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特徵應用】研究:95%智能手機用家未來數年可使用面部識別付款
利用智能手機或智能裝置在網上購物,已成為不少人的消費習慣。最近有分析指,未來幾年將會有過十億智能電話、平板電腦或智能手錶用家,會常用面部識別技術作支付;研究亦指,面部識別和其他生物認證技術,將有助於流動付款者的安全付款。
有關分析由 Juniper Research 負責,除了面部特徵外,分析師還預測將會有不同的生物特徵,應用於驗證流動支付,包括指紋、虹膜和語音識別。根據研究人員表示,2025 年全球 95 % 智能手機具有生物特徵識別能力,而利用生物特徵作支付的交易額由 2020 年的 4,040 億美元,上升至超過 3 萬億美元交易額。
愈來愈多人使用流動裝置支付代替信用卡,令用家即使在購物時忘掉拿錢包,仍然能完成購物。電子商務生態系統正在迅速增長,但同時存在隱憂,詐騙者亦可開闢新途徑,利用新漏洞搵食,所以必須確保付款人,的確是支付帳戶的擁有人,而非被盜用。因此,識別生物特徵正朝著改善流動支付的安全性發展,由其是相對普及的面部識別。
面部識別技術的常用示例包括 Apple 的 FaceID,可用於授權從 iTunes、App Store 和 Apple Books 購物,並以 Apple Pay 完成付款。FaceID 對應一個名為 Truedepth 的相機系統,該系統由 Apple 構建,並在用戶面上分析超過 30,000 個點,使用時會對比用戶註冊的面部數據。該技術可用作精確識別,例如區分出真人或 2D 照片,甚或是面具。而在此技術驅動下,愈來愈多服務供應商在其設備中,融入以硬件為本的面部識別技術。
Maynard 就指,欺詐者也同時發展技術,並開發出新的方法暪過安全措施,如利用照片、3D 打印面具等進行試驗,變相上是欺詐者和安全服務提供商之間的軍備競賽。Maynard 續指,基於軟件的面部識別功能強大,因為它相對容易部署,但是隨著欺詐者的方法令軟件變得無效,期望硬件的系統亦同時發展。
實際上,Juniper 的研究建議供應商推出最強的身份驗證工具,否則隨著欺騙嘗試的增加,可能會失去用戶的信任。這可以採用一種技術的形式,而該技術包含多種生物特徵以保護支付,例如面部識別、指紋、語音和行為指示。Juniper 的研究人員預計,到2025年時,指紋傳感器將在配備生物識別功能的智能手機中佔 93%,而語音識別將在同一時期內增長到超過 7.04 億用戶。
這並代表最先進的生物識別技術毫無缺陷,Maynard 指疫情就反映面部識別,並不適用於戴上口罩時,而戴眼鏡亦對識別有影響。而在過去的幾個月中,許多 Apple Pay 用戶都依賴使用密碼,Maynard 稱這是有問題的,因此,還需有待廠商們採取哪些措施來提高技術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