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安全專家 (292)

    網絡安全行業現時非常看重「零信任」(Zero Trust)防禦概念,即對所有網絡連線及活動保持懷疑態度,不再單純依賴已知的病毒資料去預防入侵。與此同時,被視為網絡安全明日之星的 AI(人工智能)技術,卻建基於「可信任」的數據包作為訓練材料,兩者應該如何共存? 將 AI 技術引入網絡安全用途,帶來的好處極多,例如可以快速處理各種安全警報,阻止惡意軟件入侵,減少人力需求。另外,經訓練的 AI 模型還會不斷提升防禦能力。不過,由於 AI 技術非常複雜,持續發展過程到底是否仍能符合網絡安全法規?如缺乏適當的監管,相信業界仍難言可以 AI 完全取代網絡安全專家。 發展 AI 技術的主要障礙之一是數據,更具體地說,是確保數據的質量和完整性,畢竟 AI 模型的好壞完全取決於數據包的質量。基於 AI 的網絡安全系統,在匯入數據方面正面臨種種挑戰: 數據污染:不法人士可以通過操縱…

    漫威(Marvel)的超級英雄系列,一直廣受大眾歡迎。Loki 作為 Thor 的弟弟最近在一場「戰役」中,竟然勝過「大佬」,而這件事竟是與密碼有關,是怎麼一回事呢? 資安專家 Davey Winder 在 Forbes 分享,很多人在創建密碼時,都會將超級英雄的名字融入當中,不過 Winder 指出這個創建密碼的方式其實很糟糕:據密碼專家 Specops 最新發表的研究指出,超級英雄的名字在已洩露的個人憑據數據庫中,出現了超過 100 萬次。而漫威的超級英雄中,誰的名字在這批外洩密碼中名列前茅?答案就是 Loki 和 Thor。Loki 作為密碼出現的次數為…

    新冠病毒加快企業數碼轉型,緊急採用遙距工作工具,結果亦同時令網絡安全事件增加。因為人類無法處理激增的數據點及數據,而擅長識別、過濾和確定威脅警告的優先次序的人工智能 (AI),便被視為網絡安全界的明日之星。 由於大量員工在家工作,以往要處理的數據因而激增,傳統的 SIEM 工具便難以協助安全人員疏理問題。專家解釋,SIEM 只能過濾從 SOC 安全中心發出的數百萬警報,當中必須靠人力找到各種關連,否則只能獨立處理每個警報。人工智能則可以對警報進行分析,找出當中的細微關聯,快速分辦是否誤報,並自動結合威脅報告將警報按風險指數優先排序,安全人員便可將注意力集中在最緊急的問題上,而不用擔心被其他次要問題擾亂。 人工智能不單可分析即時遇到的問題,還可用於整體威脅情報預測,預視組織接下來可能面臨的攻擊時間、地點和類型,例如當系統發現近來針對醫療設施的攻擊加劇,而企業的業務領域又與之相關,便會發出警告,讓安全人員了解瞬息萬變的安全風險趨勢。雖然人工智能看似萬能,但網絡安全專家警告不能完全依賴它的能力,因為它只是整個安全武器庫的其中一部分。 現時最火熱的研究,並非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完全取代人手監控,而是找出一個正確的平衡點,作出最好的風險管理。專家指出,人工智能亦有可能犯錯,因此不應將所有任務都交由它決定,特別是如相關錯誤有可能導致業務中斷或難以估計的損失,便應交由人手作出決策。人工智能在安全監控過程中,對重要環節應只負責提供安全建議,並將收集得來的底層數據,經整理後交由人類分析。 對於大多數公司來說,人工智能在初期最能顯示其效益的地方,是融入網絡安全架構後的事件監控領域。一旦引入人工智能,便可大幅減少誤報或重複性工作的數量,就算有黑客入侵事件,也能較以往更快發現及作出報告,讓企業能夠更快修正安全風險問題。而要確實發揮人工智能的效力,相關政策、教育和管理的實施亦非常重要。首先,嚴謹的政策將有助於推動和塑造業務流程;其次是必須讓員工得到充分培訓,才能正確地及最大限度地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最後,企業亦必須監控和評估人工智能對安全解決方案和整體安全態勢的影響,持續地進行改善,才能令人工智能繼續成長,發揮出更大效能。 資料來源:https://bit.ly/3hj6DfO

