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加州州長 Gavin Newsom 將會簽署法案,限制執法人員喺隨身拍攝鏡頭內加入人臉辨識技術,有份動議呢項法案嘅成員話,原本裝備呢啲鏡頭有助改善警民關係,但如果人臉辨識技術會破壞信任關係,令人憂慮會變成監控工具,咁就寧願唔好有呢項功能住,所以法案會強制禁止執法機關喺 2023 年或之前安裝人臉辨識,真係令人拍爛手掌。其實唔好話有無人臉辨識,要市民信得過呢啲鏡頭,除咗儲存影片嘅方法具透明度,唔可以隨便攞嚟用或銷毁之外,仲要小心存放,否則就好易洩露市民私隱。 好似 Miami 嘅執法機關就唔係好靠得住,早排 Black Alchemy Solutions Group 行政總裁 Jasun Tate 就喺自己個 Twitter 度報料,話網上搵到條公開連結,係人撳入去都可以睇到晒警方隨身鏡頭嘅影片,數量仲有成 1TB…
Search Results: 外判 (40)
Pentest 滲透測試係發掘網絡系統漏洞嘅好方法,所以唔少政府部門或企業都會外判服務供應商進行測試。但美國就有兩個網絡安全專家喺執行測試時,懷疑殺得性起,做多咗嘗試強行爆入法院大樓,再攻埋其他系統,結果搞到官非纏身! 上星期三,美國愛荷華州(Iowa)達拉斯縣(Dallas)法院發現有不明人士闖入法院大樓,觸動警報系統,結果警衛拉咗兩個入侵者。兩個入侵者分別係 Justin Wynn 同 Gary Demercurio,被捕時二人即刻話係受到達拉斯縣政府所僱用,目的係測試法院嘅安全系統。起初當局回應話無咁嘅事,但經查明係,證實 State Court Administration(SCA)的確係僱用咗網絡安全公司 Coalfire 為系統進行滲透測試,而 Justin 同 Gary 就係 Coalfire 嘅員工。 雖然證實咗真係派出社員,但…
網絡安全事故頻頻發生,香港企業當然不可能獨善其身,特別是雲技術興起,重要數據或敏感資料未必會只儲存在內部伺服器,被攻擊的層面自然大增。為了減低風險,現時企業管理者已較以往願意將資源投放在「看不到實際回報」的網絡安全產品之上。不過,面對層出不窮的攻擊手法及難以防備的人為疏忽,企業仍有可能因而受損。 專為企業提供網絡安全保險服務的智咨詢集團執行董事盧子頴說,這類保險概念在香港屬起步階段,但在歐洲地區卻歷史悠久,遠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已有相關保險,因為當時大企業的電腦系統也會被黑客盜取數據。「美國的網絡安全保險亦發展成熟,不單只保障企業,個人一樣受保,例如經常拿著電腦到不同地方工作的自由工作者,保險選擇較有彈性。」 處理安全事故費用可索償 現時香港可供投保的網絡安全保險,主要的對象為企業。可能大家對人壽、醫療、意外、旅遊等保險會比較容易聯想到其保障範疇,但網絡安全保險就相對陌生。盧子頴解析,網絡安全保障範疇不難理解,當發生黑客入侵或資料外洩,善後過程中牽涉到的費用大都在保障範圍內。現時香港的保險公司提供的保障,主要分為四個層面。 1.因個人資料外洩引致的費用 「事故發生後,企業必須聘請專家去證明這是否一宗網絡安全事故,進行調查及鑑證,分析對企業有多大影響。」盧子頴指出如果經營的業務需向監管機構如證監會、金管局通報,便有可能需向法律顧問諮詢意。除此之外,為免外洩的客戶資料被黑客用作申請信用卡或借貸,企業或有需要採用信貸監控服務,而這些費用都可索償。 2.業務中斷 因黑客入侵事件導致暫停營業,這段期間的損失可向保險公司索償。盧子頴說企業須提供合理證據證明損失的金額,例如過往的交易紀錄等,但一般都不難核保。 3.