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網已成習慣,網民最講求上網要快要方便,最緊要唔使成日入密碼或做機械人認證,如果 Load 個網站要等多過三秒鐘?隨時已經無興趣再等。但你有無諗過,方便快捷嘅背後,你犧牲咗啲乜?就係付出太多個人私隱訊息,唔想咁可以點? TOR 幫到你。 瀏覽器洩密真危機 成日講上網會洩露好多個人訊息,究意有幾多?講多無論,試下入呢個網站 (webkay.robinlinus.com)先。試完係咪好驚驚?抑或睇完都無乜感覺?不妨抽幾樣嚟睇睇。首先係地圖位置,如果罪犯掌握到你實時位置,即係知道你行蹤,唔單只女士會好危險,如對方有你屋企地址,更可以肆無忌憚等待良機爆格。 跟住就係用緊嘅上網裝置作業系統同瀏覽器版本,作業系統及軟件供應商成日叫大家更新系統版本,就係為咗堵塞一啲已知嘅漏洞,如果黑客知道你未更新,要攻擊你就容易好多啦。再嚟就係 Auto-Fill Phishing,如果你貪方便啟用咗,黑客有機會通過唔同方法例如 Cross-Site Scripting (XSS)嚟盜取你嘅登入資料,所以話如果你嘅瀏覽器透露咗咁多訊息,係咪好危險? TOR網絡 遊花園消痕跡 如果你唔想乜都俾人𥄫實,可以點做?你可以試用 TOR(The Onion Router)洋蔥路由器。…
Search Results: 互聯網 (150)
Gartner 預計企業於 2020 年的雲端開支將達 1 萬億,其時 9 成企業均會使用雲。企業將 IT 運營轉向雲託管的數據和服務已經是必然,下個關口就是,究竟上公共雲還是私有雲?尤其是中小企業,資源有限,是否等於一定用 公共雲 呢? 公共雲 與私有雲又有何不同呢?下決定前,就得先了解比較一下。 雲上的日子 雲端運算就是將電腦運算及儲存透過互聯網外判給第三方,主要的吸引力,在於建立、維護及管理成本,以及雲端可提供的可擴展性。同時,大部份雲端服務都提供軟體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及基礎設施即服務(Infrastructure as…
今早港鐵測試新訊號系統,導致兩架地鐵相撞,荃灣線金鐘至中環路段全線封閉搶修,港鐵方面全面叫停系統測試,指必須調查清楚訊號系統出事原因,方可繼續測試計劃。常用於訊號系統管理的 SCADA/ICS 系統,被廣泛應用於基建設施或工業運作的監控介面上。南韓網絡保安專家表示,原來 SCADA/ICS 亦是黑客喜愛攻擊的目標之一,試想像電力、供水、核電設施的控制系統可以被隨意玩弄,引發的災難,就絕不止列車「輕微」碰䃥那麼簡單。 今晨港鐵測試系統訊號卻發生意外,導致兩列地鐵發生碰撞,車廂嚴重變形,同時令兩名車長受傷。(互聯網圖片) 今晨港鐵測試系統訊號卻發生意外,導致兩列地鐵發生碰撞,車廂嚴重變形,同時令兩名車長受傷。(互聯網圖片) 黑客攻擊 SCADA/ICS 製造大停電 今次港鐵意外是訊號系統故障所致,並非黑客所為,但其實最近就有一次黑客攻擊 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資料採集與監控)/ ICS (Industrial Control…
眾多網絡攻擊點之中,端點是最令 IT 人員頭痛的,因為實在太多,而且越來越多,如何管理呢?所以要有 UEM(Unified endpoint management)。我地請教 IBM 香港資訊安全業務經理 Ricky Ho,為大家講講 UEM 嘅精髓。 了解隱藏成本是第一步 端點管理需要面對很多難題,Ricky Ho 指出,這些難題導致管理成本高昂,而且延伸更多隱藏成本。「首先是太多工具,有些機構甚至用上 20 個端點管理工具。然後是能見度問題,試問有幾多個 IT 能清楚知道公司總共有幾多個端點裝置?更枉論用緊哪個…
每逢有網絡保安事故,本地傳媒都會即時搵保安專家評論事件。這些被行家視為「傳媒好友」的專家不多,因為解答不單要快,意見亦要準確簡短,才能幫助記者搶先報導事件。如果言論能再帶有一點幽默感,自然更易成為傳媒寵兒。香港互聯網協會網絡保安及私隱小組召集人楊和生就是其中之一,原來當初他踏入電腦界全因為懶,誰不知現在卻是最忙的職業。 輸在起跑線 早於 1990 年讀大專一年級時,楊和生已開始接觸電腦,「那時讀電腦工程,喜歡寫電腦程式只因為懶,因為發現有很多重複性的工作毋須人手處理,例如要處理一大堆文件檔案的排版,其實只須編寫簡單的程式,就可交由電腦自動執行。」令他沉迷鑽研電腦程式的原因,除了他宅宅的沒有其他嗜好,還與他的電腦設備輸在起跑線有關,「以前無錢,所以第一部電腦的硬件配備比同學差很多,例如別人的電腦用 386 (Intel 處理器型號)、1MB RAM,我就只用 286 及 640KB RAM,連電腦屏幕也只得黑白。」