    PDF 的認證簽章 (Certification Signatures) 原本具有確保檔案無法被竄改的功能,但有安全專家就發現,這種認證技術存在安全漏洞,黑客可透過兩種方法去修改 PDF 檔案內容,而不影響簽章的有效性。研究員更發現 26 款 PDF 應用程式中,有 24 款至少存在一種漏洞,當中更包括 Adobe…… PDF 的數碼簽章格式可分為兩種,分別是 Approval Signatures 及 Certification…

    企業要搞好網絡安全,最大難題就是預算及網絡安全人手不足。SOAR(Security Oorchestration, Automation and Response)技術就被業界寄予厚望,因為它具備協調、自動化響應能力,可取代大部分人手,提升企業的保安效能。 根據 Gartner 報告,預計在 2023 年 SOAR 市場總值將達 5.5 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 14.9%,升幅極大。快速增長原因,在於它在面對網絡攻擊時,可因應預設劇本(playbook)快速響應,並協調各種安全工具,改善整體的安全態勢。 傳統的網絡安全管理工作,主要依賴網絡安全工具及網絡安全專家,前者可因應病毒資料庫去阻擋網絡攻擊,後者則負責為安全工具進行設定。不過,面對日趨複雜的安全威脅,以及聘請不到足夠的網絡安全專家,企業迫切需要尋求其他解決方案。有調查顯示,雖然企業平均擁有 15 種安全防護工具,但中間不懂溝通,如發生安全事故,調查起因及應變時,便全賴安全專家的能力,但人手及經驗不足,卻拖長了應變時間,亦無法優先處理嚴重問題。 SOAR 的主要作用是將所有數據集合在一起處理,減輕組織的負擔,它具備以下各種能力:…

    網絡安全專家於網上發現一個數據量達 1.2 TB 的資料庫,當中包含 2,600 萬個帳戶登錄資料、110 萬個不重複的電郵地址、20 億個瀏覽器 cookies 及 660 萬個檔案,暫時未知屬於哪個組織,但始終已上載 Have I Been Pwned,檢查一下無壞喎。 這個估計從 300 萬部電腦竊取而來的龐大資料庫,由 NordLocker…

    除了因疫情而趨化的遙距工作,企業亦開始實施隨處皆可工作(Work Anywhere)或混合辦公(Hybrid Workplace)的模式,令工作變得更加靈活和有彈性。因此,企業加快數碼轉型步伐,因而對軟體即服務 (SaaS)等雲端服務需求大增。企業上雲是近年大趨勢,而科技為工作帶來的良好體驗,亦能讓僱員工作時更得心應手,一個完善、易於管理的雲端服務平台,就顯得更為重要。 實施混合辦工模式,意味著要讓身處不同地方的員工,隨時獲得不中斷的存取權限以完成工作。在這種情況下,數據流量的安全性自然成為隱憂,在混合辦工的常態之下,用戶需要以不同的端點裝置設備(Endpoint devices)進入公司伺服器工作,舊有的堡壘式資安保護(Perimeter-based Security Protection)已不足以應付,甚至因為流量大增令閘口不勝負荷!而連線的安全亦是另一考量,稍一不慎隨時讓駭客有機可乘,企業該如何在網絡安全和工作效率之間取得平衡呢? Gartner預測:2023年將有40% 企業採用混合辦工架構 Gartner 的調查指出, 直到 2023 年將會有 40% 企業採用實體及虛擬架構混合的營運模式,以提升工作效率,同時讓企業員工支援身在任何地方的客戶。 因此提出安全存取服務邊緣 (Secure Access Service Edge,SASE)的新興概念 ,一種將不同的存取與網路安全方法匯聚至一個共同平台的服務,可更彈性地簡化網絡與安全基礎架構,有效減低成本。SASE 主要採取零信任網絡存取(Zero-trust Network Access, ZTNA)策略作身份驗證, 讓用戶無論身處何方,都能簡單快捷地對適當應用程式、網址網絡或公司數據作出安全存取。網絡範圍也可擴展至不同用戶、裝置及應用程式等,毋須再面對太多用戶使用 VPN 連線,致等候時間過長的問題,以降低安全風險。Gartner 亦預測到 2024 年,至少有 40% 的企業會明確採用 SASE 的策略,高於 2018 年底的不到 1%,故企業必須為邁向SASE而鋪路。 檢測所有流量及用戶體驗 一滴不漏抵禦攻擊 …

