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幾年的疫情,令全港市民紛紛走向「科技化」,過往在現實世界進行的活動,例如會議、購物、銀行戶口的開立等,都已轉移至網上世界。即使以往不熟悉智能手機操作的長者,現時亦已得心應手。正好這幾年,數碼銀行興起,據環球科技和管理顧問公司發表的亞太區「未來銀行」系列調查報告,顯示過去兩年,香港用戶對數碼銀行信心大增,6 成人願意提供私隱數據,以獲得個人化產品及服務。 誠然,科技發展徹底改變市民的生活,但同時引發私隱保護的疑慮,當中一不留神,便會衍生出種種個人資料洩漏或被盜用問題。筆者在軟件系統的應用開發方面,經常會涉及用戶私隱資料及位置分享與追蹤功能,故在數據私隱保護問題上一直遇到不少挑戰。 綜合多年開發經驗及實際客戶方案後,已掌握保護數據私隱的開發思維及技術準則。要防止數據外洩 ,作為開發商應考慮:1. 數據不應離開數據源頭 2. 要把數據資料上傳或發送,只抽取有限度的重要資料並予以加密,同時開發商要確保資料離開數據源後,即使外洩至第三方,對方亦無法解密或從資料推斷到源頭的所有私隱數據。 何謂數據不離開源頭?舉個最簡明的例子,筆者曾處理過澳門賭場的大型項目,賭場的出入人次、會員、客戶個人資料、兌換籌票金額等資料數據,只存於賭場內的伺服器,並不會傳輸或上載到任何地方。 至於如何只抽取有限度的重要資料並予以加密?又一例子說明。 筆者亦有參與開發「居安抗疫」App,當中的數據私隱保護問題亦引起不少關注。當中「Network Signal」最能體現。要知道用戶的實時位置,最直接方法就是安裝軟件,直接從其手機取得用戶的資料。但要保障用戶私隱,在開發過程中,我們花了大量時間,棄用直接方法,研發出「Network Signal」功能。 「Network Signal」,當「居安抗疫」App 需要監測某人的所在位置,App 系統後台並不會取得該人的姓名、性別、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或住址;換言之,系統後台人員不會知道該人士的身份,只知道一個編號,而透過 Network Signal(Wifi Pattern)知悉其有沒離開所在範圍。這是一項間接而又能取得所需資訊的方法,令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只會存於其手機中,App…
Search Results: 伺服器 (288)
數據洩漏在這個時代顯現已是企業必須面對的議題,重點是如何阻擋攻擊者進入企業網絡,及未雨綢繆擬定好遭受攻擊後,減少影響及損失。網絡安全專家建議,企業應採取「網絡韌性(Cyber Resilience)」策略來應對日益增加的網絡威脅。那麼到底網絡韌性是甚麼?與傳統的網絡安全方式有何不同? 網絡安全專家 Torsten George 在 SecurityWeek 分享,根據 MITRE 的定義,網絡韌性是指預測、承受、恢復,和適應逆境、壓力、攻擊或對網絡資源的受損害的能力(The ability to anticipate, withstand, recover from, and adapt to adverse…
抖音(TikTok)內的「踩界」濾鏡令片中人裸體若隱若現,激起不少用戶好奇心。有黑客聲稱能破解濾鏡,將片段「解碼」,火速吸引一眾跪求無碼版的用戶。結果至少有 3 萬用戶換來連環中伏,不但失望而回,更誤墮資訊安全陷阱被盜個人資料,得不償失。 抖音內濾鏡種類繁多,其中一個 Invisible Body 濾鏡,每當片主脫下衣服疑似裸體時,濾鏡便會自動將片段中重要部位模糊,令抖音上出現 Invisible Challenge(隱型挑戰)熱潮,目前 #invisiblefilter 標籤的瀏覽量超過 2,500 萬。有人便利用用戶的獵奇心理,乘勢發布短片,宣稱能提供軟件以消除 TikTok 的遮蔽效果,將片段變成無碼,更附上名為「Unfilter」的連結,邀請加入 Discord 伺服器。 當然,軟件是假的,惡意軟件才是真的。 網絡安全公司Checkmarx發現,當用戶點擊連結,加入 Discord…