眼見朋友的電腦可以做到很多東西,楊和生亦想試試自己那部弱弱的電腦可否做出接近的效果,所以便花了很多時間練習寫程式,蒲深水埗黃金電腦商場買書自學一些破解技術,「當時完全無黑客的概念,只是有興趣試試修改程式,例如修改電腦遊戲內的生命值、武器防具等,雖然自己完全沒有打機的嗜好……」 後來有朋友移民美國,楊和生為了保持通訊而連上互聯網,才從不同渠道認識黑客這回事,「不過那年代接觸的黑客技術並非以破壞為目的,只是大家互相分享一些程式的漏洞,例如當時互聯網供應商使用的 FreeBSD 作業系統,就有各式各樣的破解玩意,雖然有些成功有些失敗,但我已可讀取到其他用家的電郵地址及內容。」掌握到這些個人私隱,有心人其實已可利用來進行社交工程(Social Engineering)攻擊,楊和生則笑說可能自己沒有犯罪基因,所以即使讀取到伺服器內的電郵內容,也僅僅是滿足了自己的成功感,未能發現偉大的「錢途」。 大專時經常蒲黃金的結果,就讓楊和生認識了一班「砌機佬」,後來其中一個相熟的店員在商場內另起爐灶,順理成章便邀請他一同開檔。「那時賣電腦很好賺,一套電腦可賺取四成利潤,有時講價可以減到幾百蚊,不似現在只賺到百多元,想平幾蚊都難。」賣電腦的好處,就是可以接觸最新的電腦資訊,同時以平價入貨,「所以第二部電腦已是當時頂級的 486,一下子由最慢變成最快。」無論上學或兼職都與電腦有關,讓他打穩了電腦編程的根基,所以出來工作後,編寫程式的技術及速度亦較人高及快。 隱密攻擊…
倒賣之王,長老拜服 在近年互聯網的世界市場,以一個概念、想法、產品,用科技去顛覆舊行業,什麼共享經濟,足以令一間小小公司成為獨角獸,屢見不鮮。我對本故事主人翁,可以將同一個概念類似的產品可以賣完一次又一次,不得寫個服字。他是 DNS 倒賣之王 David Ulevitch。 大學的一年級的 DNS 小型項目終被收購 2001年,David作為華盛頓大學的一年級學生,創建了 EveryDNS。EveryDNS 是一個典型的大學科研小型項目,這項目以滿足 David 對於 Web 的 DNS 管理軟件的需求。雄心勃勃的 David 當時想成為域名系統提供商,讓用戶可免費將域名映射到網站,系統的所有運作經費完全靠捐贈資助。EveryDNS…
12 歲的黑客小天才 黑客界鼻祖 Kevin Mitnick,充滿爭議性的傳奇人物,看完他的經歷,會發覺「第一黑客」稱號,當之無愧。有人形容 Kevin 的上半生猶如電影《Catch me if you can》的男主角 Frank Abagnale。Kevin 於 1963 年生於美國加洲的一個猶太家庭,小時候已發揮黑客本色:12 歲時,利用Social Engineering 及 Dumpster…
【智能「領」航】「雲移物大智」加速了 Digital Transformation 「雲」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移」5G 移動技術、「物」物聯網(IoT)、「大」大數據(Big Data)、及「智」人工智能(AI)可稱為近年 IT 界最 Hot 的 5 大技術領域,也彷彿成為業界必需理解的科技趨勢。集合「雲移物大智」所帶來的優勢,令企業的 Digital Transformation(DT)加速。 DT 是第二次工業革命 如果話 IT 時代(由電腦的應用到互聯網的普及)是標誌著信息化,整個階段就可用第一次工業革命來形容。那麼自…
中國的大型科技公司: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統稱為 BAT)這三巨頭正努力把自己定位成為 Smart City 解決方案領導者,並希望打造自身為──自動駕駛、語音對話式 AI、面部識別技術、預測性醫療保健方面等的全球領導者。 BAT 的優勢 BAT 有資金和資源,除了積極擴展到亞洲其他國家,正努力招募外國人才,並投資外國的 AI 創業公司,形成全球合作夥伴關係。再加上中國市場有得天獨厚的 AI 應用的條件,包括人口龐大、數據量大、科技人才湧現、廣泛電子商貿應用,更有大量物聯網設備也在中國生產。綜合起來,會給予 BAT 在打造 AI 平台的優勢。 BAT 面臨的最大挑戰…
香港科技園公司位於科學園內的智能生活協作空間 InnoCell 正式開幕,將為合資格本地及海外創科專才提供超過 500 個宿位。 InnoCell 由政府向科學園斥資8億元興建,以「Work. Live. Play. Learn」及「可負擔」為宗旨,為創科專才提供類似商務酒店的住宿服務,以及大量Public Area和Co-Working Space配套作交流之用。房租是按市價6成計算,每月7千元至10萬元,目前已有租戶試住。 邊做邊玩邊識人的IT生活圈 InnoCell 主打「Work. Live. Play. Learn」文化,提供3萬平方呎的公共空間,鼓勵創科專才在住宿期間利用不同的協作空間多多交流意見。現場所見,每層都有不同主題區域,打開房門,就即刻可以見到會議室及演講廳,多走幾步便可以使用Party Room、健身室、酒吧、BBQ場、打機房,甚至連Band 房都有,有已入住設施的IT從業員稱,這種私人空間和社交空間如此緊密的生活風格,是近年不少年青創科專才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