復原系統費用 系統受到黑客入侵破壞,又或受到勒索軟件攻擊,待專家取證後,企業便可以修復系統及復原數據,涉及的費用亦在受保範圍。 4.第三者私隱外洩所引起的損失 當企業洩漏的客戶私隱,導致客戶在名譽或金錢上出現損失,對方便有可能入禀追討賠償。 除了上述四項保障,盧子頴說因應市場需求,部分保險公司還會提供一些額外的保障,例如贖金索償,當企業遭受勒索軟件攻擊,有需要繳付贖金以取回解鎖方法,這些贖金便會獲得賠償。「另外,近年因外判商失誤造成損失的個案大增,所以亦有保險公司提供這類保障,例如一些業務涉及電子交易的企業,會委托外判商提供及管理網上交易平台,如證實導致資料外洩的失誤是出在對方身上,投保人便可獲得保障,而保險公司則保留向外判商追討損失的權利。」 事實上,網絡安全保險的保障範圍可以很全面,不過,盧子頴強調與其他保險產品一樣,投保的概念並非為了賺錢,而是減少損失。不過,是否所有企業也需要投保?他認為企業管理者應考慮三個元素。 高風險行業投保減損失 首先是企業的業務是否有需要儲存或使用客戶的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PII),而這些資料包括客戶的姓名、電話、住址、身份證明文件號碼或信用卡資料?如需管有這些敏感資料,受黑客攻擊的風險便會增加,企業管理者應認真考慮投保,特別是全球各地都開始為保障個人私隱立法,歐盟通過的 GDPR…
數碼轉型的好處,相信毋須特別多提;不過隨著愈來愈多企業將重要工作或數據轉移雲端,網絡安全的問題亦陸續浮面,例如難以把握的多雲(Multi-Cloud)架構、複雜的存取權限管理,特別是「影子 IT」」(Shadow IT)應用失控,每走一步似乎都可以引發難以預計的洩密風險。既要繼續移雲,但對網絡安全又有大量疑雲,應該如何自處? 發展過快 監管困難 先來看看現時企業管理者面對的難題,愈趨複雜的多雲架構及存取權限問題都較易理解,但到底「影子IT」應用又是什麼一回事?它其實代表未經企業 IT 部門允許的應用軟件。根據最新發表的一份網絡安全調查顯示,企業管理者認為員工使用的雲端應用軟件數量為 452 種,但實際上卻是 1807 種,足足接近 4 倍之多,完全低估了實際使用情況,這些影子 IT 應用既然未被允許使用,企業 IT 部門所採購的網絡安全設備自然難以洞察及堵塞其漏洞,大大增加黑客潛入的門路。 除了雲端應用「失控」, BYOD(Bring…
最鍾意入侵其他國家網絡嘅俄羅斯情報部門「聯邦安全局」(FSB),竟然都有俾人 hack 返轉頭嘅一日!俾黑客組織提取咗 7.5TB 機密資料! 同大家做少少功課先,講起俄羅斯情報部門,大家可能只係識 KGB,但其實而家已經俾 FSB 取代,佢嘅角色類似美國聯邦調查局或英國軍情五處差唔多,但負責嘅範籌就更加多,而且直接向俄羅斯總統匯報,可想而知有幾巴閉。 事緣上兩個星期,一個名為 0v1ru$ 嘅黑客組織成功入侵 FSB 主要外判商 SyTech 嘅伺服器,偷走入面 7.5TB 嘅資料不突止,仲將 SyTech 網站首頁換成…
間間公司 day 1 搞網絡保安,多數都係槍頭對外㗎啦,又防火牆又防間諜軟件又擋 DDoS 攻擊,目的只有一個,就係唔好俾外人入侵到自己個網絡。但實情係,世間上最難防嘅永遠唔係外人呀! Ponemon Institute 早前出過一份調查報告,總共調查咗 159 間公司,結果發現佢哋因為公司員工或外判員工造成嘅網絡入侵,一年內總共損失咗 876 萬美元!雖然大部分係員工刻意所為,但亦有唔少係意外造成,例如員工唔小心將藏有敏感資料嘅 USB 手指漏咗喺餐廳、廁所,又或者返工手痕 click 咗入去條有毒嘅網址之類,單係呢類無辜辜嘅意外,每次平均已令公司損失 28 萬美元,你都咪話唔得人驚。 報告仲話呢類內鬼個案特別難查,平均要用…