面對香港 IT 鬧人才荒的問題,已非單用錢就能解決,企業「搵到人、用好人、留到人」同樣重要。 Sangfor 的第三代超融合基礎設施 HCI (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本身已很好地將儲存、訊息處理、網絡和管理集於一身; 最近與 Landray Software 將其企業級的自動化協同運營管理平台 EKP 融入至 HCI 中, 共同推出的一體化方案,除了可以高效地部署和支援 EKP上眾多 IT 應用項目外,亦可周全顧及到客戶(特別是…
以色列網絡安全公司KELA發表最新調查報告,指專門出售入侵企業帳戶權限的黑客活動,在 2022 年第三季的數字雖然保持相若,但累計要求的報酬卻大幅上升至 400 萬美元,而且從各種網絡攻擊的數據可見,這些入侵權限最常被利用於勒索軟件攻擊之上,企業管理者應盡快堵塞入侵門路。 無論是勒索軟件或資料盜竊活動,在進行網絡攻擊前,必須先進入企業的內部網絡,例如勒索軟件集團 LockBit,便經常在暗網或地下討論區上刊登廣告,邀請擁有企業帳戶權限的人合作,由對方提供入侵門路,LockBit 則負責入侵、執行勒索軟件、與受害公司商議贖金及收款等工作,事後便會與帳戶權限提供者對分贖金。 出售企業帳戶權限拆家 ( Initial Access Brokers, IAB ),本身也是網絡犯罪世界中其中一門專業,KELA 網絡安全專家指出,他們或許因為缺乏入侵企業內部網絡的技能,又或不願冒上更大被捕風險,因此在取得企業帳戶登入權限,便選擇退居幕後,僅以出售帳戶權限謀利。 而在 KELA 發表的 2022…
雖然近期 Google、Microsoft和Apple都各自在其平台推出了無密碼的驗證密鑰(passkey)功能,但大多數人仍然選擇使用自己的密碼。Google 最近開始透過FIDO 聯盟(Fast Identity Online Alliance)測試 Chrome 和 Android 中的驗證密鑰支援功能,而 FIDO 的密鑰是以智能手機傳感器進行生物識別身份驗證,以完成無密碼登入。Apple 於 6 月宣布 iOS 和 macOS 支援使用…
心思思想為企業數據中心升級,早著先機應付未來挑戰,卻又因為需要花費的時間、金錢、人力物力等種種原因而卻步?其實近年遙距工作、容器、微服務迅速興起,對傳統數據中心帶來不少壓力,小編整合了企業界對數據中心的五大謬誤,並一一拆解,助你為業務選擇最適合的方案。 誤解一:以為數據中心內的資料很安全數據中心的確有部份流量會經過防火牆保障安全,惟局限於南北向工作負載(North-South workload),即用戶至伺服器的安全性,並僅佔總流量約 3 成。換言之,有 7 成東西向工作負載(East-West workload)未有經過防火牆,令伺服器之間、應用程式之間的安全性減低,容易構成網絡威脅。如所有流量均經過防火牆的話,不但成本非常高昂,而且容易出現「網絡塞車」問題,欠缺效率。 對於存有很多客戶敏感資料及數據的機構來說,這些資料及數據幾乎等同財產,故必須更加著重網絡保安,以免蒙受金錢損失或影響企業形象,例如證券公司、航空公司、醫院等,也適合為數據中心進行升級。 誤解二:只要將資料上雲數據中心便毋需升級越來越多企業使用雲端服務,但這類型企業是否就毋需優化數據中心呢?非也!其實兩者需要互相配合,越使用得多雲端服務,對數據中心的要求便會越高。疫情下各行各業加速數碼轉型,尤其是遙距工作及在家辦公政策已成常態,加上容器(Container)及微服務(Microservices)的興起,令應用程式發展更為快捷,種種原因都對數據中心造成壓力,對部份公司而言升級已屬刻不容緩。 現時市場上普遍應用的第三代數據中心,無論在流量或安全性上均面對樽頸位,已無法應付將來需要。去年底有分佈網絡公司推出全新概念交換器架構——分散式服務交換器(Distributed Services Switches,簡稱DSS),屬第四代數據中心,重點提升安全及流量。 誤解三:擔心升級過程複雜及耗時DSS 能在架頂式(Top of rank, ToR)leaf switch 中直接部署,以現有基礎加以改良,毋須對整個數據中心採取耗時的升級,同時減輕成本。…
