元,理由是公司開發的多個軟件及推廣手法,違反了美國聯邦政府及多個州的法律。供應商 Patrick Hinchy 已同意這次判決,更表示會向被監控的受害者發出提醒。今次判決相信會對業界亮起紅燈,作為一般用家,便要時刻留意手機或電腦有否可疑跡象,平日亦要小心保管電子裝置。 想知最新科技新聞?立即免費訂閱 ! 追蹤軟件(stalkerware)又稱為間諜軟件,它的主要作用是讓顧客可在被監控者不知情下,暗中取得各種敏感訊息,例如目標的地理位置、通話或訊息內容、上網活動等,雖然收集情報的人未必會將敏感資訊用於勒索或綁架等犯罪活動,例如父母擔心子女安全而在手機上安裝相關軟件,但某程度上已侵犯了目標人物的個人私隱。 其實這種軟件在新冠疫情期間,相當受僱主歡迎,因疫情下公司被逼讓員工遙距工作,僱主擔心員工實際上沒有在家工作,因此選擇在員工公司電腦裝置安裝追蹤軟件,例如截取員工對話訊息、電郵內容甚至鍵盤使用狀況,以了解員工有沒有正常工作。 這次被政府判罰的追蹤軟件供應商 Hinchy,旗下的追蹤服務多達 16 款,包括 Auto Forward、Easy Spy、PhoneSpector、Surepoint、TurboSpy 等,用於手機監控及截取訊息,這些軟件的功能非常全面,除了可監控位置及訊息內容,更連目標人物的瀏覽歷史記錄,以及社交媒體活動都會一併收集,當中一款更可讓顧客遙距啟動受監控手機的鏡頭及收音咪,全方位監視及竊聽。 作為一般用家,安全專家建議平常必須時刻確保電子裝置不要離開視線範圍,為裝置設定複雜的登入密碼,或啟動生物特徵登入功能。不要點擊任何可疑連結或打開可疑檔案,同時亦要避免安裝來歷不明的軟件,最好為裝置安裝可信的網絡安全軟件,便可大大提高電子裝置被安裝追蹤工具的風險。 此外,專家又建議用家,可定期查看電子裝置內的已安裝或運行中軟件,留意是否有陌生軟件正在運行,如果是智能手機用家,更加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