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互聯網 (150)

    知名汽車品牌 Mercedes- Benz USA 早前披露一宗影響 160 萬條紀錄洩露事件,數據包括財務資料、SSN(Social Security Number)、客戶姓名、地址、電子郵件、電話號碼和購買車輛資料等,受影響人士包括部分客戶和潛在買車客戶。這些數據為 2014 年至 2017 年間,曾向 Mercedes- Benz USA 和經銷商網站提供個人資料的人士,預料不到 1,000 名受影響的客戶和潛在買家受影響。 該公司於…

    「新日常」不經不覺已被談論年半,近來市場變化較大,客戶由公司辦公變成在家工作,保安的邊界變得不清晰。特別現在包括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s)等的應用崛起,以互聯網出口作管控的話,技術上開始失效,未能為用戶帶來真正保護。 融合網絡與安全 針對上述問題,其實保安業界早有提升技術應對。其中全稱為 Secure Access Service Edge(安全存取服務邊緣,SASE)的融合網絡與保安管理的架構,早在 2019 年首次被 Gartner 提出,這個新融合網絡與安全的架構,主要是以雲端形式把服務送致用戶,而市場主要廠商之一 Sangfor 也有提供這項針對新常態的保安服務。 Ringo Yiu強調,Sangfor為少有在本地設立SASE網絡節點服務的解決方案商,目前也正著手建立歐洲與中東的節點,假設將來疫情完畢,各國重新開關,也有能力做到無縫連接。 Sangfor屬全球十大 Sangfor 港澳台新加坡地區業務總經理…

    全球疫情雖然逐漸放緩,但仍有不少外國企業實施遙距工作措施,然而在家工作存在大量危機,有網絡安全研究人員更發現了數十萬個不安全伺服器、端口和雲端服務,可能導致容易被黑客入侵! 因應疫情爆發,令企業組織和員工對雲端服務的需求增加,而這亦導致企業網絡暴露(exposed)於網絡攻擊之中。企業在疫症開始爆發時,急忙推出在家工作的措施,員工因此依賴雲端服務,包括遠程桌面協定(RDP)、虛擬專用網絡(VPN)和 Microsoft Office 365 或 Google Workspace 等應用程式套件。 雖然這種模式允許員工在傳統公司網絡以外的地方工作,但也讓網絡罪犯的多了潛在攻擊面。黑客能夠利用監控水平下降,而成功偷取用於遙距登入雲端服務的個人憑據,藉以入侵企業。 網絡安全公司 Zscaler 的安全研究人員分析了 1,500 間公司的網絡,並在 392,298 個公開的伺服器、214,230 個暴露端口和 60,572 個暴露的雲端實例發現了數十萬個漏洞,並聲稱最大的企業平均暴露…

    除了因疫情而趨化的遙距工作,企業亦開始實施隨處皆可工作(Work Anywhere)或混合辦公(Hybrid Workplace)的模式,令工作變得更加靈活和有彈性。因此,企業加快數碼轉型步伐,因而對軟體即服務 (SaaS)等雲端服務需求大增。企業上雲是近年大趨勢,而科技為工作帶來的良好體驗,亦能讓僱員工作時更得心應手,一個完善、易於管理的雲端服務平台,就顯得更為重要。 實施混合辦工模式,意味著要讓身處不同地方的員工,隨時獲得不中斷的存取權限以完成工作。在這種情況下,數據流量的安全性自然成為隱憂,在混合辦工的常態之下,用戶需要以不同的端點裝置設備(Endpoint devices)進入公司伺服器工作,舊有的堡壘式資安保護(Perimeter-based Security Protection)已不足以應付,甚至因為流量大增令閘口不勝負荷!而連線的安全亦是另一考量,稍一不慎隨時讓駭客有機可乘,企業該如何在網絡安全和工作效率之間取得平衡呢? Gartner預測:2023年將有40% 企業採用混合辦工架構 Gartner 的調查指出, 直到 2023 年將會有 40% 企業採用實體及虛擬架構混合的營運模式,以提升工作效率,同時讓企業員工支援身在任何地方的客戶。 因此提出安全存取服務邊緣 (Secure Access Service Edge,SASE)的新興概念 ,一種將不同的存取與網路安全方法匯聚至一個共同平台的服務,可更彈性地簡化網絡與安全基礎架構,有效減低成本。SASE 主要採取零信任網絡存取(Zero-trust Network Access, ZTNA)策略作身份驗證, 讓用戶無論身處何方,都能簡單快捷地對適當應用程式、網址網絡或公司數據作出安全存取。網絡範圍也可擴展至不同用戶、裝置及應用程式等,毋須再面對太多用戶使用 VPN 連線,致等候時間過長的問題,以降低安全風險。Gartner 亦預測到 2024 年,至少有 40% 的企業會明確採用 SASE 的策略,高於 2018 年底的不到 1%,故企業必須為邁向SASE而鋪路。 檢測所有流量及用戶體驗 一滴不漏抵禦攻擊 …