DDoS(分散式阻斷服務)的規模日益龐大,每秒攻擊次數屢創新高,不過一般都只會持續數秒至幾分鐘。不過,網絡安全公司 Imperva 最新為客戶攔截反常 DDoS 攻擊,不單只每秒訪問次數接近現時最高紀錄,持續時間更非常誇張,對企業造成極大危機。 DDoS 攻擊的全名是 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 attack,中文稱之為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通過不同攻擊手段消耗目標網站、連線遊戲或網上應用服務的運算或網絡資源,最終陷入癱瘓狀況。相對於 DoS 攻擊(Denial of Service attack)的單一攻擊來源,發動 DDoS 的攻擊者會利用多個來源,例如最常見的是利用受感染電腦組成的僵屍網絡(botnet)大軍。不過,近年黑客使用先進的放大(Amplification)技術,只須少量僵屍裝置便能製造龐大的無效訪問要求,例如早在 6…
社會對視障人士有很多標籤,僅有一成視力的黃宇彤(Augustine)用行動打破大眾固有想像,年輕時抵受親友反對、同學恥笑,他決意忠於興趣,要做程式設計師(Programmer)。幾經努力後如願,他認為,視障令他思考更多,活用程式幫助自己工作,並希望日後設計程式幫助其他視障人士編程,「我想世界或者社會知道,視力不應是你揀職業的一種限制」。 在辦公室內,Augustin 與其他同事一樣,手指頭噼嚦啪啦的敲着鍵盤,只是他的電腦屏幕顯示的字體比較大。32 歲的他先天眼部神經線退化,9 歲時有視力五成,20 多歲時已退至一成,維持至今,「簡單而言,(視力)就如同 400、500 度近視但無戴眼鏡」。 「每朝每晚都有人叫我放棄」 一直在主流學校升學,Augustine 中學畢業後對語言學有興趣,升讀城市大學語言學及語言科技系,課程提倡用程式協助語言研究。他最初對學電腦頗為抗拒,因為課堂上的電腦簡報,他統統看不清,要留堂向老師請教,但漸漸他發現學得比其他同學快,而且有關科目全部奪 A。 其他同學打算畢業後做老師、做翻譯,Augustine 卻有志於編程,「大學時話想做 Programmer,話去讀書,我已被同學笑,笑我妙想天開」。但他堅持修讀理工大學的資訊科技理學碩士課程,同時做網頁開發工作,惟職場的前輩亦指他因為視障未必適合,不如轉做銷售工程師,他父母及親友則異口同聲叫他放棄。 「我幾乎每日每朝每晚都有人叫我放棄,他們是好心的,尤其我媽覺得我不應揀這條路,叫我揀政府工、文職,有保障。」Augustine 歸納親友的擔心,一是長期對電腦或加速眼睛退化,二來是憂他無法應付編程工作。他續指,很多人認為健視編程亦非易事,何況視障,於是他求職時,付上自家製的短片講解何謂一成視力,而且他牢記各種快速鍵,打字毋需看鍵盤。 Augustine 日常編寫程式時需要放大字體。 「我覺得我同部電腦傾到偈」…
Symantec 網絡安全團隊 Threat Hunter Team 最新捕捉到一項新的網絡間諜行動,專門攻擊亞洲區內涉及宇航、國防、電訊及IT行業的公司。雖然現階段團隊未能確認與哪一個國家級黑客集團有關,但其入侵手法卻值得留意。 由國家支援的黑客集團,一般會以竊取機密為目的,而 Symantec 今次從受害客戶入侵個案中所發現的便屬於此類,專家估計相關攻擊至少在 2021 年初啟動,主要針對亞洲區內的上述行業。專家以發生於今年四月其中一個個案為例,展示黑客入侵手法的精密。 整個攻擊起點,由黑客利用一個由羅馬尼亞軟件公司 Softwin 開發的 BitDefender Crash Handler 防病毒軟件套件開始。黑客利用它的漏洞在公司內部網絡載入一個 .dat檔案,執行其內裡的已加密 Shellcode,從而側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