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藥廠專訪】傳統工業盼轉型加強數據管理 營運總監:每次Audit都打仗咁!
中成藥無論在包裝或味道上,都給人「傳統」的感覺。具有過百年歷史的嶺南藥廠,生產線亦相當「傳統」,仍舊採用半自動化工序,面對外地藥物規格要求及年度審核時,往往需花上大量時間及人力處理。營運總監譚天樂教授(Timothy)希望藥廠能轉型,善用新科技加強數據管理,將生產過程變得現代化,走向國際。
香港九成的中藥廠屬中小企業,主要是在工廈中不同樓層生產,嶺南藥廠亦不例外。Timothy 指內地的工廠地方大,可以使用自動化機器如機械臂,減少人手,惟這類方案並不適合在寸金尺土的香港中使用。
採用舊式數據管理方法 依賴人手
製造中藥時,溫度及濕度尤其重要,不論是生產藥物的「車間」,還是存放紙品的倉庫,都必須要控制好溫度及濕度,以免滋生細菌。Timothy 表示現時藥廠實行半自動化,部分工序以人手執行,惟管理相關數據的方法仍然十分「土炮」。例如處理 Computer Validation 時,僅透過 Excel 設置 formula 及輸入數據,他無奈笑道:「其實係中學程度嚟咋。」
又以製藥的 Mixing Can 為例,必須維持在攝氏 70 度,現行方法是以一個溫度計量度,由職員每小時觀察溫度計,再將溫度寫到簿上再簽名作實,情況就如保安員巡樓簽簿一樣。「如果可以即場已經有技術監察到溫度同濕度,而又可以即刻生到一個表嘅時候,我哋就變成可以直接用數據去做分析,唔洗由零開始。」
減慢生產線以應付審核 打入海外市場需數據支持
嶺南藥廠主要製造外用中成藥,大約每 3 年需接受一次審核(Audit)。Timothy 坦言每次 Audit,都要全廠總動員出動整合文件資料,「職員可能唔記得簽名,但知道肯定係有做嘅,唔係啲數據邊個寫,但可能做漏咗」。儘管審核員明白偶有無心之失,但也可能會影響其觀感,故「每次 Audit 都好似打仗咁」,不但需時兩至三個月提早預備,甚至要減慢生產線一個月,以準備相關文件。
各行各業都想借助數碼轉型擴展業務,由新加坡「起家」的嶺南藥廠,銷售對象一直以東南亞地區為主,要打入歐美及澳洲市場,將產品推向國際,便需要符合美國 FDA 及澳洲 TGA 的嚴格要求,取得相關認證,即整個生產過程,包括由原材料、中間體、到成品,也需要符合品質監管系統。Timothy 笑言:「但唔係你話係就係㗎嘛,要有文件支持。」因此,藥廠希望能「對症下藥」,加強數據管理,做好海外市場並擴展業務。
在早前舉行的「工業4.0物聯領袖峰會」中,Timothy 身為講者之一,直言盼向業界尋求合適的解決方案,令傳統的藥廠走向海外、走向世界。他在受訪時亦表示:「希望有華人嘅地方都有我哋嘅產品。」
相關文章:【網安小秘笈】邊一個發明了OT?工業4.0最困難之處大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