    愈來愈多人投身 YouTuber 行列,但有否想過,YouTuber 也可能成為黑客的網絡攻擊對象?近日本港便有 YouTuber 懷疑被黑客入侵帳戶,黑容除了利用其頻道進行直播,更將受害人數以百計嘔心瀝血製作的影片,一一變成不公開。受害人推斷,事件可能跟黑客盜取其 Session ID(工作階段識別碼)有關,但亦有網絡安全專家不明白,系統雙重驗證(Two-Factor Authentication, 2FA)為何未能發揮帳戶保護功效。 懷疑受到黑客攻擊的 YouTuber「希比」,在 YouTube 平台經營個人頻道「HEBEFACE」,經常製作及上傳影片,介紹港產片經典場景,頻道獲超過 6.3 萬人訂閱。希比接受本網訪問時表示,大約一星期之前,他收到粉絲通知,懷疑 HEBEFACE 頻道被入侵,他查看後發現,有人正利用 HEBEFACE 頻道進行以太坊相關的直播,「我於是馬上更改登入密碼,但之後對方仍然可以控制到我的帳戶,我更眼白白看著他將我的影片變成不公開。」希比表示,當時自己依然可以控制帳戶,包括將影片設定回公開,可見對方只入侵而沒有奪取其帳戶,情況相當特殊。…

    總部設於法國巴黎的保險集團安盛(AXA),旗下亞洲子公司 Asia Assistance 受到勒索軟件 Avaddon 攻擊,集團在香港、泰國、馬來西亞及菲律賓的業務受到影響,更有客戶資料被盜取。有本地網絡安全專家估計,事件或源於有員工誤開勒索電郵內的有毒附件所致,由於保險公司客戶資料是極敏感資料,認為安盛需要盡快交代事件。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一篇暗網文章指出,黑客聲稱利用勒索軟件,盜取多達 3TB 安盛客戶資料,當中包括客戶個人身份、醫療及索償記錄,以至是銀行文件、個人身份證明文件截圖等,黑客並要求安盛在 10 天內與他們商討贖金安排,否則會將所盜取的資料公開。安盛則承認,部分泰國客戶資料外洩,強調正調查事件及已經通報監管當局,並會通知受影響客戶,及提供支援。除此之外,黑客還發動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DDoS),癱瘓 AXA 官方網站,惟現時網站服務已逐步恢復正常。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副主席(私隱及資訊保安)范健文接受查詢時稱,自己亦在暗網(Dark Web)留意到有人在討論安盛被網絡攻擊的事態發展,惟沒辦法證實對方是否發動攻擊的黑客。他續指,黑客通常是將受害者的重要資料鎖上,再要求對方交贖金以將資料解鎖,今次黑客更威脅將所盜取的資料公開,「似乎是特別具針對性的攻擊,畢竟保險公司與一間中小型貿易公司不同,其客戶資料往往涉及投保者病歷等極其敏感的資料,這些資料若被公開,對保險公司而言會是一個致命傷。」 范健文估計,今次事件或是因為 AXA 內部擁有接觸客戶敏感資料權限的員工,不小心開啟了可疑電郵內的附件或超連結所致,亦不排除有員工因為疫情在家工作,一時不慎令黑客有機可乘。他強調,AXA 需要公開交代事件來龍去脈、通知受影響客戶,以及交代如何保障用戶私隱。為盡量避免同類事件日後再發生,AXA 亦應該提升旗下員工對資訊安全,特別是可疑電郵的警惕性,以及在資料存取權限方面下工夫,避免敏感資料被太多員工存取。…

    Android 惡意軟件又有新成員,這款稱為 TeaBot 的惡意軟件,由今年一月開始出現,專門以竊取歐洲多間銀行的客戶資料為目標,只要成功入侵手機,就可奪取控制全權,想偷帳戶登入資料又得,截取 SMS 驗證碼亦得。再講多次,由 Google Play 以外地方裝 app,簡直是自投賊網! 一間專門防止網上騙案的意大利安全機構 Cleafy 發表新報告,指一款仍處於早期開發階段的 Android惡 意軟件 TeaBot,已廣泛在歐洲多國出現,當中包括意大利、西班牙、德國、比利時及荷蘭等。專家指 TeaBot 的攻擊手法雖然尚未成熟,但其功能卻相當全面。只要 Android 手機用家被欺騙,安全這款有可能偽裝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