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展望】香港科技基礎設施四大預測趨勢
![Topic report3](https://www.wepro180.com/wp-content/uploads/2025/02/WEB_250205_Daily-1600-x-900-px.jpg)
蛇年來臨,對企業和數碼領袖而言,現時不斷演變的數碼環境,無疑帶來了無限的機會,如何應對未來挑戰,以充分發揮新技術的潛力,亦是至關重要。Equinix 香港區董事總經理韓祖恩分享了 2025 年影響香港科技基礎設施的四大趨勢,並指出私有 AI、網絡安全、邊緣運算及混合多雲,將成為 IT 策略的關鍵。
趨勢一:採用混合模式進行AI部署 結合私有AI基礎設施
香港政府積極推出多項運用人工智能(AI)技術的公共服務,包括使用本地訓練的生成式 AI 處理文件,同時確保重要文件經人工審核;亦推出 30 億港元的 AI 資助計劃,以推動和發掘 AI 在香港的潛力。
公有雲中的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簡稱 LLM)大力推動了早期的 AI 服務部署。然而,數碼企業逐漸意識到,部分 AI 工作負載可能更適合使用替代的基礎設施方案,特別是涉及私有數據的工作負載。
許多企業現時選擇「模型到數據」(Model To The Data)的方法,而非將用戶需求和數據傳送到公有雲進行處理的「數據到模型」(Data To The Model)。這種方法將 AI 模型部署在企業的私有數據存儲中,並接近模型的終端用戶,從而取得私隱、速度和成本的優勢。
隱私是首要問題 —— 許多具發展潛力的 AI 應用案例,在應用技術時或涉及敏感、私密或受監管的數據,例如利用財務記錄的銀行詐騙防護系統,或依賴醫學影像的預防性醫療服務。為全面控制敏感數據,或遵守國家數據主權(data sovereignty)的要求,部分企業傾向選擇在私有環境中部署 AI 基礎設施。對於希望使用自有專屬數據訓練定制模型的組織來說,這種需求可能更為迫切。
此外,不同的 AI 服務成本結構是另一重要考慮因素。對處於早期發展或數據傳送量有限的服務,使用位於公有雲且按需可用的模型可能更為適合。然而,對於發展成熟且需要傳送大量數據的服務,使用私有基礎設施的營運成本或許更低。預計到 2025 年,更多企業將採用混合 AI 基礎設施,以便根據特定的 AI 服務需求,在私有和公共基礎設施之間靈活選擇。
趨勢二:加強網絡安全以應對AI與量子技術發展
亞太地區網絡威脅持續上升,根據生產力局及私隱專員公署聯合發布的 2024 年「香港企業網絡保安準備指數」,香港企業的平均網絡安全預算,在過去 12 個月內達到 268,600 港元,較 2023 年增長 20%。根據 Gartner 報告,生成式 AI、員工的不安全行為、第三方風險、持續的網絡威脅及身分優先的方式,正為網絡安全領域帶來新的挑戰。同時,物聯網設備的快速增長,擴大了有可能被攻擊的範圍,使採取更強大的安全措施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量子計算將成為另一個加速網絡威脅的關鍵因素,對現有的公共關鍵基礎設施構成了嚴重威脅,並預測能在幾分鐘內破解現時的加密技術。事實上,一些國家級網絡攻擊者已經在收集已加密的敏感數據,並計劃在未來量子技術成熟時將其解密,這種攻擊被稱為「先收集,後解密」(Harvest Now, Decrypt Later)。
為了應對這些威脅,量子密碼技術和生成式 AI 工具在企業網絡安全策略中擔當極為重要的角色。例如,量子金鑰分發(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as a Service,簡稱 QaaS) — 一種通過互聯網存取量子金鑰分發技術的雲端服務,為私營企業網絡提供強效保護,確保通訊安全和數據的完整性。
將量子技術逐步整合到網絡安全框架中,對於保護數據免受越來越複雜的密碼攻擊至關重要。量子密鑰分發將提供前所未有的安全保障,保護敏感數據免受精密的網絡威脅。
趨勢三:利用邊緣運算加強數據主權
各國政府越來越重視數據主權,加上 IoT、生成式 AI 及實時應用程式的興起,促使企業需要在邊緣建設穩健的 IT 基礎設施。香港的嚴格數據保護法規強調了本地化數據處理解決方案的必要性,《個人數據(私隱)條例》規定個人數據必須遵循特定原則進行處理,這進一步強調了邊緣運算在安全數據處理中的重要性。
自 2020 年起,本地流動網絡營運商積極推展 5G 網絡,使香港的 5G 覆蓋率超過 90%。邊緣運算支持本地處理數據,能夠降低數據傳輸風險,並確保符合香港以及各地的數據主權法例。企業 IT 領袖越來越重視邊緣運算策略,Gartner® 在報告《建立邊緣運算策略》亦指出,於 2023 年只有不足 10% 大型企業將擁有具文件記錄的邊緣運算策略,但到 2026 年底將會大幅上升至 70%。
越來越多企業和政府運用邊緣運算服務處理接近源頭的數據,從而加快反應時間和提高數據安全性。這種本地化的處理方式將在符合數據主權法例下發揮關鍵作用,尤其在數據保護法律嚴格的地區。
趨勢四:採用混合多雲策略加強業務應用
亞太地區佔據全球 37% 的雲數據中心,預計到 2026 年,該地區的公共雲市場將以 26% 的年增長率增長。香港企業越來越傾向採用混合多重雲端(Hybrid Multicloud)方案,從而結合公有雲的靈活性和私有雲基礎設施的優勢。推動企業採用混合多雲解決方案的因素包括 GPU 短缺、不可預測的雲端成本、可預測工作負載的性價比,以及需要完全由客戶控制數據的特定應用場景。
2025 年將是充滿變數的一年,但科技進步的速度卻未有減慢的跡象。儘管企業數碼轉型的步伐仍然持續,它們在技術成本與投資方面均傾向更加謹慎。混合多重雲端方案將成為企業優化 IT 基礎設施的標準,平衡公有雲和私有雲的優勢。