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雲專訪】中港網絡生態大不同 微信助企業入華
香港與內地的網絡生態向來「一國兩制」,經過三年多疫情後,無論個人或企業的習慣、行為也有很大轉變。騰訊雲港澳業務高級總監蔡毅海(Steven),分析疫情後出現的趨勢,又認為騰訊與其他龍頭賽道不同,會繼續加強自身產品,並協助不同企業入華。
騰訊旗下的微信在內地向來備受歡迎,「小程序」更成為港人前往內地時,取得健康申報「黑碼」的三大方法之一。Steven 指以港人為本的市場推廣,多採用 facebook、Instagram 及 YouTube,惟內地無這類平台,內地人亦偏好使用小程序,例如在微信上社交及購物,比較不喜歡下載 App,顯示兩地用戶的網絡使用習慣存在差異。
冀訂造工具 迎合中港兩地客戶
香港的零售市場約有 30% 來自內地遊客,市面逐漸復常後,各大零售商更是爭相「搶返呢塊餅」。Steven 表示,有不少客戶籌備改造 App 時,「都希望特別訂造工具,用同一個平台照顧埋國內嘅 Ecosystem」。他又以一間超大型零售店為例,雖然在 App 上已具有成熟的會員系統,但「遊客嚟到唔會下載你個 App,(客戶)又想幫佢儲 Coupon」,於是便開發微信小程序實現該功能。
眾所周知,疫情後的會議均由線下變為線上,再變成混合模式,騰訊雲在 2020 年推出騰訊會議,短短 8 個月已達一億用戶,而網購亦越趨普及。Steven 以「黃金地段」作比喻,指出以前開實體店,大家會選擇黃金地段,但將業務搬到線上後呢?「企業就會想搶流量。」
今時今日的「搶流量」,不再只是落廣告,還要建立「私域流量」,收集客戶的數據如喜好、購買歷史,再加上社交公關,他笑言:「直頭好似朋友咁聯絡,引導佢去店舖落單。」
混合雲分擔風險 內地雲廠商受歡迎
為探討數碼經濟的科技應用,Steven 於上周「2023 數字經濟峰會」中,與來自微軟、Panasonic、商湯等科技巨頭高層代表,在「商會論壇」上剖析企業如何整合傳統新經濟及傳統經濟,並推動業務轉型。
無庸置疑,疫情加速數碼轉型,甚至已由「支出」變成必做的事,越來越多企業會採用混合雲以分擔風險。Steven 於會後分析,全球有六大廠商,三間美國三間中資,「香港企業要 Adopt 一個 Multi-cloud時,就會想其中一個 Cloud 採用國內雲廠商」。因此,騰訊作為內地廠商,便成為其中一個選擇,而成本、風險、自主可控,也是香港企業選擇雲廠商時的考慮點。
事實上,不論是國外或本地,只要是想入華的企業 ,大多會先以香港作跳板; 騰訊其中一個策略,正正是協助以大中華市場為目標的企業。
Steven 認為,騰訊的微信生態很容易助企業入華,有其獨特性。與其他中資龍頭比較,儘管彼此賽道及累積經驗各有不同,如騰訊在社交、遊戲、影片的領域特別強,更獲 Frost & Sullivan 評選為亞太區視頻雲市場排名第一,他相信繼續做好本業,未來加強自身產品如微信、QQ,以及投放廣告的精準程度,「客戶會需要我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