    Microsoft 被稱為 Section 52 的 Azure Defender for IoT 安全研究小組近日發現,物聯網和營運技術(Operational Technology,OT)裝置上,有一系列的記憶體分配漏洞,可用來執行惡意程式。這個目前盛行的漏洞名為 BadAlloc,與不正確驗證的輸入有關,而這個漏洞會導致堆溢出,並最終執行這些代碼。 研究小組在發文指,這些漏洞都源於使用記憶體容易受攻擊的功能,如 malloc、calloc、realloc、memalign、valloc、pvalloc 等。當傳遞外部輸入時,這些函數就會出現問題,因為這些外部輸入可能導致整數溢出或迴繞函數,折回的結果是重新分配記憶體緩衝區。小組又指,儘管折回而分配的記憶體不多,但令與記憶體分配相關的負載,超過了實際緩衝區分配,導致了溢出;缺乏輸入驗證令入侵者開採記憶體分配功能,造成堆積溢位,而令他們可於目標裝置上執行任意程式。 Microsoft 正與美國國土安全部合作,向受影響的供應商發出警報,並修復漏洞。在通報中所示的受影響產品來自 Google Cloud、Arm、Amazon、Red Hat、Texas…

    除了 Bill Gates,《槍炮、病菌與鋼鐵》經典名著都警告過大家,別看輕傳染病的破壞力,不過全球精英學者專家,只有寥寥幾位能夠準確預測 COVID-19 下的 New Normal,但 New Normal 伴隨的重大資安危機與未明前景,早已淘汰了一群應變失敗的 IT 管理層。另一方面,具前瞻力的企管人,已經居安思危,正推敲下一個 New Normal 及其生存法則。 2015-2019 年及 2010-2019 年的平均溫度分別是有記錄以來最高的五年平均和十年平均,冰川融化水位上升,1/4 國土低於海平面的荷蘭,很有機會比馬爾代夫更早陸沉,介時被迫難開家鄉的氣候難民,將會加添收容國的資源分配壓力。要說…

    無可否認,去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成為了企業數碼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的催化劑。在政府的抗疫措施下,企業無論是為了讓員工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抑或應付顧客網購習慣的轉變,均發現傳統的基礎架構及 IT 工具完全無法滿足營運上的需要,有必要來一次大翻新。 新常態下服務要快 香港系統整合商 Amidas 技術總監 Frieda Cheng 解釋:「傳統的 I&O(Infrastructure & Operations)架構都是內部部署(on-premise),以往企業要開展新計劃,單是購買硬件、軟件及鋪設網絡的 IT 前置工作,起碼也要籌劃半年,完成整個計劃更至少要一年時間,套用在今次疫情上,便會發現傳統 I&O 架構已與實際需要嚴重脫軌。」…

    網絡安全公司 Kaspersky 公布調查結果,揭露最常遭受釣魚攻擊之苦的五個國家。列於榜首的是巴西,據研究結果顯示,在 2020 年每 5 個當地的網民中,就有 1 個網民至少被黑客盯上一次,幸而當地網民對網絡安全的意識正在增強。 Kaspersky 的網絡釣魚報告指出,緊隨巴西之後的國家分別是葡萄牙、法國、突尼斯和法屬圭亞那。該研究報告顯示,僅在 2020 年 2 月至 3 月期間,針對流動裝置的釣魚攻擊就增加了超過 120%。攻擊增加的因素主要是社交距離或隔離措施的推行,令互聯網的使用量和線上服務的需求增加,例如互聯網和網上銀行和線上購物,以及大規模採用遙距工作和對流行病的焦慮。 根據研究,流行病毒是 2020…

    正在使用 Google Chrome 無痕模式(Incognito Mode)的你要注意了,Google因為「假無痕」,暗地裏仍有追蹤用戶數據,而在美國面臨集體訴訟,被要求賠償 50 億美元。據 Bloomberg 報道,加州地區法官裁定 Google 在「未通知用戶的情況下,在他們使用無痕模式瀏覽時,進行數據收集」。 Google Chrome 無痕模式原為讓用戶選擇在使用互聯網時,其網絡活動不被保存在瀏覽器或裝置上。一眾用戶於是上訴,並指 Google 有著「無孔不入的數據追蹤業務」。他們在訴訟中稱,「即使用戶採取措施保護自己的私隱,如在 Chrome 中使用無痕模式,或者在 Safari 和其他瀏覽器中使用私密瀏覽,追蹤仍會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