呢幾日最熱門嘅網絡話題,梗係罷工啦⋯⋯唔好搞錯,我係講 Google Cloud 今個月 2 號發生嘅罷工。呢次罷工牽連甚廣,唔單只 Google 自家產品包括Gmail、Google Drive、Google Docs、YouTube、Google search 用唔到,仲搞到 Snapchat、Discord、Shopify 等用緊 Google Cloud 服務嘅平台都 down 埋,足足搞成四粒鐘先全面恢復(好在只係美國及歐洲出事,香港地區未受影響)。 罷工癱瘓大災難…
雲端應用大行其道,企業在數碼轉型的大趨勢下,都開始進行各種部署,當中網絡安全就是其中一個考慮重點。早前硬體安全模組供應商 nCipher Security 與 Ponemon Institute 聯合發佈了一項名為《2019 港台加密趨勢研究》的調查報告,內裡指出有 48% 港台企業認為員工疏忽為數據安全的首要威脅,另外有 91% 港台企業表示希望數據加密技術可在企業內部及雲端環境中運作使用,反映管理者均意識到保護數據安全的重點——必須掌握主導權,而 BYOK(Bring Your Own Key)就是最可靠的方法。 獨立硬體演算省電腦資源 nCipher Security 大中華區業務總監戴文忠指出,互聯網上各種活動,簡單如發送及接收電郵或瀏覽網站,以至較複雜的電子支付等,都需要在執行指令前進行身份驗證,「舉例每部智能手機都有一張獨立的電子證書,證明這部手機的身份屬實及沒有被冒認,當核實了溝通雙方的身份後,才能執行之後的動作。」為了防止這張電子證書被冒認,製造商必須以數據加密的方法將它「鎖起」及存放起來,實際上就是通過密碼學(Cryptography)的各種演算法例如…
Gartner 預計企業於 2020 年的雲端開支將達 1 萬億,其時 9 成企業均會使用雲。企業將 IT 運營轉向雲託管的數據和服務已經是必然,下個關口就是,究竟上公共雲還是私有雲?尤其是中小企業,資源有限,是否等於一定用 公共雲 呢? 公共雲 與私有雲又有何不同呢?下決定前,就得先了解比較一下。 雲上的日子 雲端運算就是將電腦運算及儲存透過互聯網外判給第三方,主要的吸引力,在於建立、維護及管理成本,以及雲端可提供的可擴展性。同時,大部份雲端服務都提供軟體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及基礎設施即服務(Infrastructure as…
自「防火牆」面世至今的過去二十幾年裡,為了面對不同的網絡安全挑戰,市場也湧現很多不同的安全產品。有點像兵捉賊遊戲一樣,企業不停地修補漏洞,亦不斷地添置安全設備去加強防禦和監控。就算是大型企業,要投放大量資源去做好網絡安全,都會有點吃力。 安全服務供應商差異大 所以近年市場也興起把安全工作委託或外判給安全服務供應商,對於一些企業來說,也是一個選擇,但如何挑選合適的服務供應商仍是一個難題。首先,市場充斥著很多安全服務供應商(MSSP,Managed Security Service Provider),有本地 MSSP,也有外地 MSSP,其服務內容也林林總總,更有不同的 Service Level,價格也有很大差異。要認識清楚服務內容,實在不容易。再加上大部份 MSSP 所提供的服務範圍也處於前期階段,其質量和穩定性還需要時間來印證。 買車轉為 Call 車 由「產品」轉為「服務」是一個過程,也可以說是開闢了另外一個新市場。就如我們買車一樣:汽車是產品,汽車購買屬於一個市場,但需要接送服務的人,可以選擇 Call 車(像的士或 Uber)。用 U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